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更年期综合征血脂与血液流变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更年期综合征女性血脂与血液流变学改变及其机制。方法 测定 110例更年期综合征妇女 (观察组) 和 100例健康妇女 (对照组) 的血脂、血液流变学共 15项指标。实验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t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的血清总胆固醇, 甘油三酯, 载脂蛋白A, 载脂蛋白B, 低、中、高剪切率全血粘度, 血浆粘度, 血沉, 血细胞比容, 血沉方程K值, 全血还原粘度, 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红细胞刚性指数差异均存在显著性意义 (P<0 .05)。甘油三酯与高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与载脂蛋白A呈显著相关(P<0 .05)。结论 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具有明显血脂和血流改变, 治疗应着重降脂、稀释血液、改善微循环, 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血栓等疾病发生的危险。  相似文献   

2.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细胞参数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全血细胞 2 5项参数的变化。方法 对12 7例脑梗死患者和 5 3例建康人的血液流变学及全血细胞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1)除红细胞分布宽度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外 ,观察组急性期其它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0 .0 1) ;(2 )观察组恢复期全血低切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全血高切相对指数、全血低切相对指数、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白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恢复到对照组水平 (P >0 .0 5 ) ;(3)观察组治疗前后红细胞计数和平均血小板体积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血液流变学及血细胞参数异常可能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体外实验探讨羟乙基淀粉(hydroxyethyl-starch,HES)对慢性肝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21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21例慢性肝病患者作为实验组,两组均随机分为HES组(11例)及林格氏液R-L组(10例)。每个实验对象采集贵要静脉血12ml,等分为4个亚组,每组3ml;亚组1为全血基础值,亚组2、3、4分别以6%HES和R-L稀释,使红细胞压积分别降到30%、25%、20%。测定各样本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中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实验组全血红细胞压积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ES稀释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全血粘度均显著下降(P<0.05),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HES组相比,R-L组全血粘度下降趋势更为显著。HES稀释后,实验组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下降(P<0.05),亚组3、4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R-L稀释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显著上升(P<0.05)。HES稀释后,对照组红细胞刚性指数无显著改变,实验组呈升高趋势,但只有亚组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L稀释后,两组红细胞刚性指数均显著上升(P<0.05)。结论 肝病患者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增高,用6%HES给肝病患者作适度的血液稀释可降低其全血粘度和红细胞聚集率。  相似文献   

4.
血液流变学中影响血粘稠度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滨胜 《黑龙江医学》2002,26(8):605-605
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及其血液流动和变形的科学。血液粘度是衡量血液流动性的指标。粘度愈高流动性愈小 ,反之愈大。血液粘度主要由血细胞比容 ,红细胞聚集性和变形性 ,血浆粘度等内在因素决定。1 全血粘度的影响因素全血是非牛顿液体 ,由于血液中血细胞的主要组分是红细胞 ,因此 ,全血粘度很大程度上是由红细胞决定的。1 1 全血粘度与血液中的有形成分有很大关系。因此 ,血细胞比容是决定血液粘度的第一要素 ,一般血细胞比容与全血粘度呈指数关系升高 ,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肺心病 ,白血病 ,灼伤 ,严重腹水等情况下的血液浓缩 ,比容增高…  相似文献   

5.
