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中国医学   1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赤芍为传统中药材,自古以来就是临床常用药物,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该文主要对中药赤芍基原、产地和品质随历史时间的变化进行综述,希望为深入研究和合理开发利用赤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制多功能悬浮型药用植物种衣剂,提高中药材种子种苗质量。方法: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分别对润湿分散剂、增稠剂和成膜剂等助剂进行筛选及优化,在测定所研制种衣剂性能的同时测定了其对黄芪、甘草和桔梗种子发芽和田间出苗的影响以及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结果:以一定质量分数的杀虫剂、杀菌剂、营养成分和生长调节剂为有效成分,3%的NNO及1%的CMN为润湿分散剂,1%的海藻酸钠及1%的阿拉伯胶为增稠剂剂,3%的PVA-1799及1%的CMC为成膜剂通过湿法研磨制得种衣剂,种衣剂在一定包衣比下对药材种子的发芽率、田间出苗率和幼苗的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并显著增强了植株对田间病虫害的抗性。结论:研制的悬浮种衣剂性状合格,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臭椿属植物化学成分复杂,主要含有甾体及萜类、生物碱类、黄酮类、苯丙素类、酚类、挥发油类及其他化合物。以“臭椿”“臭椿属”“樗”“化学成分”“Ailanthus”“Pharmacology”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查询1964—2020年ScienceDirect、PubMed及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等国内外数据库中有关臭椿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相关文献,总结、归纳后按照中药化学结构分类进行综述,为臭椿属植物药用资源的进一步研究、合理利用与开发、扩大药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及医书典籍,结合现代文献资料、实地调查,笔者拟对经典名方中地龙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品质、采收加工等方面进行考证,梳理古今药用地龙基原关系,为相关经典名方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经考证可知,地龙别名众多,本草类书籍以“蚯蚓”或“白颈蚯蚓”为正名。宋代及之后的方剂类书籍中处方名多用“地龙”之名。民国从《药物出产辨》开始,以“地龙”为正名。地龙在我国资源分布较广,全国各地均有出产,多为野生。根据古代地龙以“白颈蚯蚓”“颈白身紫”“大条”为入药原则,结合历史渊源、产地及易获取等方面确定,古代至今使用的地龙以参环毛蚓Pheretima aspergillum为主流,兼有其他多种蚯蚓作地龙入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根据历史渊源和产地采收实际情况,自1995年版始,统一了地龙的基原,将参环毛蚓P. aspergillum加工的药材称为“广地龙”;将通俗环毛蚓P. vulgaris、威廉环毛蚓P. guillelmi和栉盲环毛蚓P. pectinifera加工的药材称为“沪地龙”。自此,之后出版的各本草书籍均与当时实行的《中国药典》为准。“广地龙”的道地产区为广东、广西等地;“沪地龙”的主产地为江苏、上海、浙江、安徽等地。且以广东、广西等地所产的“广地龙”品质最佳。采收后,去除泥土和内脏,洗净,干燥。临床切段入药,或依方炮制入药。古代地龙以“白颈蚯蚓”“颈白身紫”“大条”为主要质量评判标准,根据历史渊源,参环毛蚓P. aspergillum是地龙的主流基原,其品质较其他种类优良。因此建议身痛逐瘀汤中的地龙使用产于广东、广西等地的参环毛蚓P. aspergillum。采后及时剖开腹部,除去内脏和泥沙,洗净,干燥。  相似文献   
5.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方书等文献,结合现代相关研究资料,笔者对乌药的名称、基原、拉丁学名、入药部位、道地产区、采收加工及炮制的历史沿革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考证,为含该药材的经典名方的开发提供依据。乌药以“旁其”之名首载于唐代《本草拾遗》,自五代《日华子本草》以来,历代本草均以乌药为其正名;历代所用乌药的主流来源为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收载的樟科植物乌药Lindera aggregata的干燥块根;历代本草记载乌药的产地主要有广东、广西、湖南、浙江、安徽等,自宋代起以浙江天台所产者为佳,现代仍以浙江天台为道地产区;古代采收时间多为八月采根,而现代乌药多于冬春二季采挖或全年采收,采后直接干燥,或者在产地趁鲜切薄片干燥;乌药古代炮制有去皮心、酒炙、醋炙等方法,现代多以生品入药。建议经典名方开发中涉及乌药时,采用2020年版《中国药典》在产地趁鲜切片、干燥的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6.
老鹳草已有600余年的临床药用历史。老鹳草属植物种类繁多,全国广布,已知我国分布有55种及5变种。其中,鼠掌老鹳草、尼泊尔老鹳草、毛蕊老鹳草、中日老鹳草、粗根老鹳草及纤细老鹳草等在部分地区作为老鹳草用。可见,老鹳草药材具有多基原、广分布的特点。按照时间顺序,从名称、基原、产地、采收加工、炮制及功效等方面对历代本草典籍有关老鹳草的记载进行考证研究发现,明清及民国时期本草著作中提到的牻牛儿苗和老鹳草与今有一定差异。老鹳草的古今产地变迁不大,功效主治古今亦大致相同。通过对老鹳草进行系统的本草考证,为其深入研究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老鹳草作为临床常用药物,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老鹳草属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类型主要有鞣质、黄酮、有机酸及挥发油等,还含有少量的三萜、甾醇、木脂素和有机酯等类化合物。药理活性研究表明,老鹳草属药用植物具有抗菌、抗病毒、抗氧化和抗肿瘤等作用。对老鹳草属药用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老鹳草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全蝎药材市场流通现状,为全蝎商品规格等级及其资源保护提供参考。方法:市场调查,取样。结果:全蝎分布全国9个省份,传统产地山东全蝎数量减少,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宁夏、甘肃产量增多。结论:全蝎市场用量增长,野生资源消耗增大,应大力开展全蝎养殖技术研究,推行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以明确全蝎药材生产、流通规范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叶面喷施水杨酸(SA)对当归幼苗生长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为当归种子种苗的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设置不同处理浓度,考察水杨酸对当归幼苗生物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叶面喷施适宜浓度的水杨酸能促进当归幼苗的生长并提高保护酶活性。其中以0.5 mmol·L~(-1)水杨酸处理的当归幼苗株高和鲜质量为最高,分别为对照组的135.2%和224.6%,超过此浓度,植株生长受到抑制。1.0 mmol·L~(-1)水杨酸处理的当归幼苗,SOD、POD、CAT酶活性分别为对照组的149.1%(7 d)、138.2%(7 d)、194.7%(5 d)。结论:叶面喷施0.5 mmol·L~(-1)的水杨酸能够促进当归幼苗生长,较高浓度的水杨酸对提高当归幼苗SOD、POD、CAT酶活性的效果较好,但会加剧对植株生长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全蝎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具有用药历史悠久、药用价值高、资源分布广等特点。本研究以全蝎的历史发展为主线,对历代本草著作中全蝎产地及品质评价内容进行梳理。从全蝎的资源分布、品质、生长习性三方面进行综述并进行市场及产地调研,阐述了全蝎历代产地变迁及品质评价,旨在为全蝎的资源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