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沙参属临床常用中药,其药用需求主要依靠人工栽培来满足.由于药材品质与种质资源、生长环境、所采取的种植技术措施以及采收时间、加工方法等具有密切关系.本文总结了北沙参种植生产环节中的环境因素、种质资源、种植方式与田间管理及采收加工炮制与药材品质的关系,以期为其规范化种植和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牡丹皮为常用大宗药材,药用历史悠久,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本文以牡丹皮的历史发展为脉络,对历代本草及现代著作中牡丹皮产地变迁、品质评价进行了梳理。从品种、产地、药用部位及加工方法等几个方面对当前牡丹皮品质评价研究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牡丹皮现代品质评价及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椿皮生药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椿皮的品质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生药学常规方法对臭椿皮与香椿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找出了臭椿皮与香椿皮在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和薄层色谱上的主要区别。结论:此研究不仅可作为鉴别臭椿皮与香椿皮的依据,而且为椿皮的品质评价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升麻为临床常用药材,然历代所用品种复杂、屡有变迁,有必要通过对其进行系统深入的考证,正本清源,为含有升麻药材的不同历史时期经典名方开发提供参考。以历代本草、医籍方书为基础,结合现代文献资料及著作,对经典名方中所用升麻类药材的名称、基原、道地产地、品质、药用部位、采收加工及炮制的变迁进行系统梳理,考证结果表明古代药用升麻的来源主要为升麻Cimicifuga foetida L.,次为兴安升麻C.dahurica(Turcz.) Maxim.、大三叶升麻C.heracleifolia Kom.及其他非正品植物,建议在开发升麻类药材经典名方时优先采用升麻Cimicifuga foetida L.为主要药用基原。然目前升麻野生资源较少,尚未实现人工栽培,需尽快开展升麻的人工驯化。采收加工炮制方法可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相似文献   

5.
药材初加工“杀青”环节与药材品质形成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杀青是药材初加工的重要环节,影响着药材的性状与品质。本文对药用生物及其药用部位经杀青加工的目的与意义、方法和技术、杀青原理,以及杀青对药材品质的影响等进行分析与论述,以期为阐明药材杀青原理和制定规范合理的药材加工标准及其SOP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白芷本草考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梦月  贾敏如 《中药材》2004,27(5):382-385
对白芷的药用历史、产地变迁、四大商品的栽培历史、原植物变化、采收加工、炮制方法、药材质量评价及入药部位等作了较详细的本草学考证.  相似文献   

7.
天麻本草再考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历代本草文献,本文从天麻的名称、基原、药用部位、采收加工、炮制方法以及质量评价等方面对其作了较为系统的考证,并且对其记载的由来加以推测。从古代本草来看,天麻的别名较多,且存有同名异物的情况;古今形态描述稍有差异,只是对天麻形态描述不同和生态学特性不了解而产生误解;而药用部位在宋朝时产生较大分歧;采收时间记载与现在相比过早;加工炮制过程在前人的记载基础上简化很多;品质评价在古人基础上有所扩展,更为详细。笔者从以上方面追本溯源,以期为正确评估天麻的品质提供参考和扩大该药材的临床应用,并为合理开发利用该资源提供本草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石膏的药用历史、别名与药材变迁、采收加工、炮制方法、功效及临床应用,进行了本草学考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贯叶金丝桃药用部位、采收期及药材加工方法对抗抑郁活性成分的影响.方法:建立了贯叶金丝桃药材中抗抑郁活性成分苯并二蒽酮类和金丝桃素的含量测定方法,并以此为技术指标筛选贯叶金丝桃药材的药用部位、采收期以及加工办法.结果:以抗抑郁活性成分为指标确定的药用部位、采收期及产地加工方法为:带花的地上部分,6~7月花期采割,阴干或低于60℃干燥.结论:通过研究,得到一种适用于贯叶金丝桃药材的采收方法,对贯叶金丝桃相关产品的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丹参品质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参为常用大宗药材,临床应用广泛,具有抗血栓、抗菌、消炎、抗肿瘤、抗氧化、调节免疫等多种药理作用。丹参药材的品质决定其疗效,当前随着丹参野生资源逐渐减少,市售丹参以栽培品为主,且栽培区域分布较广,其中山东、四川、安徽、山西、河北、河南等省种植面积均较大。然而受种质、产地、栽培、采收、加工等过程中各相关因素的影响,各地丹参品质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该文在系统分析丹参药材品质评价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影响丹参品质的主要因素:种质、产地、栽培、采收、加工、贮藏、商品规格等方面进行综述,为深入开展丹参品质相关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珠子参生产技术标准操作规程(SOP)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珠子参、羽叶三七药用植物生长特性的考察和药材加工技术的总结,制定了利于珠子参药材品质形成的栽培环境选择标准、栽培技术标准、采收加工标准、质量评价标准、以及包装、运输和贮藏标准,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珠子参生产技术标准规程(SOP),为今后的珠子参药材规模化和规范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药典》中需去皮的中药甚多,但中药是否应去皮仍存在诸多争议。首先,关于去皮问题的现代研究尚缺乏系统性。大多研究仅着手于化学成分、药效学评价中的一或两部分内容,未能从本草考证、化学成分研究、药效学评价、安全性评价和采收加工炮制等方面统筹考虑,使很多关于去皮的争议不能得到合理解决。其次,关于去皮问题的关键评价指标尚未明确,当化学成分、药效或安全性三者研究结果相矛盾时,应首先考虑哪一方面?另外,关于去皮问题没有按临床应用分类考虑。不同的临床应用(如药用部位不同)应该对应不同的加工采收方法,去皮与否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对此,笔者对今后研究中药去皮问题的提出以下建议:1首先,应对该药材进行本草考证,整理医史文献,明确该药材去皮问题在历代医家著作中记载情况。2应重点考虑去皮与否与临床使用安全性的关系,建立完善的安全性评价体系。本文整理的文献中除大毒中药外,其他药材毒性研究较少,仅部分药材有微量元素含量的报道。3对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结合的研究是必要的,特别是活性成分含量及药效直接关系到临床疗效。4应尽可能考虑药材采收加工炮制在实际操作中是否方便快捷。5同一药材,如果有不同的临床应用应该对应不同的加工采收方法,所以同一药材可以按临床应用选择是否去皮。  相似文献   

