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分析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型和医院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同源性。方法收集四川省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76株,用OXA-51基因扩增法鉴定。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药敏试验,同时用PCR技术分析其产碳青霉烯酶相关耐药基因类型,对其中确定为医院感染的19株鲍曼不动杆菌和5株物体表面的鲍曼不动杆菌用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Rep-PCR)的DiversiLab系统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76株菌株均显示多重耐药,全部检出携带OXA-51、OXA-23基因,未检出OXA-24、OXA-58、VIM、IMP-1、IMP-4、SIM、NDM-1耐药基因。DiversiLab系统将19株医院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和5株物体表面的鲍曼不动杆菌分为4个亲缘性不同的克隆组及9个亚克隆组。结论该院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OXA-23基因可能是其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主要原因。克隆组1为该院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主要流行株。  相似文献   

2.
DiversiLab系统鲍曼不动杆菌基因分型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DiversiLab系统对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基因分型,并评价其可行性.方法 对2005年全国15个城市医院临床分离的58株鲍曼不动杆菌,应用以rep-PCR为原理的DiversiLab系统分型技术进行分型,并与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和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结果进行比较;计算Simpson相关系数(Simpson's index of diversity)比较3种方法的分辨力.结果 DiversiLab系统将58株鲍曼不动杆菌分为5簇流行克隆和25个散发克隆;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将其分为35个序列型,并归为一个克隆复合体CC22(Clone Complex 22)和35个单一体(singleton);PFGE将其分成5个流行脉冲型和34个散发克隆.DiversiLab系统、MLST和PFGE的Simp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876、0.944和0.961.结论 DiversiLab系统的操作简单、快速,可重复性好,可以作为大量菌株首选分型方法,但分辨力低于PFGE和MLST两种分型技术.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b>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在院内流行情况,研究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b>使用法国梅里埃VITEK 2型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进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PCR检测鲍曼不动杆菌编码的OXA-23型碳青霉烯酶基因blaOXA-23。采用ERIC-PCR对分离到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b>分离到的17株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共有16株产OXA-23型碳青霉烯酶,且为同源性相同。结论 <\b>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重要机制为产OXA-23型碳青霉烯酶,该院存在鲍曼不动杆菌克隆流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基因分型方法监测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方法对临床分离的48株医院感染鲍曼不动杆菌进行RAPD基因分型,绘制亲缘关系树状图,分析菌株间的同源性,确证是否存在医院感染的院内流行。结果 48株鲍曼不动杆菌共分到10个型别,鲍曼不动杆菌存在医院感染的院内流行。结论 RAPD可对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云南省烧伤中心病房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及耐药特点,为临床预防和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细菌耐药监测软件WHONET5.6回顾分析云南省烧伤中心病房检出的鲍曼不动杆菌,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烧伤中心病房鲍曼不动杆菌标本类型以创面分泌物培养最多,占71.4%;其次是血液标本占16.3%;痰液标本培养感染占10.1%;其他占2.1%。98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82.2%和81.6%,除了米诺环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为25%左右以外,对其他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基本在90%以上。31株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FGE分型共分为A、B、C、D4型,其中A克隆16株,B克隆9株,C克隆4株,D克隆2株。结论昆明地区烧伤病房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高,常常为多重耐药菌株或泛耐药菌株,但其对米诺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相对偏低,可作为临床治疗药物选择。本地区烧伤中心有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流行,以A克隆为主。加强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观念,利用灵敏、可靠且分辨率强的分型技术进行PDR-Ab感染监控,对防止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在烧伤病房爆发流行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流感染患者血液中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及基因同源性,为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防治依据。方法收集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共14例由鲍曼不动杆菌引起血流感染的住院患者的不同部位标本,共分离出38株鲍曼不动杆菌。所有菌株按照统一的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及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碳青霉烯酶基因,并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及eBURST分析软件进行同源性研究。结果38株鲍曼不动杆菌均为多重耐药株,均检测到OXA-23-like、OXA-51-like基因及ISAbal序列,OXA-23-like基因与ISAbal序列相关;MLST分型显示38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由ST195型(55.3%)、STn-2型(15.8%)及STn-3型(10.5%)构成。eBURST分析提示主要流行克隆为CC92,占86.8%。结论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携带相同耐药基因,且菌株存在较高的遗传同源性,提示存在克隆传播,为降低医院内鲍曼不动杆菌相关血流感染风险提供了分子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分离自同一患者不同血流部位的3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同源性分析,在基因水平上明确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实验室诊断,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西门子Microscan Walkaway 40Plus微生物鉴定及药敏系统对分离的3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应用肠杆菌科基因组间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及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3株鲍曼不动杆菌ERIC-PCR均扩增出阳性产物,3株细菌均电泳出13条位置相同的条带。