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被认为是治疗颈椎病的金标准,但是融合后产生临近节段的加速退变.采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病和颈椎间盘突出症在解除患者脊髓压迫的同时保持了颈椎的活动度和稳定性,恢复椎间盘正常的生物力学特点,防止邻近椎间盘的加速退变.目的:观察颈椎Prodisc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术后的运动学变化.方法;选择55例69个椎间盘,其中双节段受损14例:男29例,女26例,年龄48(31-76)岁;脊髓型颈椎病3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9例,混合型颈椎病14例.取颈椎前横切口或斜切口入路行Prodis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于置换前、置换后3,6,12,24个月观察颈椎正侧位、过伸过屈、左右侧屈位片,JOA评分分析置换前后椎间盘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与结论:随访55例69个椎间盘,41例行单节段人工颈椎问盘置换,14例行双节段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置换后随22(56~48)个月.置换后JOA评分显示椎体功能改善率达56%.置换后手术节段椎间盘矢状面、冠状面活动度与置换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45,0.74),并保持了和邻近间隙同样的活动度和稳定性.说明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后保留了原来的椎间盘的活动度,患者恢复快,对邻近椎间盘的影响小.  相似文献   

2.
三维CT评价颈椎间盘退变对神经、血管和脊髓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三维CT(3DCT)诊断颈椎病的价值。方法:采用3DCT技术检查了临床诊断为颈椎病的300例患。结果:21.3%的患有颈椎椎体骨质增生,42.3%的钩突关节和16.2%的小关节突有骨质增生,另外有12个小关节突有错位改变。在14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中,发现狭窄的椎间孔438个。其中,C6-7和C5-6椎间孔狭窄占81.3%。椎动脉型颈椎病表现为骨赘压迫椎云集(22.0%)和椎动脉变细或粗细不均(65.9%),12.1%的患未见异常。脊髓型颈椎病变3DCT表现有颈椎管狭窄、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后纵韧带钙化、椎间隙狭窄和颈椎间盘突出等。结论:3DCT能全面评价颈椎间盘退变和颈椎骨质增生对神经、血管和脊髓的影响,是一种诊断颈椎病的实用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阐述颈椎间盘突出症与脊髓型颈椎病的关系,并提出新的分型方法以指导治疗。方法:对经计算机体层摄影脊髓造影述(CTM)磁共振成像(MRI)明确诊断为颈椎间盘突出症106例患者进行牵引加理疗疗效分析,着重讨论颈椎间盘突出症与脊髓型颈椎病的关系,并根据临床表现和CTM.MRI所示脊髓受累、受玉情况提出新分型方法。结果:牵引加理疗总有效率94.34%,显效率68.87%,新分型法χ2=14.787,P<0.05,疗效有差异,Ⅱ型和Ⅲ型χ2=11.73,P<0.01,有显著差异。结论:认为颈椎间盘突出症和脊髓型颈椎病是疾病发展的两个阶段,在一定程度上为因果关系。当临床和影像学都提示脊髓明显受损,短期正规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手术  相似文献   

4.
颈椎间盘突出的自然消退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谢林  金哲 《中国临床康复》2002,6(6):796-796,805
目的:阐明颈椎间盘突出自然消退的机制,为颈椎病的保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1999年2月-2000年9月,在门诊保守治疗的患者中发现5例颈椎间盘突出自然消退的现象。每例患者均行两三次MRI检查,分别计算首,末次MRI上突出椎间盘的面积,计算突出椎间盘的吸收率。结果:5例患者吸收率为30%-90%,平均58%,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结论:颈椎间盘突出存在着自然消退,突出椎间盘的消退与症状缓解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颈椎病是常见疾病。20世纪60年代Fernstrom首先提出颈椎间盘置换术。随着人工颈椎间盘材料和手术器械的改进,临床上应用的人工颈椎间盘假体主要有Bryan、Prestige、Pro Disc-C、Cervicore、PCM、Cervidisc和Mobidisc Cervical,其中以Bryan人工颈椎间盘应用最为广泛[1-4]。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采用Bryan人工颈椎间盘(Bryandisc)置换术治疗颈椎病患者8例,取得了良好的早期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关节松动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德荣 《中国康复》2001,16(1):36-37
颈椎间盘突出症系颈椎病中症状较重 ,预后欠佳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表现常为慢性脊髓或神经根损害受压 ,MRI或 CT观察到颈椎间盘向椎管方向后突 ,纤维环膨隆等变化 ,治疗难度大 ,为探讨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对 33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关节松动术治疗 ,取得满意效果。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65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男 41例 ,女 2 4例 ;年龄 30 - 60岁 ,平均 45± 3.5岁 ;病程最长 8年 ,最短 7d;6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颈棘突、冈上肌、头夹肌、菱形肌或胸锁乳突肌压痛 ,部分患者伴有头痛、头晕、心慌 ,颈部有束带感。椎体和头…  相似文献   

