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研究APP5肽对糖尿病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神经元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用链脲佐菌素诱发小鼠糖尿病模型,应用APP5肽(0.0014 mg/kg)皮下注射治疗,5周后进行Morris水迷宫试验;小鼠脑组织海马做Akt、PI3K、P-CREB、Bcl-2、Bax、Cyto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另一部分鼠脑海马,做Bcl-2、Bax抗体蛋白免疫印记.结果(1)水迷宫试验:糖尿病模型小鼠到达站台游动时间比正常对照组延长(P<0.01);而APP5肽皮下注射治疗组较DM组动物分别缩短(P<0.01).(2) 神经免疫组织化学实验和Western blot:给予APP5肽糖尿病小鼠与对照组小鼠海马组织内神经元表达细胞存活相关蛋白及抗凋亡相关蛋白PI3K、Akt、P-CREB、Bcl-2阳性细胞数相似,明显高于糖尿病小鼠(P<0.01); APP5肽给予糖尿病小鼠与对照组小鼠表达凋亡蛋白Bax、cytoC阳性细胞数相似,明显少于糖尿病小鼠 (P<0.01).Western blot 结果相同.结论糖尿病小鼠海马神经元表达细胞存活相关蛋白下降,神经元表达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增加,导致其学习记忆能力下降.APP5肽应用可以使上述蛋白恢复到接近正常,从而改善糖尿病小鼠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2.
为观察APP1 7肽对糖尿病KKAy小鼠 (以下简称KK小鼠 )脑海马神经元部分信号转导蛋白表达的影响 ,并探讨APP1 7肽对神经元的营养作用 ,将KK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 (C组 )、糖尿病组 (DM组 )和APP1 7肽治疗组(DM +APP1 7P组 ,给予APP1 7肽皮下注射 )。 1 2周后将 3组小鼠处死 ,心脏取血测血糖和血浆胰岛素 ;灌注固定后 ,取海马送电镜检查并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 :①DM组与DM +APP1 7P组的血糖、胰岛素水平比C组显著升高 (P <0 .0 5 ) ,但是DM组与DM +APP1 7P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②DM组海马神经元胰岛素受体 (InsR)、胰岛素受体底物 1 (IRS 1 )的表达低于C组和DM +APP1 7P组 (P <0 .0 5 ) ;③海马超微结构显示DM组海马神经元线粒体肿胀 ,未见凋亡的神经元 ,DM +APP1 7P组和C组神经元基本正常。提示 :APP1 7肽作为神经营养因子能激活信息转导通路 ,从而对神经元凋亡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淀粉样前体蛋白(APP)转基因小鼠与同遗传背景的正常鼠的神经干细胞在分化过程中细胞凋亡、Tau蛋白变化及Tau[pS396]磷酸化的情况.方法:剪取新生的APP转基因小鼠尾尖,常规提取DNA,用PCR法检测动物是否携带有APP基因;而后分别取APP+鼠和正常鼠海马部位脑组织,按常规进行神经干细胞(NSC)的培养,并将纯化的NSC进行诱导分化,根据细胞来源不同分为APP+细胞组和正常细胞组,用线粒体膜电位法检测APP+细胞组、正常细胞组的细胞凋亡情况,用免疫荧光化学和免疫蛋白印记法测定2组细胞总Tau蛋白水平及Tau[pS396]磷酸化的变化.结果:APP+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APP-细胞(P<0.05).APP+细胞中总Tau蛋白和Tau[pS396]的磷酸化水平明显高于APP-细胞组(P<0.05).结论:APP+转基冈鼠神经干细胞分化中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细胞内Tau蛋白和Tau蛋白磷酸化水平增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APP/PS1/Tau三转基因(3×Tg)模型小鼠,观察山茱萸环烯醚萜苷(cornel iridoid glycoside,CIG)对小鼠脑内多种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 16月龄3×Tg模型小鼠灌胃给予100或200 mg·kg-1·d-1 CIG至18月龄。采用刚果红染色法观察3×Tg小鼠海马中老年斑沉积情况;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Tau蛋白在Thr212及Thr217位点的磷酸化水平;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小鼠海马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表达和分布;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各组小鼠BDNF转录水平变化;应用尼氏染色法观察小鼠海马中尼氏小体的变化。结果 18月龄模型组小鼠与对照组相比,Aβ淀粉样斑块沉积明显增加,而给予CIG 100或200 mg·kg-1·d-1均能不同程度降低脑内斑块负荷;模型组小鼠Tau蛋白在Thr217位点的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而在Thr212位点的磷酸化水平无明显升高,CIG治疗组能明显拮抗Tau蛋白在Thr217位点的过度磷酸化。模型组小鼠海马BDNF蛋白及mRNA的水平均降低,CIG能够明显恢复BDNF蛋白及mRNA的含量;模型组小鼠海马内尼氏小体数量减少、染色变浅、排列散乱,CIG有增高尼氏体数量的趋势。