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探讨腹膜外结肠造口在直肠癌Miles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回顾直肠癌Miles术中行腹膜外结肠造口者(治疗组,20例)和腹膜内结肠造口者(对照组,20例)资料,就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术后随访6~12个月,治疗组造口感染1例,其余造口愈合良好,无其他并发症;对照组造口感染1例,造口回缩2例,腹腔内疝1例,造口旁疝5例,造口狭窄1例,肠梗阻1例。治疗组造口并发症发生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55.0%),P〈0.01。结果表明,与腹膜内结肠造口相比,直肠癌Miles术中行腹膜外结肠造口术后并发症更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结肠造口旁疝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结肠造口旁疝发生的原因和预防处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80年至1999年收治的34例结肠造口术后出现结肠造口旁疝患的临床资料。结果 220例结肠造口术后出现结肠造口旁疝16例,占7.3%,其中5例合并肠梗阻;另有18例为外院术后发生的结肠造口旁疝。临床表现为结肠造口周围肿块或结肠造口处渐有肠管脱出,均经手术治疗痊愈。结论 结肠造口旁疝是结肠造口术后的并发症,与手术方式不当有关,为避免疝嵌顿发生,应及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直肠癌Miles手术乙状结肠腹膜外造口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133例接受Miles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n=72例)实施乙状结肠腹膜外造口术,对照组(n=61例)采取传统腹膜内乙状结肠造口术。比较2组造瘘时间及造口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造口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2组均未发生造口肠段坏死、狭窄、回缩并发症;观察组造口肠段水肿3例,对照组为4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组造口旁疝、造口脱垂等并发症发生率及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癌Miles术中应用乙状结肠腹膜外造口术,操作简单易行,可有效降低术后造口旁疝及造口脱垂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自1908年Miles施行第1例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以来,结肠造口后发生造口旁疝一直是降低患者、尤其是长期生存患者生存质量的难题。随着现代外科技术迅猛发展,国内外学者针对降低造口旁疝的发生率、治疗造口旁疝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已有应用合成补片预防造口旁疝、应用生物补片治疗造口旁疝的报道,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受此启发,设计结肠造口时一期腹腔内植人生物补片以预防造口旁疝。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应用膨体聚四氟乙烯补片行乙状结肠造口腹膜内固定预防造口旁疝的结果。方法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需行腹会阴联合切除直肠肿瘤(Miles术)手术的60例患者按信封法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经腹膜经腹直肌乳头型造口,试验组加用膨体聚四氟乙烯补片行乙状结肠造口腹膜内固定.观察造口并发症及随访造口旁疝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有8例(26.7%)出现造口旁疝;观察组患者无造口旁疝发生。结论使用膨体聚四氟乙烯补片行乙状结肠造口腹膜内固定可预防造口旁疝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应用膨体聚四氟乙烯补片行乙状结肠造口腹膜内固定预防造口旁疝的结果.方法 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需行腹会阴联合切除直肠肿瘤(Miles术)手术的60例患者按信封法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经腹膜经腹直肌乳头型造口,试验组加用膨体聚四氟乙烯补片行乙状结肠造口腹膜内固定,观察造口并发症及随访造口旁疝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有8例(26.7%)出现造口旁疝;观察组患者无造口旁疝发生.结论 使用膨体聚四氟乙烯补片行乙状结肠造口腹膜内固定可预防造口旁疝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Miles手术的结肠造瘘口并发症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iles手术结肠痿口并发症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26例Miles手术所出现的造口并发症。结果 造口并发症发生98例,其中造口坏死5例、造口回缩7例、造口脓肿、脱出各l例、造口狭窄9例、造口切口旁疝7例和造口周围皮肤炎症97例。结论 并发症常由于术中或术后处理不当引起。  相似文献   

8.
