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方亮  王岚  郑岩  赵艳玲  李正秀 《现代康复》1999,3(4):393-395
目的:为探讨影响小儿脑性瘫痪疗效因素,提高疗效。方法:对52例脑瘫儿并对坚持3个月疗程伴智力迟滞的脑瘫儿的年龄、疗程、病情、智力恢复、脑瘫诱因等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有效率~2岁组为93.5%,~4岁组为60.0%,~6岁组为62.0%,与~2岁组比较,P<0.05.疗程~1月有效率为40.91%.~2月为92.86%.~3月为93.75%。轻度及中度脑瘫有效率分别为91%及80%.重度为12.5%。15例智力迟滞较治疗前智商值提高8.02,中度智力迟滞提高6.63.重度智力迟滞提高4.17。新生儿窒息早产儿及低体重有效率为83.87%,其他因素引起的脑瘫儿有效率为52.83%.头部CT异常改变与脑瘫疗效.无明显相关。结论:年龄越小疗效越好;疗程长疗效好.脑瘫程度与疗效明显相关;伴智力迟滞需3个月治疗方可收到疗效。建议做好孕期及新生儿期保健.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方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高危脑瘫婴幼儿早期康复的疗效与价值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 观察高危脑瘫婴幼儿早期康复治疗的疗效 ,探讨早期康复对高危脑瘫婴幼儿预后的影响和价值。方法 经儿科医生用小儿智能发育筛查表查出的高危脑瘫婴幼儿 ,由康复医学科医生用贝利儿童发育量表对其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自理、认知、社交、语言等方面进行评估。将有相应功能障碍的 2 0 9名高危脑瘫婴幼儿分成 2组 :康复组 14 7名 ,对照组 62名。康复组接受神经营养药、高压氧和康复训练 ,并依发育落后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康复训练方案 ;对照组接受神经营养药和高压氧治疗 ,无康复训练。用贝利婴幼儿发育量表在康复治疗前后、1.5~ 2岁时跟踪评测疗效 ,判断预后。结果 康复组治疗前、后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尤其是粗大运动的差异极显著 (P <0 .0 0 1)。经 3个以上疗程治疗后 ,2组在运动方面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0 .0 1) ,康复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但在自理、认知、社交、语言方面 2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在1.5~ 2岁跟踪评测时 2组发育迟缓人数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康复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但脑瘫发生率 2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婴幼儿时期是脑发育最迅速的时期 ,也是脑细胞的生理功能成熟和完善时期。对高危脑瘫婴幼儿进行早期康复干预 ,可促进大脑发育、发展  相似文献   

3.
综合康复治疗脑瘫患儿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11,自引:10,他引:11  
刘蓓  范晓华 《中国康复》2005,20(4):224-225
目的:探讨脑瘫儿童接受不同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并观察年龄、瘫痪程度和智力对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81例脑瘫患儿分为2组,综合组58例采用以Bobath技术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传统组23例采用针灸、按摩等传统康复技术治疗。治疗前后依据脑瘫儿童综合功能评定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康复训练6个月后,2组患儿综合功能均显著提高(P〈0.01),综合组优于传统组(P〈0.05)。年龄、瘫痪程度、智力水平对疗效有负性影响。结论:采用综合康复治疗脑瘫优于传统治疗;患儿的年龄、瘫痪程度和智力对功能恢复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BTX-A)结合管型石膏固定对痉挛型脑瘫(CP)患儿坐、站、走功能及肌肉痉挛程度的影响,为痉挛型CP的治疗提供更多依据。方法:120例痉挛型CP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BTX-A注射治疗后行物理治疗及家庭康复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管型石膏固定,在治疗前、治疗后1、3及6个月时分别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88项(GMFM-88)和改良Tardieu量表(MTS)参数(X)对患儿进行评定。结果:除对照组在治疗6个月后GMFM-88的D区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2组在治疗1、3及6个月后,GMFM-88各区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GMFM-88各区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提高(均P<0.05);治疗1、3及6个月后,2组小腿三头肌和腘绳肌的MTS参数(X)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在治疗6个月后较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均更低(均P<0.05)。结论:BTX-A结合物理治疗可明显改善CP患儿的肌肉痉挛程度及提高粗大运动功能,在此基础上结合管型石膏固定可延长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5.
