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肩周炎是指肩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退变、受风寒而引起的一种无菌性炎症,以肩关节周围疼痛、运动功能障碍和肌肉萎缩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1]。文献显示,口服药物、局部封闭、运动疗法、推拿等疗法广泛用于肩周炎的治疗[2]。据临床观察,肩周炎特别是病程长、功能障碍明显者,上述疗法单独使用疗效往往不理想。本课题组将上述疗法联合应用,并嘱患者注意保暖,显著提高了肩周炎的疗效,明显缩短疗程,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规范化运动处方的制定经验并观察其对学龄前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符合入选标准的学龄前(≤6岁)脑瘫患儿33例,接受以运动疗法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其运动疗法均有规范运动处方指导。在康复治疗前后:采用GMFM量表评分;统计能独坐(坐位平衡≥2级)、独站(站立平衡≥2级)、独走(Holden分级≥3级)者例数;并调查家属对患儿治疗效果的满意度。结果康复治疗前月龄(12.00±10.41)个月。在院治疗时间(3.58±2.39)个月。家庭治疗时间(8.16±4.17)个月。末次评估时年龄(26.52±11.58)个月。GMFM 5个区治疗前(后)得分:A区20.97±18.79(48.12±8.10),B区17.24±22.41(52.88±13.24),C区5.67±11.96(30.56±11.36),D区3.76±8.51(26.19±10.10),E区2.45±6.68(25.97±13.38)。治疗前(后):能独坐9(32)例、能独站5(32)例,能独走4(30)例。满意度:满意29例(87.9%),较满意3例(9.1%),不满意1例(3%)。结论规范的运动处方能够规范运动疗法行为,同时能显著提高学龄期前脑瘫患儿的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3.
背景:近年来,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因其非侵入性调控大脑功能的潜在益处而备受关注,但目前仍未有研究对其进行可视化分析。目的:对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相关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索研究现状及热点趋势。方法:从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检索2010-01-01/2023-05-06发表的与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相关的英文文献,应用VOSviewer软件对纳入文献的来源期刊、国家/地区、作者、机构、被引文献和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绘制知识图谱,探索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热点。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336篇文献,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的发文量逐年增加。其中,美国的发文量最多(141篇),被引次数为4221,中国发文量仅次于美国(70篇),被引次数为401。②《Brain Stimulation》是发文量最多的期刊(28篇),Marom Bikson是发文量最多的作者(37篇),纽约市立大学城市学院是发文量最多的机构(35篇)。③运动皮质、调控、工作记忆、兴奋性及背外侧前额叶是该领域出现频次排名前5的关键词。近5年的热点关键词主要包括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脑网络及刺激强度等。④目前,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领域的研究文献数量相对较少,但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这反映出该领域具备较大的研究潜力。预计该领域的研究将持续聚焦于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在认知精神类疾病的应用,并基于脑网络进一步揭示其作用于运动皮质及背外侧前额叶等靶点的治疗机制。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比较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单次治疗对最小意识障碍(MCS)患者静息态低频振幅(ALFF)的调节效应,以探讨该疗法的作用机制。 方法 收集11例M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9例,女2例;脑外伤10例,脑出血1例;平均年龄(37.3±8.4)岁,平均病程(3.4±0.1)个月。所有患者入组前均给予1次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rs-fMRI)扫描;随后给予单次tDCS治疗,将阳极固定于患者左侧前额叶背外侧区,阴极固定在眶上区,并按照下列顺序进行实验。先给予单次安慰tDCS(sham-tDCS)治疗20min,结束后进行第2次rs-fMRI扫描;然后给予单次真tDCS(real-tDCS)治疗20min,结束后进行第3次rs-fMRI扫描。在每次进行rs-fMRI检查时还采用修订版昏迷恢复量表(CRS-R)对患者意识障碍程度进行评分。 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入选患者经单次sham-tDCS治疗后其CRS-R评分、静息态脑功能网络ALFF均无明显变化(P>0.05);经单次real-tDCS治疗后,发现患者默认网路(左侧楔前叶)、额顶网络(左侧额叶、右侧顶上回)、感觉运动网络(左侧辅助运动区)、皮质下(右侧丘脑、双侧尾状核)ALFF显著增强(P<0.05);而额顶网络(右侧额叶)、听觉网络(双边颞叶)ALFF显著减弱(P<0.05);与单次sham-tDCS治疗后比较,入选患者经单次real-tDCS治疗后其默认网络(右侧前额叶)ALFF显著增强(P<0.05);凸显网络(左侧岛叶)、感觉运动网络(右侧中央前回)ALFF显著减弱(P<0.05)。 