新近确诊2型糖尿病伴急性脑梗死的血液流变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红升  廖琦  马银燕 《四川医学》2010,31(3):383-38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2-DM)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液流变学特性。方法将30例新近确诊的成人2-DM伴急性ACI患者作为实验组,22例无DM的ACI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观察两组的血液流变学特点。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平均全血低切粘度、低切还原粘度、低切相对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成人早期2-DM发生ACI时,血液流变学变化是以红细胞聚集性增强导致全血低切粘度显著增高为主要表现,而由红细胞刚性增强所致的全血高切粘度(包括其相对粘度和还原粘度)虽有所增高,但未获组间显著差异。血浆粘度和血细胞比容则不增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肠溶阿司匹林等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稳心颗粒口服,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高切全血粘度、中切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高切全血粘度、中切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红细胞变形指数较治疗前升高(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上述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结论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治疗,能明显改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血液粘稠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意义和引起血液流变学变化的因素.方法 检测60例经临床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和60例普通健康人群的全血粘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刚性指数、血细胞比容、红细胞沉降速率、血沉方程k值、纤维蛋白原、血清甘油三脂、血清总胆固醇及血清葡萄糖,并进行统计学的相...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烧伤后延迟复苏情况下,快速补液对血液粘度的影响。方法:利用犬40%TBSAⅢ度烫伤模型,32只狗被随机分为烫伤对照组、血定安延迟均匀补液组、血定安延迟快速补液组和血浆延迟快速补液组进行补液,观察伤前、伤后2、6、8、12、24、36和48h股动脉血压、血液粘度、血浆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性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血液粘度伤后2h即显著高于伤前,补液后血液粘度等流变学指标均开始下降,快速被液2h后,快速补液组各流变学指标均低于均匀补液组,而血定安组的血液粘度和红细胞聚焦性显著低于血浆组。结论:在烫伤后延迟复苏情况下,快速补液可以迅速降低血液高粘滞状态,可能对改善微循环纠正休克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彭兴甫  彭英  朱德军  余茜 《四川医学》2011,32(9):1334-1335
目的观察针灸对脑梗死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其与学习记忆的关系,从血液流变学角度探讨针灸对脑梗死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健康雄性Wister大鼠80只,制成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梗死模型,成功48只,随机分为两组:脑梗死自由活动组(对照组)和脑梗死针灸组(针灸组),每组各24只。用Y-迷宫测试学习记忆能力;用血流变测试仪测试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针灸组大鼠学会Y-迷宫所花的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针灸12、周组大鼠全血粘度(ηb)高切、中切、低切,血浆粘度(ηp),血细胞比容(HCT),红细胞聚集指数(EAI)等指标均较对照同期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①针灸能降低脑梗死大鼠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比容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增加海马局部血流量,海马最终得以保存更多神经元而发挥其改善学习记忆功能的作用;②针灸能明显改善脑缺血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硬膜外镇痛对宫颈癌患者术后血液流变学变化的影响。方法将26例ASAⅠ~Ⅱ级择期行宫颈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后采用PCA镇痛,对照组术后按临床传统镇痛方法镇痛。采用NBY-N6型仪器测定:全血及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及聚集指数、血浆纤维蛋白原。结果观察组全血及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在术后12~48 h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硬膜外镇痛能改善宫颈癌患者术后血液流变学,有助于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后血液流变学特性的变化,为临床合理应用血浆代用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90例髋关节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按20ml/kg在手术开始前分别输注6%羟乙基淀粉、4%琥珀明胶或乳酸林格氏液扩容量,达到高容量血液稀释。检测稀释前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Hct、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结果AHH后循环功能稳定,围手术期异体血输入量胶体液组明显少于晶体液组。AHH后全血粘度、Hct明显降低;红细胞聚集指数降低、细胞变形指数6%羟乙基淀粉组升高。结论术前AHH可以有效地维持术中循环功能稳定,优化血液流变状态,利于微循环灌注,提高患者对失血的耐受性,减少异体输血量,胶体溶液优于晶体溶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升温输液对烧伤休克兔血液流变学和血气的影响。方法将3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成两组,建立烧伤休克模型,一组采用低温(18℃)输液,另一组采用升温(37℃)输液,分别于输液后1h、3h、6h、12h检测血液流变学和血气的变化。结果升温输液组与低温输液组相比较,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明显降低(P〈0.001),Paco2也明显降低(P〈0.05) SatO2、Pao2、BEecf、pH明显升高(P〈0.05)。结论升温输液对改善血循环,纠正酸碱平衡紊乱,并对预防烧伤休克的多器官损害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乳腺癌根治术中稀释式自体输血与血液稀释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光  黄宁  林鹰 《黑龙江医学》2002,26(5):337-338
