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5篇
中国医学   3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宁陕地区猪苓多糖中单糖组成的差异。方法:采用柱前衍生-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检测不同生长条件下猪苓多糖中单糖组成及含量。结果:不同生长年限、不同种植地点及地势、种植过程中是否翻窝、不同发育时期的猪苓多糖的单糖组成均存在差异。3年生猪苓相对2年生猪苓,半乳糖、核糖和木糖等9种单糖的含量降低,而葡萄糖醛酸含量增加;黑苓与灰苓中葡萄糖含量差异明显,黑苓葡萄糖含量均值最高可达灰苓的1.9倍;种植过程中不翻窝、选择坡地种植可能有利于猪苓中单糖成分的积累。结论:对宁陕地区不同猪苓样品单糖组成差异进行初步研究,为宁陕地区猪苓的规范化种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紫草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全面综述了1966年以来紫草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展,紫草的化学成分主要为萘醌类、单萜苯酚及苯醌类、酚酸及其盐类、生物碱类、脂肪族及酯类化合物,其药理活性主要有抑菌、抗炎、抗病毒、保肝、抗氧化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等,该文为紫草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探讨不同外源性物质对猪苓菌丝生长发育的影响,系统研究了不同浓度外源性物质处理后猪苓菌丝生长速度及其多糖含量,以期筛选出猪苓菌丝的最佳生长条件,为其规模化人工培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平皿培养真菌的方法,将猪苓菌丝放在含有不同外源性物质的培养基上进行了培养,以菌落直径来判断菌丝的生长速度,苯酚-硫酸法测定猪苓菌丝的多糖含量。结果 高浓度环磷腺苷酸,6-苄氨基嘌呤(6-BA),赤霉素(GA),2,4-二氯苯氧乙酸(2,4-D),维生素(V)B1,VB3,VB6,VB9,VB12处理组均促进了猪苓菌丝生长,而吲哚乙酸(IAA),VC,VB2处理组均抑制了猪苓菌丝生长;高浓度环磷腺苷酸,6-BA,GA,2,4-D,VB1,VB3,VB6,VB9,VB12处理组均提高了猪苓菌丝多糖含量,而IAA,VB2处理组均降低了其多糖含量。高浓度VC处理组对猪苓菌丝生长抑制最为明显,但能显著增加猪苓菌丝多糖含量;环磷腺苷酸浓度为2 mmol·L-1,6-BA,GA,2,4-D,VB1,VB2,VB3,VB9,VB12质量浓度分别为6,15,2,4,2,4,6,10 mg·L-1时,均有利于猪苓菌丝生长和多糖含量的累积。结论 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外源物质可以调控猪苓菌丝的生长发育,改变猪苓菌丝生长速度和多糖含量的累积。  相似文献   
4.
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对川西吊石苣苔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研究。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BEH-C18S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以0.1%甲酸水-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10~400 nm,ESI负离子模式进行检测,根据精确分析量及碎片信息,结合数据库匹配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川西吊石苣苔中共鉴定出57个成分,其中42个苯乙醇苷类成分,5个苯甲醇苷类成分,6个黄酮类成分,4个其他类型化合物,其中有43个化合物为苦苣苔科中首次发现,并初步推测了1个新苯甲醇苷类化合物。该研究首次对川西吊石苣苔化学成分进行整体研究,为该植物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苍术化学成分和药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苍术中的化学成分主要有倍半萜及其苷类、烯炔类、三萜和甾体类、芳香苷类、苍术醇类等,药理活性研究表明苍术具有抑制胃酸分泌、促进肠胃运动及胃排空、降血糖、抗菌抗炎、心血管保护和神经系统作用等。该文对苍术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苍术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传统品质评价经验,对种子直播、育苗后移栽、打顶与不打顶、生长年限差异等不同生产方式的白术进行品质比较研究。方法:使用游标卡尺测量不同生产方式白术的性状数据;采用番红固绿染色法制作不同生产方式白术的石蜡切片并观察显微结构;采用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浸出物测定法检测不同生产方式白术中水溶性及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采用硫酸-蒽酮法检测不同生产方式白术中水溶性总多糖含量;使用纤维分析仪检测不同生产方式白术中纤维类成分含量;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检测不同生产方式白术中单糖、低聚糖及部分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及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比较化学成分差异。结果:性状方面,直播不打顶3年生白术与古代本草所载“凤头鹤颈、甜味重、气清香”的优质白术接近,移栽后打顶3年生白术次之,而今市场流通率高的移栽打顶2年生白术普遍较肥壮,气味淡;显微方面,3年生的样品中木质部导管及纤维束排布形成2个明显的环状,与亳州及浙江主流栽培2年生白术比较,直播不打顶3年生及移栽后打顶3年生的白术样品中木纤维较多;化学成分方面,直播不打顶3年生白...  相似文献   
