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含铋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114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用药方案分为对照组(含铋四联疗法,57例)与观察组(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含铋四联疗法,57例),比较两组临床症状评分、用药安全性与Hp根除率。结果治疗前,两组反酸嗳气、恶心呕吐、上腹痛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8周,观察组反酸嗳气、恶心呕吐、上腹痛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 51%(2/57),与对照组的8. 77%(5/57)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Hp根除率为96. 49%(55/57),高于对照组的80. 70%(46/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通过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含铋四联疗法治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利于提高Hp根除率,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PU)对患者胃动素(MTL)、生长抑素(SS)水平及Hp根除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12月收治的Hp阳性PU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予以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持续用药8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MTL及SS水平、症状改善时间、Hp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MTL较对照组低,SS较对照组高,症状改善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p根除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联合四联疗法可增强Hp阳性PU患者的治疗效果,调节MTL、SS水平,加快Hp清除,减轻临床症状,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双歧杆菌联合幽门螺杆菌(Hp)根除四联疗法治疗青少年人群Hp感染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本院门诊或住院Hp感染的青少年患者共180例,随机分为双歧杆菌联合Hp根除四联疗法组(治疗组)及Hp根除四联疗法治疗组(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四联疗法为泮托拉唑40 mg,早晚餐前0.5 h口服;克拉霉素500 mg,阿莫西林1000 mg,枸橼酸铋钾220 mg,早晚餐后0.5 h口服。治疗组在使用四联疗法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630 mg,早晚餐后4 h口服。2组疗程均为14 d。结果双歧杆菌联合四联疗法与单独四联疗法Hp根除率分别为91.11%、62.2%(P0.05)。2组不良反应轻,主要表现为恶心、腹胀、腹泻、便秘、口苦等,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67%、21.11%(P0.05)。结论双歧杆菌联合Hp根除四联疗法治疗青少年人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以提高Hp根除率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辅助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医院收治的Hp阳性胃溃疡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四联疗法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辅助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胃黏膜组织形态、血清炎症因子水平、Hp根除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胃黏膜厚度、炎症细胞浸润程度、腺体密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p根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辅助四联疗法治疗能够有效治疗Hp阳性胃溃疡,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炎症介质水平,提高Hp根除率,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所致胃溃疡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治疗的112例Hp所致胃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取四联疗法(雷贝拉唑钠+胶体果胶铋+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Hp根除率、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8.21%,55/56)高于对照组(85.71%,48/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Hp根除率(92.96%,52/56)高于对照组(76.79%,43/56),观察组复发率(3.57%,2/56)低于对照组(16.07%,9/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四联疗法可提高治疗效果及Hp根除率,减少病情复发,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益生菌联合四联疗法对于老年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我院接受治疗的浅表性胃炎Hp阳性老年患者12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2例。两组均给予四联疗法(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枸橼酸铋钾)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益生菌(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Hp根除率、治愈率、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益生菌联合四联疗法能够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促进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艾司奥美拉唑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溃疡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8月收治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溃疡患者108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各54例。常规组给予艾司奥美拉唑四联疗法治疗,联合组于常规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治疗前后症状评分、血清生长抑素、胃动素水平。结果:联合组总有效为94.44%、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88.89%,高于常规组的77.78%、70.37%(P<0.05);治疗后联合组症状评分及血清胃动素水平低于常规组,血清生长抑素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艾司奥美拉唑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溃疡患者,可促进症状改善,调节血清生长抑素与胃动素水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在幽门螺杆菌(Hp)治疗中的作用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阳性的216例H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8例,对照组给予铋剂四联疗法(枸橼酸铋钾、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治疗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2周,疗程结束后4周复查~(14)C-UBT,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肠道菌群改变情况。