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TTV感染及复制与原发性肝癌家庭聚集性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广西肝癌高发区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及复制在原发性肝癌(HCC)家庭聚集性中的作用,为进一步制定HCC预防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配对方法在广西肝癌高发区中选择肝癌高发家庭成员的同时,选择相同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生活条件和生活水平、相同民族、相同性别,年龄士5岁的无癌家庭成员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巢式PCR和RT-PCR技术对研究对象外周血清中TTVDNA、HBVDNA和HCVRNA进行检测,将HBV及HCV的感染作为混杂因素进行控制,应用χ2检验方法进行资料的统计学分析.结果:TTVDNA在HCC高发家庭成员组中的阳性率高于非癌家庭成员组,阳性率分别为33.0%(33/100)和21.0% (21/100),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53 0,P=0.039 6)(RR=1.85,95%可信区间为0.980~3.502);两组在男、女性别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0.7%(23/75)、40.0%(10/25)和20.0% (15/75)、24.0%(6/25),经统计学分析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2.255 6,P=0.094 2;χ2=1.470 6,P=0.181 8).结论:TTV感染及复制与HCC家庭聚集性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TTV的致肝癌作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TTV与HBV、HCV的重叠感染与HCC家庭聚集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广西肝癌高发区输血传播病毒(TTV)与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的重叠感染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家庭聚集性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采用巢式PCR和RT-PCR技术对研究对象外周血清中TTVDNA、HBVDNA和HCVRNA进行检测,应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CC高发家庭成员组及无癌家庭成员组中TTVDNA、HBV DNA、HCVRNA阳性率分别为35.4%(46/130)、29.2%(38/130)、10.0%(13/130)和 24.6%(32/130)、10.8%(14/130)、3.8%(5/130),两组间TTVDNA、HBVDNA、HCVRN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P=0.04、RR=1.81、95%CI=1.018~3.219;χ2=14.97、P=0.000 1、RR=3.765、95%CI=1.88~7.54;χ2=3.91、P=0.048、RR=2.84、95%CI=0.972~8.29).两组TTV与HBV、HCV重叠感染率分别为7.7%(10/130)、3.8%(5/130)和1.5%(2/130)、1.5%(2/130),TTVDNA HBVDNA感染率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5.591 4、P=0.018 0、RR=5.33、95%CI=1.15~24.84);而TTVDNA HCVRNA阳性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21 3、P=0.250 4、RR=2.56、95%CI=0.49~13.44).结论:TTV、HBV、HCV感染以及TTV和HBV的重叠感染与广西HCC家庭聚集性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但 TTV和HBV重叠感染在致肝癌上无明显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肝炎患者TTV感染情况及部分基因序列分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新发现的DNA病毒 (transfusiontransmittedvirus简称TTV)被认为是一种新的肝炎病毒。为了研究肝炎患者中TTV的感染情况 ,对 10 8例肝炎患者 (ALT >2 0 0IU/L)进行了TTVDNA的检测。方法 :利用巢式PCR方法扩增TTV基因 ,并对两例TTV分离株的部分基因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 :10 8中有 2 4例TTVDNA阳性 ,阳性率为 2 2 2 % ;在非甲~非庚型肝炎中TTV的阳性率为 3 4 6% ( 9/ 2 6) ;甲型肝炎病例中TTVDNA的阳性率为 9 1%( 1/ 11) ;乙型肝炎病例为 2 3 2 % ( 13 / 5 6) ;丙型肝炎病例 7 1% ( 1/ 14 )。两个TTV分离株 (TTVHN 1AF15 15 3 2 ,TTVHN 2AF15 1683 )的核酸序列与GenBank资料中TTV对应序列的核酸同源性高于 90 %。结论 :TTV病毒可能是非甲~非庚型肝炎的重要致病因子 ,并且能够与甲、乙、丙型肝炎病毒发生重叠感染  相似文献   

4.
