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在原发性肝癌(H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本文就其通过与P53、生长因子等之间的蛋白一蛋白相互作用,调节细胞生长增殖与凋亡等方面阐述HBx与HCC形成中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构建和表达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原核表达载体,获得重组HBx蛋白。[方法] 用PCR方法扩增含有EcoRⅠ和HindⅢ酶切位点的X基因序列,分别以pMD18-T载体和pET32a(+)载体构建pMD18-T-HBX克隆载体和pET32a-HBX原核表达载体,随后把pET32a-HBX转化大肠杆菌BL-2l进行诱导表达和纯化,Western blot检测原核表达的HBx蛋白的免疫活性。[结果] 经IFFG诱导后可见分子量约38KD的融合蛋白表达;表达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Western blot结果表明HBx融合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活性。[结论] HBVX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融合蛋白的纯化。为研究HCC患者血清中HBx蛋白和抗-HBx抗体滴度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刘阳  胡梅  喻红波  黎健 《检验医学》2013,(12):1088-1091
目的了解肝细胞癌(HC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的表达水平。方法收集38例HCC患者、25例肝硬化患者和40名健康查体者的PBMC,分别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PCR)和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其HLA—GmRNA和HLA—G蛋白表达水平。结果HCC组、肝硬化组和健康对照组PBMCHLA—GmRNA表达率分别为94.7%、84.0%和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9);HCC组HLA—G蛋白表达率高于肝硬化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HCC组PBMCHLA—G蛋白主要表达于CD4^+细胞上。结论HCC患者PBMCHLA—G蛋白表达率升高,其机制与临床意义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多节族蛋白家族成员Bmil和EZH2涉及到某些人类癌症的恶性转化和生物侵袭性。本文作者探讨了Bmil和EZH2表达在肝细胞癌(HCC)及其癌前病变不典型增生结节中的意义。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7例HCC、14例不典型增生结节和14例混合性肝细胞癌和胆管癌(HC—CC)中Bmil和EZH2的表达。利用小分子干扰RNA(siRNA)观察培养HCC细胞(HuH7和HepG2)中Bmil和FZH2消减后的效应。结果发现,Bmil在胆管细胞中恒定表达,而在肝细胞中不表达;  相似文献   

5.
何宏涛  彭利  黄嘉鹏  周烨  梁占强  杨涛  徐卓  张萌 《临床荟萃》2011,26(6):479-481,F0002
目的探讨赖氨酰氧化酶(lysyl oxidase,LOX)在肝细胞癌(HCC)的表达及其与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LOX在HCC组织、癌旁肝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HCC临床病理特征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之间的关系。结果 LOX在HCC、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0%、88.9%和94.7%,LOX在HCC中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和正常肝组织(P〈0.01);LOX蛋白阳性表达率随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数目增多、周围组织器官受侵、远处器官转移而显著降低(P〈0.05);在HCC中,LOX的表达与VEGF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s=-0.313,P〈0.05)。结论 LOX蛋白表达下调或缺失与HCC发生、发展密切相关,LOX蛋白表达下调或缺失伴随VEGF表达升高可以联合促进HCC的生长、转移。  相似文献   

6.
刘凯  何煦  赵连三  周思亮  刘丽  刘聪 《华西医学》2001,16(4):409-409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中p21^wafl/cipl(简称p21)基因的表达。方法:利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40例HCC及其癌旁,远癌正常组织中p2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40例原发性HCC肿瘤组织中11例有p21蛋白表达缺失,而癌旁组织中有2例p^21蛋白表达缺失,远癌正常组织仅1例p^21分级有密切联系。结论:p21蛋白的缺失与HCC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7.
刘圆月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2):2311-2312,2315
【目的】研究癌症高表达蛋白(Hec 1)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的方法检测15例正常肝组织、20例癌旁组织及30例HCC组织中Hec1蛋白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在正常肝、癌旁组织及HCC组织中,Hec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25%、66.7%,各组织中Hec1蛋白的表达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ec1蛋白的表达与HCC的Ed—mondson分级、侵袭转移显著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ec1的表达与HCC的Ed—mondson分级、侵袭转移显著相关,Hec1蛋白的过度表达可能在HCC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且对HCC的诊断及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是全世界10大常发肿瘤之一,5年平均生存率〈3%。由于缺乏可靠的标志物,HCC无法早期检测,确诊时已无法成功地治疗。在HBV感染中,HBV编码的X抗原(HBxAg)是HCC的主要遗传致病因子。HBxAg是反式激活蛋白,在体外可促进肝细胞生长、存活转化以及转基因鼠中HCC的发展。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激活细胞质信号转导通路,激活促肝细胞生长和存活的细胞因子,直接与核转录因子结合等引起HCC的发生。HCV感染与HCC的发生紧密相关,HCV核心抗原在转基因小鼠的肝癌中表达过多,非结构蛋白NS5A有反式激活性,  相似文献   

