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劳拉西泮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慢性失眠障碍的临床疗效,为慢性失眠障碍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纳入符合《中国失眠障碍诊断和治疗指南》慢性失眠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劳拉西泮联合低频rTMS治疗组(研究组)与劳拉西泮联合伪低频rTMS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于治疗前和治疗第4周末进行多导睡眠监测(PSG),于治疗前和治疗第1、2、4周末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17)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结果①治疗第4周末,研究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t=-3. 506,P=0. 001),研究组睡眠质量疗效的显效率和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χ~2=4. 658、5. 926,P均0. 05);研究组实际睡眠总时间、睡眠效率均高于对照组(t=2. 333~3. 784,P均0. 05),睡眠潜伏期、觉醒时间、觉醒次数、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潜伏期均低于对照组(t=-2. 903~-2. 214,P均0. 05)。②治疗第4周末,研究组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t=-2. 072,P0. 05);治疗第1、2、4周末,研究组HAMD-17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2. 190~-1. 701,P均0. 05)。结论劳拉西泮联合低频rTMS可能有助于改善慢性失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并缓解其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连续性θ爆发刺激(cTBS)治疗卒中相关失眠的疗效。方法 纳入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60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测评,以PSQI量表总分>7分作为判断睡眠障碍的标准。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各30例。药物治疗组给予唑吡坦10 mg口服、联合治疗组给予唑吡坦5 mg口服+cTBS模式刺激右侧背外侧前额叶和顶枕区域,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抗失眠药物停药时间和2周停药率、PSQI减分率、NIHSS评分、HAMD和HAMA评分的变化,以观察cTBS治疗卒中相关失眠的临床疗效。结果 联合治疗组平均停药时间短于药物治疗组,2周停药率均高于药物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NIHSS评分、HAMD及HAMA评分随治疗时间呈现好转趋势,同一随访时间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由于两组患者HAMD、HAMA评分交互P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随着时间的变化,两组间的HAMD、HAMA评分会出现差异。结论 cTBS对于卒中相关失眠的治疗具有明显作用,且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电话指导下的认知行为自助疗法(CBTI-SH)和酒石酸唑吡坦对慢性失眠的疗效. 方法 选择自2011年7月至2012年10月中山大学附属三院精神心理科门诊慢性失眠患者60例,按奇偶数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睡眠卫生教育+剂量递减的酒石酸唑吡坦治疗:药物起始剂量为10 mg/d,每周递减1/4剂量,疗程4周;研究组给予睡眠卫生教育+CBTI-SH治疗:疗程4周,内容包括认知重建、睡眠限制、刺激控制、放松训练,将CBTI-SH的内容制成文字材料,由患者自助实施,第1、3周末分别给予15 min的电话指导.在基线时及第2、4、6周末应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Epworth嗜睡量表(ESS)对睡眠情况进行评价;要求患者每天记录睡眠日志,评价指标包括入睡潜伏期、入睡后觉醒时间、睡眠时间、卧床时间、睡眠效率;要求患者进行依从性评价,即过去1周内有多少天按照要求执行了CBTI-SH或睡眠卫生教育的6种主要成分. 结果 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显示,研究组和对照组PSQI量表、ESS量表评分及入睡潜伏期、睡眠效率、睡眠时间、卧床时间、入睡后觉醒时间在治疗前后不同时间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效应量分别为1.93、0.04、1.00、0.98、0.11、0.57、0.43.研究组对“不在床上做其他事”和“不在床上担忧”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而对“限制卧床时间”、“不能睡则离开床”的依从性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和应用剂量递减的酒石酸唑吡坦治疗策略相比,CBTI-SH治疗慢性失眠及伴随的日间思睡的疗效更优,但部分依从性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4.
认知-行为疗法及结合药物治疗原发性失眠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认知-行为疗法在原发性失眠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99例原发性失眠患者随机分成3组:认知行为治疗组、药物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分别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认知-行为疗法、药物疗法(唑吡坦10mg)及认知-行为疗法结合药物递减疗法(联合治疗)治疗原发性失眠症患者99例的疗效。结果联合治疗组及药物治疗组在治疗第1周较认知-行为治疗组PSQI值明显下降(P0.01);联合治疗组与药物治疗组PSQI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6周3组PSQ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时联合治疗组与认知-行为治疗组较药物治疗组PSQI明显下降(P0.01),联合治疗组与认知-行为治疗组PSQ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不同时间点PSQ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药物治疗组治疗第1周及治疗第6周与治疗前PSQI比较明显下降(P0.01),治疗第6周与治疗3个月时PSQ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认知行为治疗组在治疗前与治疗第1周PSQ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第6周及3个月PSQI明显下降(P0.01)。结论认知-行为疗法结合非苯二氮卓艹类安眠药物治疗失眠,起效快,与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同样具有显著稳定持久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5.