7.
目的:阐述颈椎间盘突出症与脊髓型颈椎病的关系,并提出新的分型方法以指导治疗。方法:对经计算机体层摄影脊髓造影述(CTM)磁共振成像(MRI)明确诊断为颈椎间盘突出症106例患进行牵引加理疗疗效分析,着重讨论颈椎间盘突出症与脊髓型颈椎病的关系.并根据临床表现和CTM.MRI所示脊髓受累、受玉情况提出新分型方法。结果:牵引加理疗总有效率94.34%,显效率68.87%.新分型法χ^2=14.787.P<0.05,疗效有差异,Ⅱ型和Ⅲ型χ^2=11.73,P<0.01,有显差异。结论:认为颈椎间盘突出症和脊髓型颈椎病是疾病发展的两个阶段.在一定程度上为因果关系。当临床和影像学都提示脊髓明显受损.短期正规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手术。  相似文献   

8.
高婷 《护理研究》2006,20(4):997-997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是治疗颈椎病的一项新技术。在维持病变椎间盘活动度的同时减轻邻近颈椎间盘的负荷.避免传统手术方法术后椎体易融合、活动度差的弊端。在手术过程中会反复应用C臂型X线机做颈椎透视定位,由于C臂型X线机体积较大移动起来十分麻烦,容易造成手术区域的污染。传统方法在切口上铺治疗巾,既影响无菌效果,又浪费材料。我院手术室于今年3月份开始将3L医用保护套用于6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中,收到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刘丽  吴成富  毕好生 《护理研究》2005,19(6):1001-1002
颈椎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且年轻化趋势,其主要发病机制为颈椎骨质增生和颈椎间盘突出,前者多见于老年病人,后者多见于年轻病人,其主要治疗方法为保守治疗(中药、理疗、牵引、推拿等)和手术治疗,前者不易根治,易复发,后者风险高,并发症多。我院疼痛科1997年-2004年在C臂X线引导下行颈椎问盘注射胶原酶微创治疗以颈椎间盘突出为主的颈椎病516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前路颈椎间盘镜手术治疗颈椎病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21例行前路颈椎间盘镜手术的患者,做好术前准备,术后注意病情观察及颈托的护理,给予患者自我护理指导和出院指导。结果 21例患者平均住院10 d,痊愈出院,术后随访1~6个月,治疗优良率达95%。结论 有效的护理可缩短前路颈椎间盘镜手术治疗颈椎病患者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PLDD)治疗侧旁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自2001年lO月应用PLDD对28例确诊为侧旁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29个颈椎间盘突出)进行治疗,在X线定位下,用9号穿刺导针作颈前穿刺,将光导纤维导入病损椎间盘内,使用波长为1.06μm的Nd:YAG激光对突出髓核组织进行气化,以达到减压效果。结果:术后随访3~17个月(平均8.2个月),临床疗效优18例(64.3%),良6例(21.4%),可2例(7.1%),差2例(7.1%),总有效率为92.9%.优良率为85.7%,无并发症发生。结论:PLDD能有效治疗侧旁型颈椎间盘突出症,具有临床操作简单、患者创伤小、手术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颈椎病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继发椎关节增生所致骨质、神经及血管损害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本科2009年6月至2010年7月采用射频热凝治疗椎间盘源性颈椎病60例,由于精心治疗和完善的围手术期整体护理,效果满意.现将围术期的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41~72岁,平均52.6岁.病程平均5年,发病均>3个月.经过多种保守治疗无效.根据临床症状、体征、CT或MRI检查符合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排除颈椎管狭窄、椎间盘钙化、游离性椎间盘脱出、颈椎结核、严重系统性疾病.  相似文献   