结果对照组Hp根除率为85.19%,观察组为95.3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2.22%,观察组为6.4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大肠埃希菌明显增加,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肠球菌明显减少,双歧杆菌/大肠埃希菌计数比值明显降低,而观察组均无异常改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可使Hp根除率提高,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有助于纠正肠道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双歧杆菌回联活菌片联合艾司奥美拉唑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溃疡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 2018 年 5 月 ~2019 年 8 月收治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溃疡患者 108 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各 54 例。常规组给 予艾司奥美拉唑四联疗法治疗,联合组于常规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回联活菌片治疗。 对比两组疗效及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治疗 前后症状评分、血清生长抑素、胃动素水平。 结果:联合组总有效为 94.44% 、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 88.89% ,高于常规组的 77.78% 、 70.37% ( P <0.05 );治疗后联合组症状评分及血清胃动素水平低于常规组,血清生长抑素水平高于常规组( P <0.05 )。 结论:双歧杆 菌回联活菌片联合艾司奥美拉唑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溃疡患者,可促进症状改善,调节血清生长抑素与胃动素水平, 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四联疗法联合益生菌治疗幽门螺杆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0年12月收治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四联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比较两组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Hp根除率为79.00%(79/100),高于对照组的54.00%(54/100)(P<0.05);观察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四联疗法联合益生菌用于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中有助于提高Hp根除率,降低炎症介质水平,且药物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莫西沙星、埃索拉唑和呋喃唑酮三联疗法与经典铋剂四联疗法作为初次治疗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126例经胃镜检查证实为Hp感染上消化道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66),给予埃索拉唑、莫西沙星、呋喃唑酮三联10d治疗;对照组(n=60),给予经典铋剂四联14d治疗,疗程结束4周后复查Hp,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Hp根除率为89.4%,对照组为8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7%)明显低于对照组(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西沙星、埃索拉唑和呋喃唑酮三联Hp根除率与经典铋剂四联疗法相同,但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好,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10 d序贯疗法与传统四联14 d疗法对初次根除失败的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患者的补救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差异.方法 将采用标准三联疗法初次根除H pylori失败的患者105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采用10 d序贯疗法(雷贝拉唑胶囊20 mg+阿莫西林胶囊1000 mg,2次,d,用药5d,继而使用雷贝拉唑20 mg+克拉霉素0.5g+替硝唑0.5g,2次/d,用药5d).对照组55例采用传统四联14 d疗法(雷贝拉唑胶囊20mg+阿莫西林胶囊1000 mg+克拉霉素0.5g,2次/d,联合胶体果胶铋胶囊200 mg,4次,d,用药14 d).用药期间观察患者用药的不良反应.疗程结束后第9周采用14C尿素酶呼气试验检测H pylori.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H pylori根除率分别为72.92%( 35/48)和70.00% (35/50)(PP分析),70.00% (35/50)和63.64% (35/55)(ITT分析),两组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分别=0.10、0.48,P均>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33%)明显低于对照组(3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49,P<0.05).结论 10 d序贯疗法与传统四联14 d疗法对初次根除失败的H pylori感染的疗效无明显差异,但不良反应率较低,且疗程短,患者依从性更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序贯疗法、四联疗法及标准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门诊Hp阳性病例105例,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序贯疗法;B组采用四联疗法;C组采用标准三联疗法。停药4周后复查胃镜、快速尿素酶试验及14C呼气试验,观察慢性胃炎改善、溃疡愈合及Hp根除情况。结果四联疗法与序贯疗法,对Hp阳性的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的Hp根除率、慢性胃炎改善及溃疡愈合,以及Hp感染复发率方面均显示出良好的疗效,而标准三联疗法显著劣于其他2种方案。3种方案的不良反应发率均较低,且程度轻。结论含泌剂四联疗法与序贯疗法在根除Hp、改善慢性胃炎、促进溃疡愈合以及降低复发率的疗效优于标准三联疗法,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程度,可作为Hp感染初治患者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呋喃唑酮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根除过程中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1例在Hp根除过程中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病例资料,以“幽门螺杆菌”、“不良反应”、“呋喃唑酮”、“Helicobacter pylori”为关键词,搜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以及PubMed数据库进行检索,分析呋喃唑酮在根除Hp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结果 呋喃唑酮在根除Hp过程中可以导致肝功能异常、过敏性休克,而肠道细菌感染可能为引发这一不良反应的因素。结论 呋喃唑酮在根除Hp过程中可以导致双硫仑样反应、中毒性神经精神症状、高血压危象、肝功能异常、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等严重不良反应,超剂量用药、合并基础疾病、肠道细菌感染是诱发不良反应的潜在因素。临床医师应根据呋喃唑酮最新说明书,规范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T2DM)伴有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患者H.pylori根除率的影响以及其与血清白介素-8(IL-8)水平的潜在关系。 方法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100例T2DM伴有H.pylori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另纳入同期收治的单纯性H.pylori感染患者50例为C组。3组患者均采用四联(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缓释片+奥美拉唑+胶体果胶铋)疗法抗H.pylori治疗,A组在此基础上使用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B组在此基础上仅给予胰岛素治疗,比较3组H.pylori根除率和不良反应的差异。同时按数字随机表法从3组中随机抽取20例患者,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抗H.pylori治疗前的血清IL-8水平。