结论 CIG能够减少Aβ在脑内的沉积,Tau蛋白异常过度磷酸化,恢复BDNF在脑内的表达,并且保护神经元。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叶酸对转染人APP695质粒的小鼠成神经瘤细胞(N2a)Tau蛋白的表达及其磷酸化修饰的影响.方法:稳定转染人APP695质粒的N2a细胞根据叶酸不同剂量分为4组,叶酸缺乏组(0μmol/L)、叶酸正常组(10 μmol/L)、叶酸低剂量组(20μmol/L)、叶酸高剂量组(40 μmol/L).各组细胞作用96 h后,用Real-time PCR检测其tau mRNA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Tau总蛋白以及磷酸化Tau蛋白(p-Tau Ser396)的表达.结果:与叶酸正常组相比,叶酸的添加对tau mRNA及总蛋白的表达水平作用不明显;叶酸对Tau蛋白Ser396位点磷酸化有显著的影响,随叶酸剂量的增加Tau Ser396位点去磷酸化逐渐增强.结论:添加叶酸能对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细胞中磷酸化Tau蛋白Ser396位点有显著的去磷酸化作用,提示叶酸对AD可能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卵巢去势大鼠海马神经元内凋亡相关因子Fas、Fas L、NFκB、c fos、c Jun的表达及APP1 7肽对这些因子表达的影响 ,将健康雌性Wistar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手术造模 ,并用APP1 7肽治疗 ,分别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Fas、Fas L、NFκB、c fos、c Jun的表达 ,用TUNEL方法检测神经元的凋亡。结果发现 :卵巢去势大鼠海马神经元Fas、Fas L、c fos、c Jun的表达增高 ,而NFκB的表达则减少 ;使用APP1 7肽治疗后 ,上述蛋白质的表达恢复到正常水平 ,TUNEL检测未发现凋亡神经元。提示卵巢去势大鼠发生了海马神经元的凋亡相关蛋白的改变 ,可能是神经元处于凋亡前状态 ;APP1 7肽可改善卵巢去势大鼠海马神经元内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 ,维持神经元的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F0代孕鼠围产期不同时期双酚A(bisphenol A,BPA)暴露对子代小鼠海马中淀粉样蛋白前体(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微管相关蛋白(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Tau)?磷酸化的Tau蛋白(p-Tau)的影响,探讨雌雄小鼠胎儿发育阶段BPA暴露的敏感期?方法:利用C57BL/6J胎鼠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共孵BPA;F0代小鼠围产期皮下注射建立BPA暴露小鼠模型,根据不同暴露期分为4组,即对照组?胎儿期(P6-PND0)?哺乳期(PND0-PND21)?胎儿期和哺乳期联合暴露(P6-PND21),取其成年子代海马组织(8月龄)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PP?Tau及p-Tau的表达量?结果:海马神经元细胞与不同浓度BPA共孵后,APP?Tau及p-Tau的表达均上调,呈剂量依赖性?BPA连续暴露后的子代小鼠中,雌性小鼠PND0-PND21组?P6-PND21组海马组织中APP?Tau及p-Tau表达增加,而雄性小鼠仅P6-PND21组3种蛋白的表达上调?结论:围产期BPA连续暴露可引起子代小鼠海马APP?Tau及p-Tau表达改变,从而可能引起神经损伤,而雌性小鼠相较于雄性小鼠可能对BPA引起的神经损伤更敏感?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Tau蛋白在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海马区神经元的表达,探讨Tau蛋白异常磷酸化神经元毒性作用与神经元损伤的关系.方法 健康雄性Wister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①正常对照组;②假手术组;③脑缺血再灌注组(NIR组);④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组(DIR组).采用STZ诱导糖尿病和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HE法观察海马CA1神经元缺失,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au蛋白在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海马区神经元的表达.结果 HE染色:正常对照与假手术组未见神经元缺失,即未发生神经细胞凋亡;DIR组与NIR组均见神经元缺失,即发生了神经细胞凋亡,而且DIR组发生神经元缺失严重,与NIR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Tau蛋白染色:正常对照与假手术组极少见Tau免疫染色阳性细胞,DIR组与NIR可明显见到Tau免疫染色阳性细胞,而且DIR组Tau免疫染色阳性细胞数比NIR组更多,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Tau异常磷酸化神经元毒性作用与糖尿病加重脑缺血再灌注海马神经元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9.