采用NPCR法和ELISA法检测 98例肝病患者中TTVDNA和IgG抗TTV。结果 :病原未明肝病患者TTVDNA阳性率 47.83% ( 11 2 3)显著高于职业献血员 10 % ( 2 2 0 ) (P <0 .0 1) ,说明TTV是病原未明肝病患者的一种重要致病因子。TTVDNA阳性患者中慢性肝炎的比例为 75 .86% ( 2 2 2 9) ,其中乙型肝炎的比例为 5 8.63% ( 17 2 9) ,说明TTV有与慢性肝炎病毒相似的血行传播途径。同时对TTV单纯感染和混合感染的肝功能指标作了比较 ,两者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广西肝癌高发区 HBV、HCV单一或重叠感染及复制与原发性肝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在肝癌高发区选择符合全国诊断标准的原发性肝癌病人 5 2例作为病例组 ,并选择相同乡镇、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生活水平、年龄± 5岁、同性别的原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 ,采用微板核酸杂交 - EL ISA法对研究对象血清中的 HBVDNA、HCVRNA及其 HCVRNA基因亚型I型、 型、 型、 型进行定性检测 ,并对两组的阳性率进行配对 χ2检验分析。结果 :肝癌组和对照组的 HBVDNA、HCVR-NA、HBVDNA+HCVRNA、HBVDNA+HCVRNA I型、HBVDNA+HCVRNA 型、HBVDNA+HCVRNA / 型、HB-VDNA +HCVRNA 型的阳性率分别为 78.8% (4 1 / 5 2 )、34.6 % (1 8/ 5 2 )、30 .8% (1 6 / 5 2 )、1 .9% (1 / 5 2 )、2 5 .0 % (1 3/ 5 2 )、1 .9%(1 / 5 2 )、1 .9% (1 / 5 2 )和 1 5 .4 % (8/ 5 2 )、7.7% (4 / 5 2 )、1 .9(1 / 5 2 )、0 .0 % (0 / 5 2 )、1 .9% (1 / 5 2 )、1 .9% (1 / 5 2 )、0 .0 % (0 / 5 2 ) ,其中HBVDNA、HCVRNA、HBVDNA+HCVRNA 型两组间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均 P <0 .0 0 5 )。结论 :HBV、HCV、HBV和 HCV的重叠感染及复制 ,尤其是 HBV与 HCV基因亚型 型的重叠感染及复制与广西肝癌高发区的肝癌发生有密切关系 ,其中 HBV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肝癌和癌旁组织中TTVDNA的原位杂交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对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肝炎组织中TTVDNA的分布情况分析,探讨TTV感染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病关系。方法:选择符合全国诊断标准并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原发性肝癌病人的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和乙型肝炎肝组织切片各为87、87和39份。以地高辛标记物制备TTVDNA探针,原位杂交法检测组织切片中TTVDNA。结果:肝癌组织中浆型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但两者核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炎组织中浆型和核型阳性率与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肝癌组织中浆型阳性率明显高于肝炎组织(P〈O.01),相反,肝炎组织中核型阳性率明显高于肝癌组织(P〈O.01);癌旁组织中浆型+核型阳性率与肝炎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浆型+核型阳性率明显高于肝炎组织(P〈0.01)。结论:有3种可能:①TTV感染与原发性肝癌发生存在一定关系,TTV感染肝细胞后在肝炎期主要分布于肝细胞核内,当肝细胞发生癌变后,TTV主要分布向肝细胞浆内转移;②浆型TTV感染可能与乙型肝炎病毒协同而易发生癌变;③TTV亦仅仅是乙型肝炎病毒的伴随病毒。  相似文献   

7.
