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HIF-1α、VEGF及IGF-Ⅰ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 研究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并探讨HIF-1α与IGF-Ⅰ及VEGF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icTureTM方法检测HIF-1α、VEGF、IGF-Ⅰ蛋白在42例子宫内膜癌、1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进行分析.结果 HIF-1α、VEGF、IGF-Ⅰ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22.094~25.261,P〈0.01).HIF-1α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Ⅰ期为42.11%,Ⅱ期为81.82%,Ⅲ期为83.33%,三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7.435,P〈0.05);HIF-1α蛋白的表达与病人发病年龄、病理分级无关(χ^2=0.036、0.634,P〉0.05).VEGF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Ⅰ期为36.84%,Ⅱ期为81.81%,Ⅲ期为75.00%,三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6.578,P〈0.05);VEGF蛋白的表达与病人发病年龄、病理分级无关(χ^2=1.879、0.097,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IGF-Ⅰ蛋白阳性表达率与病人发病年龄、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无关(χ^2=0.190~0.791,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IF-1α与VEGF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469,P〈0.01);IGF-Ⅰ与VEGF蛋白的表达呈显著的正相关(r=0.452,P〈0.01);HIF-1α与IGF-I蛋白的表达无相关性(r=0.209,P〉0.05).结论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IF-1α、VEGF、IGF-I蛋白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HIF-1α、IGF-Ⅰ蛋白表达与VEGF呈正相关,IGF-Ⅰ蛋白与HIF-1α的表达无相关性,提示HIF-1α与IGF-Ⅰ可能通过上调VEGF蛋白的表达,促进肿瘤的血管生成而促进子宫内膜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胰岛素(INS)、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在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和免疫放射法检测3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INS、IGF-Ⅰ及IGFBP-3的表达水平.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胰岛素水平显著升高(158.06±47.82),与对照组( 57.30±33.21)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IGF-Ⅰ及IGFBP-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各期血清INS、IGF-Ⅰ及IGFBP-3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高胰岛素血症与子宫内膜癌发生有关.检测血INS有助于发现子宫内膜癌高危人群,从而有利于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与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3(IGFBP-3)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肺癌诊断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放射法(immunoradiometric assay,IRMA)检测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4例健康人外周血血清中IGF-1I、GFBP-3的水平。结果:肺癌组血清IGF-1表达显著高于健康组(P<0.01),IGFBP-3表达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同时IGF-1/IGFBP-3升高(P<0.01)。IGF-1,IGF-1/IGFBP-3在有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Ⅲ~Ⅳ的肺癌患者中明显高于无转移者及TNMI-II期者(P<0.05),而IGFBP3下降明显高于无转移者及TNMⅠ-Ⅱ期者(P<0.05)。肺癌组IGF-1与IGFBP-3浓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IGF-1I、GFBP-3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及远处转移中有重要意义,检测其水平变化是肺癌的诊断、判断预后的有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其受体(IGF-1R)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对照组)及46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IGF-1、IGF-1R的表达.结果 IGF-1在对照组和子宫内膜癌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00%和60.87%,两者差异无显著性(X2=0.004,P>0.05);过度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和23.91%,差异有显著性(X2=4.147,P<0.01);子宫内膜癌组织中IGF-1阳性表达及过度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无关(X2=5.434、4.328,P>0.05),而过度表达在不同病理分级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X2=7.163,P<0.05).IGF-1R在两种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00% 和60.87%,差异无显著性(X2=0.511,P>0.05);过度表达率分别为0和36.96%,差异有显著性(X2=8.117,P<0.01);子宫内膜癌组织中IGF-1R阳性表达及过度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无关(X2=5.550、4.369,P>0.05),而在高分化与中、低分化内膜癌组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X2=8.859、8.584,P<0.05).结论 IGF-1、IGF-1R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发病有关,并可作为子宫内膜癌预后预测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检测及其比值在诊断儿童矮小症中的应用。