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合理情绪疗法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56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采用合理情绪疗法,采用症状自量表对每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等9项因子评分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以上10项因子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 采用合理情绪疗法有利于改善接受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探讨耳穴埋籽结合心理疏导应用于癌症化疗患者中对恶心呕吐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癌症化疗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耳穴埋籽结合心理疏导,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与负性情绪。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负性情绪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耳穴埋籽结合心理疏导应用于癌症化疗患者中可有效缓解其恶心、呕吐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缓解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改善消化道肿瘤化疗患者焦虑抑郁负性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康复作用.方法 将6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均按常规实施系统药物化疗,对照组给予普通护理和心理支持疗法,研究组除此之外则接受为期4周的以健康模式信念教育和语言诱导式音乐治疗为主要方式的心理干预.干预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程度和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程度和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程度和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心理干预能够缓解消化道肿瘤化疗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对患者的身心康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系统性护理干预对肺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黄钦  曾凡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7):3275-3277
目的 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改善肺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肺癌术后化疗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由护理十预质控小组中的专职护士进行系统化、个体化的癌因性疲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癌因性疲乏状况、抑郁焦虑状况、睡眠状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疲乏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第15天后,观察组疲乏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抑郁焦虑状况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睡眠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项目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个性化健康教育、认知干预、休息和睡眠干预、社会心理支持、早期有氧锻炼等系统性护理干预,可以消除或缓解癌因性疲乏程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心理行为干预对癌症患者化疗呕吐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两组患者接受不同的心理干预治疗对化疗所致呕吐反应影响,以便今后工作中对癌症化疗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痛苦。方法:将168例癌症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3例)和治疗组(85例)。对照组接受一般心理护理,治疗组接受特定的心理干预。结果:168例癌症化疗患者中有14例未发生恶心、呕吐,其余15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但接受心理行为干预的癌症化疗患者3级、4级呕吐反应人数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提示心理行为干预可减轻癌症化疗患者的呕吐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情绪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状况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和对照组(均P<0.05);患者躯体、情绪、角色功能以及生活质量总分均较护理前明显提高(P<0.05,P<0.01),且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缓解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情绪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情绪调控干预对癌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疼痛程度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91例癌症疼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97例,对照组94例,均给予肿瘤科常规治疗及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情绪调控干预,观察4周.干预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评定心理健康状况和生存质量,主诉疼痛分级法评定止痛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症状自评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止痛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情绪调控干预能显著提高癌症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缓解疼痛程度,提高牛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86例乳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干预组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综合护理干预、心理支持及健康教育.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查负性情绪程度.结果 于预组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负性情绪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心理干预能够改善乳腺癌化疗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对恶性肿瘤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实验性研究方法,对照组40例患者进行一般健康教育.实验组40例患者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有针对性的认知行为护理干预,措施内容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指导、放松技巧,暗示疗法,音乐疗法.结果 实验组视觉模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认知行为干预从患者的困扰情绪与行为出发,改变思维、认知或行为.患者以积极的心态和情绪面对疼痛,不同程度的减轻患者疼痛.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措施通过影响癌症患者的心理状况、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疗法对癌症患者焦虑、抑郁性情绪的改善效果。方法将60例住院癌症患者按时间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一般(支持性)心理护理,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心理指导及心理治疗等综合心理干预措施。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查负性情绪程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DS和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负性情绪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癌症患者实施综合心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保持平衡适应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负性情绪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的ACS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采取症状自评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生存质量量表(ARES-S)进行心理状态和生命质量的追踪评估,并根据初期的评估结果对试验组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并对干预结果进行分析,评定2组之间的差别。结果 ACS患者介入治疗前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焦虑、抑郁情况明显、生命质量明显下降;试验组干预前各评定结果分别为SDS(54.6±7.4)分、SAS(53.6±5.2)分、SCL-90评分中焦虑(2.4±0.6)分、CARES-SF(28.4±12.4)分。干预1个月后,患者无论在心理状态和生命质量上均较干预前有显著改善,各量表评分分别为SDS(41.8±7.5)分、SAS(42.6±5.5)分、SCL-90评分中焦虑(1.6±0.4)分、CARES-SF(35.5±12.7)分,前后分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而对照组干预前后上述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试验组在心理干预后负性情绪(抑郁、焦虑、敌对、恐惧)明显减少(前两者P<0.01,后两者P<0.05),生存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地改善ACS患者的负性情绪和心理压力,有利于提高生存质量和度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心理行为干预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情绪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在新辅助化疗期间进行心理行为干预,采用Zung’s抑郁自评量表、Zung’s焦虑自评量表测定情绪反应,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总T细胞亚群(CD3)、辅助T细胞(CD4^+)、抑制T细胞(CD8^+),研究干预前后患者情绪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在心理行为干预后,焦虑和抑郁水平下降(P〈0.05)。心理行为干预加化疗后CD4^+较化疗前升高(P〈0.05);CD3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8^+虽有下降,但仍在正常范围(P〉0.05)。结论心理行为干预有利于降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焦虑和抑郁水平,提高患者的免疫机能。  相似文献   

13.