13.
牛膝为临床常用中药,品种演变复杂,除了当今通用的怀牛膝、川牛膝外,尚有土牛膝、红牛膝、白牛膝以及麻牛膝等混用、误用作牛膝的情况。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书典籍,结合现代文献资料进行本草考证研究,对经典名方中牛膝类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变迁及品质、药用部位、采收加工及炮制进行了考证。考证后认为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l.为传统药用牛膝的正品,建议在开发牛膝类药材经典名方中采用,川牛膝则为清代以来所发展的药材新品种,与怀牛膝功效有别,临床应用应注意加以区分,其他牛膝的混淆品及误用品在使用时应注意加以鉴别,以确保经典名方开发和使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山药道地药材形成源流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山药产地变迁,栽培加工技术发展,临床应用进行本草和历史文献考证。药用山药从使用野生品到使用栽培品经历了唐以前主要使用野生品时期;从宋开始到清中期山药栽培品与野生品混用时期;清中后期(大致18世纪)以来大部分使用栽培品时期。山药道地产区显现在明代,道地药材"怀山药"完全形成在20世纪初。道地药材怀山药的形成与栽培技术,采收加工技术的进步和医家临床应用等因素密切相关。栽培技术的进步解决了山药资源问题;现代采收加工技术的发明改进了药材外观性状和内在品质;近、现代名医家的认知和临床应用,为道地药材怀山药得到社会的认同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药用菊花道地药材形成源流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药用菊花道地药材形成进行本草考证和历史文献考实.方法 查阅历代本草文献结合植物资源普查考证药用菊花产地变迁、栽培技术发展和采收加工变化.结果 宋代以前药用菊花主要使用野生品,宋代以后栽培品逐渐代替野生品,明、清时期形成药用菊花地道产区.结论 多种因素影响药用菊花道地药材形成.  相似文献   

16.
药用紫草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紫草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以根药用,具有多方面的功效。目前,能够药用的紫草有2种,为新疆紫草和内蒙紫草。对紫草的基原考证、道地沿革、生产特点、采收和加工、药材质量特征、药用历史及应用进行了概述,并对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保护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7.
三叶木通茎藤及果实采收加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大胜  熊英  邓武军  秦忠良 《中药材》2008,31(8):1116-1119
三叶木通茎藤及果实采收年限、月份及加工实验结果表明,茎藤品质性状随采收年限延长而变优,3年生主茎的折干率、色泽、矿物质含量、浸提物含量、通透性等显著地优于3年生1、2次茎,2年生主茎、1次茎和1年生主茎;11月中旬采收也显著高于3、5、7、9月.9月1 日左右采收的果实,其药材品质优于7、8、10月.三叶木通茎藤及果实的加工工艺主要包括采收和干燥,阴干与60℃烘干干燥方式对药材品质性状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响中药材品质的人为因素。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分析中药材人为因素对药材品质的影响。结论:基源、采收、加工炮制、贮存等人为因素都会影响中药材的有效成分及品质,为确保中药材的质量,规范、控制好人为因素,更好地为临床治疗服务。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椿皮药材市场流通现状,为椿皮商品规格等级及其资源保护提供参考。方法:市场调查,取样。结果:椿皮为中国本土树种,除黑龙江、吉林和海南外,全国均有分布。结论:椿皮市场用量增大,资源消耗增大,应大力开展椿皮种植技术研究,推行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以明确椿皮药材生产、流通规范化。  相似文献   

20.
中药现代化与药材生产管理规范(GAP)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药标准化是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基础和先决条件。中药标准化包括药材标准化、饮片标准化和中成药标准化,其中药材标准化是基础,没有药材标准化就不可能有饮片及中成药的标准化。而药材的标准化又有赖于药材生产的规范化,因为药材是通过一定的生产过程形成的。药用动植物不同种质、不同环境、不同种植和养育技术以及采收、加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