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7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15篇
综合类   7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K562细胞增殖、凋亡及糖酵解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二甲双胍(终浓度0、5、10、20和30 mmol/L)作用于K562细胞,分别培养24、48和72 h,倒置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应用CCK-8检测细胞活力,筛选出合适的二甲双胍处理浓度(终浓度0、10、20和30 mmol/L)及最佳作用时间(48 h)进行后续实验。应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葡萄糖和乳酸试剂盒检测葡萄糖消耗和乳酸分泌,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糖酵解相关基因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随着二甲双胍浓度的升高,K562细胞皱缩、密度减小、死亡增多;二甲双胍抑制K562细胞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r=0. 92),72 h时30 mmol/L组细胞相对存活率低至19. 84%。二甲双胍处理K562细胞48 h,0、10、20、30 mmol/L组细胞凋亡比例分别为5. 14%、12. 19%、26. 29%和35. 5%。与对照组比较,二甲双胍处理的K562细胞呈现葡萄糖消耗和乳酸分泌均明显减少(P 0. 05),且呈剂量依赖性(分别为r=0. 94,r=0. 93)。二甲双胍抑制K562细胞糖酵解相关基因GLUT1、LDHA、ALDOA、PDK1、PGK1基因的表达(P 0. 05),且随着二甲双胍浓度升高,基因表达量减少,呈剂量依赖性(分别为r=0. 83,r=0. 80,r=0. 72,r=0. 76,r=0. 73)。二甲双胍抑制K562细胞P-Akt、P-S6、GLUT1、LDHA蛋白的表达(P 0. 05),呈剂量依赖性(分别为r=0. 80,r=0. 92,r=0. 83,r=0. 92)。结论:二甲双胍可通过抑制糖酵解能量代谢,抑制K562细胞生长和增殖,促进K562细胞凋亡,PI3K/Akt/m TOR通路可能是二甲双胍作用K562细胞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背景:通过调节神经干细胞分化过程中的tau 蛋白磷酸化水平可提高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效果.目的:观察β-淀粉样蛋白25~35 和人参皂苷Rb1 对神经干细胞分化过程中tau 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诱导第3 代神经干细胞分化1 周后,分别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和Western-blot检测Tau[pS396]、Tau[pS262]及GSK-3β[pTyr279,216]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正常神经干细胞分化过程中有Tau[pS396]和Tau[pS262]的表达,β-淀粉样蛋白25~35 可以使Tau[pS396]、Tau[pS262]和GSK-3β[pT279/216]表达上调,而人参皂苷Rb1 可以逆转β-淀粉样蛋白25~35 的作用.提示β-淀粉样蛋白25~35 和人参皂苷Rb1 通过调节GSK-3β的活性对tau 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产生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诺贝特对LPC诱导的脐静脉内皮细胞一氧化氮(NO)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分为:①正常对照组;②溶血卵磷脂(LPC)组;③低浓度非诺贝特组(10μmol/L);④中浓度非诺贝特组(50μmol/L);⑤高浓度非诺贝特组(100μmol/L)。采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及流式细胞仪(FCM)分别观测LPC对内皮细胞eNOS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含量,并观测非诺贝特干预后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C使HUVEC eNOS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NO合成减少。非诺贝特可干预LPC对内皮细胞的作用,使eNOS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NO合成增加,且其作用呈时间-效应、浓度-效应依赖关系。【结论】非诺贝特可改善LPC对HUVECs的影响,使内皮细胞eNOS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NO合成增加,从而起到抗动脉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不同的培养基分离培养融合状态的间充质细胞,以筛选一种较好的体外培养人脐血间充质细胞的方法。