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按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国家标准株评价技术标准》(WS/T 812—2022),对已有多年使用基础的5株中国临床来源结核分枝杆菌菌株进行系统鉴定评价,以此建立我国的结核分枝杆菌体外药敏试验标准株。方法 建立标准的实验操作程序,对菌株进行培养特性、表型、生化特征、药敏试验及分子特征检测等系统评价,完成全基因组测序,建立主代及工作菌株库。结果 菌株的表型、生化及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表明5株菌符合结核分枝杆菌特征,性状稳定;耐药类型为2株全敏感菌株,2株耐多药结核菌株和1株广泛耐药结核菌株;完成全基因组测序;已获得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中心(CHPC)保藏编号。结论 5个菌株符合结核分枝杆菌体外药敏试验质控菌株及抗结核药物筛选及评价测试菌株的要求,将为中国标准株的建立工作提供参考,为我国结核病耐药监测以及抗结核药物研发提供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患者白念珠菌分离及ERG5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无锡市妇幼保健院2018年6—12月妇产科门诊VVC患者阴道分泌物500例,通过镜下观察菌丝及孢子选取可疑标本,经沙保弱琼脂平板增菌后接种科玛嘉显色平板,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鉴定;用真菌快速培养鉴定药敏试剂盒对白念珠菌进行药敏试验;PCR扩增部分白念珠菌ERG5基因并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色平板鉴定结果显示,VVC病原以白念珠菌最多(54.7%),其次为光滑念珠菌(22.5%)、热带念珠菌(16.5%)、克柔念珠菌(4.2%)和其他真菌(2.1%);156株显色平板鉴定结果为白念珠菌的菌株中,经MALDI-TOF MS鉴定为白念珠菌共155株。155株白念珠菌对5-氟尿嘧啶均敏感,对各类唑类药物呈现不同水平耐药性;对7株(3株唑类药物耐药菌株,3株唑类药物敏感菌株和1株质控菌株)进行ERG5扩增测序,检出2个突变位点(1个同义突变位点G528A,1个错义突变位点G528C)。结论外阴阴道念珠菌以白念珠菌为主,并对各类唑类药物表现出不同的耐药率,耐药菌株中ERG5基因在G528C位点突变可能与耐药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参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国家标准菌株评价技术标准》(WS/T 812-2022),在实验室条件下对保藏于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中心药用微生物相关菌(毒)种保藏分中心的大肠埃希菌CCPM(A)-P-000101、肺炎克雷伯菌CCPM(A)-P-000102、金黄色葡萄球菌CCPM(A)-P-000100菌株,分别测定病原微生物学特征,推动这3株细菌成为抗菌药物活性评价中使用的标准株。方法 进行菌落形态和革兰染色观察,根据生化鉴定、抗生素敏感性测试、16S rDNA测序,以及多次传代后,观察和比较不同代次间细菌生长、药敏特性以及感染实验动物的100%最小致死量的差别,了解3株细菌的传代稳定性,明确其病原微生物学特征。结果 菌落形态、革兰染色、生化鉴定、16S rDNA测序结果证明CCPM(A)-P-000101、CCPM(A)-P-000102、CCPM(A)-P-000100菌株具备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应的典型特征,除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等少数抗生素具有耐药性,3株细菌对多数受试抗生素具有敏感性表型。3株细菌的G10菌株与G1菌株比较,生长曲线...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临床株对利奈唑胺耐药性及耐药机制。方法收集2011-2014年浙江省人民医院900株金葡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利奈唑胺药敏,对筛选到的耐药菌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常用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同时对其耐药基因cfr、optr A、23S r RNA基因第5功能区进行PCR扩增和序列分析。对cfr或optr A基因阳性的菌株进行基因周围序列分析和菌株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结果临床分离金葡菌对利奈唑胺耐药率为0.1%(1/900),仅发现1株耐药株,该菌株为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对利奈唑胺MIC为8 mg/L、头孢西丁48 mg/L、青霉素32 mg/L、环丙沙星128 mg/L、克林霉素32 mg/L、氯霉素128 mg/L、万古霉素0.75 mg/L、替考拉宁0.5 mg/L。