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朱小玲  朱小莉  李小艳  柳青 《中外医疗》2013,32(16):142-142,144
目的分析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心理问题以及探寻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将40例接受宫颈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20例仅接受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措施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护理干预前后使用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有效的缓解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手术室护士心理干预对手术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心理护理对手术患者的焦虑心理的影响。方法 142名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手术室护士另给予心理干预组患者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变化及焦虑心理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HAMA评分及焦虑心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心理干预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天HAMA评分及焦虑心理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手术室护士心理干预能够缓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焦虑心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聚焦解决模式对围手术期乳腺癌患者进行干预,评估聚焦解决模式对围手术期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治疗的乳腺癌围手术期伴有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围术期乳腺癌患者的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聚焦解决模式干预。所有被试者均在术前1d及术后12d,应用焦虑及抑郁评价量表进行测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变化。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焦解决模式可明显改善围手术期乳腺癌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  相似文献   

4.
朱婷婷  姚爱群  何淑艳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12):1715-1717,1720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患者围手术期精神心理特征,评价心理护理对ERCP患者围手术期心理障碍的干预作用,为制定ERCP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58例ERCP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另选取24名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健康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采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定量表(HA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进行测评,并比较2组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健康组仅作心理状况评估.结果:ERCP组患者术前抑郁和焦虑评分均高于健康组(P<0.01和P<0.05);术前PSQI评分中,除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项评分均高于健康组(P<0.05~P<0.01).干预组与对照组术前HAD和PSQ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干预组焦虑及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和P<0.01);PSQI评分除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因子评分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项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P<0.01).干预组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ERCP患者围手术期表现出焦虑、抑郁和睡眠障碍,心理护理可改善ERCP患者的心理障碍,并缩短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护理对脑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128例脑肿瘤患者,分为对照组(58例)和研究组(7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围手术期护理。护理前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量表给予两组患者评分,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术后并发症及生存质量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HAMD、HAMA评分较护理前均降低,研究组患者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采用围手术期护理有助于降低脑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普外科围手术期患者焦虑及抑郁评分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本院普外科住院的围手术期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每组90例。干预组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科室常规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焦虑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抑郁评分,分别在干预前后对比两组焦虑及抑郁评分的差异。结果:护理干预前干预组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分别为(67.95±9.33)分、(59.37±9.94)分,对照组分别为(68.63±9.42)分、(61.63±8.75)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焦虑患者63例(70.0%),抑郁患者45例(50.0%),对照组分别为65例(72.2%)、48例(5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组焦虑及抑郁评分分别为(42.42±9.12)分、(40.53±9.4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6.29±9.84)分、(62.13±8.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焦虑41例(47.7%)、抑郁25例(29.1%),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4例(76.2%)、47例(5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普外科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焦虑及抑郁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手术治疗的LDH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n=30)采取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试验组(n=30)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基础上,实施全程心理护理干预。通过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测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同时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性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后,术后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JOA评分明显增高(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全程心理护理干预,能帮助患者减轻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高对手术及疼痛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接受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的80例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围手术期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绪。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乳腺癌根治术后焦虑、抑郁情绪,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手术患者心理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玲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6):58-58,6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患者术前焦虑抑郁心理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2月~2010年2月老年手术患者121例,均为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外科手术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外科手术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干预在术前7d开始进行,每天两次,每次30min。心理干预手术前1d结束。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和干预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进行焦虑抑郁评分。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老年手术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消除老年手术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有利于手术进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作用.方法 将150例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用随机对照方法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定;在术前30min分别测量记录两组病人的心率、血压,分别取平均值;统计两组手术成功率及不顺利暂停手术的例数,将上述统计的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焦虑及抑郁情况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手术前30min心率、血压的平均值比较显示干预组病人的心率及血压低于对照组,P<0.01;手术成功率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甲状腺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心理干预,可有效地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减轻患者围手术的应激反应,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应用Roy适应模式对身心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和Roy适应模式护理组(干预组)各40例。采用SF-36生活质量评估量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结果:护理干预前,2组患者的SF-36生活质量评估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SF-36生活质量评估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护理干预前,2组患者的HAMD及HAM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HAMD及HAMA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Roy适应模式对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加心理干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173例COPD患者进行调查,对HAMA≥7分或HAMD≥8分的COPD患者61例进行观察治疗,其中单独抑郁30例(17.3%),单独焦虑11例(6.4%),焦虑合并抑郁20例(11.6%)。随机分为干预组31例,对照组30例。干预组给予COPD规范化治疗+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心理干预;对照组给予COPD规范化治疗+安慰剂。2组均在治疗前后进行HAMD、HAMA评分及肺功能测定。结果 (1)2组治疗后HAMA、HAMD总分及各因子评分比较,干预组均低于对照组(除焦虑心境、抑郁心境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对照组精神焦虑和焦虑/躯体化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治疗后HAMA、HAMD总分及各因子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2)2组治疗后FEV_1、FEV_1%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2组间FEV_1、FEV_1%、FEV_1/FV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治疗+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COPD患者的情绪障碍、躯体症状,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稳定期COPD患者认知和心理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调查分析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认知功能和心理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简易精神智能测定量表(MMSE)、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96例稳定期COPD患者和36例正常对照组的认知功能和心理状况,同时测定受试者FEV1%、FEV1/FVC作为肺功能指标.结果 COPD组较对照组的MMSE评分明显下降,HAMD、HAMA评分明显增高(P<0.01).COPD组抑郁发病22例(22.9%),焦虑发病28例(29.2%),抑郁焦虑共病13例(13.5%).MMSE评分与FEV1%和文化程度呈正相关,与年龄和病程呈负相关;HAMD、HAMA评分与FEV1%、文化程度和经济收入呈负相关.结论 COPD患者的认知功能下降并伴有较高的焦虑和/或抑郁症患病率.COPD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肺功能、文化程度和经济收入相关,认知功能下降与肺功能、文化程度、病程和年龄相关.  相似文献   

14.
