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丹参品质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参为常用大宗药材,临床应用广泛,具有抗血栓、抗菌、消炎、抗肿瘤、抗氧化、调节免疫等多种药理作用。丹参药材的品质决定其疗效,当前随着丹参野生资源逐渐减少,市售丹参以栽培品为主,且栽培区域分布较广,其中山东、四川、安徽、山西、河北、河南等省种植面积均较大。然而受种质、产地、栽培、采收、加工等过程中各相关因素的影响,各地丹参品质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该文在系统分析丹参药材品质评价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影响丹参品质的主要因素:种质、产地、栽培、采收、加工、贮藏、商品规格等方面进行综述,为深入开展丹参品质相关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赤芍和白芍本质差异及未来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赤芍和白芍药材虽然来源于同一物种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相同药用部位,但其药效差异的因素较为复杂,加工方法的不同仅仅是产生药材分化的一个因素。本文从种质、生产方式、环境、采收加工等因素阐述了赤芍和白芍本质差异。芍药野生资源已不能满足临床需要,赤芍来源从野生转为栽培,应确定适宜的种质,优化种植技术,保证传统疗效。  相似文献   

3.
北沙参为伞形科植物珊瑚菜Glehnia littoralis Fr.Schmidt ex Miq.的干燥根,主治肺热燥咳,劳嗽痰血,热病津伤口渴。由于以北沙参为原料的新药不断开发,对北沙参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导致北沙参的引种区域不断扩大,栽培生产及采收加工技术混乱,药材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为促进其健康发展,实施规范化种植,保证药材质量,提高临床疗效,特制定本规程。  相似文献   

4.
查阅有关北沙参的文献资料,对北沙参原药材的采收与产地加工方式进行了综述。北沙参的采收主要在夏秋两季,一般是秋季播种,第2年秋季采收并加工,2~3年生参也可以夏季采收。采收后加工前注意避免日晒,否则会干后不好去皮,可用湿砂掩埋,或用湿麻袋覆盖。加工时,先去掉茎叶,再把根部洗净、稍晾,按粗细大小进行分级、捆把,再用水烫,注意控制好水的温度及时间,再手工去皮、晒干,即得。实验证明:北沙参沸水烫后剥皮的加工方法,费工费时,而且损失了药材大部分有效成分,显著降低了疗效,因此建议北沙参应带根皮入药。较早文献有炒制、蜜制、米制的记载,现临方炮制仍用到蜜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椿皮为少用药材,其药用始载于《雷公炮炙论》。为发掘和扩大药源,保护椿皮药材资源,以椿皮药用的历史沿革为主线,对历代本草及现代文献中椿皮的别名与释名、基原、产地、品质评价及采收加工等内容进行梳理,为椿皮的品质评价及采收加工工艺提升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梳理并分析山西代表性道地药材生产技术与质量标准研究现状,以期较为客观地概述晋产道地药材生产与质量标准研究现状,服务于晋药生产、研发与可持续利用。通过文献调研与实地调研研究山西代表性道地药材潞党参、恒山黄芪等资源概况、生态种植(野生抚育)技术、采收加工技术及质量标准研究现状。结果发现晋产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采用现代农业栽培、生态种植、仿野生栽培技术。采收方法包括人工采收和机械采收2种。药材加工多沿用传统加工方法。中药材合作社多采用传统仓储方式,大型中药材及饮片生产企业采用气调贮藏技术。晋产道地药材质量标准研究方法先进,拟订标准高于2015年版《中国药典》所载标准,并体现了山西道地药材特色与优势。最具代表性的几种晋产道地药材栽培方式体现了生态种植特点,产地加工保留了道地药材传统加工技术特色;晋产道地药材质量优良并且生产规模逐年扩大,在中药产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牛膝是我国常用大宗中药材之一.河南、河北和内蒙古为主要产区,但栽培方法各异,牛膝的产量与质量参差不齐.概述产地、种质、水肥、病虫害、采收加工等对牛膝品质影响,为牛膝规范化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药材资源与质量是整个中医药产业链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保障。在决定中药材质量的诸多因素中,有效成分是其具有确切临床疗效的物质基础,药效物质的有无多寡是药材质量的核心要素。药效物质的积累水平与原植物的遗传背景密切相关,因此可通过阐明有效成分生源途径,揭示药材品质物质内涵形成机制,调控有效成分生物合成,实现药材品质保障与提升。基于药效物质的中药材品质调控技术体系包括整合分析高通量检测手段所获得的系统生物学多重组学数据,解析有效成分生源合成的遗传机制,从中挖掘和鉴定具品质识别功用的分子标记,将生源途径调控技术应用于中药材优异种质创制、种植过程精准管理和采收分拣质量识别的全程控制,实现有效成分高效合成和/或稳定积累,提升药材品质。  相似文献   