方法用化学发光法检测153例生长激素缺乏矮小症儿童血清IGF-1I、GFBP-3水平并计算两者的比值,同时作左旋多巴和新斯的明激发的GH激发试验分别在0、30、60和90min采样作浓度检测,根据GH峰值分为CGHD组和PGHD组,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CGHD组、PGHD组IGF-1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0.05);CGHD组的IGFBP-3水平显著低于PGHD组和对照组(均〈0.05),但PGHD组与对照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IGF-1/IGFBP-3比值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IGF-1I、GFBP-3的检测联合IGF-1/IGFBP-3比值可大大提高对矮小症诊断效率,对GHD儿童诊断及疗效观察有较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于胎龄儿(SGA)3个月时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血清水平与生长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新生儿135例,包括A组足月适于胎龄儿(AGA)37例,B组足月SGA32例,C组早产AGA36例,D组早产SGA30例,到3个月时,成功随访的共115例;在出生48~72h和3个月时,晨8∶00~9∶00喂奶前采血,并测3个月时体重;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GH、IGF-1、IGFBP-3浓度。结果:出生时血清GH、IGF-1、IGFBP-3浓度在足月SGA、早产SGA分别明显低于足月适于胎龄儿(AGA)、早产AGA(P〈0.05);3个月时的体重、血清GH、IGF-1、IGFBP-3浓度在足月SGA、早产SGA分别明显低于足月AGA、早产AGA(P〈0.01);3个月时血清GH、IGF-1、IGFBP-3浓度明显高于出生时(P〈0.05);3个月时血清GH、IGF-1、IGFBP-3分别与体重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3个月时SGA的血清GH、IGF-1、IGFBP-3水平较低,可能是生长发育落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儿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及甲状腺激素的水平变化及与OSAHS患儿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4~12月期间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OSAHS患儿25例及在门诊查体的健康儿童15例(对照组),测量其身高、体重;血清IGF-1、IGFBP-3水平的检测采用ELISA法,血清TSH、FT3及FT4水平的检测采用放射免疫法。结果OSAHS组患儿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BMI)、身高标准差得分(HtSDS)及体重标准差得分(WtSDS)与对照组儿童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OSAHS组有2名患儿生长发育迟缓;OSAHS患儿血清IGF-1水平与对照组儿童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FBP-3水平比对照组儿童明显降低(P〈0.05);血清TSH、FT3、FT4水平与对照组儿童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OSAHS患者血清IGFBP-3水平降低,可能与OS-AHS患儿的生长发育迟缓有关。  相似文献   

8.
米建锋  徐红 《广西医学》2010,32(5):507-509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1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9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44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IF-1α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HIF-1α在子宫内膜癌和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5)。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IF-1α阳性表达率与手术病理分期有关(P〈0.05),但与肌层浸润、组织病理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IF-1α阳性表达与雌激素受体呈正相关(P〈0.01)。结论 HIF-1α的过表达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HIF-1α和雌激素受体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膀胱癌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Ⅰ(IGF- 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IGFBP-3)水平,及其与膀胱癌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在该院泌尿外科行手术治疗的膀胱癌患者200 例 作为膀胱癌组,同期健康体检者200 例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IGF- Ⅰ、IGFBP-3 水平。结果 膀胱癌组患 者血清IGF- Ⅰ、IGFBP-3 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IGF- Ⅰ /IGFBP-3 比值高于对照组(P <0.05)。膀 胱癌患者术后血清IGF- Ⅰ、IGFBP-3 水平高于术前(P <0.05),IGF- Ⅰ /IGFBP-3 比值低于术前(P <0.05)。 低级别膀胱癌患者血清IGF- Ⅰ、IGFBP-3 水平高于高级别(P <0.05);高、低级别胱癌患者IGF- Ⅰ / IGFBP-3 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血清IGF- Ⅰ、IGFBP-3 水平低 于非肌层浸润性(P <0.05);肌层浸润性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IGF- Ⅰ /IGFBP-3 比值比较,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 >0.05)。T3、T4 期患者血清IGF- Ⅰ、IGFBP-3 水平低于Ta ~ T2 期(P <0.05);淋巴结转 移患者血清IGF- Ⅰ、IGFBP-3 水平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 <0.05)。结论 膀胱癌患者血清IGF- Ⅰ、 IGFBP-3 水平下降,血清IGF- Ⅰ、IGFBP-3 水平有望成为膀胱癌诊断和预后评价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癌中IGF-2及其相应受体IGF-1R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IGF-2及其相应受体在子宫内膜癌变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法检测2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对照组)、30例子宫内膜腺癌(腺癌组)组织中IGF-2I、GF-1R的表达情况。结果IGF-2的过阳性表达在子宫内膜腺癌要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且随病理分级的增高而表达增强,随手术病理分期的增高逐级增强I。GF-1R的过阳性表达在子宫内膜腺癌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且随病理分级的增高而表达增强。结论IGF-2及IGF-1R的异常高表达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其受体(IGF-1R)在子宫肌瘤发病中的作用,以及与雌、孕激素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23例子宫肌瘤患者平滑肌瘤、正常子宫平滑肌组织及血清中IGF-1、IGF-1R的表达;同时用E IA方法测定血清雌二醇(E2)、孕酮(P)水平。