黄映华  陈雪云  郭粉莲 《海南医学》2011,22(15):140-142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影响.方法 将2008年10月到2010年8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6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30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30例给予制定、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患者对COPD相关知识的掌握及对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综合心理干预在COPD合并肺纤维化中,依据评估内容结果,探讨护理疗效及作用。方法:选择2003年7月—2009年7月收治的住院COPD合并肺纤维化患者,给予综合心理干预。结果:患者的心理状态经综合心理干预后用汉密抑郁量表(HAMD)和焦虑量表(HAMA)及GLQI生存质量表评定,与护理前有显著差异(P<0.05),且治疗组能够明显提高PaO2,降低PaCO2。结论:综合心理干预护理COPD合并肺纤维化患者,能有效减少临床隐性遗漏,有效地改善呼吸功能,促进肺功能好转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刘素萍 《中外医疗》2016,(30):103-105
目的:探讨对帕金森合并抑郁患者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该次研究对象来源方便选取该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帕金森合并抑郁患者120例,依据治疗药物分组,其中对照组(n=60)采用阿米替林治疗,观察组(n=60)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TESS(药物不良反应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为93.3%,高于对照组80.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HAMA与HAMD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AMA评分为(5.2±1.0)分,HAMD评分为(5.5±1.2)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治疗后HAMA、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1周TESS评分为(9.5±1.6)分,第6周为(5.2±1.1)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帕金森合并抑郁患者临床疗效优良,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P300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的变化和意义。方法:对27例FD患者和27例健康对照者应用汉密尔顿抑郁焦虑量表、FD主要症状评分表评分和脑电生理仪测定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FD组经四周心理介入(小剂量阿米替林和心理疏导)治疗后,应用上述方法再次评测。结果:FD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较健康对照者P3潜伏期延长(P<0.05)、P3波幅降低(P<0.05),FD患者抑郁焦虑量表评分和主要临床症状评分较健康对照组均高并有差异(P<0.05),FD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与P3潜伏期、临床症状评分呈正相关(P<0.01)。FD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与P3波幅呈负相关(P<0.01)。心理介入治疗后事件相关电位P300、抑郁焦虑量表评分和主要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改善。结论:伴有焦虑抑郁FD患者有认知功能障碍,认知功能可能介入FD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8.
张雪  孙娟  谢长好  李志军 《中华全科医学》2018,16(10):1762-1765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育龄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治疗效果、依从性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15年6月-2016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育龄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共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院期间予以内科常规护理,心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抑郁量表(HAMD)评分、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依从性、疾病复发率、使用维持激素量和相关实验室指标。 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心理干预组的HAMA评分[(12.14±3.68)分 vs. (9.29±3.43)分,P<0.001]、HAMD评分[(11.32±3.86)分 vs. (9.70±3.01)分,P=0.041]、SLEDAI评分[(10.29±4.60)分 vs. (6.85±2.78)分,P<0.001]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SQI评分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评分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个月后心理干预组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χ2=4.947,P=0.025),病情复发率(χ2=4.433,P=0.032)及SLEDAI评分(t=-3.410,P=0.039)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C3、C4、ESR、CEP及使用激素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心理干预治疗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可促进病情缓解,减少复发,对巩固SLE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以及预后都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结合中医康复治疗对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88例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接受心理干预和中医康复治疗。2组均每天治疗1次,每周5次,治疗3个月。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对2组患者的抑郁、焦虑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2组治疗后抑郁、焦虑状态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结合中医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人生回顾干预对癌症终末期患者心理状况的改善效果。 方法 选取癌症终末期患者60例,按入院时间先后的顺序编号,偶数为观察组,奇数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人生回顾方法实施心理干预,对照组按传统照顾模式进行护理,采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问卷、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罗森伯格自尊量表测量的方法评价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采用t检验方法比较2组患者生活质量的评分差异。 结果 干预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生命质量评估的各个维度评分以及患者的抑郁、焦虑、自卑情绪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能力、社会功能、整体生活质量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经t检验,t值分别为4.624、7.559、9.557、12.391、14.341、9.1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HAMD、HAMA、SE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0.451、0.356、0.4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抑郁、焦虑、自卑发生率为10.0%、16.7%、1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6.7%、53.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人生回顾能提高癌症终末期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癌症患者焦虑、抑郁、自卑的负面心理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