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家长参与对提高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综合能力的影响。方法81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综合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Bobath、Vojta和Rood等神经生理学疗法,综合组同时指导家长进行家庭康复训练,治疗前后采用脑瘫儿童综合功能评定量表进行评定。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儿综合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综合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瘫患儿进行康复治疗的同时,指导家长进行家庭康复训练更有利于提高脑瘫患儿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家庭康复训练对脑瘫高危患儿运动功能和智力的影响.方法在80例脑瘫高危患儿中,观察组50例,在常规脑瘫综合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规范的家庭康复训练.对照组30例,只进行常规脑瘫综合康复治疗.主要因为其家长忙,没时间或担心做不好会损伤孩子等原因而放弃家庭康复训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运动功能和智力明显提高.2组疗效比较,p<0.01.结论家庭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高危脑性瘫痪患儿的智力和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3.
黄绍灿  廖南庭 《现代康复》1999,3(9):1063-1065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脑性瘫痪(脑瘫)的疗效。方法:在社区运用综合康复手段治疗脑瘫90例.并与在资源中心治疗的78例比较。结果:168例总有效率90.5%,社区组91.0%.资源组89.9%,疗效相似;平均疗程社区组为6.3,资源组为3.5.后疗程缩短优于前(P<0.01);而显效率社区组为58.8%,资源组为32.1%,前优于后(P<0.05)。结论:社区康复和家庭参与为脑瘫康复的一种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对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观察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CIMT)对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22例0~3岁偏瘫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应用CIMT治疗,用低温板材塑形制作限制性器具,限制健侧手活动,对患儿进行集中、大量、重复的练习和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活动,设计循序渐进的治疗方案,每天4h,每周6d,疗程2个月。治疗前后采用脑瘫儿童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精细运动能力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但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CIMT治疗偏瘫型脑瘫患儿可提高患儿上肢功能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5.
肉毒毒素肌注配合综合康复在小儿脑性瘫痪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梁松  刘洪涛 《现代康复》2001,5(11):40-41
目的:探索肉毒杆菌毒素A(BTX-A)肌肉注射配合综合康复矫治小儿脑性瘫痪(脑瘫)功能畸形的疗效。方法:48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4例,运用BTX-A和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24例,采用综合康复疗法。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7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χ^2=4.76:P&;lt;0.05)。结论:BTX-A肌肉注射与综合康复疗法结合治疗小儿脑冷有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综合康复对脑性瘫痪儿运动功能恢复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司同  胡莹媛 《现代康复》1999,3(10):1168-1169
目的:观察综合性康复方法对脑性瘫痪儿运动功能恢复效果。方法:选择脑瘫病例158例,随机分为3组,其中综合康复组108例,单纯康复组30例,单纯针刺组20例,3组均接受相同时间总计3个疗程的治疗。结果:显示综合康复组明显优于单纯康复组和单纯针刺组(X^2=7.952,P<0.05)。结论:综合性康复对脑瘫儿有最佳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注:非传统针灸)与现代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的协同疗效。方法:9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3组,Ⅰ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Ⅱ组采用现代康复训练治疗,Ⅲ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现代康复疗法,治疗前后进行日常生活能力(ADL)、运动功能评定。结果:经过60天治疗后,3组的ADL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Ⅲ组的ADL评分、运动功能评分明显优于Ⅰ组、Ⅱ组(P〈0.01),Ⅰ组、Ⅱ组相比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与现代康复疗法在治疗小儿脑瘫的中有很大的协同疗效。  相似文献   

8.
早期干预对小儿脑性瘫痪复康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刘京华 《现代康复》2000,4(6):844-845
探讨早期干预小儿脑性瘫痪康复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年龄为3月-1岁125例脑瘫患儿作为早期干预组,95例1岁以上脑瘫患儿为干预组,均应用堆拿,按摩,功能训练,静滴脑活素等综合治疗。结果:早期干预组经8个疗程综合后运动功能有明显改善,干预开始的时间愈早,效果愈明显。  相似文献   

9.
被动体位下点刺为主综合治疗小儿脑瘫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运用点刺为主综合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58例小儿脑瘫患儿分为针刺综合治疗组37例(Ⅰ组),药物治疗组21例(Ⅱ组),治疗前后选用功能独立性评定(FIM)量表对其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运动功能、生活能力均有明显的提高。Ⅰ组显效4例,有效33例,无效0例;Ⅱ组显效1例,有效14例,无效6例(P〈0.05)。结论 综合治疗疗效优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0.
物理疗法加引导式教育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赵鹏  杨伶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12):1101-1103
目的:探讨物理疗法加引导式教育对脑性瘫痪儿童进行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76例3—6岁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7例应用物理疗法治疗,研究组39例应用物理疗法加引导式教育治疗,并进行2年的临床观察。结果:物理疗法加引导式教育研究组有效率为87.18%,单用物理疗法对照组的有效率为51.35%。结论:物理疗法对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有效;物理疗法加引导式教育治疗效果显著,对患儿的运动功能和ADL的提高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引导式教育在脑瘫患儿康复的作用。方法对60 例脑瘫患儿采用引导式教育(观察组),56 例脑瘫患儿予以综合康复疗法(对照组),观察两组患儿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引导式教育有利于脑瘫患儿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瘫患儿的疗效,探讨此治疗方法对脑瘫儿童综合功能的促进作用。方法:将42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2组各21例,2组脑瘫儿童均接受康复治疗,包括PT训练、OT训练、语言训练、特殊教育等项目;观察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rTMS。2组患儿在康复治疗前后进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M)和Gesell发育诊断量表检查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2组患儿GMFM评分5个维度均较治疗前有提高,其中维度A、维度B、维度C、维度D组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维度A及维度C 2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8周后,2组患儿组内比较显示Gesell评分5个能区均有提高,其中大运动能区、精细动作能区、语言能区组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大运动能区及语言能区较对照组提高得更明显(P<0.05)。结论:rTMS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瘫的效果肯定,可以促进患儿运动功能和语言功能发育。  相似文献   