选择30例健康妇女作为血清指标测定的对照组。结果(1)子宫平滑肌瘤组织IGF-1、IGF-1R的表达较正常子宫平滑肌高(P〈0.01)。(2)子宫肌瘤组血清IGF-1表达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IGF-1R表达较对照组增强(P〈0.01)。(3)观察组血清增生期、分泌期E2、P水平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子宫平滑肌瘤组织中IGF-1、IGF-1R过度表达可能是子宫肌瘤发生的机制之一,雌、孕激素介导IGF-1对子宫肌瘤的作用,IGF-1对雌、孕激素诱导肌瘤细胞生长、分化主要以自分泌、旁分泌方式在局部起作用,IGF-1可能是子宫肌瘤生长的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Ki-67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以及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Ki-67在66例子宫内膜癌、25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指数。结果子宫内膜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Ki-67指数分别为47.49±22.20和10.80±5.99,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i-67指数与患者年龄、月经情况和有无合并症无关(P〉0.05),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类型、病理学分级、临床病理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 Ki-67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期因子(midkine,MK)、Ki-67、CD34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EIN)组织、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生物学行为方面的意义。方法 15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0例EIN组织及3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分别检测MK、Ki-67、CD34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K、Ki-67、CD34在正常子宫内膜、EIN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逐渐升高,其在3种组织中表达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K、Ki-67和CD34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肿瘤肌层浸润程度等有关(P〈0.05),而与宫内膜癌患者的年龄无关(P〉0.05);MK与Ki-67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781,P〈0.05)。结论 MK的阳性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关,可联合Ki-67和CD34作为一组有价值的肿瘤标记和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4.
探讨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资料及组织中ER、PR、P53 病理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子宫内膜癌患者,以年龄45 岁为界分为A、B 两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结果与年龄≥45 岁子宫内膜癌患者比,年龄<45 岁内膜癌患者孕次及产次、是否有合并症、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PR阳性率及P53 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ER,PR 表达与年龄呈负相关,P53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r =0.289,r <0.05),与肌层浸润深度呈负相关(r =-0.345,p >0.05)。结论①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应加强子宫内膜监控及自身健康管理;②年轻患者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PR表达较高,为其选择激素治疗可行性提供证据支持;③年轻患者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53 阳性表达率低,P53 阳性表达与内膜癌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相关,可作为推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环氧化酶-2(COX-2)与芳香化酶(P450arom)在单纯与复杂增生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内膜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两者表达的相关性和意义。方法 选取94例手术及刮宫组织标本,其中正常子宫内膜10例、单纯与复杂增生子宫内膜29例、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17例、子宫内膜癌38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COX-2与P450arom蛋白的表达。结果 COX-2蛋白在单纯与复杂增生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283~14.928,P〈0.05);P450arom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23,P〈0.01);在单纯与复杂增生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与正常子宫内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子宫内膜癌中,两者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及手术病理分期均无关(P〉0.05)。COX-2和P450arom蛋白在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密切相关(r=0.598,P〈0.01)。结论 COX-2与P450arom蛋白在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中呈高表达,且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提示两者可能存在协同作用,共同促进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核受体共激活因子(AIB1)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51例子宫内膜癌、13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15例复合型增生子宫内膜、19例单纯型增生子宫内膜和18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AIB1 mRNA表达;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AIB1蛋白的表达。