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躯体疾病合并抑郁症的发病情况及其治疗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刘建  张艳  朱欢丽  糜涛 《中国康复》2004,19(2):90-91
目的 :观察躯体疾病合并抑郁症的发病情况以及不同治疗措施的疗效。方法 :6 8例患有躯体疾病患者填写Zung量表 (抑郁症自评表 ) ,按Zung量表评分标准 ,>4 0分且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的患者诊断为抑郁症。结果 :内科疾病组 5 5例中 2 5例 (45 .6 % )患有抑郁症 ,显著高于体检组 13例中 2例 (15 .4 % )患有抑郁症(P <0 .0 5 ) ;对内科疾病组 2 5例抑郁症患者中的 10例 ,在躯体疾病和心理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抗抑郁药物治疗 ,其有效率 80 .0 % ,显著高于未加用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患者 (40 % ,P <0 .0 5 )。结论 ;躯体疾病患者常合并有抑郁症 ;对这些患者同时给予适当的抗抑郁症药物治疗可以提高躯体疾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浆内皮素(ET)和血清一氧化氮(NO)与血压节律的相关性. 方法:28例高血压患者和17例血压正常人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和ET,NO测定. 结果:高血压组ET增加,NO下降.28例高血压患者按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为勺型和非勺型组,在非勺型组,ET明显增高(53.3±19.1vs37.8±10.0 ng/L),NO明显降低(33.4±12.7 vs 48.4±11.1mg/L);且夜间血压下降与ET负相关(r=-0.52,P<0.05),NO正相关(r=0.54,P<0.05). 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内皮素和一氧化氮水平可能参与昼夜血压节律的调节.  相似文献   
4.
银杏达莫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笔者将12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分别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弥可保治疗和单用弥可保治疗4周,比较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的神经传导速度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显示银杏达莫注射液与弥可保联合应用可提高神经传导速度,降低血粘度,改善症状,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实验诊断学实习课教学中重视医学生素质培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实验诊断学教学中,重视基本理论讲授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引用病例分析的形式,运用PBL教学法和现代教学技术,注重对实验诊断影响因素和化验单的分析,以适应临床医学发展的要求,培养医学生临床诊断逻辑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严谨求实的作风以及开拓进取的精神,全面提高实验诊断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腹部和大腿皮下脂肪组织抵抗素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抵抗素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激素。而中心性肥胖时可引起胰岛素抵抗和导致2型糖尿病。 目的:比较正常人腹部和大腿皮下脂肪组织抵抗素蛋白表达的情况,探讨抵抗素在中心性肥胖引起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 设计:对照观察实验。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内分泌科。 对象:选择2003-01/04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外科住院患者20例,根据留取脂肪组织的部位分腹部皮下脂肪组织组12例和大腿皮下脂肪组织组8例。 方法:①所有患者测量血压、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体内脂肪百分比(按白种人数据推导的公式):男性:1.2&;#215;体质量(kg)+身高^-2(m^-2)+0.23&;#215;年龄-16.2;女性:1.2&;#215;体质量(kg)+身高^-2(m^-2)+0.23&;#215;年龄-5.4。②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③留取的脂肪组织标本用单去污裂解液提取脂肪组织中的蛋白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浓度,Western-blot测量脂肪组织抵抗素蛋白的表达水平。 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患者的血压、体质量指数,体内脂肪百分比,空腹血糖,抵抗素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纳入患者2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的空腹血糖、收缩压、舒张压、体质量指数、体内脂肪百分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腹部皮下脂肪组织抵抗素蛋白表达(A)为14942&;#177;6076。明显高于大腿皮下脂肪组织组39421&;#177;6087,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 结论:抵抗素蛋白在腹部皮下脂肪组织的表达高于腿部皮下脂肪组织,此结果对中心性肥胖并引起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骨代谢生化指标对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评估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中老年人骨代谢生化指标随年龄变化的特点,分析骨代谢生化指标在骨质疏松症诊断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2-10/2004-0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综合科门诊和住院的中老年体检患者410例为研究对象。