简易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预防直肠癌Miles术后造口旁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一种直肠癌术后预防造口旁疝的简易肠造口制作方法.方法:对造口处的腹外斜肌腱膜主要作横形切开而不是十字形切开;腹膜外通道的建立是靠术者左手制作;在造口部位的缝合上不作过多层面的缝合,主要将结肠末端全层与皮肤真皮层间断缝合.结果:无1例发生造口旁疝.无1例发生造口坏死、造口脱垂、造口回缩、狭窄和肠梗阻等.结论:简易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不仅可预防miles术后造口旁疝,且制作方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腹膜外结肠造口并一期开放在直肠癌Miles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研究 2 18例直肠癌Miles手术的临床资料 ,其中 150例 (治疗组 )行腹膜外结肠造口并一期开放术 ,68例 (对照组 )行传统的腹膜内结肠造口分期开放术。 结果 所有病例经 2年以上的随访 ,治疗组有 4例出现造口周围皮肤炎 ,1例发生造口旁疝 ,并发症发生率为 3 .3 3 % ,55例病人获排便感觉。对照组造口并发症发生率为 3 3 .8% ,其中造口周围皮肤感染 1.47% (1例 ) ,造口回缩 4.41% (3例 ) ,造口狭窄 14 .71% (10例 ) ,腹腔内疝 4.41% (3例 ) ,造口旁疝 4.41% (3例 ) ,造口脱垂 4.41% (3例 ) ;无一例病人有排便感。两组在并发症发生率及排便感觉上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 Miles手术时采用腹膜外结肠造口并一期开放术 ,较传统术式并发症少 ,术后管理容易 ,排便功能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直肠癌Miles术中结肠造口旁疝的预防。方法采取左下腹经腹直肌或经腹直肌旁造口位置,留取适当乙状结肠肠段,减少乙状结肠系膜脂肪,分层缝合方法行乙状结肠单腔永久性造口。结果在20例经腹直肌结肠造口患者中,无结肠造口旁疝发生;26例经腹直肌旁结肠造口患者中,有2例发生造口旁疝。结论为预防结肠造口旁疝的发生,手术中应选择经腹直肌造口,避免造口段肠管过长,肠系膜脂肪保留过多;合理选择腹壁造口直径;实行分层缝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直肠癌患者Miles术结肠造口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Miles手术结肠造口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对126例直肠癌患结肠造口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126例结肠造口患中,术后发生并发症28例,占22.2%。其中造口缺血1例(0.8%),造口黏膜皮肤分离2例(1.6%),造口狭窄10例(7.9%),造口回缩2例(1.6%),内疝1例(0.8%),造口旁疝1例(0.8%),造口周围炎11例(8.7%)。造口缺血与腹壁外段造口肠管长度、造口开放方式有关;造口狭窄与腹壁切口直径、造口开放方式有关;造口回缩、内疝及造口旁疝与腹壁外段造口肠管长度、造口开放方式有关。25例经保守治疗痊愈或缓解;2例造口狭窄严重,行造口重建术后痊愈。结论 为减少结肠造口并发症的发生,手术中应避免造口段肠管张力过大,肠系膜离断过多;合理选择腹壁造口直径;实行一期黏膜皮肤缝合开放造口。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一期成形术在永久性结肠造口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我院2003年6月至2007年12月对32例直肠/肛管癌患者于Miles术/Hartman术中行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一期成形术。结果该组患者中除3例出现造瘘口周接触性皮炎外,无造瘘口坏死、造瘘口回缩及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且未见有增加切口感染及造瘘口周围炎的发生率,并且随访6~24个月。结论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一期成形术不会增加切口感染及造瘘口周围炎的发生率,并且可明显减少造瘘口回缩、造瘘口狭窄及造瘘口旁疝的发生率,其在行结肠永久性造口术中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结肠造口旁疝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位保肛技术广泛应用,结肠造口比以往任何时候减少了许多,但它还是结直肠外科经常选用的术式.目前由Mile手术而进行的永久性造口只占直肠癌手术的10%左右,其他多为临时性造口.由造口产生的并发症很多,其中造口疝是一种不能自愈的一种并发症. 临床一般将造口疝分为二种类型:一类为结肠套叠性脱出,根据脱出的程度不同又可分为单纯性脱出和嵌顿性脱出两种,这种情况较多发生于回肠和横结肠造口,原因是近侧肠管比较游离,发生于乙状结肠相对较少,尤其是腹膜外造口者;另一类则是在造口肠管与腹壁筋膜肌肉环之间薄弱间隙向外疝出,有完整的疝囊,这就是所谓的造口旁疝,疝出的内容可以是造口近侧的结肠,也可以是其他的腹腔内容.引起结肠造口旁疝的原因很多,如腹壁造口处开孔过大、太松,腹壁筋膜肌肉薄弱,术后经常咳嗽、便秘引发的腹内高压等,但更重要的原因可能是腹壁与结肠的连接不够致密和造口处腹壁筋膜肌肉环对抗腹内张力的缺陷,几乎所有的造口旁疝都存在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腹壁筋膜肌肉环的扩大,因此如何防止在术后腹壁筋膜肌肉环的张力性扩大是造口手术所要考虑的.在一百多年的结肠造口史上,有许多学者为减少造口并发症而不断尝试改良造口方法,诸如磁性装置造口术、聚硅酮环造口术、结肠平滑肌移植造口术等,绝大多数因操作或用材复杂,不能推广,或因并发症更多而被淘汰,但这些探索还是为后人提供了不少经验和启示.