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AIB1呈过表达状态。内膜癌组织中AIB1 mRNA阳性表达率和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增生子宫内膜组织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χ=11.025,F=6.930,P〈0.01)。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中AIB1 mRNA阳性表达和相对表达水平高于复合性增生内膜组织和单纯性增生内膜组织(χ^2=6.133,F=4.213,P〈0.05)。内膜癌组织中AIB1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增生内膜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χ^2=13.546,P〈0.01)。子宫内膜癌组织、异常增生内膜组织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间AIB1蛋白表达强度不同,三者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H=6.023,P〈0.01)。AIB1蛋白表达强度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呈现过表达,在不典型增生内膜组织中为高表达,在正常组织中为阴性表达或弱表达;AIB1 mRNA和蛋白的过表达与肿瘤的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和病人的年龄无关(P〉0.05),但与肿瘤组织的肌层浸润深度及ERα蛋白表达有关(χ^2=4.832、4.674,t′=2.201、2.362,P〈0.05)。结论 AIB1过表达发生在子宫内膜癌的早期和癌前病变阶段,过表达的AIB1可能在子宫内膜癌癌变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2例子宫内膜癌,15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对IGF-2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IGF-2蛋白表达在子宫内膜癌不典型增生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上阳性率分别为73.81%,40%,5%,差异有显著性.4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中、低分化腺癌组和高分化腺癌组IGF-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8%(24/29),53.8%(7/13),差异有显著性(X2=3.882,P<0.05).IGF-2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年龄(X2=0.019,P>0.05)、临床分期(X2=0.062,P>0.05)、肌层浸润深度(X2=0.204,P>0.05)及淋巴结转移(X2:0.0072,P>0.05)无关.结论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IGF-2蛋白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中PI3K、p-AKT、P27的表达规律,探讨三者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症、子宫内膜癌中PI3K、p-AKT、P27的表达,分析它们与各项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PI3K、p-AKT、P27的表达在3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PI3K、p-AKT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P27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P27与PI3K、P27与p-AKT均呈负相关(P〈0.01)。结论 PI3K、p-AKT、P27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三者的表达异常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Rictor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30例新鲜子宫内膜癌组织和17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Rictor mRNA的表达情况。将249例手术切除的子宫内膜癌石蜡组织标本随机分为实验组(n=134)和验证组(n=115),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Rictor蛋白的表达情况,比较两组间Rictor蛋白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Rictor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患者总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Rictor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01)。Rictor阳性表达率在高级别的FIGO分期(实验组:P〈0.001,验证组:P=0.011)、分级(实验组:P〈0.001,验证组:P〈0.001)者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低级别的分期、分级者,在血管浸润(实验组:P=0.011,验证组:P=0.043)者中也显著高于无血管浸润者。单因素分析显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总生存率与FIGO分期、病理类型、分级、血管浸润、淋巴结转移及Rictor表达水平相关(P〈0.05或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Rictor阳性表达率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总生存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Rictor蛋白表达水平与FIGO分期、分级和血管浸润密切相关,Rictor可作为判断子宫内膜癌预后的一个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早产儿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探讨其与孕周、胎龄及体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0月期间在我院出生或住院的早产儿175例作为观察对象,并选取23例正常孕周、胎龄、体重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血清IGF-1和IGFBP-3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早产儿血清IGF-1和IGFBP-3水平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早产儿血清IGF-1及IGFBP-3水平跟孕周呈正相关,对照组与34~(+1)~36~(+6)周比较(P值<0.05),与34~(+1)~36~(+6)周、32~(+1)~34周、30~(+1)~32周、28~30周比较(P值均<0.01)。(3)早产儿血清IGF-1与IGFBP-3水平跟胎龄成正相关,对照组>适于胎龄组>小于胎龄组,各组比较(P值均<0.01)。(4)早产儿血清IGF-1及IGFBP-3水平与体重成正相关,对照组>低体重儿>极低体重儿>超低体重儿,各组比较(P值均<0.01)。结论:早产儿血清IGF-1和IGFBP-3水平较正常孕周、胎龄、体重的新生儿低,且与孕周、胎龄及体重成正相关,结合早产儿血清IGF-1与IGFBP-3水平,评估胎儿在宫内时的生长发育情况,可能有助于早产儿的治疗与转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