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3 毫秒
1.
目的 探讨持续颅内压监测在听神经瘤术后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对23例听神经瘤术后患者进行持续颅内压监测.结果 23例听神经瘤患者术后持续颅内压监测72~168 h,其中17例颅内压15~20 mm Hg,生命体征稳定;5例颅内压20~40 mm Hg,MRI检查示继发颅内出血,行二次手术清除颅内血肿者2例;1例颅内压突然降至0~2 mm Hg.结论 听神经瘤术后持续颅内压监测有利于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提高疗效,估计预后,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压监测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8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监测组和对照组。监测组:对59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持续颅内压及血压监测,持续颅内压保持在6~20mmHg的情况下,控制血压;对照组:对49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持续血压监测,并根据血压值调整引流量和脱水剂用量。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监测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死率和有效率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行颅内压监测对于判断病情、指导治疗和预后估计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吴亚萍 《护理与康复》2007,6(6):381-382
目的 总结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损伤术后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对15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进行持续颅内压监测.结果 1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持续颅内压监测72~168 h,10例颅内压在2.5~3.0 kPa,生命体征稳定;2例颅内压3.1~6 kPa,MRI检查示继发颅内出血,再次手术(其中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3例颅内压>6 kPa,经对症治疗无效,死于脑干功能衰竭.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持续颅内压监测有利于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提高疗效,估计预后,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持续颅内压(continuous 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监测联合局部脑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rScO2)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前后的应用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10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神经重症病房收治的37例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行小骨窗脑内血肿清除术,采用ICP监测及近红外光谱技术(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technology,NIRS)监测手术前后颅内压及rScO2浓度,对手术前后颅内压及rScO2的变化进行分析。患者随访至术后6个月,以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ore,GOS)判断,规定GOS评分>3分者为预后良好,归入预后良好组(21例),≤3分者为预后较差归入预后较差组(16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颅内压及rScO2变化情况。结果术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压[(15.80±6.70) mmHg]较术前[(20.40±5.80) mmHg]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26,P=0.002);术后rScO2[(62.31±3.85)%]较术前[(59.73±3.13)%]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71,P=0.002)。术后预后良好组患者颅内压[(6.53±2.21) mmHg]较预后不良组[(4.24±2.30) mmHg]下降更明显,两组rScO2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但在预后良好组术后其rScO2提高程度(3.99±2.34)%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2.32±2.25)%,术后6个月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间术前术后颅内压及rScO2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90、2.176;P=0.004、0.036)。结论小骨窗脑内血肿清除术能明显降低脑出血患者的颅内压,提高rScO2,术前、术后颅内压及rScO2的变化水平对患者的预后判断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5.
颅内压及脑灌注压监测在颅脑手术后患者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颅内压和脑灌注压的动态变化与颅脑手术后患者临床表现、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22例颅脑手术后患者采用脑室内颅内压监测法进行动态观察,同时注意生命体征和格拉斯哥评分变化.结果 术后24 h颅内压正常6例、轻度增高4例、中度增高7例、重度增高5例;术后24 h脑灌注压正常12例、<50 mmHg 3例、>70 mmHg7例.全部患者根据颅内压和脑灌注压监测结果积极抢救治疗后,17例转入普通病房,5例死亡.结论 颅内压及脑灌注压动态监测有助于病情变化的正确判断,可为疾病的正确治疗、护理及其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无创颅内压(NICP)监测在双额叶挫裂伤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对52例双额叶挫裂伤行NICP监测的患者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例患者均给予NICP监测,15例患者病情发生变化,颅内压超过40mmHg,患者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加去骨瓣减压术,术后颅内压均下降。其余37例患者于伤后3~7d颅内压增高,未达到手术要求,经脱水等处理后颅内压下降。根据格拉斯评分预后量表(GOS)评分进行分级,Ⅰ级25例,Ⅱ级12例,Ⅲ级10例,Ⅳ级5例。结论NICP监测具有方便、无创、准确、易操作等优点,同时避免了有创颅内压监测可能发生的感染、出血、脑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持续颅内压(intracranialpressure,ICP)监测是利用颅内压测量仪对颅内压连续监测并记录,能及时准确地反映患者颅内压的变化。