除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对其他抗菌药物均耐药。PCR结果显示该菌株cfr基因为阳性,optr A阴性,无23S rRNA突变。该菌株携带的cfr基因位于"Tn4001-like转座子-cfr-orf1-ISEnfa4"复合转座子中,并定位于一个39 504 bp的质粒上。该菌株的MLST分型为ST5。结论临床分离金葡菌对利奈唑胺耐药率低,发现1株cfr基因介导的利奈唑胺耐药株,cfr基因位于质粒上一个常见的复合转座子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从尿路感染患者泌尿系统分离的非白念珠菌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至2014年上海市东方医院南院收治的尿路感染患者临床分离的病原菌,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和真菌显色平板鉴定,对难以鉴定的菌株用真菌内转录间隔区1~4(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4,ITS1-4)测序分析鉴定。用Sensititre誖Yeast-One比色法检测55株非白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卡泊芬净、阿尼芬净、米卡芬净、5-氟胞嘧啶、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和泊沙康唑这9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对热带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进行唑类药物耐药基因ERG11测序,分析潜在的耐药突变位点。结果:临床分离的55株非白念珠菌,包括26株光滑念珠菌,17株热带念珠菌和其他念珠菌12株。药敏试验表明,临床分离菌株对氟康唑、伊曲康唑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63.64%(35/55)、50.91%(28/55);而对伏立康唑和泊沙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12.73%(7/55)、7.27%(4/55)。热带念珠菌ERG11基因T1037A位点苯丙氨酸突变为酪氨酸、T1103C位点苯丙氨酸突变为丝氨酸。结论:尿路感染最常见非白念珠菌是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其构成比超过了白念珠菌,而热带念珠菌ERG11基因T1037A、T1103C位点突变可能是潜在的唑类药物耐药位点。  相似文献   

6.
孔海深  徐卫益  江琴 《检验医学》2003,18(6):336-339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念珠菌对氟康唑、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伊曲康唑及酮康唑体外敏感性.方法采用Sensititre YeastOne试验板以微量稀释法测定上述5种抗真菌药物对临床分离的108株念珠菌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108株念珠菌中达到氟康唑、伊曲康唑、氟胞嘧啶耐药标准的分别有8株(7.4%)、15株(13.9%)、2株(1.9%),念珠菌属MIC值分布种间差异较大.白色念珠菌对5种药物的MIC90值最低,60株白色念珠菌中仅2株耐氟康唑,3株耐伊曲康唑,对氟胞嘧啶无耐药株;光滑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酮康唑的MIC值分布呈高值,10株光滑念珠菌中4株耐氟康唑,3株剂量依赖性敏感,7株耐伊曲康唑,且吡咯类之间有交叉耐药.其他菌株,除季也蒙念珠菌对伊曲康唑有一定的耐药(2/6)外,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MIC分布均较低.结论不同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存在差异,准确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对于指导临床合理选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念珠菌对氟康唑、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伊曲康唑及酮康唑体外敏感性。方法 采用SensititreYeastOne试验板以微量稀释法测定上述 5种抗真菌药物对临床分离的 10 8株念珠菌最低抑菌浓度 (MIC)。结果  10 8株念珠菌中达到氟康唑、伊曲康唑、氟胞嘧啶耐药标准的分别有 8株 (7.4%)、15株(13.9%)、2株 (1.9%) ,念珠菌属MIC值分布种间差异较大。白色念珠菌对 5种药物的MIC90 值最低 ,6 0株白色念珠菌中仅 2株耐氟康唑 ,3株耐伊曲康唑 ,对氟胞嘧啶无耐药株 ;光滑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酮康唑的MIC值分布呈高值 ,10株光滑念珠菌中 4株耐氟康唑 ,3株剂量依赖性敏感 ,7株耐伊曲康唑 ,且吡咯类之间有交叉耐药。