结论 MCS患者经单次tDCS治疗后,发现其静息态脑功能网络ALFF活动增强,表明tDCS对神经网络神经元兴奋性具有调节作用,这可能是促进MCS患者意识恢复的神经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最小意识状态(MCS)患者静息态脑功能网络功能连接强度(FCS)的影响。方法:纳入11例符合MCS诊断标准的患者,其中男9例,女2例;脑外伤10例,脑出血1例;平均年龄37.27±8.36岁,平均病程3.36±0.12个月。所有患者入组前均给予1次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rs-f MRI)扫描,随后固定tDCS的电极,阳极固定在左侧前额叶背外侧区,阴极固定在眶上区,并按照下列顺序进行研究。首先给予单次安慰tDCS刺激(20min),单次安慰刺激完成后进行第2次rs-f MRI扫描,然后给予单次真tDCS刺激(20min),单次真tDCS刺激结束后进行第3次rs-f MRI扫描,每次给予rs-f MRI评估同时应用昏迷恢复量表修订版(CRS-R)进行测评。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单次安慰tDCS治疗后各静息态脑功能网络功能连接强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单次真tDCS治疗后听觉网路(右侧颞下回)、额顶网络(左侧角回及颞叶后部)的功能连接强度(FCS)显著增强(P0.05)。单次真tDCS与单次安慰tDCS比较,默认网络(右侧楔前叶)、额顶网络(右侧角回、右侧中央后回)、感觉运动网络(双侧辅助运动区)功能连接强度显著增强(P0.05)。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对静息态脑功能连接产生显著影响,双侧大脑半球感觉运动网络、左侧额顶网络功能、意识水平相关的默认网络关键节点(右侧楔前叶)功能连接强度增强,可能是这种干预促进患者意识水平恢复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网络化康复模式对小儿脑瘫ADL能力的影响。 方法:将我院就诊的103例脑瘫患儿分为研究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其中研究组实施医院-社区-家庭网络化康复模式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即家庭康复组,由家长在家对患儿进行康复治疗。两组患儿分别在入组时、6月时采用ADL评估量表和GMFM-88项评估量表进行评估。结果:患儿入组时ADL评分和GMFM-88项总百分比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儿入组时与6月时ADL评、GMFM-88项总百分比组内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6月时患儿ADL百分比、ADL有效值、GMFM-88项总百分比两组间比较,研究组比对照组有提高(P<0.01)。 结论:医院-社区-家庭网络化康复模式可以明显地促进脑瘫患儿ADL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不同形式的运动训练(自主运动、强迫运动和功能性电刺激诱导的运动)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恢复及前额叶皮质区突触素(SYP)、突触后致密物-95(PSD-95)表达的影响。 方法 选择Wistar雄性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自主运动组、强迫运动组和功能性电刺激组,每组8只。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的方法制作VD模型,假手术组大鼠麻醉但不阻断颈总动脉。造模成功1周后,自主运动组大鼠在跑轮上自由运动,每日270m;强迫运动组在电动跑轮上行强迫运动,每日270m;功能性电刺激组采用功能性电刺激模拟大鼠前肢在跑轮上行走时的动作,按9m/min的速度每日运动3次,每次10min;模型组和假手术组造模成功后置于笼中自由活动。5组大鼠均于造模成功3周后,采用新奇事物识别实验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测试后即刻取大鼠前额叶皮质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上述各组突触素、突触后致密物-95的表达。 结果 自主运动组、强迫运动组和功能性电刺激组大鼠新奇事物认知指数分别为(0.65±0.15)、(0.59±0.12)和(0.62±0.14),较模型组的(0.45±0.13)均有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主运动组、强迫运动组和功能性电刺激组大鼠前额叶皮质区PSD-95表达水平分别为(1.01±0.05)、(0.95±0.15)和(1.06±0.09),较模型组的(0.58±0.15)均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自主运动、强迫运动和功能性电刺激诱导的运动均可改善V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可能机制是自主运动、强迫运动和功能性电刺激诱导的运动均可促进前额叶皮质区突触后致密物-95的表达,但对突触素的表达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脑瘫超早期康复研究及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瘫患儿约占儿童残疾的23.5%,是致残重要因素。1998年全国0—6岁年龄段有脑瘫患儿31万,以后年平均增加4.6万。脑瘫主要导致运动功能障碍,但其中9.9%伴不同程度听觉障碍,18.1%伴言语障碍。超早期诊断、超早期康复及规范化康复介入,能极大提高脑瘫康复疗效,有效防治脑瘫儿运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脑瘫患儿推理加工与心理理论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5名脑瘫患儿和36名正常对照组儿童,接受语义推理(因果推理和预期推理)、语用推理(简单语用和复杂语用推理)和心理理论(错误信念和错误预期)测试.结果:在各测试任务上脑瘫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层回归分析表明:因果推理对错误信念有预测作用,预期推理对错误预期有预测作用,简单语用推理对错误信念和错误预期都有预测作用,复杂语用推理对错误预期有预测作用.结论:脑瘫患儿的推理加工能力和心理理论落后于正常儿童,推理加工能力与心理理论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