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4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53篇
内科学   45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25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80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模式。器官-系统模式的医学整合课程打破了学科之间的屏障,具有综合性特点,为PBL的实现提供了平台。在器官-系统整合课程背景下病理学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病理学的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综合分析能力和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对病理学课程中PBL教学流程设计、教学方法的优缺点和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讨论总结,以适应病理学PBL教学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iRNA-143 对宫颈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瞬时转染miRNA-143 过表达和干扰质粒,Transwell 迁移实验检测miRNA-143 过表达和抑制后宫颈癌细胞侵袭能力的改变,生物信息学预测miRNA-143 的作用靶点。miRNA-143 过表达和抑制后Westernblot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其靶点MACC1 表达,RT-qPCR检测20例患者宫颈癌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中miRNA-143 和MACC1 mRNA 的表达,分析20例患者宫颈癌组织中miRNA-143 和MACC1 mRNA 表达的相关性。结果:Transwell 迁移实验显示miRNA-143 过表达的宫颈癌细胞的侵袭能力降低,抑制miRNA-143 后侵袭能力增强。生物信息学预测显示miRNA-143 作用于MACC1 的3'-UTR ,Westernblot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进一步证实miRNA-143 作用于MACC1 的3'-UTR 。RT-qPCR显示miRNA-143 过表达的MACC1 mRNA 表达下降,而抑制miRNA-143 后MACC1 mRNA 表达上升。抑制miRNA-143 表达的宫颈癌细胞中MACC1 被干扰后,宫颈癌细胞的侵袭能力显著被抑制。宫颈癌组织中miRNA-143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宫颈上皮组织,MACC1 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宫颈上皮组织,20例患者的宫颈癌组织中miRNA-143 与MACC1 mRNA 表达呈负相关。结论:miRNA-143 在宫颈癌中表达水平下降,并可能通过靶向MACC1 调节宫颈癌细胞的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3.
4.
原发性滤泡性免疫母细胞淋巴瘤(FIBL)是种极少见的淋巴瘤,其免疫表型CD10阳性提示起源于生发中心,而CD138阳性说明伴有浆母/浆细胞分化。为了更好地诊疗此病,本文从临床病理和免疫表型的特点方面报道国内首例女性患者,行PET-CT检查明确全身淋巴结的累及情况,并分别与滤泡性淋巴瘤、反应性滤泡增生作鉴别诊断。FIBL作为滤泡性淋巴瘤的罕见变异型,表现为滤泡内的肿瘤性免疫母细胞过度增生,向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转化率略高于滤泡性淋巴瘤,预后较差,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5.
余力  王瑜  刘莉  丁彦青 《山东医药》2012,52(28):3-6
目的从基因表达谱轮廓分析不同转移潜能大肠癌细胞株的特点,探讨大肠癌亲器官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Affymetrix HG-U133 Plus 2.0原位合成寡核苷酸芯片检测同一亲本分别具有不同转移潜能和转移器官亲和性的大肠癌细胞株SW620、SW480和SW480肝转移细胞株基因表达谱差,以SW480为对照细胞株,筛查"大肠癌转移相关基因"和"亲器官转移相关基因",应用GOTM软件对基因功能进行分析。结果筛查出SW620、SW480肝转移细胞株两组共同表达的"大肠癌转移相关基因"共422个,筛查出的"亲器官转移相关基因或ESTs"3 054个。"转移相关基因&ESTs"功能主要涉及细胞代谢、细胞生理进程调节、信号传导、大分子代谢、基本代谢和代谢调节等。"亲器官转移相关基因或ESTs"的GO分析结果表明SW620、SW480肝转移细胞株在基因表达谱功能分类差异主要表现在细胞黏附、信号传导、细胞运动、调节酶活性、核酸代谢和金属离子结合等方面。结论不同转移潜能大肠癌细胞株基因表达谱存在差异,通过对基因表达谱轮廓分析,可进一步了解大肠癌转移器官亲和性的分子机制和筛查转移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叉头框C2(FOXC2)在结直肠癌细胞侵袭迁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病毒感染的方法建立FOXC2稳定过表达的结直肠癌细胞株(SW480/FOXC2)及空载体对照细胞株(SW480/pBabe),显微镜下观察结直肠癌细胞形态改变。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法检测FOXC2过表达细胞株及对照细胞株中E‐cadherin、Vimentin、N‐cadherin的表达情况;Tr‐answ ell侵袭小室实验检测结直肠癌细胞迁移能力的改变。结果过表达后SW480细胞的形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原来典型的上皮细胞形状变成长梭形,类似于成纤维细胞的形态;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FOXC2过表达后上皮分子标志物E‐cadherin表达明显下调,而间质分子标志物Vimentin及N‐cadherin表达显著上调;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FOXC2过表达后结直肠癌细胞侵袭潜能明显增强。结论 FOXC2过表达能诱导结直肠癌细胞SW480发生上皮‐间质转化并增强其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明确miR-30b对结直肠癌细胞侵袭和迁移潜能的影响。   方法   RT-qPCR检测20对配对结直肠癌组织标本中miR-30b的表达;Transwell和划痕实验检测过表达和抑制miR-30b后结直肠癌细胞侵袭和迁移潜能的改变;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30b的作用靶点;Western Blot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过表达和抑制miR-30b后靶点Snail和EMT(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标志物的表达情况。   结果   癌组织中miR-30b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肠黏膜组织;Transwell及划痕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miR-30b后结直肠癌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降低,抑制miR-30b后侵袭迁移能力增强;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显示miR-30b能够作用于Snail 3'-UTR,双荧光素酶检测结果进一步证实miR-30b能够作用于Snail 3'-UTR;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过表达miR-30b后Snail的表达下降,EMT标志物Vimentin表达下降和E-cadherin表达升高,而抑制miR-30b后结果相反。   结论   miR-30b在结直肠癌中表达水平下降,并通过靶向Snail调节结直肠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   相似文献   
8.
张庆玲  汪志勋  丁彦青 《广东医学》2012,33(15):2262-2264
目的建立新鲜肿瘤组织的肿瘤干细胞筛选方法,寻找结直肠癌组织中肿瘤干细胞。方法收集新鲜结肠癌组织40例,常规冰冻切片后,以CD133/1和Klf4抗体行免疫荧光双染色。比较免疫荧光染色双阳性细胞数量。结果 4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33例CD133/1阳性,阳性样本中,癌细胞CD133/1阳性率约5%;27例样本Klf4阳性,其内癌细胞的阳性率约10%。其中CD133/1和Klf4双表达的病例样本有26例,样本内CD133/1和Klf4双表达的细胞约占2%。结论 CD133/1和Klf4蛋白共表达细胞可能是候选的结直肠癌干细胞,为肿瘤干细胞筛选及相关抗肿瘤治疗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9.
RNAi技术在呼吸系统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素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即生物体细胞内由双链RNA(double stranded RNA,dsRNA)诱导使其同源靶基因mRNA特异性降解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特发性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对6例特发性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进行临床、影像学、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高分辨CT显示双肺对称性毛玻璃样阴影。镜下肺组织呈均匀一致性病变,主要表现为间质慢性炎症和纤维化,肺泡间隔增宽。免疫组化示增生的肺泡上皮和支气管上皮CK、EMA(+)。结论特发性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是一种重要的特异性间质性肺炎类型,应注意与寻常型间质性肺炎、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及过敏性肺炎等进行鉴别,对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