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乌鲁木齐地区健康人群278人股骨近端骨密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乌鲁木齐地区健康人群股骨近端骨密度随年龄变化规律,确定各年龄段的正常骨密度值标准,为本地区骨质疏松症早期诊断和康复预防介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4—03/2004—08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乌鲁木齐地区常住汉族人群278人为调查对象,年龄30~84岁。采用法国DMS公司生产Lexxos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调查对象进行左髋部骨密度测定,并按不同年龄组(30~39,40~49,50~59.60~69.70~岁)进行结果分析。结果:乌鲁木齐地区女性30岁以后左髋部骨密度随年龄增大,骨密度逐渐下降[30~39,40~49,50~59,60~69,70~岁骨密度分别为(0.76&;#177;0.11),(0.74&;#177;0.10),(0.69&;#177;0.13),(0.61&;#177;0.12),(0.58&;#177;0.13)g/cm^2](t=3.43,P&;lt;0.01);而男性40~49岁时骨密度明显高于30~39岁时(t=2.89,P&;lt;0.01),50~59岁时骨密度最低(t=4.68,P&;lt;0.01),70岁以后男性左髋骨密度值保持稳定。同龄组男女性间骨密度值有明显差异(t=5.91.P&;lt;0.01)。结论:50岁以上的女性是骨质疏松的易发人群,对其进行骨密度及时监测,是骨质疏松症的早期预防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新市区汉族成年人群的血脂代谢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该地区的防病治病决策提供依据。方法:2002年以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乌鲁木齐新市区30岁以上汉族成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30岁以上、汉族人。排除标准:患有严重肝肾疾病及器官功能衰竭者。符合上述标准共2687人,男1607人,女1080人。对纳入汉族人进行血脂、血糖测定。结果:①乌鲁木齐地区30岁以上汉族人群血脂紊乱的患病率达72.28%,总胆固醇升高的占15.1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的占9.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的占20.98%。②女性血脂状况明显好于男性,表现为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5.104±1.062),(1.233±0.688),(2.660±1.026)mmol/L低于男性(5.219±1.083),(1.689±1.393),(2.797±1.096)mmol/L(t=3.730,11.240,3.301,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1.599±0.558)mmol/L高于男性(1.387±0.535)mmol/L(t=9.816,P<0.01)。③不同年龄组间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有明显差异(F=2.959~23.382,P<0.05~0.01),50~59岁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值最高。结论:乌鲁木齐新市区汉族人群的血脂紊乱情况严重。  相似文献   

3.
背景目前有较多测量骨矿含量的方法,但不同的方法所反映的测量部位、临床应用价值及对正常人群同骨质疏松症的鉴别能力有所不同.目的观察深圳地区妇女腰椎骨矿含量,建立正常骨矿含量定量CT标准,为临床预防及指导治疗该地区骨质疏松提供依据.设计以正常妇女为研究对象,随机化同期对照,观察对比研究.单位一所区级医院医学影像科.对象选择2000-09/2002-03本深圳市龙岗区中心医院的体检深圳地区妇女120例为研究对象,年龄30~69岁.将研究对象分成30~39,40~49,50~59,60~69岁4个年龄组,每组30例.方法利用定量CT软件测量研究对象的骨矿质含量,从而确定深圳地区妇女骨矿质含量标准,并与其他地区妇女的骨矿质含量进行对照分析.主要观察指标观察深圳地区妇女骨矿质含量平均值,并与国内外其他地区进行比较.结果定量CT测量结果与灰重呈直线相关,并可用如下直线回归方程表示灰重=0.92432×骨矿含量+39.0633.深圳地区绝经期前后妇女各年龄组腰椎骨矿含量丢失率逐渐增加,松质骨、密质骨平均年丢失率1.38%,0.84%.深圳地区50~59组妇女骨矿含量[(135.31±18.36)mg/cm3]明显高于长春地区、北京地区、美国妇女[(20.21±37.40),(116.7±26.6),(119.5±27.1)mg/cm3](t=2.002,3.383,3.636,P<0.05~0.01);深圳地区30~39岁组妇女骨矿含量明显高于美国妇女(t=3.119,P<0.01);各地区其他年龄段妇女骨矿含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使用定量CT建立了该地区绝经期前后妇女正常骨矿含量标准,为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干预、预后和骨折危险性的评价提供基本标准.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中老年人骨代谢生化指标随年龄变化的特点,分析骨代谢生化指标在骨质疏松症诊断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2-10/2004-0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综合科门诊和住院的中老年体检患者410例为研究对象。测定410例中老年人腰椎正位骨密度,同时检测所有患者空腹血清骨钙素、血清碱性磷酸酶及晨尿吡啶啉,尿吡啶啉用肌酐校正。按年龄段(40~49,50~59,60~69,70~79,>80岁)和不同骨密度组(骨质疏松、骨量减低、骨密度正常)对男性和女性的骨代谢生化指标值分别进行分析。结果:中老年男性骨钙素随年龄增长下降,尿吡啶啉/肌酐随年龄增长上升,均低于女性(P<0.05),中老年女性骨钙素和尿吡啶啉/肌酐在50~69岁时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70岁以后又趋于下降,尿吡啶啉/肌酐值与同年龄的老年男性相近,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各年龄段男性或女性血清碱性磷酸酶基本在正常范围。