刘静  杨遥  徐江涛 《医学综述》2013,19(3):423-425
阿尔茨海默病(AD)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Tau蛋白异常过度磷酸化是其主要的发病机制之一。Tau蛋白是脑内一种微管相关蛋白,受蛋白激酶(磷酸化)和蛋白磷酸酯酶(脱磷酸化)的调节。Tau蛋白功能异常改变可能是神经元功能障碍和死亡的必要环节。该文对Tau蛋白的结构与功能,Tau蛋白过度磷酸化,Tau蛋白磷酸化调节及Tau蛋白、β淀粉样蛋白与AD的关系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胃旁路手术对APP/PS1/Tau三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AD模型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8年2月—2019年3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及动物实验中心进行实验,选取来自亲代APP/PS1/Tau三转基因型的子代小鼠(6月龄)随机分为AD胃旁路手术组(n=6)、AD模型组(n=6),另取相同月龄同窝生的C57小鼠随机分为WT正常对照组(n=6)、WT正常胃旁路手术组(n=6)。胃旁路手术2个月后进行APP/PS1/Tau三转基因小鼠的基因鉴定,鉴定后4组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认知功能,最后取4组小鼠海马部位组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P-Tau(Ser396)和P-Tau(Thr231)蛋白的表达,了解各组小鼠Tau蛋白磷酸化水平情况。结果AD模型组和AD胃旁路手术组的小鼠均携带APP、PS1及Tau 3种基因,即为APP/PS1/Tau三转基因小鼠,造模成功。在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中,AD胃旁路手术组小鼠较AD模型组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而与WT正常对照组比较,AD胃旁路手术组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空间探索实验中,AD胃旁路手术组较AD模型组跨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加(t=3.376,P=0.007)。AD胃旁路手术组小鼠较AD模型组Tau蛋白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胃旁路手术能明显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APP17肽对2型糖尿病KKAy小鼠(以下简称KK小鼠)大脑海马神经元胰岛素信号转导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根据血糖水平将KK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糖尿病组(DM组)和APP17肽治疗组(DM+APP17P组)。治疗组给予皮下注射APP17肽,每周3次,每次8μg/kg,共12周。处死前尾静脉取血测定糖化血红蛋白、血糖含量;将3组小鼠处死,心脏取血测血浆胰岛素;冰浴中快速分离海马组织,匀浆后,用于免疫沉淀并蛋白印迹检测,部分快速灌注固定做免疫组化染色和Tunel细胞染色。结果与C组相比,DM组与DM+APP17P组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水平显著升高(P<0.05),但是DM组与DM+APP17P组之间无显著差异;DM组海马神经元胰岛素受体(InsR),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的表达低于C组和DM+APP17 P(P<0.05);CREB、pCREB、Bc l-2的表达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unel细胞染色3组小鼠海马均未发现Tunel染色阳性细胞。结论2型糖尿病KK小鼠存在海马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主要表现为P13-K上游起始途径的异常。这种异常可通过神经元一定程度上的自我调节而改善,并不导致细胞凋亡状态;APP17肽作为神经营养因子能激活海马神经元存活信号转导通路上游成分,从而使存活信号转导通路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1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 mer's disease,AD)样tau蛋白磷酸化大鼠脑片模型中磷酸化tau蛋白(phosphorylatedtau protein,P-tau)、蛋白磷酸酶2A(protein phosphatase 2A,PP2A)及tau蛋白表达的影响,以研究其对tau蛋白磷酸化的抑制作用机制。方法:将5周龄雄性Wistar大鼠脑片(含皮层和海马)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低、中、高浓度人参皂苷Rg1组,每组10张脑片。脑片置于人工脑脊液中培养。人参皂苷Rg1组培养液中首先加入人参皂苷Rg1使其浓度分别为60、120和240μmol/L,作用2h。模型组和3个浓度人参皂苷Rg1组培养液中分别加入冈田酸(okadaic acid,OA),使其浓度分别为1μmol/L,作用3h,空白对照组不加任何处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图像分析技术等方法,检测皮层和海马P-tau、PP2A和tau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P-tau蛋白的表达增加(P〈0.01),PP2A和tau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P〈0.01,P〈0.05);3个浓度人参皂苷Rg1组与模型组比较,P-tau蛋白的表达减少(P〈0.01),PP2A和tau蛋白的表达增加(P〈0.01,P〈0.05),其中以高浓度人参皂苷Rg1效果最佳。结论:人参皂苷Rg1可以上调AD样tau蛋白磷酸化大鼠脑片模型中PP2A的表达从而促进P-tau的去磷酸化,以此途径抑制tau蛋白磷酸化。  相似文献   

13.