测定410例中老年人腰椎正位骨密度,同时检测所有患者空腹血清骨钙素、血清碱性磷酸酶及晨尿吡啶啉,尿吡啶啉用肌酐校正。按年龄段(40-49,50-59,60-69,70-79,&;gt;80岁)和不同骨密度组(骨质疏松.骨量减低、骨密度正常)对男性和女性的骨代谢生化指标值分别进行分析。结果:中老年男性骨钙素随年龄增长下降,尿吡啶啉/肌酐随年龄增长上升,均低于女性(P&;lt;0.05),中老年女性骨钙素和尿吡啶啉/肌酐在50~69岁时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lt;0.05)。70岁以后又趋于下降,尿吡啶啉/肌酐值与同年龄的老年男性相近,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各年龄段男性或女性血清碱性磷酸酶基本在正常范围。中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组和骨量减低组的骨钙素低于骨密度正常组,而尿吡啶啉/肌酐明显高于骨密度正常组(t=7.051,7.898,P&;lt;0.05);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组和骨量减低组的骨钙素和尿吡啶啉/肌酐均明显高于骨密度正常组(t=3.633,17.923,P&;lt;0.05);同性别骨质疏松组和骨量减低组的骨钙素和尿吡啶啉/肌酐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不同骨密度组的血清碱性磷酸酶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结论:血清骨钙素、尿吡啶啉/肌酐分别是反映骨形成和骨吸收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的指标,有助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中老年人骨代谢生化指标随年龄变化的特点,分析骨代谢生化指标在骨质疏松症诊断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2-10/2004-0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综合科门诊和住院的中老年体检患者410例为研究对象。测定410例中老年人腰椎正位骨密度,同时检测所有患者空腹血清骨钙素、血清碱性磷酸酶及晨尿吡啶啉,尿吡啶啉用肌酐校正。按年龄段(40~49,50~59,60~69,70~79,>80岁)和不同骨密度组(骨质疏松、骨量减低、骨密度正常)对男性和女性的骨代谢生化指标值分别进行分析。结果:中老年男性骨钙素随年龄增长下降,尿吡啶啉/肌酐随年龄增长上升,均低于女性(P<0.05),中老年女性骨钙素和尿吡啶啉/肌酐在50~69岁时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70岁以后又趋于下降,尿吡啶啉/肌酐值与同年龄的老年男性相近,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各年龄段男性或女性血清碱性磷酸酶基本在正常范围。中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组和骨量减低组的骨钙素低于骨密度正常组,而尿吡啶啉/肌酐明显高于骨密度正常组(t=7.051,7.898,P<0.05);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组和骨量减低组的骨钙素和尿吡啶啉/肌酐均明显高于骨密度正常组(t=3.633,17.923,P<0.05);同性别骨质疏松组和骨量减低组的骨钙素和尿吡啶啉/肌酐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9.
运动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量和骨代谢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运动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量和骨代谢的影响。方法:96例确诊为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患者随机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各48例,运动组每人每天服用元素钙600mg的同时进行户外运动,对照组每人每天仅服用元素钙600mg。观察两组患者的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骨钙素和尿吡叮啉/肌酐)。结果:运动组治疗12个月时腰椎和髋部骨密度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同时运动组在治疗后3个月时骨形成指标BGP上升,骨吸收指标U-Pyd/Cr下降,并且该变化一直持续到试验结束;而对照组骨代谢指标无显著性变化。结论:运动不仅能增加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腰椎和髋部的骨量,同时能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有效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积极预防跌倒和骨折。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患者内皮素和一氧化氮与血压节律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浆内皮素 (ET)和血清一氧化氮(NO)与血压节律的相关性。方法 :2 8例高血压患者和 1 7例血压正常人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和 ET,NO测定。结果 :高血压组 ET增加 ,NO下降。2 8例高血压患者按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为勺型和非勺型组 ,在非勺型组 ,ET明显增高(5 3.3± 1 9.1 vs37.8± 1 0 .0 ng/ L) ,NO明显降低 (33.4± 1 2 .7vs 48.4± 1 1 .1 mg/ L ) ;且夜间血压下降与 ET负相关 (r=- 0 .5 2 ,P<0 .0 5 ) ,NO正相关 (r=0 .5 4,P<0 .0 5 )。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内皮素和一氧化氮水平可能参与昼夜血压节律的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