强化心理干预对卵巢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强化心理干预对卵巢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36例卵巢癌化疗患者分为干预组69例和对照组67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强化心理干预,调查干预前后患者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在总体健康状况、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患者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强化心理干预可提高卵巢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用。方法将12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利培酮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治疗3个月,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在入组时及治疗后对治疗依从性进行对比,以及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分别于入组时及随访结束时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依从性好于对照组(P0.01);随访结束时观察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阴性症状、阳性症状和生活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中生活质量总评、独立性领域以及社会关系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可提高治疗依从性,有助于缓解其精神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治疗性沟通系统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抑郁情绪及生命质量的效果。【方法】将62例肺癌化疗患者分为干预组34例和对照组28例。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治疗性沟通系统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两组在干预前后分别用自评抑郁量表(SDS)及生命质量测评问卷(QLQ-C30)进行评价。【结果】干预组在干预后抑郁情绪及生命质量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1,P〈0.05)。【结论】治疗性沟通系统干预方式对肺癌化疗患者的抑郁情绪和生命质量均有积极作用,在临床肺癌患者心理护理中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肠内营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将5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接受呼吸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并予以肠内营养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心理干预。观察2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评估患者的焦虑情绪。结果置管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较置管前显著升高(P<0.01),置管7 d末研究组较置管3 d末显著降低(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内营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对其予以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或消除患者的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艾滋病(AIDS)患者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中产生焦虑症状的缓解效果。方法40位符合入组条件的AID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测量。结果干预组在干预前SAS粗分为(48.8±1.8)分,干预后(36.8±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250,P〈0.01);对照组在干预前SAS粗分为(49.4±1.96)分,干预后(49.2±1.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731,P〉0.05),两组干预后的SAS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601,P〈0.01)。干预后干预组的依从性及随访规律性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AIDS患者经过心理干预后焦虑水平以及焦虑程度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AIDS患者的心理焦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照料者情感表达及监护水平的影响。方法将临床"痊愈"出院的26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132例)和对照组(131例),两组患者出院后均给予抗精神药物维持治疗和一般的心理教育,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在干预前和干预后1年,采用自制调查表评定两组照料者的监护方式和精神分裂症知识水平,采用坎伯威家庭问卷中文版评定照料者的情感表达,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率。结果干预1年后,照料者认为患者对急性期、缓解期治疗的态度和监护方式以及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患者对外关系的监护方式方面,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照料者的批评、敌对、情感过分参入评分及高情感表达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热情性及赞扬性评分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干预有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态度,提高照料者家庭监护水平,降低患者疾病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心理干预对静脉穿刺过程中疼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静脉穿刺过程中对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将215例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干预组107例和对照组108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干预,对两组患者静脉穿刺过程的疼痛程度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患者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1);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静脉穿刺过程中的疼痛程度,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精神障碍患者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影响。方法将424例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210例,对照组214例,两组均给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认知行为干预。于干预前和干预后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定被试的焦虑症状,于干预前和每次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前评定被试的依从性。结果研究组干预后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同期两组间比较,干预前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后研究组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依从性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5或0.01);同期两组间比较,干预前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后研究组依从性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可减轻精神障碍患者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前的紧张、焦虑情绪,提高患者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