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5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18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营养物质的减少是诸多因素导致椎间盘退变的最终途径。许多研究表明椎间盘的营养主要通过终板途径,终板的退变与椎间盘退变也有着密切的关系。MRI动态增强扫描作为一种无创、简单、可重复的方法,逐渐被用于分析椎间盘的营养机制。目的:观察成年山羊腰椎髓核的MRI动态增强扫描特点。方法:选取健康成年山羊8只,体质量分别为38kg及50kg,共纳入32个腰椎髓核。行腰椎间盘常规矢状位T1-TSE-SPIR、T2WI-TSE-SPAIR和MRI动态增强扫描,观察髓核图像的信号特点,测量增强前及增强后0min,5min,10min,30min,1h,1.5h,2h,2.5h,3h,3.5h,4h的髓核信号强度值,分析髓核时间-增强率曲线及峰值时间。结果与结论:32个髓核在10min内未见明显的强化,在30min后开始上升,在3.5h到达最高值,并处于平台期;4h内未见明显的下降。提示正常成年山羊腰椎髓核的MRI动态增强扫描曲线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观察其MRI动态增强扫描曲线有利于进一步阐明髓核的营养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右心室功能的心脏MR成像评价。方法:选取30例健康的患者,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19~38岁。使用德国Siemens公司SomatonAera1.5T磁共振机进行右心室短轴电影成像,使用Argus 4D VF心室功能软件分别测量了右心室射血分数(EF)、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心搏出量(SV)、心排出量(CO)、舒张末期心肌质量(MMED)、平均心肌质量(MMAVG)。使用SPSS 20.0软件统计测量参数值的均值(■)和标准差(SD),应用独立样本检验男女两组的差异显著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有关参数的相关系数,以P0.05为差异显著。结果:30例均完成了右心室功能的心脏MR成像。右心室功能的心脏MRI测量正常值如下:EF=38.24±8.46(%),EDV=101.78±31.02(ml),ESV=66.14±21.16(ml),MMED=59.89±18.22(g),MMAVG=63.60±19.37(g),上述测量值在男女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F=0.028~3.764,P0.05),SV在男性组为41.38±15.05(ml),女性组为29.06±8.38(ml)(F=5.832,P=0.023);CO在男性组为3.03±0.97(l/min),女性组为2.08±0.58(l/min)(F=4.270,P=0.048),SV和CO在男女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通过Penrson相关检验,男性组SV与CO(r=0.918,P=0.000),SV与体重(r=0.420,P=0.105),CO与体重(r=0.353,P=0.179);女性组SV与CO(r=0.933,P=0.001),SV与体重(r=0.153,P=0.602),CO与体重(r=0.061,P=0.836)。结论:右心室功能MR成像的EF、EDV、ESV、MMED和MMAVG测量值在男女两组间无差异,而SV和CO测量中存在显著性差异,故应分别参照有关测量值进行右心室功能测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明确板股韧带正常MRI表现,鉴别板股韧带所致假撕裂与外侧半月板后角真撕裂.方法 对53例受检查者进行MRI扫描,观察板股韧带MRI表现.结果 前板股韧带显示率24.5%,后板股韧带显示率77.4%,前后板股韧带同时存在19%.板股韧带易误诊半月板撕裂13例,假撕裂在矢状位上仅有2种走行方式,即后下斜形及垂直方向,在冠状位上无线样高信号.结论 根据板股韧带形态、走行及假撕裂的方向、位置,可鉴别外侧半月板后角真假撕裂.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股骨颈疝窝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450例髋关节CT,分析股骨颈疝窝的发生率及CT表现.结果 450例髋关节中,发现股骨颈疝窝24例(31侧),发生率为5.3%,其中男17例,女7例,左侧14例,右侧3例,双侧7例.