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5 毫秒
1.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的发病机理复杂 ,研究发现SLE是一种多基因复合性疾病 ,并存在遗传异质性 ,遗传因素在SLE易感性方面起重要作用。目前已知与人类SLE易感性有关的基因有 :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基因、补体基因、Fc受体 (FcR)基因、凋亡相关基因等。通过对这些基因的研究 ,有利于阐明SLE分子发病机制 ,并进一步指导临床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本文就SLE的遗传易感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清楚。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SLE的发病中起决定性作用。HIA是迄今发现的最具多态性的遗传系统,与SLE有关的主要是HlA-Ⅱ类基因,HIA-Ⅱ类基因座在HLA—D区,包括HLA—DQ、DR、DP3个亚区,已知HIA—DQ的多态性与SLE自身抗体的产生关系最密切。最近DQ基因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遗传易感性已受到高度重视,我室应用微量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Micro—PCR—SSP),探讨了广东汉族SLE患者与HLA—DQ的遗传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深圳地区汉族人群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4(STAT4)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探讨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遗传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74例SLE患者和95例正常对照STAT4基因启动子区rs16833431 A>G位点进行检测,计算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 SLE患者STAT4 rs16833431位点基因型频率AA(16.2%)、AG(47.3%)、GG(36.5%),等位基因频率A(39.9%)、G(60.1%),与正常对照组基因型频率AA(16.8%)、AG(45.3%)、GG(37.9%)和等位基因频率A(39.5%)、G(60.5%)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STAT4基因rs l6833431 A>G位点多态性与深圳汉族人群SLE遗传易感性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类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神经系统,造成神经系统组织结构和功能损伤的疾病。该类疾病表现复杂多样,遗传易感因素与环境的共同作用可能导致其发病。CNS自身免疫性疾病多为复杂的多基因遗传病,其遗传易感性由多种低外显率的等位基因共同决定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与CNS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最为相关,一些非HLA基因也参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不同人种患者的风险基因可能不同。基因检测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加深了我们对CNS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学发病机制的理解。未来,CNS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遗传学研究将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基因位点与疾病易感性的相关性,疾病预测和治疗靶点开发将成为CNS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5.
遗传因素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机制中的重要环节。SLE致病位点多态性、编码蛋白功能改变会导致B细胞异常,产生大量炎症因子和特异性自身抗体,最终出现B细胞对DNA和(或)染色质的耐受性丧失。DNA酶1样蛋白3(DNASE1L3)基因和编码蛋白Dnase1L3在降解DNA凋亡微粒及清除血清抗双链DNA抗体方面显示出重要作用。该文综述了DNASE1L3基因及编码蛋白Dnase1L3的特征、在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DNASE1L3基因遗传学在SLE中的研究进展,为SLE遗传因素与免疫细胞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雌激素受体α(ERα)基因XbaⅠ和PvuⅡ酶切多态性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遗传影响.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70例女性SLE患者和200名正常女性对照者的ERα基因(XbaⅠ,PvuⅡ位点)进行分型,并计算基因分布频率.结果 女性SLE患者的ERα基因多态性分布中X和P的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并无显著性差异,ERα基因Pp基因亚型的阳性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SLE患者的ppXx基因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ppxx基因型的阳性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女性SLE患者ERα基因的X和P的基因频率表达并无明显增高,但ERα基因酶切多态性分析中,Pp及ppXx基因型可能与女性SLE的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是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于个体所致的代谢性疾病。1、2型糖尿病的发生均与炎性作用相关,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是炎性发生的重要相关及推动基因,因此HLA是糖尿病发生的重要遗传决定因素之一。由于HLA基因易感性因地域和人种的不同而异,因此在发病易感性上各有特点,据此现就糖尿病与HLA基因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利于糖尿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8.