中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组和骨量减低组的骨钙素低于骨密度正常组,而尿吡啶啉/肌酐明显高于骨密度正常组(t=7.051,7.898,P<0.05);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组和骨量减低组的骨钙素和尿吡啶啉/肌酐均明显高于骨密度正常组(t=3.633,17.923,P<0.05);同性别骨质疏松组和骨量减低组的骨钙素和尿吡啶啉/肌酐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用雌性大鼠去势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去势后分别在白天和晚上进行脉冲电磁场(pulsingelectromagneticfields,PEMF)治疗,观察昼夜节律对PEMF对去势后大鼠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作用的影响。方法:32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去势组、对照组、去势+PEMF白天预防组和去势+PEMF夜间预防组。各组大鼠分别于术后12周处死,处死前,测量全身骨密度。处死后测定血清骨钙素、行右股骨远端骨形态计量法检查。结果:PEMF白天预防组与PEMF夜间预防组相比BGP降低(1.54±0.11),(1.71±0.15)μg/L,t=2.559,P<0.05、骨小梁间隙减少(127.5±13.3),(143.4±13.9)μm,t=2.337,P<0.05,而全身骨密度增加(0.298±0.010),(0.289±0.008)g/cm2,t=2.283,P<0.05、骨小梁面积百分比增加(35.2±3.0)%vs(32.0±2.4)%,t=2.308,P<0.05、骨小梁宽度增加(65.9±5.2),(59.8±4.9)μm,t=2.435,P<0.05、骨小梁数目增加(5.5±0.4),(5.1±0.3)/mm,t=2.813,P<0.05。结论:PEMF对大鼠卵巢切除引起的骨质疏松症有预防作用,而昼夜节律对PEMF的治疗作用有影响,用PEMF预防大鼠骨质疏松症时白天治疗的效果优于夜间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自拟补肾健脾通络汤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疼痛的改善作用,评价其对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的影响,分析其治疗机制。方法:深圳市中医院共收治125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其中采用自拟补肾健脾通络汤治疗骨质疏松患者64例(治疗组),并与中成药治疗骨质疏松患者61例(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对骨质疏松患者疼痛的改善作用两组间有效率(分别为84%和67%)差别有显著性意义(χ2=301.5,P<0.01),两组间骨密度的改善情况有显著差别,治疗组治疗后腰椎、股骨颈、股骨三角区的骨密度为(0.965±0.088),(0.702±0.048),(0.706±0.033)g/cm2,对照组的值为(0.933±0.036),(0.685±0.035),(0.671±0.036)g/cm2(t=2.314~5.6,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对比有显著差别,治疗组治疗后S-Ca为(2.342±0.113)mmol/L,Ca2+为(2.02±0.14)mmol/L,ALP为(64.3±12.1)nkat/L,对照组的值为(2.309±0.145),(2.34±0.28)mmol/L,(70.3±12.7)nkat/L(t=2.04~5.47,P<0.05)。结论:自拟补肾健脾通络汤对骨质疏松患者的疼痛及骨密度的改善作用明显,疗效稳定,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治疗方法不尽一致,效果也各不相同,观察运动疗法与磁疗、光疗对老年骨质疏松症骨密度及腰背痛的改善情况。方法随机选取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86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执行相同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磁疗与光疗及有氧运动、负重运动等。治疗前后测量L2,C7、左股骨颈的骨密度及骨痛状况,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L2,C7和左股骨颈的骨密度提高明显[治疗前后的值分别为(0.65±0.12)和(1.01±0.10),(0.61±0.11)和(0.86±0.08),(0.58±0.10)和(0.76±0.05)g/cm2];骨痛症状改善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34,2.58,P<0.05)。结论运动疗法与磁疗光疗是改善老年骨质疏松症骨密度及腰背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健康志愿者腰椎及髋部不同部位骨密度结果,提高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的依据。方法:对300名健康志愿者,年龄30~79岁,男110名,女190名,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吸收仪测定腰椎及髋部不同部位(股骨颈、Ward’s三角、大转子)骨密度,并按不同年龄组进行结果分析。结果:①女性腰椎2~4(L2-4)BMD50岁后下降明显(t=3.96~5.62,P<0.001);股骨颈和Ward’s三角BMD随年龄增加而下降(各组间差异t=2.01~6.91,P<0.05~0.001,t=2.88~7.34,P<0.001);大转子BMD在50岁组和60岁组与其他各年龄组之间有明显的下降(t=4.19~5.24,P<0.01~0.001)。②110名男性L2-4BMD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股骨3个部位的BMD50岁后随年龄增加而下降(各组间差异t=2.13~0.87,P<0.05~0.001)。③女性BMD4项值与年龄及绝经年限明显负相关(r=-0.312,P<0.01;r=-0.532,P<0.01;r=-0.418,P<0.01;r=-0.642,P<0.001);男性与年龄及BMI的相关性不明显。