7.
丹参品质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参为常用大宗药材,临床应用广泛,具有抗血栓、抗菌、消炎、抗肿瘤、抗氧化、调节免疫等多种药理作用。丹参药材的品质决定其疗效,当前随着丹参野生资源逐渐减少,市售丹参以栽培品为主,且栽培区域分布较广,其中山东、四川、安徽、山西、河北、河南等省种植面积均较大。然而受种质、产地、栽培、采收、加工等过程中各相关因素的影响,各地丹参品质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该文在系统分析丹参药材品质评价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影响丹参品质的主要因素:种质、产地、栽培、采收、加工、贮藏、商品规格等方面进行综述,为深入开展丹参品质相关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人参皂苷Re胶体金免疫检测试纸条的制备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胶体金标记的经饱和硫酸铵纯化的人参皂苷Re单克隆抗体、人参皂苷Re-牛血清白蛋白(GRe-BSA)、羊抗鼠IgG制备了人参皂苷Re胶体金免疫检测试纸条。该试纸条的最低检测极限为200 μg·L-1。检测时间10 min。取10 mg不同年份的人参样品分别用5 mL自来水提取30 min,分别用试纸条和酶联免疫检测法(indirect competitive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icELISA)检测。结果为:直接用试纸条测定上清液可区别真伪人参;上清液稀释100倍,用试纸条可区分出人参质量优劣。试纸条检测结果和酶联免疫检测方法测定结果完全一致。所制备的胶体金免疫检测试纸条可以用于人参的快速真伪鉴别和质量优劣判断。  相似文献   
9.
中药配方颗粒在临床上的应用逐渐广泛,但目前缺乏快速简便的质量控制方法。该研究将位点特异性PCR技术和酶联免疫检测方法(ELISA)用于金银花配方颗粒质量的快速检测,即利用位点特异性PCR技术对金银花配方颗粒进行真伪鉴别,利用酶联免疫检测技术对金银花配方颗粒进行指标性成分的快速检测,从而为金银花配方颗粒质量快速检测标准建立奠定基础,也为其他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volatile constituents in mugwort leaves produced in Qichun, Hubei Province and Nanyang, Henan Province.

Methods

The volatile constituents were extracted using headspace heating and analyzed using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Then a qualitative analysis was made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 database provided by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NIST) and the relative contents of each constituent were calculated using the peak area normalization method.

Results

A total of 59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from the mugwort leaves from Qichun and 51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from the mugwort leaves from Nanyang. These mainly include monoterpenoids, sesquiterpenoids, CxHyOz and other compounds involving the aldehyde, ketone, alkane and benzene. The mugwort leaves from Qichun and Nanyang share 32 common volatile constituents. The chromatographic peak area of identified compounds accounting for 96.38% of GC-MS total chromatographic peak areain Qichun mugwort leaves, versus 95.54% of that in Nanyang mugwort leaves.

Conclusion

The headspace heating extraction combined with GC-MS technology can evidently display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volatile constituents in mugwort leaves produced in different areas and thus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quality and screening of mugwort leav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