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0,(9):1126-113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于育龄女性,其发病与遗传、内分泌及感染等多种因素相关。其中,遗传因素近年来被众多学者所关注,SLE是一种多基因遗传性疾病这个观点获得了学者们的认可。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已确定多种SLE强关联基因,此外,许多目前作用未知的相关基因也逐渐被发现。本文通过对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中的不同信号通路分子进行研究,综述目前SLE相关致病基因的研究进展,以期为SLE多效基因综合致病因素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thematosue,SLE)是一种累及多脏器、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由B淋巴细胞异常活化及自身免疫性B细胞清除障碍引起的。我国SLE患者约有(86~130)万,发病率为74.5/1×105[1~2]。SLE发病与遗传、环境因素、免疫调节及内分泌相关,且有明显的家族易感性,其中中青年女性属于SLE高发群体,男女比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mi R-181a rs77418916和mi R-181c rs8108402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病的关联性。方法用流式细胞术分析SLE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单碱基延伸PCR分型和DNA测序检测mi R-181基因多态性,RT-q PCR检测mi R-181a和mi R-181c在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rs8108402位点存在CC、CT和TT 3种基因型,CT和TT基因型及隐性和显性模型在SLE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T vs CC:OR=1.50,95%CI:1.03~2.19,P=0.033;TT vs CC:OR=2.65,95%CI:1.18~5.98,P=0.019;CC/CT vs TT:OR=2.23,95%CI:1.01~4.93,P=0.048;TT/CT vs CC:OR=1.61,95%CI:1.12~2.31,P=0.010);rs77418916位点检测到AA、AT和TT 3种基因型,但未发现其与SLE遗传易感性相关;SLE组mi R-181a和mi R-181c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Z=-3.22,P0.01;Z=-3.24,P0.01),携带rs8108402 CT和TT基因型的患者mi R-181c表达水平低于CC基因型携带者(Z=-2.51,P0.05);SLE组CD3+、CD4+、CD8+和NK细胞绝对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mi R-181c rs8108402多态性可能与广西人群SLE的遗传易感性相关,且CT或TT基因型携带者患SLE的风险增加,携带CT或TT基因型的个体可能通过抑制mi R-181c基因表达从而增加SLE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1.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us,SLE)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在于自身抗体的产生,异常的免疫系统功能和一些器官的损伤。SLE一般多发于女性,患病者中女性与男性比例为9:1,发病高峰年龄为20-40岁。SLE的发病率和全球患病率存在明显的差距。在不同的种族和地理人群中,SLE的发病率也是不同的。非洲血统的美国人SLE的发病率是欧洲血统人群的4倍。种族和遗传异质性可能是SLE临床表现复杂的重要原因。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可以准确定位易感基因,为多基因遗传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更好的工具。而从遗传结构及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方面来阐述SLE的临床表现及发病机制仍是今后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2.
CTLA-4基因启动子区-31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SLE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细胞相关分子—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ntigen4,CTLA—4)基因启动子区—318位点基因多态现象在中国南方人群中的分布及与SLE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提取外周静脉血有核细胞基因组DNA,以聚合酶饺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方法检测180例SLE患者和140名正常对照组CTLA—4基因启动子区—318位点基因型。结果:SLE患者CTLA—4基因启动子区—318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别为TT型1.1%、TC型41.1%和CC型58.8%,等位基因频率为T等位基因21.7%、C等位基因78.3%。SLE患者各种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CTLA—4基因启动子区—318位点各基因型与SLE患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无相关关系。结论:SLE患者CTLA—4基因启动子区—318位点基因多态现象与SLE发病无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概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遗传易感性的研究进展,探讨冠心病的分子遗传学基础。资料来源:检索Pubmed及English Medical Current Contents(EMCC)数据库1990-01/2006-06关于冠心病分子遗传学研究的文献,检索词为“coronary artery disease,myocardial infarction,gene”。同时检索Chinese Medical Current Contents(CMCC)数据库2000-01/2006-06相关中文文献。资料选择:对检索结果进行初审,选取冠心病分子遗传学研究方面的信息进行整理,筛除明显不相关的或针对性不强的文章。资料提炼:进一步分析所选文献,收集整理关于冠心病和心肌梗死遗传易感性方面针对强且又可靠的文章49篇。资料综合:参考的49篇文章表明,冠心病是一种多病因、多因素的复杂疾病,其发病受复杂的环境因素及遗传因素的影响。遗传学基础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作为人类遗传学的核心技术,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大规模病例对照相关研究鉴定了一些与冠心病易感性相关的重要基因,这些基因涉及到血脂异常、内皮完整性、炎性因子的表达及免疫反应等方面。