9.
凋亡相关蛋白bax在肝细胞癌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简称肝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bax蛋白在66例肝癌组织和24例正常肝组织,以及3种人肝癌细胞系HCC-9204、SMMC-7721、HHCC和1种人正常肝细胞系QZG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肝癌组织的bax蛋白表达阳性率与其病理分级间的关系。结果:bax蛋白在正常肝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70.8%(17/24),在肝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43.9%(29/66),二者差异显著(P<0.05)。肝癌组织的bax蛋白表达阳性率与其病理分级间未见明显相关性(P>0.05)。肝细胞系HCC-9204、SMMC-7721、HHCC的阳性细胞计数率分别为43.2%、58.3%和47.1%。正常肝细胞系QZG的阳性细胞计数率为61.0%。结论:与正常肝组织相比,肝癌组织可出现bax蛋白表达下降。肝癌细胞系和正常肝细胞系均可见中等程度的bax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0.
HBV感染引起的急或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liver cirrhosis,LC)、肝细胞癌(hepatic cellular cancer,HCC)的治疗仍十分困难,其原因包括HBV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其相关疾病发病机制研究方面的问题及误区。  相似文献   

11.
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治疗的策略和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乙肝)和丙型肝炎(丙肝)分别由两种不同的嗜肝病毒:HBV和HCV引起。两者的传播途径、流行病学和临床过程有其相同点,也有所不同,因而治疗措施也不同。相同之处为慢性感染最终可导致肝硬化和肝细胞肝癌(HCC)。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介入治疗对肝细胞癌(HCC)层粘连蛋白(LN)表达的影响。方法:手术病理证实的HCC98例,单纯手术组57例,介入治疗后Ⅱ期切除(介入治疗组)41例,采用免疫化方法检测各标本LN。结果:LN表达阳性率和表达强度,介入治疗组较单纯手术组显著降低。结论:介入治疗可拮抗LN的作用而抑制 HCC浸润转移潜能。  相似文献   