我科2011-01—2011-09对39例颅脑术后患者进行持续ICP监测,现将其应用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持续颅内压监测在神经外科ICU的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总结神经外科ICU 10例行持续颅内压监测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10例患者均在术中在测脑室放置专用的脑室外引流管,连接压力转换器,接监护仪进行动态持续监测颅内压;结果经过持续监测颅内压,能准确及时为医疗提供诊治依据及减轻护士工作压力,在病人病情变化前作出相应处理,对提高医护质量起到重要作用;结论持续监测颅内压的同时需结合患者的意识、瞳孔、四肢肌力及生命体征变化进行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持续颅内压监测的护理配合。方法对2010年5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12例,持续进行动态颅内压监测,并给予相应的护理,针对颅内高压及时干预。结果 112例患者中有73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ICP增高,其中4例手术无效死亡;对108例术后患者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进行评估,恢复良好59例、轻残37例、重残7例、植物状态1例、死亡4例。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持续颅内压监测能及早发现颅内高压,早期进行治疗和护理,有助于降低致残率、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颅内压监护仪持续监护中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30例行颅内压监护仪持续监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其疾病转归、颅内压监测方法、护理措施。结果 9例患者监护中颅内压持续60 mm Hg,予行二次手术减压,术后患者病情趋于稳定2周,其中1例因合并肺部感染死亡,植物生存1例,余7例患者意识转清。结论颅内压监护仪能及时准确反映患者颅内压变化,有助于准确判断伤情和指导治疗。颅内压监护中应予以相应术前、术后优质护理,严格规范无菌操作,以预防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癫痫患者颅内电极置入视频监测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分析癫痫患者颅内电极置入视频脑电图监测患者的疾病和心理方面的潜在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计划。结果患者在颅内电极置入视频监测期间主要危险因素为:手术并发症、颅内及伤口感染、癫痫发作导致身体受伤、心理压力。结论对颅内电极置入视频脑电图监测期间的患者实施有计划的、有针对性连续性的系列护理干预程序,促使患者的心身都处于主动接受积极配合治疗的最佳状态,帮助患者安全渡过监测期,可有效减少并发症,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和提高今后生存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自体骨髓干细胞立体定向颅内移植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9年7~8月,我院对2例脑损伤后遗症患者实施自体骨髓干细胞立体定向颅内移植术,临床治疗效果良好,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平山病又称为青少年上肢远端肌肉萎缩(Ju-venile muscular atrophy of the distal upper extrem-ity).一例患者于2011年1月在我科行颈椎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加硬膜切开减压术.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康复出院.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术中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血管内栓塞技术和材料的发展,血管内介入治疗手术适应证不断扩大,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已得到广泛应用。我院2005~2009年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共21例,治疗效果良好。现将术中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丁亚男  刘芳  马静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0):1918-1920
目的探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应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回顾分析186例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观察和护理的重点。结果动脉瘤破裂出血6例,血管内栓塞6例,脑血管痉挛7例,其中,肢体功能障碍5例,经积极治疗和护理,治愈152例,好转34例。结论积极有效的病情观察和护理,对预防术后并发症,促进康复,确保手术治疗效果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颅内夹层动脉瘤因诊断及处理的复杂性,一直以来是颅内动脉瘤治疗的难点[1],近年来多采用血管内治疗。2005年3月~2009年11月,我科运用血管内介入技术治疗后循环夹层动脉瘤1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脊液鼻漏并发颅内感染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16例脑脊液鼻漏并发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脑脊液鼻漏并发颅内感染的护理特点及措施。结果16例患者颅内感染均得到有效控制,其中2例患者因严重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腰大池引流的护理,有助于颅内感染的控制。  相似文献   

18.
Orem自理理论在重型脑外伤颅内血肿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重型脑外伤颅内血肿是一种常见的、致命的、可逆的继发性病变,是脑外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其病情重、变化快、并发症多,致残率、病死率高。Orem是美国著名的护理理论学家。Orem理论认为:护理是一种帮助性的服务,护理的目标就是帮助人们满足治疗性自理需求。它包括三个护理系统即完全补偿系统、部分补偿系统和支持教育系统。为了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和出院后的生活质量,我们对神经外科重型脑外伤颅内血肿伴有肢体功能障碍的住院患者采用Orem自理理论作为指导来实施护理,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青燕  杜芸  兰艳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133-134
开颅术后颅内血肿是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如处理不及时,将严重影响康复,甚至危及生命。我科2005年6月~2008年7月共收治率年龄大于60岁以上的脑肿瘤手术患者49例,发生术后血肿9例,我们根据老年脑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采取了有效的监护措施,为积极抢救赢得时机,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张晖  江广学  张雪燕  李华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4):1287-1288
微侵袭是神经外科的发展方向,神经导航系统的出现为颅内微小占位病变的准确定位提供了一套精确、安全、方便、有效的定位系统。提高了颅内微小占位病变的手术全切率,同时可减少手术的并发症。我院2006年3月~2009年2月应用Stealth 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辅助显微手术切除颅内微小占位病变30例,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