婴儿脑性瘫痪早期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探讨婴儿脑性瘫痪的早期治疗疗效。方法 :选择 3— 12个月的脑性瘫痪婴儿 4 6例 ,用前瞻性研究方法 ,评价个体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总有效率 10 0 % ,显效率 10 .87%。康复治疗时间 2— 3个月组 8例 ,>3个月组 17例 ,两组日常生活活动平均分值分别提高 3.93± 1.82分、6 .70± 3.0 4分 ,康复治疗时间 >3个月组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明显优于治疗前 (P <0 .0 1)。结论 :婴儿脑性瘫痪无论病情轻重与否 ,只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功能就能改善。康复治疗时间 >3个月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何晓霞  李红玲 《中国康复》2018,33(5):397-398
目的:探讨口腔游戏结合针刺、推拿、功能训练等常规康复方法对脑瘫流涎患儿的疗效。方法:脑瘫流涎患儿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方法(包括穴位针刺、推拿、口腔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依据患儿自身情况设计不同的口腔游戏,训练时间及每日次数也依据不同患儿因人而异,由治疗师在治疗室进行;其他时间由患儿家长组织患儿在家中完成。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时采用教师流涎分级法(TDS)对患儿进行效果评定。结果:治疗6个月后,2组TDS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0%、63.3%,P0.05)。结论:游戏结合针刺、推拿、功能训练治疗小儿脑瘫流涎疗效肯定,利于患儿的身心发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头针联合语言训练治疗脑瘫患儿语言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脑瘫并语言障碍患儿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2组均接受物理疗法、作业疗法、按摩等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语言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头针治疗,治疗3个月。评价并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分析观察组患儿语言障碍类型、病情程度及智力水平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8.33%(P<0.05)。观察组语言发育迟缓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语言前阶段和语言发育迟缓合并构音障碍患儿(P<0.05);智力水平正常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智力落后患儿(P<0.05);病情程度为轻度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中、重度患儿(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儿的病情程度与临床总有效率呈负相关(P<0.05)。结论:头针联合语言训练治疗脑瘫患儿语言障碍临床疗效显著,语言障碍类型、智力水平、病情程度对治疗效果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模式对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在我院就诊的103例脑瘫患儿分为康复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康复组实行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模式治疗,对照组不采取干预措施(患儿家长因经济困难等原因放弃康复治疗或不规则治疗)。两组患儿分别在入组时、第3个月和第6个月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88项(GMFM-88)评定量表对粗大运动功能进行评估。 结果两组患儿入组时粗大运动功能总百分比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3个月和6个月后两组组内比较,康复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总百分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的粗大运动功能总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3个月和6个月后两组间比较,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月增长幅度、月相对增长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月时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总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6个月时总百分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月和6个月后2组间各年龄段月增长幅度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6个月~2岁、2~4岁、4~6岁各年龄段均P<0.01,6~12岁年龄段P<0.05。 结论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模式可以明显促进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改善,脑瘫患儿应积极给予康复治疗,早干预早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早期家庭康复对脑瘫高危儿(IHRCP)运动和认知发育的影响。方法:将115例脑瘫高危儿采用单双号随机分为干预组57例和对照组58例。2组均采用脑瘫高危儿早期综合干预6个月,干预组另加用门诊早期家庭康复指导和家庭康复。干预前和干预后3及6个月,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精细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FM)及Gesell发育诊断量表(GDDS)进行疗效评估。纠正胎龄后12月龄进行随访,判定诊断为全面性发育迟缓(GDD)、脑性瘫痪(CP)、孤独症谱系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高危儿(ASD/IHRASD)的人数。结果:干预后3及6个月,2组GMFM评分、FMFM评分、适应性行为评分、语言评分均较治疗前呈逐渐提高趋势(均P<0.05),且观察组各时间点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均P<0.01)。纠正胎龄后12月龄,干预组诊断为GDD、CP、ASD/IHRASD的人数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早期家庭康复可以提高脑瘫高危儿粗大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功能及认知、语言功能,能够改善脑瘫高危儿的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0.