13.
宋丹 《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6):33-34
目的:探讨颈椎病患者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20例颈椎病患者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并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结果:本组术后均恢复良好,均在术后第2天下床活动,患者总满意度达95%。结论:精心围术期护理是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取得满意治疗效果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4.
银质针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1例报告——11年随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银质针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效果。方法:报告银质针治疗1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访11年.观察临床症状变化和通过颈椎MRI观察突出的椎间盘演变过程。结果: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明显减少,临床症状消失,颈椎MRI显示:治疗前椎间盘突出,硬膜囊明显受压,经过治疗,突出椎间盘逐渐与硬膜囊之间出现间隙,直至11年后,突出椎间盘还纳,硬膜囊压迫完全解除。结论:银质针治疗某些颈椎间盘突出症有效果,有可能引起椎间盘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人工颈椎间盘置换对颈椎运动范围及临近节段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以计算机检索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CNKI:2005/2009)关于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病的临床随访、对照实验,检索词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生物力学".检索后对每项研究的资料结果进行提取、分析.结果:共有21项实验469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分析结果显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后脊髓功能JOA评分较置换前明显升高.置换节段稳定并部分恢复了颈椎正常的活动范围.而且与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相比,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未增加临近节段的关节活动范围和应力负荷,阻止或降低了临近节段的退变及颈椎活动范围减小的发生率,随访时影像学均未见假体移位、脱落、下沉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使颈椎运动范围得到一定保持,颈椎稳定性好,置换后对邻近节段影响较小,阻止了相邻节段的退变加速,是颈椎病治疗方面一种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治疗方法.但Fh于其临床应用时间短,其潜在的异位骨化、假体下沉、脱出等问题题仍有待于长期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6.
突出的颈椎间盘组织炎症反应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颈椎病发生中突出颈椎间盘组织的炎症反应机制及其在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和颈椎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临床收集了3l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35个突出的颈椎间盘标本和3例成年人的7个正常颈椎间盘标本。将每个标本分为2份,l份作组织学检查,观察有无炎细胞浸润.1份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其中白细胞介素-lα(IL-1α).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3种细胞因子含量。结果 35例突出颈椎间盘中.18例(5l%)在边缘区域有大量炎细胞浸润,其余17例(49%)未见炎细胞浸润,对照组也未见炎细胞浸润。生物化学测定结果表明,颈椎病组IL-lα.IL-6和TNF-α分别为(10.4&;#177;1.9),(7.7&;#177;2.1),(7.5&;#177;1.7)pg/g,有炎细胞浸润组分别为(10.6&;#177;2.2),(8.6&;#177;1.6),(8.0&;#177;1.6)pg/g,无炎细胞浸润组分别为(10.2&;#177;1.6),(6.7&;#177;2.6),(7.0&;#177;1.8)pg/g,对照组分别为(2.0&;#177;0.9),(1,2&;#177;1.0),.(1.3&;#177;0.8)pg/g,3种细胞因子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0l,t=11.359l,7.95l0,9.3728)。炎细胞浸润组与无炎细胞浸润组3种细胞因子含量相当,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t=0.6120.2.6204,1.7394)。结论 突出颈椎间盘组织具有炎症反应特性.并可能在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和颈椎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前路颈椎间盘摘除加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是目前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可靠而有效的方法之一,我科2002年1月-2007年12月施行该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间盘突出病人89例,获得随访81例,均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目的:探讨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方法:将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在CT或C臂引导下采用颈前气管鞘和血管鞘之司穿刺入路穿刺到椎间隙靶点,再用神经射频仪将温度升高到80~92℃对靶点加热,且能够复制出疼痛来,治疗4个周期,每个治疗周期100秒。结果:该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的改善较为显著、临床治疗效果满意、优良率80%以上。结论: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传统手术治疗颈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是将椎间盘切除后取自体髂骨或人工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手术后由于病变节段的椎体融合,活动度差,其邻近上下节段的椎间盘的负荷增大,加速退变。随着人工椎间盘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颈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在进行前路减压后,可以进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以改善病变椎间隙的活动度,减轻邻近椎间盘的负荷。  相似文献   

20.
颈椎间盘突出的自然消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阐明颈椎间盘突出自然消退的机制,为颈椎病的保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1999年2月~2000年9月,在门诊保守治疗的患者中发现5例颈椎间盘突出自然消退的现象。每例患者均行两三次MRI检查,分别计算首、末次MRI上突出椎间盘的面积,计算突出椎间盘的吸收率。结果5例患者吸收率为30%~90%,平均58%,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结论颈椎间盘突出存在着自然消退,突出椎间盘的消退与症状缓解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