结论:易感基因或致病基因的检测为冠心病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这将有利于冠心病及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早期预防及特定基因个性化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国上海地区汉族人群中LMTK2与MSMB基因多态性与前列腺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提取200例前列腺癌患者(病例组)和200例非前列腺癌健康人(对照组)外周血中基因组DNA,应用ABI 3730 XL测序仪分析病例组和对照组的LMTK2基因rs6465657位点以及MSMB基因rs10993994位点的多态性,比较不同基因型与前列腺癌易感性的关系.结果:MSMB基因rs10993994位点密码子T/C基因型的个体其前列腺癌发病风险是C/C基因型的1.62倍(OR=1.62,95%可信区间:1.12~2.27),携带MSMB基因rs10993994位点等位基因T(T/T,T/C)的个体发生前列腺癌的风险性是C/C基因型的0.96倍(OR=0.96,95%可信区间:0.82~1.11).LMTK2基因rs6465657位点密码子C/C基因型的个体其前列腺癌发病风险与T/C基因型无明显差异.结论:中国上海地区汉族人群中MSMB基因rs10993994位点多态性可能对前列腺癌遗传易感性有影响,而LMTK2基因rs6465657位点对前列腺癌遗传易感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启动子基因-137和-607两个位点的多态性是否与中国南方汉族系统性红斑狼疮(SEE)人群的易感性有关,并进一步分析其与SLE患者血清IL-18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SSP法检测165例SLE患者和124例健康人群中IL-18启动子基因-137和-607两个位点的多态性频率.分析两个位点的基因分型与SLE的相关性.结果:165例SLE中,-137 C的等位基因频率为16.4%:而124例健康人群中-137 C的频率为12.3%,两组无明显差别;SLE患者中-607 C的等位基因频率为84.8%.健康人群中-607C的频率为61.3%,SLE组明显高于健康人群(P<0.01),携带-607 C的个体SLE发病危险性大.血清中IL-18水平与基因型-607AC和-607CC强相关.结论:IL-18启动子基因-607位点(A→C)的多态性与中国南方汉族SLE人群相关,它可能通过影响IL-18基因的表达而参与SLE的发病.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机体对病毒的清除能力以及感染后疾病的转归,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间基因组的差异。研究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细胞因子、甘露糖结合凝集素等的基因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的慢性化、纤维化,甚至抗病毒治疗的应答有关。因此,有关慢性乙型肝炎遗传易感性的研究逐渐受到世人关注,其不仅有利于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为患者预后提供依据,而且有利于开辟新的基因治疗途径,为解决乙型肝炎慢性化的一些基本问题奠定理论基础。现就慢性乙型肝炎遗传易感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7.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多项研究表明遗传因素是痤疮发病易感性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雄激素相关基因多态性在痤疮发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综合评价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基因869T/C、915G/C多态性与高血压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按照统一的检索策略,在各大中英文数据库中全面检索相关文献,获取有关TGFβ1基因多态性同高血压遗传易感性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而后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个病例-对照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TGFβ1基因869总突变C等位基因与高血压发病相关[OR=1.37,95%CI(1.21,1.54)]。携带CC、TT基因型的个体发生高血压危险性的OR值分别为1.43(1.27,1.60)和0.64(0.53,0.78)。TGFβ1基因915G/C多态性与高血压关联无统计学意义。对以中国人群为研究对象的研究进行综合,该两个多态性位点的结果与整体分析结果均相近。敏感性分析显示结果稳定,Begg、Egger检验提示无发表偏倚。结论 TGFβ1基因869T/C多态性能够增加携带者患高血压的发病风险,C等位基因可能是高血压易感性的标记基因之一,暂未发现TGFβ1基因915G/C多态性同高血压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9.
Gretarsdottir等[1]于2003年首次发现位于人类染色体5q12上的磷酸二酯酶4D (PDE4D)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冰岛人群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显著相关,认为PDE4D基因是脑卒中的候选基因.国内研究表明,冠心病(CAD)已成为实施院前急救最主要的病因[2-3],而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其中最危险的类型.AMI与ICVD的发病机制具有相似之处,且都与遗传密切相关[4-9],关于其发病风险是否与PDE4D基因多态性有关的问题,迄今尚未见有报道.本研究将探讨PDE4D基因rs966221多态性与中国常武地区汉族人群AMI易感性的可能关系.  相似文献   

20.
李敏  杨南萍 《华西医学》2009,24(3):789-791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主要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目前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SLE的基因表达水平进行的系列研究中均提示干扰素(interferon,IFN)信号通路在SLE的发病机制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而在此通路上普遍上调的基因及相应编码的蛋白包括IFN基因、IFN诱导表达的基因、IFN信号通路中起协同作用的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