目的 观察在乳腺癌根治术中采用稀释式自体输血和急性血液稀释对血液生理的影响。方法  2 4例乳腺癌根治术病人ASAⅠ~Ⅱ级 ,随机分为自体输血组 (AT)和血液稀释组 (HD)。全麻下 ,AT组采血 396~ 6 39ml,并输等量 6 %羟乙基淀粉 (HES)注射液 ;HD组先输入HES 5 0 0ml后手术。监测术中失血量、输液量、循环生理指标 ,检验术前 (T1)、血液稀释后输自体血前 (T2 )、及术后 1d(T3)的Hgb、RBC、Hct、Plt、WBC、PT、APTT、TT、FIB。结果 AT组T2 的Hgb、RBC、Hct值明显低于HD组 (P <0 0 5 ) ,而T3明显高于HD组 (P <0 0 5 ) ,AT组PT、APTT、TT、FIB各项在四个时间点均无明显变化 (P > 0 5 ) ,检验值全部在正常范围内。结论 稀释式自体输血能更有效的减少血细胞流失 ,维护血液的生理功能 ,对于最大限度的避免同种输血具有更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6%羟乙基淀粉溶液静脉输注和呋塞米静脉推注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时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入院当日即予静脉使用6%羟乙基淀粉溶液和呋塞米来进行SAP患者的液体复苏,测定液体复苏前后的血流变学指标。结果液体复苏前血流变学升高者占患者的78%;经过6%羟乙基淀粉溶液静脉输注和呋塞米静脉推注进行液体复苏后,血流变学升高组患者全血粘度(低切、高切)、血浆粘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血红蛋白、三酰甘油均有明显降低(P<0.01)。结论 6%羟乙基淀粉溶液和呋塞米静脉输注可有效地改善SAP患者的血流变学异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成功救治严重烧伤延迟复苏(指烧伤后6h开始的液体复苏治疗)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将72例严重烧伤延迟复苏的患者按不同时期治疗措施的不同分成常规组及综合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综合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乳酸(BLA)、肌酐(C r)、尿素氮(BUN)、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下降,碱缺失(BD)上升。与常规组比较综合组治愈率高,心、肺、胃肠等主要脏器并发症发生率及脓毒症发病率明显下降(P〈0.01和0.05)。结论快速有效的综合复苏、早期削(切)痂植皮术及早期保护主要内脏器官功能、扶持机体免疫功能和防治脓毒症等构成的综合救治方案有利于改善心肌酶谱、肝功、肾功,进而降低MODS的发生率,降低MODS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于早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EGDT)的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监测(PICCO)技术在严重多发伤病人容量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严重多发伤病人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在中心静脉压(CVP)监测下行容量管理,观察组在PICCO监测下行容量管理。比较2组病人治疗前后危重程度评分、各项生理指标变化和预后情况,并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液动力学参数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6、24、48 h的APACHEⅡ评分和治疗后24、48 h的I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6、24、48 h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清乳酸水平、尿量和PaO2/FiO2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病人机械通气时间、置监护室时间、72 h液体复苏总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6 h液体复苏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组内比较显示,治疗后6、24、48 h,病人心排血指数、胸腔内血容量指数、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和外周血管阻力指数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P<0.01),血管外肺水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基于早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的PICCO监测应用于严重多发伤病人容量管理,能改善病人病情危重程度和各项生理指标及血液动力学状态,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改善预后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重症超声指导下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行液体复苏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72例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液体复苏,观察组给予重症超声指导下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 CV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心排出量(cardiac output, CO)、氧合指数(PaO2/FiO2)]、血乳酸、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细胞免疫指标(CD4+、CD8+、CD4+/CD8+ T淋巴细胞)、体液免疫指标(IgA、IgG、IgM)、临床指标及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前,各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24 h,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和ScvO2水平均显著上升,血乳酸水平显著下降,且治疗后6、24 h观察组MAP、PaO2/FiO2、ScvO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血乳酸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细胞免疫指标、体液免疫指标水平均显著上升,且治疗后观察组CD4+、CD4+/CD8+ T淋巴细胞和IgM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24 h输液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两组24 h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发生率、28 d病死率分别为11.11%、8.33%,较对照组33.33%、25.00%显著降低(P<0.05)。结论 重症超声指导下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液体复苏效果更优,促进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善,保护患者心肺功能,改善患者细胞和液体免疫水平,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用两种分子量及取代级的中分子羟乙基淀粉[贺斯(6%HES 200/0.5)及万汶(6%HES 130/0.4)]在手术患者实施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万汶组和贺斯组,每组20例。入室后于麻醉前开始,以20ml/(kg.h)的速率分别输入万汶或贺斯60min。测定输液前、输液30、60min时的血压、心率和尿量;于输液前和输液60min测定静脉血血红蛋白(Hb)含量、血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纤维蛋白(FIB)含量以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 与输液前比较,两组输液60min时心率升高,Hh、Hct、PLT下降,APTT延长,FIB升高。输液各时点尿量均增加(P〈0.05)。两组患者稀释后高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高切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下降(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万汶与贺斯具有相似的扩容效果,对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影响轻微,万汶对凝血功能的抑制程度更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