其他菌株 ,除季也蒙念珠菌对伊曲康唑有一定的耐药 (2 /6 )外 ,对 5种抗真菌药物的MIC分布均较低。结论 不同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存在差异 ,准确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 ,对于指导临床合理选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烟曲霉临床分离菌株的微管蛋白基因鉴定方法,并分析烟曲霉对唑类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对表型鉴定为烟曲霉的菌株,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方法提取烟曲霉菌株DNA,并采用对微管蛋白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测序的方法对烟曲霉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烟曲霉菌株对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的耐药性。结果 91株临床分离株表型鉴定为烟曲霉,这些菌株在35℃和48℃生长。其中88株(96.70%)经微管蛋白基因鉴定为烟曲霉。87株烟曲霉菌株对4μg/mL伊曲康唑和1μg/mL伏立康唑敏感,检出1株对4μg/mL伊曲康唑和1μg/mL伏立康唑耐药菌株。结论微管蛋白基因鉴定方法可以对烟曲霉进行准确鉴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嘉定区妇女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患者的年龄、菌群分布以及病原真菌对体外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为VVC的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15年7至10月嘉定区妇幼保健院VVC患者阴道后穹隆分泌物样本,采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结合ATB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培养和初步鉴定,所有菌株均采用真菌内转录间隔区(ITS)1、ITS4测序鉴定。用Sensititre Yeast One真菌药物敏感性鉴定系统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2 M27-S4标准判读MIC结果。结果共分离出829株念珠菌,复发组82株。发病年龄以成年妇女(20~59岁)为主(占97.1%)。在分离的菌株中,白念珠菌占77.1%(639/829),光滑念珠菌占15.1%(125/829),近平滑念珠菌占3.4%(28/829),热带念珠菌占2.1%(17/829),克柔念珠菌占1.6%(13/829),酿酒酵母占0.8%(7/829)。非复发VVC患者和复发VVC(RVVC)患者分离的白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氟胞嘧啶、卡泊芬净、阿尼芬净、米卡芬净的敏感率分别是66.1%、41.5%,81.4%、53.7%,44.1%、26.8%,96.6%、95.1%,100.0%、100.0%,100.0%、100.0%,100.0%、100.0%。结论白念珠菌是VVC的主要病原菌,对唑类药物耐药率较高。VVC患者应当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真菌药物进行精准治疗,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国产伏立康唑对北京和我国其他地区临床分离的常见病原真菌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分别参照CLSIM27-A2和M38-A方案测定伏立康唑对144株酵母和82株产孢丝状真菌的抗菌活性。受试菌株包括念珠菌114株(含氟康唑获得性耐药白念珠菌)、新型隐球菌20株、阿萨希毛孢子菌10株、曲霉62株(含伊曲康唑耐药曲霉及两性霉素B不敏感曲霉)、镰刀菌10株、尖端赛多孢菌10株。结果伏立康唑对念珠菌(不包括氟康唑耐药和剂量依赖敏感白念珠菌)、新型隐球菌、阿萨希毛孢子菌的MIC50≤0.5mg/L、MIC90≤1mg/L;而对氟康唑获得性耐药白念珠菌MIC50和MIC90均〉16mg/L。对曲霉、尖端赛多孢菌的MIC50≤1mg/L、MIC90≤2mg/L,对镰刀菌的MIC50和MIC90分别为4mg/L和〉16mg/L。结论伏立康唑对多数酵母有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尤其是对克柔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等氟康唑天然耐药菌株。该药对多数产孢丝状真菌也有较好的体外抗菌作用,包括伊曲康唑耐药及两性霉素B不敏感的曲霉以及对多种抗真菌药物耐药的尖端赛多孢菌;但其对氟康唑获得性耐药白念珠菌有一定交叉耐药。  相似文献   

11.