APP17肽对Aβ导致神经元毒性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观察β 淀粉样肽 (Aβ)前体蛋白 (APP1 7)中 3 1 9 3 3 5肽段 (APP1 7肽 )对Aβ引起神经毒性作用的影响 ,进一步证实APP1 7肽的神经营养作用。用固相法合成APP1 7肽、Aβ2 5 3 5,高效液相纯化 ,以人神经母细胞瘤株SY5Y为细胞模型 ,分为正常对照组、Aβ2 5 3 51 0 μmol/L损伤组和Aβ2 5 3 51 0 μmol/L加APP1 7肽 1 0 μmol/L保护组。以细胞计数、噻唑蓝 (MTT)代谢率、LDH漏出率、细胞轴突长度、胞体面积、NT 3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Ca2 + )浓度为观察指标。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Aβ2 5 3 5损伤组轴突长度和胞体面积均缩小 ,细胞计数减少 ,MTT代谢率降低 ,LDH漏出率升高 ,细胞内Ca2 + 浓度升高 ,而加入APP1 7肽保护后 ,可使上述指标恢复或接近正常。提示 :APP1 7肽具有神经营养和神经保护作用 ,可减轻Aβ引起的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山茱萸环烯醚萜苷(Cornel iridoid glycoside,CIG)上调蛋白磷酸酶2A(protein phosphatase 2A,PP2A),PP2A活性抑制tau蛋白磷酸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1确定最佳转染条件:将Src质粒DNA(0.2、0.4、0.6、0.8 μg)瞬时转染入小鼠神经瘤母细胞(Neuro-2A cell,N2a细胞),观察不同量Src对PP2A催化亚基C磷酸化和tau蛋白磷酸化的影响;2将0.6 μg Src质粒DNA转染入N2a细胞,24 h后加入CIG(50、100、200 μg/mL)共同孵育24 h,观察CIG对Src、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1B,PTP1B)、p-PP2Ac及tau蛋白磷酸化的作用。结果 1转染Src(0.2、0.4、0.6 μg)质粒DNA到N2a细胞,Src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PP2Ac水平上调,PP2Ac蛋白总量表达无变化,tau蛋白在Ser 199/202、Ser 396位点磷酸化显著增加;转染0.8 μg Src质粒DNA到N2a细胞与转染0.6 μg Src相比,p-PP2Ac表达下降,PP2Ac蛋白总量表达无变化,tau蛋白在Ser 199/202、Ser 396位点磷酸化降低。2转染0.6 μg Src质粒DNA到N2a细胞,Src蛋白表达增加,p-PP2Ac表达增加,tau蛋白在Ser 199/202、Thr 205、Thr 217以及Ser 396位点的磷酸化明显增加;CIG对Src蛋白表达无影响,能够抑制p-PP2Ac的表达,抑制tau蛋白在Ser 199/202、Thr 205、Thr 217以及Ser 396位点的磷酸化。此外,CIG能上调PTP1B蛋白表达。结论 CIG对Src蛋白无明显调节作用,但能通过增加PTP1B的表达,降低PP2A催化亚基C磷酸化,从而升高PP2A活性,进一步降低tau的过度磷酸化。CIG对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抑制作用,将会给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带来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探究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 SAA)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小鼠的认知功能及tau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构建Saa3缺失的APP/PS1转基因AD小鼠模型和侧脑室内(ICV)注射链脲佐菌素(STZ)AD小鼠模型。采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两种AD模型小鼠脑内Saa3的表达。记录ICV注射STZ小鼠造模期间的体重变化。采用转棒式疲劳仪、旷场实验和高架十字迷宫分别检测小鼠运动协调和平衡能力、自主运动能力和焦虑程度。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小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小鼠脑组织中tau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结果发现,两种AD模型小鼠脑内Saa3的表达显著增加。Saa3缺失对两种AD模型小鼠的运动协调和平衡能力及自主运动能力无显著影响。Saa3缺失缓解了AD小鼠的焦虑程度。Saa3缺失改善了ICV注射STZ模型小鼠和APP/PS1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损伤。Saa3缺失降低了AD小鼠脑内tau蛋白特定位点的磷酸化水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这些结果表明,Saa3参与AD的认知功能和tau蛋白的病理进展,抑制SAA为AD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新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7):33-36+封三
目的研究天麻素对AD模型小鼠脑内氧化应激及tau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AD模型组(tau转基因小鼠)和天麻素治疗组,治疗组小鼠选取tau转基因小鼠,隔日给予天麻素[5 mg/(kg·d)]灌胃处理3个月,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tau转基因小鼠)则均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处理。通过分子生物学及形态学相关技术检测各组小鼠脑内p-tau202磷酸化水平及CHAT的表达;并考察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脑内p-tau202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小鼠,而天麻素治疗组小鼠脑内p-tau202的表达水平较模型组小鼠降低;氧化应激结果显示,天麻素干预处理后,小鼠脑内的MDA含量降低,SOD活性明显升高;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模型组小鼠相比较,天麻素治疗组小鼠脑内CHAT表达水平降低。结论天麻素能够通过减少氧化应激进而降低AD模型小鼠脑内tau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最终起到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