采用χ2检验比较3组研究对象H.pylori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采用方差分析比较IL-8水平的差异,组间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对H.pylori感染根除率的影响因素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探讨。 结果A组H.pylori根除率[94.00%(47/50)]高于B组[78.00%(39/50)]和C组[80.00%(40/5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16,P=0.021;χ2=4.332,P=0.037),而B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0,P=0.806)。使用二甲双胍组(A组)与未使用二甲双胍组(B组和C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低血糖、腹部不适及便秘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清IL-8水平低于B组和C组,[(163.02±22.11)pg/mL vs (294.00±29.89)pg/mL vs(306.11±35.17)pg/mL],A组分别与B组和C组血清IL-8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q=4.172、4.797,P=0.005、0.001);B组与C组血清IL-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386,P=0.78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二甲双胍是H.pylori感染根除率的影响因素(OR=0.195,95%CI 0.051~0.748,P=0.017)。 结论二甲双胍是影响H.pylori根除率的影响因素,它可以提高T2DM合并H.pylori感染患者的H.pylori根除率,并且可以降低血清IL-8水平;二甲双胍辅助抗H.pylori四联疗法,并不会显著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质子泵抑制剂大剂量二联与铋剂四联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的根除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1年8月就诊于河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门诊的H.pylori阳性患者20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质子泵抑制剂大剂量二联)和对照组(铋剂四联),其中试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分析由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和甲硝唑组成的10 d序贯疗法与标准三联疗法根除儿童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9例诊断为Hp感染的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10 d序贯疗法组(37例)、10 d三联疗法组(36例)和14 d三联疗法组(36例)。10 d序贯疗法组:前5 d给予奥美拉唑0.6-0.8 mg·kg^-1·次-1+阿莫西林50 mg·kg^-1·d-1,口服,每日早晚各1次;后5 d改用奥美拉唑0.6-0.8 mg·kg^-1·次-1+克拉霉素15-30 mg·kg^-1·d-1+甲硝唑片25-30 mg·kg^-1·d-1,口服,每日早晚各1次。10 d和14 d三联疗法2组:奥美拉唑0.6-0.8 mg·kg^-1·次-1+克拉霉素15-30 mg·kg^-1·d-1+阿莫西林50 mg·kg^-1·d-1或甲硝唑片25-30 mg·kg^-1·d-1,口服,每日早晚各1次,疗程分别为10 d和14 d。所有患儿在停药后至少4周复查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观察Hp根除率、疗效及不良反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便秘、头痛、皮疹等症状)的发生情况。结果 109例患儿中失访7例(6.4%,10 d序贯疗法组1例,10 d三联疗法组2例,14 d三联疗法组4例)。10 d序贯疗法组Hp根除率按意向治疗分析(ITT)及试验方案分析(PP)均明显高于10 d三联疗法组(χ^2=5.408,5.137,均P〈0.05),与14 d三联疗法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510,0.868,均P〉0.05)。3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20,P〉0.05)。3组患儿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10 d序贯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儿童Hp根除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复方嗜酸乳杆菌片与布拉酵母菌(Saccharomyces boulardii,S.Boulardii)散剂联合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H.pylori阳性患者240例随机分为3组,A组:埃索美拉唑20 mg+阿莫西林1 000 mg+呋喃唑酮100 mg,口服每日2次,疗程10天;B组:在A组三联10天基础上,加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1 000 mg,口服每日3次,总疗程14天;C组:在A组三联10天基础上,加用S.Boulardii散剂500mg,口服每日2次,总疗程14天.治疗期间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程结束4周后观察H.pylori根除率.结果 A、B、C组H.pylori根除率按意向性(ITT)分析分别为62.5%、76.2%、83.8%,按方案(PP)分析分别为64.1%、79.2%、85.9%,B组、C组PP根除率明显高于A组(P<0.05),C组ITT和PP根除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B、C组明显低于A组(19.5%、7.7% vs 34.6%,P<0.05),C组明显低于B组(P<0.05).B、C组对药物的耐受程度明显高于A组(P<0.05),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或S,Boulardii散剂联合三联疗法均可提高H.pylori根除率,后者安全性优于前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依托泊苷与奈达铂同步调强放射增敏化疗用于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在重庆市巴南区第二人民医院接受调强放疗同步化疗药物增敏化疗的80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调强放疗,直线加速器6MV-X线等中心照射。同步化疗于放疗第1天开始,依托泊苷组(32例)予依托泊苷胶囊100 mg治疗(第1~10天和第21~30天口服),奈达铂组(48例)予奈达铂30 mg/m^2治疗(第1天静脉滴注,1次/周)。两组患者放疗方式和剂量相同(GTV 56 Gy/28 F/5+W,PTV 50.4 Gy/28 F/5+W)。放疗结束2周后均接受依托泊苷75 mg/m^2(第1~5天静脉滴注)+奈达铂75 mg/m^2(第1天静脉滴注)治疗,21 d为1个周期,共6个周期。结果依托泊苷组和奈达铂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84.4%和8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8,P>0.05);依托泊苷组和奈达铂组患者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及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2、0.34、0.04,P>0.05);随访时间16~3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2个月;依托泊苷组和奈达铂组患者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84.4%、87.5%,2年生存率分别为62.5%、64.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托泊苷组患者放射性肺炎发生率(34.4%)明显高于奈达铂组(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P<0.05);依托泊苷组和奈达铂组患者Ⅱ级以上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18.8%和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9,P<0.05)。结论局限期小细胞肺癌调强放疗期间同步依托泊苷增敏化疗疗效虽然与奈达铂相当,但是放射性肺炎特别是Ⅱ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奈达铂组,需谨慎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