输血传播病毒(TTV)基因变异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TTV基因变异与其致病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巢式多聚酶链式反应 (PCR)扩增TTVDNA ,收集TTVDNA阳性病例 5 2例 ,其中献血员 4例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5例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11例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 32例 ,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 (SSCP)方法进行TTV基因变异检测。结果 :献血员、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中 ,SSCP电泳条带数分别为 1.2 5± 0 .5 0 ,1.6 0± 0 .5 5 ,3.36± 1.36 ,4 .5 9± 1.83;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组中SSCP电泳条带数显著多于其他组 (P <0 .0 5 )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中SSCP电泳条带数显著多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P <0 .0 5 )。结论 :TTV存在基因变异 ,TTV基因变异株的复杂性或称准种感染的复杂性可能是TTV与HBV感染者重叠感染使病情加重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广西不同民族健康人群TTV感染及其基因型分布特点。方法 采用PCR法检测TTVDNA ,微板核酸杂交 ELISA法检测TTV基因型。结果 本地健康人群 63 2例TTVDNA阳性 3 8例 ,阳性率 6.0 1%,各民族间TT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χ2 =0 .3 92 4,P >0 .0 5 ) ,3 8例阳性者中Ⅰ型 2 8例 ,占 73 .68%,Ⅱ型 3例 ,占 7.89%,Ⅰ、Ⅱ混合型 7例 ,占 18.42 %。结论 汉、壮、瑶、苗、侗、彝族健康人群存在TTV感染 ,但与民族无关 ,TTV基因型可分为Ⅰ型 ,Ⅱ型 ,Ⅰ、Ⅱ混合型 ,以Ⅰ型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长沙地区献血员输血传播病毒 (TTV)感染情况 ,初步探讨该病毒感染与肝炎的关系。方法 :根据己报道的TTV基因保守序列 ,设计两对引物以套式聚合酶链反应 (nested PCR)对 1 82份献血员血清标本进行TTVDNA检测。结果 :45份单纯ALT升高血清标本TTV阳性 1 6例 (3 5 6%) ,1 2 9份ALT正常血清标本TTV阳性 2 1例 (1 6 3 %)。ALT升高组TTVDNA的阳性率明显高于ALT正常组 (x2 =7 40 ,P <0 0 5)。序列分析结果显示 ,献血员TTV分离株相应位置核苷酸序列与日本株和中国株的同源性≥ 97 1 %。结论 :长沙地区献血员中TTV感染率较高 ,TTV感染与肝炎密切相关 ;长沙地区分离的TTV可能与日本株AB0 0 83 94和中国株AF0 791 73属同一基因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百色市慢性乙肝患者重叠感染TTV状况及其基因型特点。方法 采用PCR法检测TTVDNA ,微板核酸杂交 -ELISA法检测TTV基因型。结果 本地慢性乙肝患者TTVDNA总感染率 13 2 9% ,与健康体检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慢性轻度乙肝感染率 6 5 2 % ,慢性中度乙肝感染率 15 2 8% ,慢性重度乙肝感染率 17 5 0 % ,三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2 1例TTVDNA阳性患者中Ⅰ型 15例 ,占 71 4 3% ,Ⅱ型 2例 ,占 9 5 2 % ,Ⅰ /Ⅱ混合型 4例 ,占 19 0 5 %。结论本地慢性乙肝患者重叠感染TTV较常见 ,其TTV基因型可分为Ⅰ型、Ⅱ型、Ⅰ /Ⅱ混合型 ,以Ⅰ型为主 ,TTV重叠感染可能不导致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病情的加重。  相似文献   

11.
根据近年的临床实践指南,影像成像诊断技术取代病理检查在肝癌的诊断地位,成为肝癌诊断的首选方法。在临床上,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及其磁共振成像等影像成像技术被用来诊断慢性肝病和肝癌,并在灌注成像、弥散成像、弹性成像和造影剂等方面研究中取得一定进展。在病理变化上,影像成像主要通过血流动力学和分子运动的变化来鉴别肝脏病变的良性还是恶性。未来,医学影像的成像将会从生理、功能和基因等方面出发,结合新的成像技术,综合多种成像技术,进一步改善肝癌各个阶段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肝细胞癌病人门静脉主干癌栓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80 例由肝细胞癌引起的门静脉主干癌栓的病例提出主干癌栓的病例均有门静脉左支和或右支癌栓存在。其主要CT表现除门静脉主干及要支内为无增强的低密度外,还见主干旁和肝门区侧支血管形成,部分出现管壁环状增强和主干内新月状增强影。  相似文献   

13.
肝癌患者血清5`—NT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539例血清标本进行了5′-NT活性分析。在89例各种肝脏肿瘤中:原发性肝癌77例,其中α-FP阳性原发性肝癌68例,活性范围为41.6±25.8IU/L,α-FP阴性原发性肝癌9例,活性范围43.3±26.2IU/L;继发性肝癌7列,活性范围39.0±17.2IU/L(P<0.001);肝脏良性肿瘤5例,活性范围10.9±6.8IU/L(P>0.05)。另外还比较了血清5′-NT和ALP在诊断肝癌上的灵敏度。结果表明,血清5′-NT活性测定对于临床上肝癌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其灵敏度高于ALP。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肝癌介入治疗后影响甲胎蛋白(AFP)下降的有关因素,本文对4O例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AFP浓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多结节型肝癌以及TACE后肿块不变或增大者,出现肝内及肝外转移者、血清铁蛋白增高者、病情加重者,其ARP值不易下降,上述指标在TACE后AFP仍≥400ng/mL组与ATCE后AFP≤250ng/mL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提示TACE后检测AFP助于肝癌临床过程的观察随访和治疗评价。  相似文献   

15.
