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ESS)是子宫肉瘤的一种,来自内膜间质细胞,恶性程度高,早期即有局部浸润或直接蔓延。术前确诊很难,易误诊为子宫肌瘤或肌瘤变性。为了提高术前诊断率,本研究回顾性分析7例患者的声像图,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ESS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误诊为子宫平滑肌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笔者近期接诊1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ESS)误诊为子宫平滑肌瘤,现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女,42岁,因咳嗽、咳痰2个月余伴痰中带血1d于2007年4月3日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ESS)是少见的女性生殖道肿瘤,约占所有子宫体恶性肿瘤的2%~4%[1]。该类肿瘤可伴有多种成分分化,其中以平滑肌及性索样分化最为常见[2]。因其病理形态复杂多样而易致误诊或漏诊。本文报道1例罕见的伴广泛黏液样改变的ESS(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ESS)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ESS的超声声像图表现。结果 12例术前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及频谱多普勒检查发现子宫或盆腔占位,肿瘤直径2.3~11.2 cm,收缩期流速峰值为(29±13.4)cm/s,阻力指数为(0.41±0.04)。超声检查均误诊,误诊为子宫肌瘤5例,子宫肉瘤、子宫内膜癌各2例,子宫腺肌症、子宫黏膜下肌瘤、盆腔肿块各1例。12例均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确诊ESS。结论应用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相结合,有助于提高ESS的诊断正确率,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恶变为子宫内膜间质肿瘤(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ESS)较为罕见,由盆腔外弥漫性Ems病灶恶变为低级别ESS(low-grade 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LGESS)进一步转化为未分化子宫肉瘤(undifferentiated uterine sarcoma,UUS)在国内外更是鲜有报道。本例为42岁女性患者,初次就诊时术后病理诊断为Ems。17个月后复发,再次手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左卵巢低级别ESS,Ems症。1年后再次复发,病情进展为未分化ESS。术后予以放射、化学药物治疗,均未见明显疗效,9个月后患者去世。  相似文献   

6.
PRA、PRB蛋白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ESS)孕激素受体亚型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997年1月-2006年9月间青岛大学医学院、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34例的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石蜡病理切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孕激素受体亚型(PRA,PRB)的表达情况。结果:PRA在ESS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3.5%(25/34),其中在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ESS)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7.0%(20/23),显著高于在高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HESS)中的阳性表达率45.5%(5/11)(P<0.05);强度表达亦有显著差异(P<0.01)。ESS中PRB阳性表达率为58.8%(20/34),其中在LESS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3.9%(17/23),显著高于在HESS中的阳性表达率27.2%(3/11)(P<0.05);强度表达亦有显著差异(P<0.01)。②两种亚型与ESS临床分期的关系:PRAⅠ期、Ⅱ期、Ⅲ/Ⅳ期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4.4%、66.7%、40%,3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强度比较亦有显著差异(P<0.01);PRBⅠ期、Ⅱ期、Ⅲ/Ⅳ期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50.0%、20.0%,3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强度比较亦有显著差异(P<0.05)。③9例淋巴结PRA、PRB阳性表达率22.2%(2/9),分别于ESS中PRA阳性率73.5%(25/34),PRB阳性率58.8%(20/34)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P<0.05)。④PRA( ),PRB( )者,无瘤存活与因瘤死亡比较,两者都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PRA、PRB的丢失与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恶性程度增高有关;与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侵袭和转移有关;PRA、PRB的减少可能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RA( )、PRB( )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ESS)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提高ESS超声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组织病理证实7例ESS患者的超声声像资料。结果 5例超声表现为边界清晰的肿块,内部呈均匀或不均匀低回声;1例表现为子宫后壁巨大肿块,边界欠清,内见不规则液性暗区及强光团;1例表现为宫壁内边界清晰的低回声结节,内可见多个蜂窝状小液性暗区。5例肿块内见丰富树枝状彩色血流信号,2例病灶周边环绕血流,内部血流呈放射状分布,阻力指数0.33~0.67。结论对位于子宫肌层、宫腔和/或宫颈管内的肿物,如超声表现为边界清晰或边界不清晰的低回声团块,内部回声均匀或杂乱,伴丰富低阻血流,应考虑ESS可能。  相似文献   