13.
福利机构内小儿脑瘫综合康复模式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社会福利机构内小儿脑瘫综合康复模式的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为患儿的康复模式提供更多资料.方法:126例脑瘫患儿在社会福利机构内进行为期1年的感觉统合训练,运动、作业及物理因子疗法、引导式教育及回应式抚育等综合康复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6和12个月时运用<脑瘫综合功能评定表>进行评定和分析.结果:3次评定得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对脑性瘫痪患儿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9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脑性瘫痪患儿按就诊时间、性别分为观察组(针刺加综合康复治疗)和对照组(综合康复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分别进行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估和Gesell智力测试。结果针刺观察组总有效率95%,优于对照组80%(P<0.01)。观察组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及Gesell智力测试之适应性项发育商(DQ)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能促进脑性瘫痪患儿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高压氧合并功能训练对儿童脑性瘫痪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小儿脑性瘫痪(脑瘫)患者综合治疗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对50例小儿脑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治疗组接受高压氧并用康复功能训练治疗;对照组只接受高压氧治疗,采用大运动功能评价量表(GMFM)进行功能评定。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大运动功能评分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高压氧治疗并用康复功能训练利于提高小儿脑瘫患者的综合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瘫并发癫痫患儿智力的影响。方法脑瘫并发癫痫患儿156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70)和治疗组(n=86)。对照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康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rTMS。2 个月和4 个月后,分别用Gesell 发育量表适应性发育商(DQ)及婴幼儿智能发育检查量表智力发育指数(MDI)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儿DQ和MDI两次评分治疗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rTMS能促进脑瘫并发癫痫患儿的智力发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训练结合家庭康复指导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疗效。方法42 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分为观察组(n=21)和对照组(n=21)。观察组由固定家长陪伴患儿治疗全过程,对患儿实施综合康复训练,康复医师指导家长进行家庭康复环境优化及家庭康复方法培训。对照组因经济及其他因素放弃康复或间断康复,未采取家庭康复环境优化措施。两组患儿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6 个月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88)、脑瘫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表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观察组GMFM-88 总百分率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并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训练结合家庭康复指导可明显改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提高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个体化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综合能力的影响。方法:脑瘫患儿100例,分为2组各50例,均进行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根据规范化康复训练系统制定个体化训练计划,训练前后对2组患儿进行发育商、粗大运动功能评分、综合能力评分比较。结果:2组治疗3个月后,发育商、粗大运动功能及综合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均有增加,观察组增加分值更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根据规范化康复训练系统制定的个体化训练计划可全面提高脑瘫患儿的运动、智力等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头部水针穴位注射疗法对小儿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智力障碍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90例脑瘫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水针疗法组、肌肉注射组和常规康复组,每组30例,收集同龄健康儿童30例为健康对照组;对常规康复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疗法,水针疗法组和肌肉注射组在此基础上分别进行头部穴位注射GM1和肌肉药物注射GM1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每个疗程结束后测定每位患儿智力发育指数(MDI)和心理发育指数(PDI),并检测大脑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末期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及血管阻力指数(RI),同期检测血清NSE和T-SOD的水平。结果:3疗程结束后,三组脑瘫患儿MDI和PDI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水针疗法组相对于其他组效果更为明显(P0.05);与治疗前相比,水针疗法组血流动力学参数Vs、Vm、Vd明显升高,RI显著降低(P0.05),肌肉注射组与常规康复组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不明显(P0.05)。治疗后,水针疗法组NSE降低,T-SOD升高,其余两组无变化。结论:水针疗法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脑瘫患儿的脑部血流动力学状况,提高脑瘫患儿的智力发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系统综述感觉统合治疗在脑瘫儿童康复中的研究进展。方法采用主题检索方式,检索Web of Sciences、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11月27日与感觉统合治疗在脑瘫康复中应用的相关文献,提取文献内容,对感觉统合治疗的实施方案、运用于脑瘫儿童的康复效果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纳入6篇文献,主要集中在感觉统合治疗对脑瘫儿童姿势控制能力、粗大运动功能、智力水平及认知功能、治疗模式方面的研究。结论感觉统合治疗对于脑瘫儿童运动功能、姿势控制、智力水平的康复具有积极的治疗效果。根据儿童的感觉统合障碍程度以及儿童的年龄、性别、耐受性等,为儿童制定合适的康复治疗计划,使得感觉统合治疗效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