棘白菌素是脂肽类抗真菌药,通过抑制真菌细胞壁的1-3-β葡聚糖合成而起作用。棘白菌素真菌敏感性试验的方法仍存在争议。本研究根据欧洲药敏试验指南,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对法国临床分离酵母株进行了卡泊芬净和米卡芬净体外敏感性试验。本研究收集2005—2006年法国1038株酵母标本大多数(84%)来自血液或其他无菌部位。对所获菌株均再鉴定后进行卡泊芬净和米卡芬净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对卡泊芬净和米卡芬净最为敏感(MIC90分别为≤1mg/L和≤0.125mg/L);两药对近平滑念珠菌、季也蒙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的MIC分别≥2mg/L和≥0.25mg/L。其他90%以上念珠菌能被2mg/L的卡泊芬净和1mg/L的米卡芬净所抑制。两种棘白菌素对地丝菌属的MIC较高(>8mg/L)。两药对新型隐球菌、毛孢子菌属和红酵母属均无抗菌活性。总体而言,米卡芬净的MIC显著比卡泊芬净低(P<0.01)。然而,两药的MIC分布具有明确的相关性,卡泊芬净MIC低的菌株对米卡芬净也更敏感。与既往文献相类似,卡泊芬净和米卡芬净对大多数念珠菌属具有良好的活性,尤其对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卡泊芬净和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卡泊芬净国产与进口制剂对引起侵袭性感染的念珠菌属体外抗菌活性。方法从29所医院收集了分离自血液等无菌部位的337株念珠菌,包括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等16种念珠菌,采用CLSI推荐的微量肉汤稀释法对8种抗真菌药物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除1株光滑念珠菌和1株克柔念珠菌对国产卡泊芬净中介外,其余菌株均敏感。不同菌种药敏数据显示,国产与进口卡泊芬净的MIC50和MIC90完全一致,除热带念珠菌外,国产与进口卡泊芬净对其余菌种的MIC分布范围均一致。国产卡泊芬净对常见菌种的MIC50和MIC90为白念珠菌0.064mg/L和0.125mg/L、热带念珠菌0.125mg/L和0.25mg/L、光滑念珠菌0.125mg/L和0.125mg/L、克柔念珠菌0.25mg/L和0.25mg/L,近平滑念珠菌复合体和季也蒙念珠菌的MIC50和MIC90为0.5mg/L和1mg/L,略高于上述念珠菌。分别分析氟康唑敏感和耐药的白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对棘白菌素类药物的敏感率,发现氟康唑耐药组与敏感组菌株对应的棘白菌素类药物MIC分布范围基本一致,几何均数无明显差异,并且均未发现卡泊芬净耐药菌株。结论卡泊芬净对多数念珠菌属均有较好的抗真菌活性,并且国产与进口卡泊芬净体外抗真菌活性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临床分离念珠菌的菌株分布以及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方法对上海地区27所医院临床分离念珠菌采用微量液基稀释法按统一方案进行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按CLSI M60(2017年)判断结果。结果收集2017年8月1日-2018年4月30日上述医院临床分离念珠菌共354株,其中白念珠菌占41.81%(148/354),近平滑念珠菌占23.73%(84/354),热带念珠菌占15.54%(55/354),光滑念珠菌占9.32%(33/354),其他念珠菌占9.60%(34/354)。白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耐药率与以往报道比较偏低或基本持平,无增长趋势,主要是对唑类抗真菌药物具有一定的耐药性。白念珠菌对氟康唑耐药率为1.45%、剂量依赖性敏感(SDD)率为4.35%,对伏立康唑耐药率和中介率均为2.17%;近平滑念珠菌对氟康唑呈现1.20%的SDD率,对伏立康唑呈现1.20%的中介率;光滑念珠菌对氟康唑表现出6.06%的耐药率和93.94%的SDD率;热带念珠菌耐药率呈增长趋势,对氟康唑表现出41.82%的耐药率和12.73%的SDD率,对伏立康唑表现出40.00%的耐药率和12.73%的中介率。白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对棘白菌素类药物尚未出现耐药菌株,仅1株光滑念珠菌对卡泊芬净耐药。结论上海地区临床念珠菌的分离率及菌株分布与国内外报道基本一致,临床分离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基本稳定,热带念珠菌对唑类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应该引起临床医师重视。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继续做好真菌耐药性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收集中国侵袭性真菌耐药监测网的血培养阳性奥默柯达酵母,进行表型鉴定方法学比较及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性测定。方法收集7年间中国16所医院分离的34株血培养阳性的奥默柯达酵母分离株进行研究。