8.
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ow-grade 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 LG-ESS)是一种罕见的子宫恶性肿瘤, 在所有子宫恶性肿瘤中占比不足1%, 目前国内外尚无关于LG-ESS导致急性完全性下腔静脉阻塞的报道。2020年11月, 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接诊1例LG-ESS患者, 临床表现为月经紊乱、右下肢凹陷性水肿、突发恶心、少尿、肌酐升高, 影像学提示下腔静脉完全性阻塞, 通过多学科协作共同决策, 采用分期手术联合内分泌治疗成功救治该患者, 其诊疗过程体现了多学科协作在疑难重症患者诊治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免疫表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的临床病理特点、浸润生长特征和免疫表型分析。方法:分别对合并妊娠和子宫平滑肌瘤的2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化表型进行观察。结果:合并妊娠的例1显示圆形或卵圆形的ESS瘤细胞团位于蜕膜组织和A-S腺体之间,并侵入肌壁呈条索或团块状突入淋巴管或突破脉管基底膜浸润生长;例2在子宫平滑肌瘤内有如例1相似的ESS特点,2例的免疫表型显示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细胞CD10阳性、PR阳性,间质肉瘤区内局灶性DES、SMA阳性;平滑肌瘤细胞示DES、SMA弥漫性阳性,内皮细胞示FVIII、CD34阳性;蜕膜组织为CD10阴性表达。结论: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可与妊娠相容共存,其原因可能是ESS瘤细胞颇似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良性外貌。间质肉瘤细胞除直接蔓延外,还有假性脉管和真性脉管浸润性生长。CD10表达可作为ESS的鉴别诊断的重要标记。  相似文献   

10.
<正>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ESS)是一种原发于子宫的少见恶性肿瘤。在小肠子宫内膜异位症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非常罕见。本文报道1例并复习文献,总结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加深对其认识。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患者女性,45岁。因发现盆腔肿物3个月,近期自感肿物增大明显。入院彩超发现盆腔11 cm×8 cm大小肿块。CT显示:(1)空肠肿块;(2)右附件囊实性占位性病变。1.2方法回顾复习此病例的所有HE染色切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子宫外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的临床病理特点、组织发生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2例ESS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辅以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2例患者均以盆腔包块和腹痛入院,其中1例伴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学显示瘤细胞由浸润性、弥漫性的单一圆形或梭形细胞组成,类似增生期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螺旋小动脉可见。其中1例瘤细胞异型、坏死明显,为低分化ESS。免疫组化:瘤细胞CD10、vimentin、ER和PR均(+)。结论子宫外ESS的发生与异位的子宫内膜相关,CD10、vimentin和PR是标记ESS较好的一组抗体。  相似文献   

12.
子宫内膜间质结节三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间质结节(endometrial stromal nodule,ESN)是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发生的一种极其少见的肿瘤,20世纪60年代前多被诊断为子宫内膜间质异位,后又曾有过间质腺肌瘤、内膜增生症等名称。子宫内膜间质肿瘤以前常将其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现在,根据WHO(2003年)对女性生殖道肿瘤组织学分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多成分分化与临床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运用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及Masson特染分析24例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GESS)和12例未分化子宫内膜肉瘤(UES)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LGESS、UES两组中性索分化分别为37,5%(9/24)、83,3%(1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滑肌分化均为33.3%,纤维分化为29.2%、33.3%,上皮样分化为12.5%、16.7%,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SS可伴多成分分化,主要为性索、平滑肌和纤维分化;预后可能与性索成分有关,而与其他成分无关。  相似文献   

14.
正子宫内膜间质肿瘤(endometrial stromal tumours,EST)是一种来源于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肿瘤~([1]),较为罕见,其发病率在全部子宫肿瘤中的占比2%,但却是第二位常见的子宫间叶源性肿瘤~([2])。WHO(2014)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根据肿瘤边界、细胞异型性及多形性、核分裂象、坏死等情况,将子宫内膜间质肿瘤分为子宫内膜间质结节(endometrial stromal nodule,ESN)、低级别子宫内膜  相似文献   