结论 3株鲍曼不动杆菌属于相同的基因型,ERIC-PCR可用于鲍曼不动杆菌的同源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序列引物PCR技术(ERIC-PCR技术)用于分析亚胺培南耐药和亚胺培南敏感鲍曼不动杆菌同源性,为判断医院内感染发生提供一种简便的新方法。方法收集2018年3-6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重症监护室患者痰液中分离的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80株,其中包含50株亚胺培南耐药菌株,30株亚胺培南敏感菌株。使用细菌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细菌基因组DNA,PCR扩增菌株ERIC序列,Quantity One软件分析不同耐药性菌株电泳条带以判断菌株同源性。结果 50株亚胺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可分为6种基因型,其中最多的一种基因型有24株;30株亚胺培南敏感的鲍曼不动杆菌可分为20种基因型,其中最多的一种基因型仅有3株。结论该院ICU来源的亚胺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的基因型较少,提示该菌株可能发生了医院内感染。ERIC-PCR技术简单、方便,可以快速分析鲍曼不动杆菌同源性,适合于在各级医院中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鉴定自不同患者及医院设施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同源性,确定是否存在院内交叉感染。 方法 收集在同一时期自不同患者及医院设施分离的16株鲍曼不动杆菌,对细菌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扩增片段包含65个等位基因位点及163个多态性位点,将PCR产物进行序列分析及多位点序列分型分析。 结果 16株鲍曼不动杆菌均为ST41型,序列比对显示10株序列完全相同,另外6株序列完全相同,而在这两种序列间仅存在2个碱基的差异。 结论 16株鲍曼不动杆菌具有同源性,存在鲍曼不动杆菌院内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同源性分析,以用于医院感染控制和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方法 从ICU病房分离的10株鲍曼不动杆菌,提取DNA后行RAPD分型,同时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感染ICU、外科ICU分离的PDR-AB菌株在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分型中为同一克隆株,敏感菌株与泛耐药菌株的同源性差异明显.结论 ICU存在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局部流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和耐药状况,为医院各科室预防院内感染和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K-B法检测药敏,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鉴定细菌,利用WHONET 5.6对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浙江萧山医院住院和门诊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重症监护病房(ICU)和非ICU来源菌株耐药率进行比较. 结果 共分离鲍曼不动杆菌776株,以痰/呼吸道为主655株,占84.4%; 科室分布以ICU分离最多,219株占28.2%.2008年与2013年相比,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庆大霉素等多种药物耐药率下降,但氨苄西林、头孢呋辛、氨曲南和头孢西丁耐药率始终保持较高(89.4%),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16.1%),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24.8%和27.7%;ICU病房与其他来源菌株在多种药物间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广泛分布于临床科室各类标本中,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非发酵菌,临床各科室尤其ICU应引起高度重视.头孢哌酮/舒巴坦可作为临床经验治疗的首选用药,严格规范医院感染和管理抗菌治疗,减少耐药菌株播散和防止耐药率的上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015年1-6月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及其同源性,明确该菌在ICU流行情况,为合理的院感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2015年上半年ICU通过不同途径检出的126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耐药性分析,根据脉冲场凝胶电泳法对所有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2015年1-6月ICU进行2次院感监测,从护士手、换药车及监护室门把手的物体表面检出4株铜绿假单胞菌且均为敏感株;110例ICU住院患者中,共检出122株铜绿假单胞菌,其中在18例ICU住院患者中检出多重耐药株38株。38株多重耐药株及4株院感监测检出菌株同源性分析可以分为5组(A~E),以A、C、D这3个克隆型为主,院感监测检出菌株均为B克隆型。4例患者检出多个亚型感染。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形势在ICU比较严峻,院感监测检出菌株未存在暴发流行,住院患者间存在多克隆株交叉流行现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北京康复医院住院患者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特点、耐药性及同源性。方法收集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康复医院临床感染病例中非重复分离的86株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采用Phoenix BD 100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检测其携带的耐药相关基因并进行进化树分析,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分析菌株间的同源性。结果86株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均表现为多重耐药。共检出17种耐药基因,全部菌株均携带OXA-23型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检出多种β内酰胺酶基因、外排泵相关基因、抗菌药物修饰酶基因等。多位点序列分型得到15种ST型,同源性分析提示部分菌株间存在较近亲缘关系。结论北京康复医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严重,OXA-23为主要耐药基因型,菌株之间存在同源相关性,应加强医院感染防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室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控制措施,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现场调查和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本医院重症监护室一起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医院内感染暴发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本医院重症监护室在2011年4月下旬一周内连续发生4例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医院内呼吸道感染病例,4例病人痰标本中均检出鲍曼不动杆菌。该重症监护室医生办公室鼠标、病房床头柜、门把手和呼吸机管路均检出同源鲍曼不动杆菌。经及时采取消毒隔离措施后,再没有出现新病例,病房物体表面再未检出致病菌。结论该重症监护室所发生的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可能是由环境或医务人员手接触传播所致,经采取有效消毒隔离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5.