为预防造口旁疝的发生,目前在以下方面已有一定的共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膜半包埋式乙状结肠造口在Miles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Miles术中采用改进后的腹膜半包埋式乙状结肠造口术的临床资料。造口时将造口用乙状结肠置于预先剪开的壁层腹膜中间,两侧剪开的腹膜分别与乙状结肠两侧浆肌层缝合,对乙状结肠形成半包埋。结果 32例均获随访,时间3~27个月,26例(81.25%)术后2个月排便规律,余6例大便不成形或腹泻,但4~6个月好转。仅1例术后出现造口狭窄,经造口重建后治愈,无与造口有关的远期并发症。结论经改进后的腹膜半包埋式结肠造口术可有效地避免腹内疝、造口旁疝、造口回缩等并发症,为永久性结肠造口合理的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直肠癌Miles手术后结肠造口旁疝的预防方法。方法对123例直肠癌患者结肠造口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腹直肌旁造口74例,经腹直肌造口49例。结果 74例经腹直肌旁造口患者中,有14例(18.9%)发生造口旁疝;49例经腹直肌造口患者中,有2例(4.1%)发生造口旁疝;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为减少术后结肠造口旁疝的发生,Miles手术应尽量选择经腹直肌乙状结肠造口。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直肠癌Miles术后结肠造口并发症特点、预防和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300例直肠癌Miles术后结肠造口的临床资料,分析结肠造口并发症的特点及防治措施。结果结肠造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8.0%(54/300),其中造口缺血坏死2.66%(8/300),造口旁疝1%(3/300),腹腔内疝2.33%(7/300),造口周围炎4.67%(14/300),造口狭窄3.33%(10/300),造口回缩4%(12/300)。年龄超过60岁的患者造口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提高,造口缺血与腹壁外段造口肠管的长度、造口开放方式有关,造口狭窄与腹壁切口直径、造口开放方式有关,造口旁疝和脱垂与患者体形有关。结论结肠造口并发症发生率与手术方式、患者年龄和体形有密切关系,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理的造口类型和构造,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应避免造口段肠管张力过大,肠系膜离断过多,实行一期黏膜皮肤缝合开放造口。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腹直肌隧道式腹膜外结肠造口预防直肠癌Miles术后造口旁疝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两家医院207例行Miles术的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98例,开腹手术109例;经腹直肌隧道式腹膜外结肠造口(腹膜外组)79例,预置补片腹膜内结肠造口(预置补片组)36例,腹膜内结肠造口(腹膜内组)92例。观察其各种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术后半年患者造口排便情况。结果各组中发生造口缺血坏死、狭窄、回缩、皮肤黏膜分离、黏膜脱垂、肠梗阻的情况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外组1例(1.27%)发生造口旁疝,预置补片组未发生造口旁疝,腹膜内组15例(16.30%)发生造口旁疝;腹膜外组和预置补片组造口旁疝发生率均明显低于腹膜内组(P0.05)。半年后造口排便功能,腹膜外组(1~4)次/d,预置补片组(5~6)次/d,腹膜内组(5~7)次/d,腹膜外组造口功能明显好于预置补片组和腹膜内组。结论经腹直肌隧道式腹膜外结肠造口可较好的预防直肠癌Miles术后造口旁疝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造口旁疝是肠造口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可达50%~70%,切口早期愈合不良,腹膜化组织长入切口使肌肉筋膜薄弱或连续性中断是造口旁疝形成的重要机制。当造口旁疝合并反复发作的嵌顿、肠梗阻、局部疼痛、造口周围皮肤破损以及造口护理困难等合并症时,须采取手术治疗。目前,补片修补术是造口旁疝的主要手术方式,其中Sugarbaker手术相对常用,但具体术式仍需根据病人自身情况进行个体化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iles手术结肠造口旁并发症的处理和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结肠造口旁各种并发症的处理。结果 9例患者并发症,1例结肠造口回缩腹腔,重新造口治愈;3例造口狭窄,开腹重新造口治愈;1例结肠脱出,切除脱出肠管治愈;3例造口肠管坏死,2例保守治愈,1例开腹手术重新造口治愈;1例造口旁疝,重新开腹治愈。结论重在预防,我们在行Miles手术时总结出的两句话,即2.5cm皮肤3指洞;3cm肠管要固定,可预防造口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iles直肠癌根治术永久性结肠造口的围术期综合护理体会。方法对126例Miles直肠癌根治术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实施心理、预防造口术并发症、健康教育等综合护理措施。结果本组126例直肠癌患者均顺利完成Miles手术,术后发生造口并发症11例(8.73%),经对症处理后均获痊愈。结论对Miles直肠癌根治术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实围术期综合护理及做好健康教育等措施,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