方法:实验于2003-11/2004-10在郑州大学医学院干细胞中心完成。选择郑州大学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产科足月妊娠健康产妇的脐血用于实验(产妇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4组:低糖DMEM(Dulbecco改良的Eagle培养基)组、高糖DMEM组、低糖DMEM+干细胞因子组、MsencultTM(一种特殊成分的液体培养基,与其添加物配合使用可促进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组。待新生儿娩出后,立即断脐,消毒母侧脐带断端,60mL无菌注射针穿刺脐静脉取血,立即导入肝素抗凝的无菌采血袋内。取新鲜采集的脐带血,用1.077g/cm3的淋巴细胞分层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将脐血单个核细胞接种于37℃、体积分数为0.05的CO2培养箱内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数量和形态的变化。结果:①各组间充质细胞培养24h后贴壁细胞数和细胞存活率的比较:MsencultTM组、低糖DMEM+干细胞因子组的贴壁细胞数明显多于高糖DMEM组、低糖DMEM组[(40.5±9.7),(31.5±4.2),(14.0±1.4),(7.5±1.6)个,P<0.05],细胞存活率亦明显高于高糖DMEM组、低糖DMEM组[(97.1±0.9),(95.3±2.6),(84.1±1.9),(81.2±1.1)%,P<0.05]。②各组间充质细胞在不同培养时间下生长状态的比较:培养第3,7,10,14天MsencultTM组、低糖DMEM+干细胞因子组细胞增殖的速度均快于高糖DMEM组、低糖DMEM组(P<0.05),且MsencultTM组细胞克隆数最多[(1±1.22),(0.83±0.75),(0.2±0.4),0个,P<0.05]。结论:采用低糖DMEM+干细胞因子与单纯MesencultTM培养基培养的细胞生长旺盛,但由于干细胞因子用量较大,价格昂贵,因此低糖DMEM联合应用干细胞因子的方法并不十分适用。而MesencultTM为酸性培养基,有利于脐血细胞的生长,并可形成克隆,为脐血间充质细胞的成功培养创造了条件,是一种适合脐血间充质细胞生长的培养基。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lncRNA XIST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靶向microRNA-101-3p(miR-101-3p)对癌细胞生物行为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1年7月南通市妇幼保健院82例手术切除且经术后病理确诊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子宫内膜组织lncRNA XIST、miR-101-3p mRNA的相对表达量;比较不同因素间lncRNA XIST、miR-101-3p mRNA的差异;取Ishikawa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空质粒组(NC组)、lncRNA XIST表达抑制组(sh-XIST组),其中NC组和sh-XIST组分别转染空载质粒与plko-lncRNA XIST-shRNA,C组不进行任何处理;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观察lncRNA XIST与miR-101-3p的靶向性。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lncRNA XIST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P <0.05),miR-101-3p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P <0.05)。不同TNM分期和淋巴结是否转移患者的lncRNA XIST、miR-101-3p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组、NC组、sh-XIST组在不同时间点Ishikawa细胞增殖活性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的Ishikawa细胞增殖活性有差异(P <0.05);②3组的Ishikawa细胞增殖活性有差异(P <0.05);③3组的Ishikawa细胞增殖活性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sh-XIST组细胞迁移率低于C组和NC组(P <0.05)。sh-XIST组侵袭个数少于C组和NC组(P <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显示,lncRNA XIST可以靶向作用于miR-101-3p。结论 lncRNA XIST和miR-101-3p mRNA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异常高表达,并且在不同TNM分期及是否淋巴结转移患者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有差异。