唑吡坦对失眠症患者睡眠影响的多导睡眠图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应用多导睡眠图(PSG)探讨唑吡坦对失眠症患者睡眠脑电活动的影响.方法 对27例符合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第10版(ICD-10)非器质性失眠症诊断标准的患者连续进行3晚PSG描记,其中第3晚睡前予10 mg唑吡坦,观察用药后PSG的变化.正常对照组33名,作1夜适应和1夜基础PSG监测.结果 与基线睡眠比较,患者服用唑吡坦后睡眠效率提高[(91%±4%)vs(87%±8%),P<0.05],觉醒时间减少[(24±6)min vs(39±16)min,P<0.01],S1减少[(18%±6%)vs(30%±18%),P<0.01],S2增加[(60%±5%)vs(44%±18%),P<0.01],睡眠潜伏期缩短[(36±18)min vs(22±11)min,P<0.01].结论 唑吡坦对失眠症患者夜间多导睡眠图脑电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背景 慢性失眠障碍病程迁延反复,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作为改善睡眠质量的物理治疗方法,关于其疗效与人格特征相关性的证据有限。目的 探讨rTMS治疗慢性失眠障碍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为慢性失眠障碍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9月—2023年9月于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诊断标准的慢性失眠障碍患者46例。于治疗前进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17)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2周末和治疗结束1周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睡眠质量。结果 治疗第2周末,患者PSQI总评分及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时间、睡眠效率、睡眠干扰、日间功能障碍因子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755~13.361,P均<0.01),24例(54.35%)治疗有效。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内外向人格特征进入了回归方程(B=0.317,P<0.01),可解释29.90%的总变异(R2=0.299)。结论 rTMS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慢性失...  相似文献   

7.
王芳  郭宏 《四川精神卫生》2016,29(3):221-224
目的观察舍曲林联合乌灵胶囊对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天水市复退军人精神病疗养院住院和门诊就医的130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抑郁发作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5例,研究组以舍曲林联合乌灵胶囊治疗,对照组单用舍曲林治疗,均治疗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17)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4、6周末各评定一次。结果研究组有效率为92.3%,对照组为8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治疗第1周末开始,两组HAMD-17、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低(P均0.01),两组同一治疗时点比较,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服用艾司唑仑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舍曲林联合乌灵胶囊治疗抑郁症较单用舍曲林效果好,且失眠、焦虑不安的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8.
郑雷 《精神医学杂志》2013,26(2):126-128
目的 探讨艾司西酞普兰合并喹硫平改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症状及社会功能的效果.方法 将81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艾司西酞普兰合并喹硫平系统治疗)和对照组(艾司西酞普兰系统治疗),共治疗4周.在基线及治疗后第1、2、4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在治疗后第1周末,研究组HAMD及HAMA评分较基线即有显著性降低(P<0.05),而对照组HAMD及HAMA评分在第4周末才有显著性降低(P<0.05).治疗第1周末、第2周末及第4周末,研究组的HAMD及HAMA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后第2周末,研究组SDSS总分较基线即有显著性降低(P<0.05),而对照组SDSS总分在第4周末才有显著性降低(P<0.05).治疗第2周末及第4周末,研究组的SDSS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合并喹硫平可有效、快速的改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及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舍曲林联合小剂量奥氮平对抑郁焦虑共病的疗效、安全性及其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为抑郁焦虑共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9年10月-2020年8月在甘肃省天水市第三人民医院和天水市复退军人精神病疗养院门诊就诊、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抑郁发作和广泛性焦虑障碍诊断标准的12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61)和对照组(n=60),研究组采用舍曲林联合小剂量奥氮平治疗,对照组采用舍曲林治疗,观察期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2、4、6、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17)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病情严重程度,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睡眠质量,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HAMD-17、HAMA和PSQ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各时点,研究组HAMD-17、HAMA和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舍曲林联合小剂量奥氮平与单一舍曲林对抑郁焦虑共病的治疗均有效,但联合用药在改善焦虑和失眠症状方面的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药物联合音乐治疗对青少年首发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为青少年首发抑郁症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6月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的青少年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均给予盐酸舍曲林(50 mg/d)和右佐匹克隆(3 mg/d)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音乐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于治疗前后对两组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版(HAMD-24)和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评定,并进行多导睡眠监测(PSG)。