以26S rDNA测序为金标准,对3种表型鉴定方法进行比较并回顾了当地参与医院提交的原始鉴定结果。采用标准微量肉汤稀释法(BMD)测定奥默柯达酵母体外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使用VITEK 2-Compact和VITEK MS分别对34株奥默柯达酵母进行菌种鉴定,明确获得种鉴定结果分别达94.1%和100%。对于Bruker MS,用直接涂布法和甲酸-乙醇蛋白提取法分别有3株(8.8%)和33株(97.1%)分离菌株正确鉴定到种水平。然而只有20株(58.8%)分离株最初被当地医院正确鉴定为奥默柯达酵母。CHROM agar的鉴定错误率最高(6/6)。根据BMD结果,MIC90最高见于氟康唑(16mg/L),其次是米卡芬净、卡泊芬净、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1mg/L)、5-氟胞嘧啶和伏立康唑(0.5mg/L)、泊沙康唑(0.25mg/L)。结论奥默柯达酵母感染应引起重视,早期准确快速鉴定及抗真菌药物敏感性检测对其感染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143株念珠菌菌种分布及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临床标本中念珠菌属的菌种分布及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总结分析昆明市延安医院2005—2009年念珠菌属的菌种分布及其对5种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药敏试验采用ATB-Fungus-3微量稀释法。结果在2005—2009年分离的共143株念珠菌中,白念珠菌占39.2%(56/143),非白念珠菌占60.8%(87/143),非白念珠菌中,以光滑念珠菌24.5%(35/143)、热带念珠菌7.7%(11/143)和近平滑念珠菌5.6%(8/143)较为常见。143株念珠菌对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的总敏感率分别为86.0%、100%、90.9%、69.9%和93.5%,56株白念珠菌对上述5种抗真菌药的敏感率分别为91.1%、100%、96.4%、82.1%和96.3%,87株非白念珠菌的敏感率分别为82.8%、100%、87.4%、62.1%和92.0%。结论白念珠菌仍是目前念珠菌感染较常见的菌种,但非白念珠菌已显著增加;白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仍有较高的敏感性,非白念珠菌的耐药性则高于白念珠菌。临床在治疗念珠菌感染时应结合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16.
金蕾 《临床检验杂志》2021,39(4):307-309
目的?了解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患者白念珠菌分离及ERG5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无锡市妇幼保健院2018年6—12月妇产科门诊VVC患者阴道分泌物500例,通过镜下观察菌丝及孢子选取可疑标本,经沙保弱琼脂平板增菌后接种科玛嘉显色平板,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鉴定;用真菌快速培养鉴定药敏试剂盒对白念珠菌进行药敏试验;PCR扩增部分白念珠菌ERG5基因并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色平板鉴定结果显示,VVC病原以白念珠菌最多(54.7%),其次为光滑念珠菌(22.5%)、热带念珠菌(16.5%)、克柔念珠菌(4.2%)和其他真菌(2.1%);156株显色平板鉴定结果为白念珠菌的菌株中,经MALDI-TOF MS鉴定为白念珠菌共155株。155株白念珠菌对5-氟尿嘧啶均敏感,对各类唑类药物呈现不同水平耐药性;对7株(3株唑类药物耐药菌株,3株唑类药物敏感菌株和1株质控菌株)进行ERG5扩增测序,检出2个突变位点(1个同义突变位点G528A,1个错义突变位点G528C)。结论?外阴阴道念珠菌以白念珠菌为主,并对各类唑类药物表现出不同的耐药率,耐药菌株中ERG5基因在G528C位点突变可能与耐药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白念珠菌临床分离株唑类耐药和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方法收集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2006至2011年92例感染性疾病患者[病毒性肝炎、结核、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血液、无菌部位和黏膜分离鉴定的白念珠菌104株,选用ATB FUNGUS3检测抗菌药物(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唑类敏感、浓度依赖性敏感(S-DD)和耐药菌株之间药物外排泵基因CDR1、CDR2、MDR1和药物靶酶基因ERG11表达的差异,同时通过甲基四氮盐(XTT)代谢试验筛选强生物膜形成能力菌株(HBFs),研究其与弱生物膜形成能力菌株(LBFs)相关基因ALS3和HWP1表达的差异。结果 104株白念珠菌中共检测出16株至少对1种唑类药物耐药,6株至少对1种唑类药物S-DD。