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5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7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交恐惧症患者防御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社交恐惧症患者的防御方式以及父母教养方式和个性特征 ,以期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能够对社交恐惧症患者更好地实施心理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防御方式问卷 (DSQ)、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 (EMBU)及艾森克个性问卷 (EPQ)对4 8例社交恐惧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并与 4 8例正常受试者加以比较。结果 同正常对照组相比 ,社交恐惧症组中间型和不成熟防御方式因子分较高 ,而成熟防御方式因子分较低 (P <0 .0 5 ) ;其父母的情感温暖因子分低 ,而父母的惩罚、拒绝因子分及父亲的过度保护和母亲的偏爱被试因子分高 (P <0 .0 1或P <0 .0 5 ) ;另外 ,社交恐惧症组EPQ的神经质 (N)因子分较高 ,而内外倾向 (E)因子分则较低 (P <0 .0 1 )。结论 社交恐惧症患者的防御方式、父母教养方式及个性特征与正常人有着明显的不同 ,为今后开展分析性心理治疗 ,实施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利培酮与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行为的改变。方法6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予以利培酮治疗,B组予以氯氮平治疗。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及精神护理观察量表(NORS)量表评定。结果两组患者的行为均较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以利培酮组患者的社会功能、兴趣、个人卫生及退缩改善显著。结论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行为改善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3.
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对照研究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71例有攻击行为和85例没有攻击行为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住院资料、BPRS、入院态度和治疗态度进行对照研究。结果2组患者在BPRS、住院态度、治疗态度、既往攻击行为史、诊断亚型和EEG结果等因子上差异存在显著性,其中既往攻击行为史、诊断亚型、BPRS的敌对猜疑因子和治疗态度能够预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有精神病理学和生物学基础,及早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可以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居家精神分裂症患者直接照料者所承受的负担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问卷对106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直接照料者进行调查.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直接照料者经济、心理方面的负荷较大.经配对t检验,经济负担、心理健康因子与其它因子两两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模相比,直接照料者更多采用消极应对方式,并与照料者负担呈正相关(P<0.05);照料者负担还与患者的病程、康复状况、生活满意度、家庭关怀度指数相关(均P<0.05).结论 应重视精神分裂症患者直接照料者负担,指导其采用积极应对方式,加强其家庭支持系统,积极鼓励患者自理,以减轻直接照料者负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躁狂发作及抑郁发作患者述情障碍的特征.方法:采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多伦多述情量表(TAS).对320例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躁狂发作患者、105例抑郁发作患者及12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评定.结果:①除TAS因子Ⅱ,精神分裂症组TA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②躁狂发作组TAS总分及因子Ⅲ、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③抑郁发作组TA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④抑郁发作组TAS Ⅰ分、TASⅡ分及TAS总分显著高于精神分裂症与躁狂发作组(P<0.05),而精神分裂症与躁狂发作组述情障碍得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抑郁发作、精神分裂症及躁狂发作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述情障碍,抑郁发作患者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自愿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享受知情权和选择权的最佳时机及不同时间享受知情权和选择权的最佳程度。方法把患者享受知情权和选择权的时间分为入院时、入院1周、2周、3周和4周5个时间点(分时);再把享受知情权和选择权的程度分为不知情、部分知情、知情3级(分级);观察不同时间让患者享受相同程度知情权、选择权和同一时间让患者享受不同程度知情权和选择权,对患者病情的影响。结果患者在入院时、入院1周、2周时,让患者不知情、部分知情、知情,住院的合作率逐渐降低,PANSS、SI和MAOS分值逐渐升高,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前2周不易享受知情权和选择权,2周后可渐渐享受知情权和选择权。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探讨影响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治疗过程中知情权和同意权的相关因素。方法对630例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治疗过程进行知情权和同意权享受情况的调查;并对监护人态度、患者性别等19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对住院知情者248例(39.37%),不知情者382例(60.63%);同意住院者146例(23.17%),不同意住院者484例(76.83%);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监护人态度、MOAS总分、体力攻击、自身攻击、财产攻击、既往攻击行为、SI、性别、性格、职业、PANSS总分、P、G13个因素与知情权密切相关,监护人态度、MOAS总分、体力攻击、自身攻击、财产攻击、SI、PANSS总分、P、G9个因素与同意权密切相关;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监护人态度、MOAS总分、体力攻击、自身攻击、财产攻击、SI、性别、PANSS总分、P、G10个因素与知情权密切相关;监护人态度、MOAS总分、体力攻击、自身攻击、SI、PANSS总分、P、G8个因素与同意权密切相关。结论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知情权和同意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躁狂症发作期多否认患病,拒绝就诊和治疗,被强制住院者十分常见,强制住院就违反<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让患者知情同意就影响治疗,这成为一个困扰精神科医护人员的难题.有关研究多为理论性指导,本研究探讨发作期躁狂症的家属对就诊和住院治疗让患者知情同意的态度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精神分裂症患者冲动行为的预测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预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冲动行为,以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应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urses’Observation Scale for Inpatient Evaluation,NOSIE)中的激惹因子,测评20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激惹因子评分高低将患者分为冲动组和非冲动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冲动行为发生率。结果冲动组患者不耐烦、容易生气、不如意便心情烦躁、易激动发牢骚及容易发怒5个项目评分均高于非冲动组(P<0.01),而拒绝做日常事务项目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冲动组患者冲动行为的发生率为85.54%,高于非冲动组的7.69%(P<0.01)。结论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NOSIE中的激惹因子测定,有助于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激惹情绪,预测其冲动行为,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过程中的知情权问题。方法将6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人院顺序分为A组316例和B组314例;A组只让家属享受知情同意权,B组先让家属享受知情同意权,如家属同意让患者享受知情权,再让患者享受知情权,如患者拒绝住院,在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强制住院。根据家属的意愿,两组之间可相互调整,调整后的A组为研究组382例,B组为对照组248例。于患者入院24h内采用攻击行为量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临床总体印象量表评定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自拟问卷统计患者及家属的一般资料,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0.63%家属不同意让患者享受知情权,不同意享受知情权患者的特征是:男性多,年龄低,病程长,受教育年限短,从事体力劳动者,性格外向,家族史阳性者,有攻击行为,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及P分和G分,临床总体印象量表严重程度总分,攻击行为量表总分及4个因子分高。结论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知情权可以转移给患者的法定监护人;既不能忽视患者的知情权,也不能盲目地强调患者的知情权,最重要的是保证患者监护人对就诊和住院治疗的知情同意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