周青蕊  景玉珍 《中国康复》2009,24(2):127-127
目的:观察小脑电刺激治疗小儿脑性瘫痪(CP)的疗效。方法:59例CP患儿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28例,均采用运动及作业疗法等康复训练,观察组同时接受小脑电刺激治疗。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0.05);2组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康复训练联合小脑电刺激治疗可更显著促进脑瘫运动功能发育,提高ADL能力。  相似文献   

11.
陈锐  杜静  张霞 《天津护理》2007,15(1):1-2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的低钾病人对静脉补钾引起的疼痛的反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对轻度低钾病人、中度低钾病人、重度低钾病人补充相同浓度、相同滴速的钾溶液,15~30 min询问病人疼痛反应及其程度,并根据疼痛程度采取适当护理。结果:轻度低钾病人出现疼痛的比率及疼痛程度明显高于中、重度低钾病人(P<0.01),重度低钾病人在补钾过程中对疼痛的耐受力逐渐降低(P<0.05)。结论:不同程度的低钾病人对补钾耐受程度不同,采取恰当有效的护理对改善低钾病人疼痛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期中重度脑血管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期中、重度脑血管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急性中、重度脑血管病患者397例,按照开始康复治疗的时间和治疗疗程分为A组(发病14d内开始康复治疗,疗程>14d)、B组(发病14d后开始康复治疗,疗程>14d)、C组(发病14d内开始康复治疗,疗程<14d)、D组(发病14d后开始康复治疗,疗程14d)、E组(无康复治疗),记录患者出入院时Barthel指数(BI)、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NI HSS)及其改善值,记录出院时住院总费用和药费。发病后3、6、12、18个月随访记录BI及MRS评分。结果:5组患者经过康复治疗出院时NI HSS明显改善(P<0.005),其中A组患者瘫痪肢体神经功能恢复程度优于E组(P<0.05),出院后12个月神经功能可达到比较满意的恢复。短疗程组与无康复治疗组的疗效无明显差别。各组的医疗费用并无明显差异。结论:中、重度脑血管病患者应尽早开始康复治疗,且疗程要尽量>2周;综合康复治疗不增加住院总费用。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手法康复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手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180例 ,治疗手法为对肩、肘、手诸关节进行分解、被动、定量运动 ;对照组 12 8例 ,对患者进行无规则的被动或随意运动。 3个月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手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简单、有效、实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神经肌电促通仪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肌力恢复的影响,指导术后康复治疗的方式。方法:单纯上/下肢骨折术后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神经肌电促通仪加常规康复治疗)和对照组37例(仅常规康复治疗)。通过徒手肌力评定法(manual muscletest,MMT)对治疗前后的肌力变化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根据徒手肌力评定(MMT)标准,按6级法记录,治疗组骨折区的伸、屈肌肌力均能达到5级者15例,部分伸、屈肌能达到5级或肌力在原基础提高3级以上者19例,骨折区的伸、屈肌肌力增加1~2级者9例;对照组骨折区的伸、屈肌肌力均能达到5级者7例,部分伸、屈肌能达到5级或肌力在原基础提高3级以上者14例,骨折区的伸、屈肌肌力增加1~2级者16例。两组比较临床显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电促通仪结合康复治疗对肢体骨折术后患者肌力的恢复优于常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5.