药物靶酶基因ERG11在耐药株、S-DD株和敏感菌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 8),且耐药株、S-DD株分别与敏感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CDR1、CDR2和MDR1表达量在3种菌株间无明显差异。生物膜形成能力试验显示16株菌生物膜形成能力增强,其HWP1表达量与LB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 9),ALS3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RG11基因的过度表达为白念珠菌唑类耐药的重要机制。菌丝细胞壁蛋白HWP1基因的高表达与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成增强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监测分析临床分离真菌的分布以及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现状,加强抗真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对2009年1~12月分离鉴定出的210株真菌用目前常用的5种抗真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和分析。结果 210株真菌中念珠菌和其他真菌分别占96.7%和3.3%,其中居前4位的念珠菌依次是白念珠菌(70.5%)、光滑念珠菌(12.9%)、热带念珠菌(8.2%)和克柔念珠菌(3.8%)。呼吸道标本检出率最高,肺癌患者检出率最高。两性霉素B耐药率最低,氟康唑和伊曲康唑对光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耐药率高。结论肿瘤患者临床分离的耐氟康唑光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有升高趋势,微生物室应将念珠菌鉴定到种并对其进行个体化药敏试验,加强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性传播疾病病人念珠菌菌型及药物敏感性。方法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的ATB ID 32 C酵母菌鉴定反应板鉴定菌种和Rosco纸片扩散法进行念珠菌的体外药敏检测,比较不同菌型念珠菌的药敏趋势。结果临床155例生殖系统念珠菌感染者中白念珠菌110例(70.97%)、近平滑念珠菌22例(14.19%)、光滑念珠菌12例(7.74%)、热带念珠菌6例(3.87%)、其它念珠菌5例(3.23%),其药敏结果总体趋势为制霉菌素(100%)、伊曲康唑(89.03%)、氟康唑(95.48%)和酮康唑(96.13%)较为敏感,而益康唑(58.70%)和咪康唑(56.13%)的中介度和耐药性较高。结论唑类抗真菌药存在交叉耐药,不同菌型念珠菌药敏谱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女性生殖道感染白念珠菌临床分离株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探讨白念珠菌对吡咯类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 (1)收集2015年1-12月自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女性生殖道感染患者中分离的白念珠菌1 646株,统计菌株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情况。(2)收集包括该院和上海市另2所妇产科专科医院微生物室临床分离白念珠菌氟康唑耐药菌株30株、剂量依赖性敏感(S-DD)菌株13株、敏感菌株10株。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吡咯类耐药组、S-DD组和敏感组之间药物外排泵相关基因CDR1、CDR2、MDR1和药物靶酶基因ERG11表达水平的差异。同时,PCR扩增ERG11和ERG3基因并测序,分析ERG11和ERG3基因与耐药相关的突变位点。结果 (1)1 646株白念珠菌对伊曲康唑耐药率最高,为5.2%,对伏立康唑、氟康唑和5-氟胞嘧啶的耐药率分别为3.2%、2.5%和2.1%,所有菌株对两性霉素B均敏感。(2)S-DD组和耐药组ERG11基因表达较敏感组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药物外排泵基因CDR1、CDR2和MDR1表达量在敏感组、S-DD组和耐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检测到ERG11基因存在13个错义突变位点,其中T123I、P98S和Y286D为新发现的3个氨基酸置换位点;且T123I和Y132H同时出现在26株耐药株中,其中16株为吡咯类药物全耐药;此外,2株吡咯类全耐药菌株中检测到ERG3基因杂合突变。结论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中分离的白念珠菌对吡咯类药物的耐药率比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高;ERG11基因突变及其过表达是该病白念珠菌吡咯类耐药的主要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