用nested RT-PCR法检测肝癌患者外周血癌细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寻求一种高灵敏的检测肝癌患者外周血中癌细胞的方法。方法:采用nestedRT-PCR法检测外周血中的肝癌细胞。结果:能从2ml人外周静脉血中检测到10个左右肝癌细胞表达的人甲胎蛋白mRNA。结论:此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作为一种理想的临床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6.
E钙粘素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E 钙粘素 (E cad)在肝细胞癌 (HCC)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细胞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48例肝细胞癌石蜡包埋标本中E cad的表达情况。结果 :48例中E cad的异常表达率为 62 1% ,E cad的异常表达率在病理分级、临床分期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 0 1)。E cad异常表达率在有癌栓形成、无包膜组显著高于无癌栓、有胞膜组 (P <0 0 5 )。结论 :E cad异常表达与肝细胞癌的恶性程度有关 ,可以作为检测肝细胞癌侵袭转移的良好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对36例原发性肝癌进行了动态增强CT扫描和血管造影对照性研究,肝癌时间密度曲线峰值高且早于正常肝组织峰值10~15s,说明肝癌主要由肝动脉供血;还可增加肝静脉及门/腔静脉内瘤栓的检出率。而肝动脉血管造影对了解肿瘤血供来源、供血血管的多寡和经肝动脉导管做介入性治疗等。单从定性诊断和了解肿瘤与周围组织关系应选用动态增强CT扫描,而诊断与治疗并重则应选用血管造影,且该法可同时经导管灌注抗癌药和/或行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18.
对128例有病理诊断依据的肝细胞场(HCC)、47例慢迁肝(CPH)、105例慢活肝(CAH)、46例肝硬化(LC).采用嵌套式PCR技术检测其血标本中的丙型肝炎病毒(HCv)RNA和乙型肝炎病毒(HBV)DIIA,对这两种病毒的血清学标志也进行了研究。结果:在HCC组。HCVRNA14.1%阳性,HBVDNA7i.3%阳性。CPH,CAH,LC和HCC的HBV感染率均在90%左右,而HCV感染率则分别为8.5%、9.5%、17.4%和19.5%,显示HCV感染率随肝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有增加的趋势;晚期肝病组的HCV感染率(19.0%)显著高于慢性肝炎组(9.2%,P<0.05)。提示HCV感染后经过慢性肝炎、肝硬化发展为HCC可能是一个逐渐演进的病理过程。HCV,HBV重叠感染率。HCC组高于CPH,CAH,而与LC相近,显示HCV重叠感染在原有HBV感染的基础上促进病变向着迁延化、慢性化,进而向着肝硬化、HCC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肝癌新抗原相应抗体对肝癌诊断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提高肝癌诊断率的标记物。方法:应用重组克隆抗原表达的血清学鉴定(SEREX)技术筛查获取新的肝癌抗原(HCC-1-8和HCC-3-13)。对23例健康人及12例肝癌患者进行上述两种抗原相应抗体的免疫检测及甲胎蛋白(AFP)定性检测,并比较检测结果,结果:23例健康人抗HCC-1-8及抗HCC-3-3为阴性,AFP定性检测为阴性;12例肝癌患者抗HCC-1-8及抗HCC-3-13阳性检出数分别为10例和11例,AFP阳性者6例,阴性者6例,其中6例AFP阳性者抗HCC-1-8阳性反应5例,抗HCC-3-13阳性反应6例,6例AFP阴性者抗HCC-1-8阳性反应5例,抗HCC-3-13阳性反应者5例,结论:HCC-1-8和HCC-3-13相应抗体在AFP阳性健康人未检出而在肝癌患者阳性检出数高于AFP,初步提示肝癌病人血清中两种新肝癌抗原的相应抗体检测较AFP灵敏,有望作为提高肝癌诊断率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