程向娟  王琼康  李静 《临床荟萃》2020,35(8):711-713
目的 探讨维生素D2(VD2)不同用药周期方案对2型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DCAN)疗效。方法 200例DCA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按照体重给予VD2肌肉注射,每次5 000 IU/kg,每2周1次。根据用药周期方案不同分为3组,用药时间为3个月、6个月、1年。治疗结束后1年为临床终点。观察比较有效率,治疗前、结束时及结束1年后25羟维生素D[25(OH)D]浓度、心率变异性(HRV)指标。结果 治疗结束时及1年后1年组有效率高于3月、6月组,VD缺乏率低于3月、6月组,心率变异性指标、25(OH)D水平优于3月、6月组(P<0.05)。结论 DCAN患者存在普遍VD缺乏。VD2对DCAN有效,可改善患者VD营养状况及HRV指标,长周期治疗疗效优于短周期。  相似文献   

16.
石雅馨  卢世玲  王瑜  许婷 《中国康复》2022,37(4):228-231
目的:观察高压氧在不同程度肺功能异常尘肺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60例尘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高压氧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0d.比较2组不同程度肺功能异常患者治疗前、治疗20d后Borg量表评分、第1秒用力呼气容...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针刺配合矿泉浴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采用针刺配合兴城矿泉浴康复治疗124例,随机分为两组康复治疗组62例,对照组62例,进行功能对照,用功能恢复程度评价疗效。结果针刺配合矿泉浴组的总有效率96.8%,对照组总有效率77.4%,康复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配合矿泉浴是康复治疗冠心病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经电子支气管镜介入治疗老年支气管扩张咯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寻求治疗老年支气管扩张并咯血更有效的方法及药物。方法 将90例老年支气管扩张并中、大量咯血患者随机分成3组。组1:肾上腺素液+凝血酶经电子支气管镜于出血部位局部灌注。组2:单用凝血酶(方法同上)。组3:垂体后叶素或氨甲环酸静脉点滴。结果 3种治疗方法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1);组1、组2的治疗方法优于组3(P〈0.05);组1较组2疗效更优(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经电子支气管镜局部灌注凝血酶的止血效果优于静脉用药;肾上腺素液加凝血酶联合使用疗效优于单用凝血酶者。  相似文献   

19.
背景:乙肝病毒感染者肾移植手术国内有较多报道,但乙肝病毒感染者肾移植前肝穿刺活检观察有限.目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不同程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肾移植前肝穿刺活检,移植后2年随访观察转归情况.方法:对接受肾移植的21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尿毒症患者进行肝穿刺活检.根据肝活检组织病理学改变,分为轻度(n=9)、中度(n=7)、重度(n=5)3组.肾移植后随访观察2年.3组中各有2例进行重复肝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结论:轻度慢性乙型肝炎组在随访2年中各项观察指标均无明显变化.中度慢性乙型肝炎组从移植后3个月开始谷氨酰转肽酶活性明显高于正常水平,随访至终点时,2例重复肝活检病理显示已处于重度病变.重度慢性乙型肝炎组从移植后3个月开始谷氨酰转肽酶活性持续高于正常水平;18个月开始,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正常值,球蛋白水平高于正常值;随访至终点时,有4例呈肝硬化改变.提示不同程度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肾移植后预后不同,肝活检是评价肝脏病变程度的重要手段,具有指导肾移植选择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背景:乙肝病毒感染者肾移植手术国内有较多报道,但乙肝病毒感染者肾移植前肝穿刺活检观察有限。目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不同程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肾移植前肝穿刺活检,移植后2年随访观察转归情况。方法:对接受肾移植的21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尿毒症患者进行肝穿刺活检。根据肝活检组织病理学改变,分为轻度(n=9)、中度(n=7)、重度(n=5)3组。肾移植后随访观察2年。3组中各有2例进行重复肝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结论:轻度慢性乙型肝炎组在随访2年中各项观察指标均无明显变化。中度慢性乙型肝炎组从移植后3个月开始谷氨酰转肽酶活性明显高于正常水平,随访至终点时,2例重复肝活检病理显示已处于重度病变。重度慢性乙型肝炎组从移植后3个月开始谷氨酰转肽酶活性持续高于正常水平;18个月开始,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正常值,球蛋白水平高于正常值;随访至终点时,有4例呈肝硬化改变。提示不同程度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肾移植后预后不同,肝活检是评价肝脏病变程度的重要手段,具有指导肾移植选择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