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3.88%vs. 79.59%,χ~2=4.346,P0.05);观察组HAMA、HAMD-24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观察组PSQI各因子评分、PSG各指标测量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药物联合音乐治疗可能有助于降低青少年首发抑郁症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改善其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米氮平合用经颅重复磁刺激法治疗伴睡眠障碍的老年焦虑症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符合“老年焦虑症”诊断标准并伴有失眠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米氮平合并经颅重复磁刺激法)和对照组(单用米氮平)各50例.观察8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8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焦虑和抑郁症状;治疗前及治疗第8周采用多导睡眠监测技术(PSG)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睡眠状况.结果 (1)两组临床疗效有效率分别为87.23%和68.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5,P<0.05);(2)治疗后4、8周后,研究组HAMA、SAS及SDS分值量表分值与对照组比较较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997 3,4.937 7,3.359 9;P<0.05);(3)治疗后研究组实际睡眠总时间、睡眠潜伏期、REM潜伏期、REM睡眠比例、夜间觉醒次数、觉醒总时间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565 6,3.105 7,2.705 7,2.699 1,3.614 9,19.898 8;P<0.05);(4)治疗后研究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27 8,P< 0.05);(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10.64%和17.78%,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7,P>0.05).结论 米氮平合用经颅重复磁刺激法治疗老年焦虑症伴发的睡眠障碍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文拉法辛缓释片与丁螺环酮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58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文拉法辛缓释片组(研究组)30例、丁螺环酮组(对照组)28例,共治疗8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定临床疗效,不良事件量表(AE)评定安全性.结果 两组治疗后第1、2、4、6、8周末HAMA量表总分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1);两组的精神性焦虑因子和躯体性焦虑因子评分与治疗前评分比较均降低(P<0.01).研究组有效率83.3%,显效率66.7%;对照组有效率85.7%,显效率67.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2、4、6、8周末,两组CGI量表总分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1),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痛、恶心、口干、头昏、失眠等.结论 文拉法辛缓释片与丁螺环酮片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而轻.  相似文献   

13.
半夏泻心汤合并帕罗西汀治疗女性躯体形式障碍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半夏泻心汤合并帕罗西汀治疗躯体形式障碍女性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6例躯体形式障碍女性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34例),研究组患者接受半夏泻心汤合并帕罗西汀系统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帕罗西汀系统治疗,共治疗6周.所有入组患者在基线及治疗后第1、2、4、6周末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估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第2周末起,研究组患者HAMD评分较基线时显著降低(P<0.05),而在治疗后第4周末起,对照组患者的HAMD评分较基线时才有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第2周末起,研究组患者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第2周末起,两组患者的HAMA评分均较基线时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第1周末,研究组患者的TE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时间点两组间TE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6周治疗研究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1.25%∶52.94%,X2=8.47,P<0.05).结论 半夏泻心汤合并帕罗西汀可有效治疗躯体形式障碍女性患者,起效更快,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诱导睡眠平衡术(DISBT)对慢性顽固性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慢性顽固性原发性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DISBT组(21例)给予DISBT治疗和对照组(21例)给予常规治疗。DISBT治疗时间为3 d,共行3次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分别对两组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过度觉醒量表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估,并检测治疗前后睡眠结构和脑电频谱差异。结果:①两组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分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降低程度DISBT组>对照组(P<0.05)。②DISBT组睡眠结构中2期睡眠比例、脑电频谱β、γ频段相对功率值较治疗前减少(P<0.05),对照组则较冶疗前上升(P<0.05);DISBT组冶疗后3期睡眠比例及6频段相对功率值较治疗前上升(P<0.05);对照组则较治疗前下降(P<0.05)。③两组治疗后,过度觉醒量表总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降低程度DISBT组>对照组(P<0.05);对照组过度觉醒量表中极限数个数总和、反应因子及自省因子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ISBT组则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诱导DISBT能有效降低失眠患者的脑皮质过度觉醒水平,纠正紊乱的睡眠-觉醒通路,改善患者失眠症状,是治疗慢性顽固性原发性失眠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乌灵胶囊治疗焦虑、抑郁状态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乌灵胶囊治疗焦虑或抑郁状态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研究方法,治疗组67例患者口服乌灵胶囊3粒,3次/d;对照组73例患者口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1片,2次/d.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6周分别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及实验室检查评估疗效与安全性以验证乌灵胶囊的非劣效性.