13.
血清CRP与AFP联合检测对肝细胞癌诊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孙绍军  李军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9,30(10):997-997,999
目的探讨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在肝细胞癌(HCC)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67例肝细胞癌、58例良性肝病、21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CRP水平;同时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各组血清甲胎蛋白(AFP)含量。结果CRP、AFP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肝细胞癌的诊断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CRP、AFP可提高诊断肝细胞癌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 GP73检测在肝细胞癌(HCC)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测定52例健康者、45例非肝性疾病患者、43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20例肝硬化患者和30例 HCC 患者血清标本中 GP73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法(ECL)检测 HCC 患者血清 AFP 水平,计算 ROC 曲线下面积及 GP73和 AFP 对 HCC 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非肝性疾病组(58.57±35.64)ng/mL、乙型肝炎组(70.36±49.88)ng/mL 和肝硬化组(114.47±51.27)ng/mL 以及 HCC 组(251.37±95.6)ng/mL 患者血清中的 GP73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34.03±15.20)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HCC 组血清 GP73水平非常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HCC 组血清 GP73的阳性检测率(76.7%)显著高于非 HCC 组(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P <0.05);GP73诊断 HCC 敏感度(75.1%)和特异性(94.9%)均高于 AFP 的敏感度(52.3%)和特异性(86.6%)。结论 GP73可能成为 HCC 诊断的一个更好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利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技术筛选并鉴定合并乙肝病毒(HBV)感染的肝细胞癌(HCC)患者和慢性乙肝患者的血清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方法:收集HBV感染的HCC患者血清16例(HCC组),慢性乙肝患者血清13例(慢性乙肝组),组内等量混合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柱去除高丰度蛋白,样本经iTRAQ试剂标记后利用二维色谱分离,经串联质谱鉴定并相对定量。结果:质谱共得到49784个多肽片段,经谱库搜索的鉴定的蛋白共279个,其中差异表达的蛋白有28种,HCC组较慢性乙肝组上调的蛋白有20种,下调的有8种。其中上调的蛋白包括α1-抗胰蛋白酶、α1-酸性糖蛋白1、血清淀粉样蛋白A、C反应蛋白,结合珠蛋白等5个急性相反应蛋白,提示炎性反应和肿瘤间存在一定的联系。结论:筛选出多种与肝癌相关的差异蛋白,提示iTRAQ技术对于血清蛋白质组学肿瘤标记物的研究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X蛋白(HBx)表达与肝细胞Period1基因低表达的关系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脂质体法将pcDNA3.1-HBx质粒转入CCL13细胞,采用甲基化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反转录PCR(RT-PCR)、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CCL13细胞转染HBx质粒前后Period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pcDNA3.1-HBx质粒转染CCL13细胞后在该细胞中稳定表达,转染HBx质粒后,Period 1在CCL13细胞启动子甲基化水平较转染空质粒CCL13细胞明显增高,其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均较后者明显下降。结论 HBx蛋白可通过上调肝细胞Period1启动子甲基化水平,促使其表达下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s, miRNA, miR)-203a-3p 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及其潜在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检测HCC 细胞、人正常肝细胞以及临床HCC 组织中miR-203a-3p 相对表达;采用细胞增殖实验、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 实验分别检测miR-203a-3p 对HCC 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生物信息学网站预测miR-203a-3p 的潜在靶基因(GLS1),双荧光素酶实验进行验证;探究HCC 细胞对谷氨酰胺的依赖性及抑制谷氨酰胺酶1(glutaminase 1,GLS1) 对HCC 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实验检测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关键蛋白β-catenin,p-GSK-3β 和c-Myc 表达。结果 HCC 癌组织中miR-203a-3p(0.32±0.07)表达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1.02±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41.105,P < 0.001);HCC 细胞HepG2(0.34±0.05),HCCLM3(0.58±0.06),Huh7(0.43±0.05),Hep3B(0.29±0.04)中miR-203a-3p 相对表达水平明显低于人正常肝细胞LO2(1.01±0.02)中miR-203a-3p 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119.080,P < 0.001)。与Blank 组相比,miR-203a-3p 过表达组HCC细胞增殖(0.61±0.05 vs 1.24±0.06), 迁移率(21.43%±2.01% vs 60.22%±3.14%) 及侵袭能力(76.54±13.56 vs221.06±16.54)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14.849,13.900,10.562,均P < 0.001)。GLS1 是miR-203a-3p的靶基因,miR-203a-3p 靶向负调控GLS1 表达。HCC 细胞中GLS1 高表达呈现高酶活性,HCC 细胞对谷氨酰胺存在明显依赖性。GLS1 抑制组α-KG,谷氨酸水平均较Blank 组和siRNA-NC 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64.754,35.627,均P < 0.001)。GLS1 抑制组细胞增殖(0.59±0.04)、迁移率(30.15%±1.02%)和侵袭能力(69.59±15.74)较Blank 组明显降低(1.29±0.07,59.67%±1.45%,202.14±13.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16.499,16.278,11.215,均P < 0.001)。miR-203a-3p 过表达和GLS1 表达抑制明显抑制了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关键蛋白β-catenin,p-GSK-3β 和c-Myc 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11.129 ~ 28.213,均P < 0.001)。转染GLS1 可逆转miR-203a-3p 对HCC 细胞生物学行为及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关键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结论 HCC 中miR-203a-3p 显著低表达,其过表达能够抑制HCC 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可能与GLS1 调控谷氨酰胺代谢及miR-203a-3p 靶向GLS1调控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肝细胞癌(HCC)的发病率在全世界呈上升趋势,并以其高病死率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我国是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性肝癌(HCC)的高发国家,在我国每年有11万人左右死于肝癌^[1],病死率已由第3位上升为第2位^[1]。近年来,随着影像学科的发展,人们对小肝癌的诊治水平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和提高。越来越多的实验和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发育不良的肝硬化结节是癌前病变的最初阶段^[2],  相似文献   

20.
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3(glypican-3, GPC3)是继AFP之后发现的一个新的肝细胞癌标志物.随着对GPC3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它不但在肝细胞癌组织中有表达而且在血清中同样有表达.GPC3对HCC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尤其在肿瘤发生的早期,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为早期HCC的诊断带来了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