9.
三叶木通茎藤及果实采收加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大胜  熊英  邓武军  秦忠良 《中药材》2008,31(8):1116-1119
三叶木通茎藤及果实采收年限、月份及加工实验结果表明,茎藤品质性状随采收年限延长而变优,3年生主茎的折干率、色泽、矿物质含量、浸提物含量、通透性等显著地优于3年生1、2次茎,2年生主茎、1次茎和1年生主茎;11月中旬采收也显著高于3、5、7、9月.9月1 日左右采收的果实,其药材品质优于7、8、10月.三叶木通茎藤及果实的加工工艺主要包括采收和干燥,阴干与60℃烘干干燥方式对药材品质性状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近几年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总结了种质、产地、栽培措施、采收加工等栽培技术对地黄药材质量及显微结构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地黄的高产优质栽培以及现代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闽产北沙参样品中3种香豆素成分的含量,为野生种质资源的保护与栽培种质资源的筛选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结果 22批北沙参样品中,3种香豆素含量之和平均为198.62μg/g,其中补骨脂素含量(平均含量152.14μg/g)大大高于欧前胡素(平均含量21.94μg/g)与异欧前胡素(平均含量25.54μg/g),为二者含量的6倍以上;8月份后采集的、不同规格北沙参样品中,根直径为0.5~1 cm的中规格样品,3种香豆素含量均高于其他2种规格(直径0.5 cm与直径 1 cm)的样品。结论闽产北沙参活性成分含量较高,在保护野生种质资源的基础上,筛选优质种质,推广闽产北沙参药材合理利用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北沙参为我国常用大宗药材,其基原植物为伞形科植物珊瑚菜Glenna littoralis Fr. Schmidt ex Miq.。为了满足国内外大量北沙参栽培种植的需求,减少农药残留、重金属外源物质污染及化肥滥用等现象,课题组以多年来北沙参种植、生产数据为主,兼顾相关科研情况,建立了科学合理的北沙参无公害栽培技术体系,适用于北沙参无公害基地生产。该体系包括基于GIS技术基地选址、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治及质量标准等内容,以实现在保证北沙参药材增产的基础上,达到低农残和高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河南金银花产地生产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河南金银花产地生产状况.方法 从历史沿革、产区、栽培品种、采收与加工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河南金银花生产在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规范化种植、采收加工技术、产业化发展等方面存在问题.结论 河南应加大对金银花道地品牌的开发与保护力度,充分利用金银花的资源优势,进行深层次的研发,加快产业化的发展和产业链的完善,提高金银花的综合效益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中药现代化与药材生产管理规范(GAP)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药标准化是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基础和先决条件。中药标准化包括药材标准化、饮片标准化和中成药标准化,其中药材标准化是基础,没有药材标准化就不可能有饮片及中成药的标准化。而药材的标准化又有赖于药材生产的规范化,因为药材是通过一定的生产过程形成的。药用动植物不同种质、不同环境、不同种植和养育技术以及采收、加工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太子参栽培资源现状及药材品质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全国太子参药材资源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太子参资源从北向南五大栽培产区种植状况的变迁趋势,并对其商品药材现状和质量评价进行探讨。分析了太子参药材在栽培选址、质量评价标准及规范栽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产地适宜性区划、化学成分与指纹图谱评价以及合理施肥、采收加工等栽培管理建议,为全国太子参资源的可持续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药材有效成分的形成与积累除了受遗传因子的调控和环境条件的影响外 ,还受产后的采收、加工、干燥方法、贮藏和炮制的影响 ,这其中采收便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药材的采收期直接影响药材的产量、品质和收获效率 ,适期采收对药材的产量、品质和收获效率都有良好作用。可是目前对野生药材的滥采乱挖 ,导致资源日益枯竭 ,以致有些药农为了多采挖野生药材 ,甚至不分时节或先于采收季节采挖药材 ,致使药材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极大地影响了临床的疗效。即使人工栽培的药材 ,由于缺乏对有效成分含量的跟踪研究 ,一味追求产量 ,忽视了质量因素 ,仅…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采样调查,获取雷公藤与昆明山海棠野生资源现状、种植、商品流通等方面的资料。方法:在全国13个样地采集样品,比较雷公藤和昆明山海棠的形态特征与生长习性的差异;调查雷公藤与昆明山海棠的野生资源现状、种植信息、民间混淆种及不同市售药材的商品特征。结果:(1)雷公藤和昆明山海棠主要采集于林下或林地边缘,光照和水分对雷公藤属植物的分布有一定的影响;(2)雷公藤与昆明山海棠的野生资源量正在萎缩,两种植物种植历史较短,种植技术水平较低;(3)雷公藤的采收加工尚缺乏规范,市售药材将雷公藤属植物的根、根茎、茎均作商品药材销售,饮片规格多样。结论:雷公藤与昆明山海棠的野生资源正在萎缩,人工种植、采收加工及市售药材的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尚需规范深入的开展。  相似文献   

18.
北沙参钻心虫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秀环  杨满昌  张茹英 《中草药》1999,30(10):773-776
北沙参是河北省安国市种植的重要药材,近年受北沙参钻心虫为害,严重影响北沙参的产量和品质,钻心虫和幼虫集中在沙参生长点为害心叶,钻蛀根茎。1年发生四代,以幼虫在叶柄基部内侧结茧化蛹越冬。一、四代幼虫数量大,影响产量严重。提出用2000倍的“1605”乳剂进行防治,效果在90%以上,有效地控制其为害,使北沙参的产量增产4成以上。  相似文献   

19.
经过3个多月的整顿,市场面貌焕然一新,交易秩序更加规范,禁止上市经营的中药饮片和濒危动植物药材在市场上已不见踪影。北方多数药材已采收完毕,受灾减产的药材品种价格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本期市场上大货走动不多,中小批量交易活跃。 北沙参在“非典”时期消耗了大量的陈货库存,价格由8元(千克价,下同)上升到50元的高价,“非典”过后价格下滑到9~11元。因为近年北沙参价位低,种植面积减少,加之2003年北方出现涝灾,所以北沙参产新量与往年相差无几。北沙参除药用外,近年来又走上南方人的餐桌,且2003年出口形势较乐观,所以产新后价格非但不降,…  相似文献   

20.
阳春砂是我国传统四大南药之一,近年生产中出现种质退化、病虫害加剧、产量剧减、品质差质不齐等问题,制约了砂仁药材生产的稳定输出。本研究对影响阳春砂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产地、种质、栽培(育苗、种植模式、荫蔽度、水肥、传粉昆虫、病虫害等)、采收及初加工等进行综述,并提出今后在产量和品质提升方面的一些研究建议,为阳春砂高效栽培和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