结果 治疗1周后2组HAMA和HAMD评分均较基线时改善,6周末HAMA评分:乌灵胶囊组(9.0±5.4)分、对照组(10.3±5.4)分;HAMD评分:乌灵胶囊组(9.1±5.6)分、对照组(10.5±5.7)分,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F=2.11,P=0.148;F=1.61,P=0.207).乌灵胶囊组和对照组治疗抑郁或焦虑的临床显效率和临床治愈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后PSQI评分:乌灵胶囊组(4.1±4.5)分、对照组(5.0±4.2)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2,P=0.192).常见不良反应为消化和神经系统症状,多数为轻中度、一过性.结论 乌灵胶囊治疗轻度焦虑或抑郁状态具有肯定的疗效,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生物反馈治疗卒中恢复期焦虑抑郁状态伴失眠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纳入卒中恢复期焦虑抑郁伴失眠患者,均给予生物反馈训练,训练方法为每周五次,每次 30 min的自主神经系统放松康复训练。所有患者在训练前后评定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患者健康问卷-9(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简 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i 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Fugle-Meyer肢体功能评分(Fugl e-Meyer Scale,FM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以及 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并采集患者的睡眠时间,对比分析训练前后这些量表评分及睡眠时 间的变化。 结果 研究共纳入并完成3 0例患者的数据统计。治疗后患者睡眠时间较治疗前显著增 加[(4.81±1.58)h vs(7.30±1.34)h,P<0.001]。HA M A[(17.50±8.41)vs(9.00±7.01)]和 HAMD([ 19.53±7.82)vs(9.23±4.42)]评分均有显著改善(均P<0.001)。训练4周后患者的MMSE评 分有提高,Fugl e-Meyer分数增加,Barthel指数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NIHSS评分降低,差异有显著性 (P =0.033)。 结论 生物反馈疗法有利于卒中后焦虑抑郁伴失眠患者的睡眠和情绪改善,提高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脑电生物反馈疗法辅助治疗老年失眠症的效果.方法 将67例老年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4例,使用右佐匹克隆合并脑电生物反馈治疗8周)和对照组(33例,单用右佐匹克隆治疗8周).采用多导睡眠(PSG)监测技术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后第8周末,两组多导睡眠脑电图中实际睡眠总时间、睡眠效率、睡眠维持率、睡眠潜伏期、REM(快速眼动)潜伏期、REM睡眠比例、夜间觉醒次数、觉醒总时间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研究组睡眠脑电图各项数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SQI评分均低于各自治疗前(P<0.05),研究组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电生物反馈疗法辅助治疗老年失眠症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度洛西汀与氟西汀对改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症状及社会功能的效果.方法 将134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度洛西汀系统治疗)和对照组(氟西汀系统治疗),共治疗8周.在基线及治疗后第1、2、4、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及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后第1周末起HAMD及HAMA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基线时(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第2周末起HAMD及HAMA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基线时(P<0.05);治疗后第1、2、4、8周末研究组HAMD及HAMA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第4周末起SDSS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基线时(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第8周末SDSS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基线时(P<0.05).治疗后第4、8周末研究组SDSS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度洛西汀可有效、快速的改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及社会功能,效果优于氟西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米氮平与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伴失眠的老年抑郁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诊断标准的老年抑郁症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米氮平组(n=35)和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组(n=33)。米氮平组起始剂量7.5~15 mg/d,最高不超过45mg/d,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组从5 mg/d开始服用,最高量不超过20 mg/d,观察期为8周,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和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前、治疗后1、2、4、8周末测评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于治疗前、治疗后1、2、4、8周评定睡眠质量。结果治疗后8周,米氮平组和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4%vs.90.9%,χ2=0.124,P0.05)。治疗8周末,米氮平组和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组PSQ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0±2.52)vs.(9.14±2.42),t=4.98,P0.01]。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2,P0.05)。结论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安全有效,但米氮平因其可快速改善睡眠质量,更适合对伴有失眠的老年抑郁症患者使用。  相似文献   

20.
唑吡坦治疗失眠症双盲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国产唑吡坦片和进口唑吡坦片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32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服用国产或进口唑吡坦。采用睡眠障碍量表(SDR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SDRS评定国产唑吡坦组减分率为49.7%,与进口唑吡坦组49.8%相近,主要不良反应为头痛、口干、便秘和出汗等,病人均能耐受。结论:国产唑吡坦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和进口唑吡坦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