男女性别组间股骨颈疝窝的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间股骨颈疝窝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CT表现为股骨颈外上侧皮质下的圆形低密度区,边界清楚,周边有硬化缘.结论 股骨颈疝窝的发生率为5.3%,有典型的CT表现,它的出现提示髋关节撞击综合征可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分析MRCP,磁共振sSSh-SPAIR及BTFE-M2D序列在胆道结石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98例经临床手术或ERCP证实的胆道结石的MRCP,磁共振sSSh-SPAIR及BTFE-M2D序列MRI表现.结果 98例病例中共有胆道结石192枚,其中MRCP发现结石87例(88.8%),检出结石158枚(82.3%);MRCP+sSSh-SPAIR发现结石94例(95.9%),检出结石172枚(89.6%);MRCP+sSSh-SPAIR+BTFE-M2D序列发现96例(98.0%),检出结石189枚(98.4%).结论 MRCP+sSSh-SPAIR+BTFE-M2D序列对胆道结石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跟骨形态发育X线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跟骨的形成及各个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结构和解剖特点。材料和方法:观察30例出生前胎儿、2006例生后至正常成人右足正、侧位X线照片,其中男1042例,女964例,每岁一个年龄组,每组30~98例。结果:跟骨原发骨化均出现在胚胎期23周,出生后已具有正常跟骨的雏形。7岁时,各骨性关节面,继发骨骺和骨性突起相继出现。男14岁、女12岁以后,跟骨的生长基本停止。暂时性发育性跟骨刺,跟骨多骨化中心,跟结节不规则和继发骨骺碎裂、硬化等发育时期的变异只出现在某个年龄段。而跟骨骨髓窦,跟距骨桥和致密骨岛则持续到成人。结论:认识跟骨的生长发育特征有助于某些疾病的X线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比研究了14例经病理证实鼻咽癌的CT和MRI表现,发现CT对观察骨质破坏方面优于MRI检查,MRI在确定咽后壁、顶壁、颅内侵犯和咽后外组淋巴结转移方面优于CT检查,文内提出了CT检查对上述诸方面诊断意见和检查方法选择。  相似文献   
8.
踝关节的横及冠状断层影像解剖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为踝关节病变的影像学诊断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①观测15例干性胫、腓及距骨的关节面。②成年男尸右足标本7例,先依骨性标志画线,新鲜2例画线后,各行轴位CT、MRI扫描及冠状位MRI扫描后冻硬,再切制横断层4例,冠状断层3例。结果:①距骨上关节面前、后宽为30.2、23.5mm;距骨内、外踝关节面矢状径与垂直径分别为30.8、14.9mm与27.5、23.7mm;外踝关节面前缘至距骨颈后缘间距为9.3mm。胫骨内踝与腓骨外踝关节面矢状径与垂直径分别为21.8、14.7mm和16.9、21.6mm。②观察了每一断层内关节及周围结构的形态、毗邻及其在连续断层的变化规律,并匹配相应CT及MRI。距骨滑车上关节面前宽32.9mm,距骨上、胫骨下关节面软骨厚1.7mm与1.8mm,胫距关节、内踝处及腓距关节腔径值分别为2.4、2.8、1.4mm,骨间韧带长1.8mm。结论:踝关节的断层解剖,为影像学诊断及关节镜技术等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了82例翼腭窝病变的CT、MRI表现,发现该窝病变以继发肿瘤侵犯为主,其中多见于上颌窦癌和鼻咽癌。文内讨论了翼腭窝解剖,各疾病侵犯特点,指出横切CT检查应作为诊断该窝病变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骨淋巴瘤的影像诊断。方法:经病理证实的骨淋巴瘤35例。男23例,女12例,平均年龄33.5岁。X线检查35例;CT 14例;MRI 11例,其中增强MRI 4例;核素(NM)3例。结果:何杰金病8例,7例为椎体多骨多灶病变,5例椎体硬化,1例肱骨溶骨改变。原发非何杰金淋巴瘤18例,3例为多骨多灶病变,15例以溶骨改变为主,2例硬化为主,1例X线无改变经MRI证实。继发非何杰金淋巴瘤9例,多骨多灶病变3例,单骨6例,以溶骨破坏为主7例,硬化为主1例,1例X线无改变经MRI证实。结论:本病影像学改变不具特征性,MRI和NM优于X线平片和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