胡岚  王鹤  罗晓  王超  齐文杰 《疾病监测》2021,36(2):188-193
  目的  回顾北京某三甲医院院内感染致病菌菌种构成和耐药性变化,及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间的关系,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收集该院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全部院内感染患者各部位标本的致病菌的药敏鉴定结果,分析菌株分布、院内感染部位及细菌耐药性,同时分析全院近年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使用强度。  结果  共分离病原菌3522株,主要革兰阴性菌为铜绿假单胞菌596株(16.92%)、大肠埃希菌353株(10.02%)、肺炎克雷伯菌285株(8.09%)、鲍曼不动杆菌224株(6.36%),革兰阳性菌为屎肠球菌208株(5.91%)。 分布最多科室依次为重症监护室890株(25.31%)、普外科582株(16.55%)、干保中心483株(13.74%)、血液科263株(7.48%)、急诊病房238株(6.77%)。 共统计院内感染7324例次,主要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3813例次(52.06%)、泌尿系1015例次(13.90%)、消化道740例次(10.10%)。 该院抗菌药物使用率由2016年的46.20%降至2019年的38.1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34.76降至31.69,同时期仅多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比例由24.67%增至36.74%,其余细菌多耐药检出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结论  该院分离的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呼吸道是院内感染最常见的部位,重症医学科、普外科和干保中心分离菌株数居前3位;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使用强度均下降,院内感染常见致病菌的菌种分布、感染部位以及耐药性会逐年变化,个别院内感染致病菌耐药性逐年增加,需要重点关注,同时需要加强管理院内感染的主要区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分析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句容市中医院收治的60例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发生院内感染患者11例纳入感染组,将未发生医院感染患者49例纳入未感染组。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患者医院感染部位、感染菌种进行统计,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法明确影响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60例患者中11例(18.33%)发生医院感染,感染部位包括呼吸、消化、皮肤黏膜、泌尿系统。11例院感患者共检出15株病原菌,包括革兰阴性菌8株(53.33%),革兰阳性菌5株(33.33%),真菌2株(13.33%)。感染组患者年龄大,住院时间长,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留置导尿管、重复使用抗生素或激素占比高于未感染组患者(P<0.05),病房每日消毒次数低于未感染组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住院时间、病房每日消毒次数、留置导尿管、重复使用抗生素或激素均是影响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以呼吸、泌尿系统感染为主,年龄、住院时间、病房每日消毒次数、留置导尿管、重复使用抗生素或激素均是常见危险因素,应重视上述因素的调控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引起院内感染的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耐药基因及同源性。方法收集CRAB 40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最低抑菌浓度(MIC);PCR检测主要的碳青霉烯酶基因,PCR产物进行DNA测序分析;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一致性序列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对耐药菌株进行基因分型及同源性分析,质粒接合试验探讨耐药基因的可传递性。结果40株CRAB仅对多黏菌素B(100%)和头孢哌酮/舒巴坦保持良好的敏感性(57.5%),对其他药物均产生不同程度耐药;全部菌株均检测出OXA-23和OXA-51基因;同源性分析显示,按80%的聚类相似系数可将40株菌株分为4个型,A1型为主要流行株(19株),且各科室存在交叉感染;质粒接合试验未获成功。结论该院存在CRAB的流行传播,其耐药机制主要与OXA-23基因的表达有关;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同时,应做好隔离及防护措施,尽量避免医院内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18.
王蕾  杨紫旋  康海全  顾兵 《疾病监测》2018,33(9):762-765
收集2016年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与普通病房(非ICU)患者临床首次分离出的12 307株病原菌,分析其细菌分布构成及耐药性差异。 ICU和非ICU排在首位的分别是鲍曼不动杆菌(25.50%)和铜绿假单胞菌(16.68%)。 ICU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ICU,呈高水平的多重耐药,应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加强医院感染防护措施,以控制ICU病区的耐药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