抑制Ishikawa细胞中lncRNA XIST的表达可以抑制癌细胞的恶性细胞生物学行为,其机制可能与靶向调控miR-101-3p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UniCel DxH 8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全血细胞计数(CBC)的相关性能,并与LH 750和ADVIA 212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显微镜白细胞分类计数比较.方法 使用新鲜血标本和仪器配套质控品评价UniCel DxH 800测定CBC的精密度、携带污染率和线性范围;以显微镜法为“金标准”,评价其白细胞分类计数和网织红细胞计数的准确性;计算UniCel DxH 800与LH750和ADVIA 2120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的偏差和相关性,并比较3种仪器对异常细胞报警的有效性.结果 UniCel DxH 800测定RBC、Hb和MCV的批内精密度(CV)<0.5%,WBC和PLT的批内CV<1.5%.上述5项参数的批间CV均<2.5%,携带污染率均<0.51%.在临床样本所覆盖的浓度范围内,WBC、RBC、Hb、PLT测定值与理论值呈线性相关(r>0.999,P<0.01).UniCel DxH 800与LH 750、ADVIA 2120血液分析仪对WBC、RBC、Hb、MCV和PLT的测定结果有良好的相关性(r >0.973,P<0.01).UniCel DxH 800血细胞分析仪计数网织红细胞与显微镜法计数的相关性较好(r =0.920,P<0.01).UniCei DxH 800血液分析仪与显微镜法分类计数白细胞比较,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嗜酸粒细胞的相关性较好(r值分别为0.914、0.900和0.725,P<0.01),其次为单核细胞(r =0.612,P<0.01),优于类似检测原理的LH 750.UniCel DxH 800对异常细胞报警的敏感度为96.6%,假阴性率为2.5%;对中性粒细胞核左移的敏感度为90.5%,假阴性率为5.0%.结论 UniCel DxH 8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用于全血细胞计数具有高精密度、低携带污染率和宽线性范围的优点,与LH 750和ADVIA 212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检测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外伤性鼻骨骨折鼻中隔偏曲手术时机及疗效。方法对150例骨折患者行鼻内窥镜下骨折复位同时行鼻中隔成形术。手术时机选择在伤后5~10d (最长不超过14d),术后随访>1年。结果对150例患者进行观察,术后鼻腔无粘连,鼻梁无塌陷现象,外行良好。结论外伤性鼻骨骨折同时伴鼻中隔偏曲时,伤后早期即可选择同时进行鼻内窥镜手术,其优点不仅手术时便于操作,术后避免鼻腔粘连,且外形无改变,无鼻梁塌陷出现。  相似文献   
8.
全反式视黄酸诱发胎鼠腭裂及抑制Smad2磷酸化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过量全反式视黄酸(atRA)对胎鼠腭发育的影响及其对Smad2磷酸化的调节作用。方法将ICR孕鼠随机分为atRA实验组和溶剂对照组,在11天(查见阴栓为孕0天),分别灌胃给予80mg/(kg·d)atRA或等体积的玉米油溶剂。常规HE组织学染色观察胎鼠上腭发育情况;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突中嵴上皮内pSmad2的表达。结果80mg/(kg·d)atRA可导致90%胎鼠发生腭裂;在腭突融合过程中,中嵴上皮细胞内Smad2被内源性的激活,出现明显磷酸化,在80mg/(kg·d)atRA组,可检测到总Smad,但是不能检测到磷酸化pSmad2的表达。结论孕期过量atRA可导致胎鼠发生腭裂,其致畸作用机制可能与中嵴上皮细胞内Smad2磷酸化被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9.
趋化因子是一类由细胞分泌的结构相似、具有定向趋化作用的小分子蛋白质。目前有关趋化因子在免疫系统的作用研究较多,但是有关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结构与功能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研究较少。CXCL12/CX-CR4生物学轴是指由趋化因子CXCL12与其特异性受体CXCR4相互作用而构成的一个与细胞间信息传递、细胞迁移有密切关系的偶联分子对。本研究就该生物学轴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型多态分析-DNA序列测定(PCR-SSCP-DNA)和免疫组化技术,对食管癌高发区河南辉县居民食管上皮多灶性癌前病变的P53肿瘤抑制基因突变和P53蛋白聚集的变化进行初步研究。结果:组织学发现在55例非癌患者中2例出现多灶性间变,26例多灶性基底细胞增生。免疫组化发现多灶性癌前病变的P53蛋白聚集的一致性发生率为93%;P53基因突变发生率为31%。其中一例中、下段病变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