结论:女性在更年期后以L2-4BMD下降为主;男性以髋部BMD变化为主。骨密度的测定提供了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健康中学教师动态血压变化规律。方法:选择2000-04/06石家庄市藁城中学健康中学教师100人,男45人,女55人,年龄21~60岁。采用Spacelabs动态血压监测仪对受试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受试者年龄21~60岁,每10岁为一年龄组,21~30岁组32人,31~40岁组25人,41~50岁组20人,51~60岁组23人。记录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计算血压负荷。动态血压均数正常参照值:24h低于130/80mmHg(1mmHg=0.133kPa),白昼低于135/85mmHg,夜间低于125/75mmHg;血压负荷(在一定时间内收缩压和舒张压超过正常范围的读数百分率)低于10%。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进入结果分析中学健康中学教师100人。①21~30岁组,31~40岁组,41~50岁组24h及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无明显差异(P>0.05)。②51~60岁组24h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21~30岁组,31~40岁组,41~50岁组犤(119±4),(76±5),(90±4)mmHg;(110±7),(68±5),(82±4)mmHg;(112±8),(70±4),(84±4)mmHg;(112±5),(71±6),(86±4)mmHg,P<0.01)犦。③51~60岁组白昼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21~30岁组,31~40岁组,41~50岁组(P<0.01)。④夜间平均收缩压:41~50岁组,51~60岁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21~30岁组,31~40岁组犤(108±8),(108±7)mmHg;(105±8),(106±9)mmHg,P<0.01犦;夜间平均舒张压:51~60岁组明显高于21~30岁组,31~40岁组,41~50岁组犤(69±5),(63±4),(64±5),(65±7)mmHg,P<0.01犦。⑤各年龄组24h、白昼、夜间舒张压负荷明显高于收缩压负荷(P<0.01);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明显高于白昼(P<0.01)。结论:健康中学教师24h及白昼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有随年龄增高而增高的趋势;21~50岁教师血压增高不明显,50~60岁教师血压增高明显。健康中学教师的动态血压虽在正常范围内,但夜间血压负荷与白昼相比明显偏高,尤其是夜间舒张压负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患侧肢体与健侧肢体、健康人股骨近端骨密度,分析患侧肢体运动能力、病程、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股骨近端骨密度关系。方法:选择2001-12/2004-12在抚顺市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115例(患者组),男76例,女39例;病程≥6个月62例,<6个月53例。Brunstrom分期Ⅰ~Ⅱ期,Ⅲ~Ⅳ期,Ⅴ~Ⅵ期患者分别为21,38,56例。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佳组72例(Barthel指数≥40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差组43例(Barthel指数<40分)。排除常年服用激素或其他各种影响骨代谢药物者。选择常年在本院作健康体检的正常人和本院职工或家属98人为对照组,男51人,女47人。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患者组患侧、健侧和对照组,不同病程、不同Brun-strom分期、不同生活活动能力患者患侧股骨近端骨密度。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进入结果分析脑卒中后偏瘫患者115例,健康人98人。①患者组的患侧股骨颈、大转子和Ward三角的骨密度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健侧犤(0.75±0.19),(0.58±0.16),(0.54±0.17)g/cm2;(0.85±0.16),(0.71±0.14),(0.63±0.16)g/cm2;(0.81±0.16),(0.69±0.17),(0.60±0.18)g/cm2,t=1.937~2.841,P<0.05~0.01犦。②病程长组患肢股骨颈和大转子骨密度明显低于病程短组犤(0.73±0.15),(0.57±0.16)g/cm2;(0.80±0.19),(0.71±0.20)g/cm2,t=2.031,2.329,P<0.05犦。③BrunnstromⅠ~Ⅱ期患者患肢股骨颈、大转子和Ward三角骨密度均明显低于Ⅲ~Ⅳ期和Ⅴ~Ⅵ期患者犤(0.73±0.21),(0.56±0.15),(0.53±0.18)g/cm2;(0.80±0.20),(0.69±0.18),(0.60±0.14)g/cm2;(0.81±0.19),(0.72±0.21),(0.60±0.11)g/cm2,t=2.195~2.392,P<0.05犦。④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差组患侧股骨颈、大转子和Ward三角骨密度明显低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能力佳组犤(0.74±0.18),(0.59±0.15),(0.53±0.16)g/cm2;(0.82±0.20),(0.71±0.17),(0.59±0.19)g/cm2,t=2.209~2.346,P<0.05犦。结论: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常出现骨量丢失表现;患侧肢体股骨近端骨密度低于健康人和健侧;患侧肢体运动能力越差、病程越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差,股骨近端骨密度越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