15.
胡雪娥  刘霞 《中国临床研究》2012,(2):110-112,99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的发病情况、临床分期、形态学特征和免疫表型特点。方法 2004年至2010年在南京江北人民医院和徐州市中心医院病理科观察到子宫体间质肿瘤2 791例,发现ESS 17例。对17例ESS的年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和免疫表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例ESS患者平均年龄为(47.0±10.6)岁,70.6%在临床Ⅰ期和Ⅱ期。14例(82.4%)为低级别ESS,3例(17.6%)为高级别或未分化ESS。17例均测定免疫组化标记物,雌激素受体(ER)阳性5例(29.4%),孕激素受体(PR)阳性9例(52.9%);表达CD10者10例(58.8%),表达p53者12例(70.6%)。结论本组ESS占同期子宫体间质肿瘤的0.61%,且大部分为低级别ESS。p53、CD10及ER、PR呈不同程度阳性表达。  相似文献   

16.
22例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宝秀  孙丽萍 《江西医学检验》2007,25(3):229-230,234
目的探讨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ES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2例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复阅病历档案,进行随访,同时观察其临床病理特点,并作免疫组化染色分析。结果患者年龄23~73岁,平均43岁。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ESS)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不规则的阴道出血。光镜下观察肿瘤细胞类似增殖期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呈舌状浸润肌层或弥漫浸润,肿瘤内有大量的似螺旋小动脉。3例伴有不同程度的平滑肌分化,1例伴性索样分化。结论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ESS)临床少见,术前诊断困难,预后较好。确诊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诊断上应与富细胞性平滑肌瘤、静脉内平滑肌瘤病、腺肉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17.
子宫肉瘤是女性生殖系统的一种恶性肿瘤,临床少见,病理类型多种,常见的有子宫平滑肌肉瘤(LMS)、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和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MMMT),少见类型有横纹肌肉瘤、血管内肉瘤、淋巴管内肉瘤等。子宫肉瘤早期术前诊断困难,常易被误诊为子官平滑肌瘤,而延误病情或施以不彻底的手术,影响其预后。回顾性分析51例子宫肉瘤患中的36例误诊情况,以吸取教训。  相似文献   

18.
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ES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7例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复阅病历档案,进行随访,同时观察其临床病理特点,并作免疫组化染色分析。结果:患者年龄24~73岁,平均44.5岁。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ESS)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不规则的阴道出血。光镜下观察肿瘤细胞类似增殖期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呈舌状浸润肌层或弥漫浸润,肿瘤内有大量的似螺旋小动脉。3例伴有不同程度的平滑肌分化,1例伴性索样分化。结论: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ESS)临床少见,术前诊断困难,预后较好。确诊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诊断上应与富细胞性平滑肌瘤、静脉内平滑肌瘤病、腺肉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中Ki-67的表达水平与组织学分级的关系。方法对确诊的24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和12例未分化子宫内膜肉瘤用免疫组化法检测Ki-67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恶性度的关系。结果Ki-67指数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和未分化子宫内膜肉瘤中分别为38%、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无关(P〉0.05)。结论Ki-67增殖指数和恶性度分级呈正相关,可能是判断危险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各子宫内膜间质相关肿瘤在临床表现、病情进展、组织病理、免疫表型及预后的差别.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0月13例子宫内膜间质相关肿瘤,复习病理组织学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及其临床资料.结果:子宫内膜间质肿瘤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多见于育龄期及绝经期妇女,未分化子宫内膜肉瘤发病年龄较大,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和子宫内膜间质结节发病年龄较年轻;子宫内膜间质肉瘤肿物偏大,质地糟脆或软,成鱼肉样,常常肌层浸润性生长,伴有坏死,可见脉管内生长;免疫组化标记Vimentin,CD10,ER,PR阳性,而MCK,SMA,Desmin常阴性,Ki-67在良性肿瘤中阳性表达率低,在恶性肿瘤中阳性表达率偏高,且随着恶性级别的增高而增高.结论:根据肿瘤的边界区分子宫内膜间质相关肿瘤良性或恶性,根据细胞的异型性和坏死区分恶性度的级别,结合临床表现、肿物大小、生长特点及镜下细胞、组织学结构的变化和不同的免疫组化标志物表达,从病理形态学方面协助临床对子宫内膜间质肿瘤做出明确的诊断和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