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8篇
外科学   62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 通过研究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IL - 12、IL - 15及IL - 16的变化 ,探讨IL - 12、IL - 15及IL - 16在重型肝炎的发病中的作用 ,从分子水平为重型肝炎的治疗寻找理论根据。方法  6 0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综合治疗的基础上 ,另予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 ,并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IL - 12、IL - 15及IL -16的水平 ,同时监测肝、肾功能。结果 血浆置换组治疗前后肝功能中TB、DB、TP、CHE有显著改善 ( P <0 0 2 ) ,血液滤过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有显著改善 (P <0 0 1) ,ALSS治疗后血清IL - 12有明显升高 (P <0 0 5 ) ,血液滤过组治疗后IL - 16有显著下降 (P <0 0 1) ,IL - 15治疗前后无变化 (P >0 0 5 )。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人工肝支持治疗 (ALSS)重型肝炎 ,了解血液滤过 (hemofiltration ,HF)前后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肝功能及TNF -α的变化 ,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的临床价值。方法 治疗组 18例予基础综合治疗的同时采取血液滤过 ,对照组 2 0例仅予基础综合治疗 ,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PDGF水平、肝功能及TNF -α水平 ,并对两组结果作比较。结果 治疗组早、中期患者治疗前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为 (1332 2 4± 894 2 4 )pg/mL ,治疗后早、中期患者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为 (5 5 2 4 4± 2 75 9 2 )pg/mL ,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t =2 78,P <0 0 1)。治疗组前后TNF -α含量无显著变化 ,肝功能无显著变化。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含量无显著变化。结论 血液滤过可使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下降 ,对减轻肝细胞的损伤、缓解肝纤维化的进程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强的松龙治疗乙型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住院病人,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早上8点给予强的松龙60 mg/d口服,晚上8点给予拉米夫定100 mg/d口服。每周检测肝功能,15天检测HBV-DNA。观察时间为1个月。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均得到显著缓解,表现为总胆红素和氨基转移酶下降,血清白蛋白升高。结论对于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选用拉米夫定和强的松龙进行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血液滤过治疗重型肝炎中白介素12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人工肝支持治疗(ALSS)重型肝炎,了解血液滤过(Hemofiltration HF)前后白介素 12(IL-12)、肝功能、TNF-α的变化。探讨IL-12的临床价值。治疗组18例为血液滤过+基础综合治疗;对照组20例仅予基础综合治疗。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12为(283.88■270.44),P<0.01。与治疗前比治疗后血清IL-12明显升高。对照组治疗前后IL-12含量无显著变化。治疗组前后肝功能及TNF-α无显著变化。血液滤过可使细胞因子IL-12升高,对重型肝炎肝衰竭有保护作用。血液滤过后血清IL-12含量的变化可作为评价重型肝炎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肝癌双重栓塞对门脉系统血液动力学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肝动脉门静脉双重栓塞术(双栓)治疗肝癌时门静脉系统血液动力学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的关系。方法:26例肝癌病人行肝动脉门静脉双重栓塞化疗术,应用多普勒彩色血液显像测量栓塞术前后门静脉主干的平均血液流速,门静脉各支血管最大流速,肝固有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及阻力指数。门静脉压力直接测定,结果:双栓术前门静脉主干血流速平均为564ml/min,术后1周达高峰723ml/min,术后6周为559ml/min接近双栓前水平(两个均数t检验,P>0.05),门静脉左支及脾静脉血流速栓前平均为285ml/min和164ml/min,栓后1周均达高峰,分别为468ml/min 和262.4ml/min,栓后6周平均为278ml/min和150ml/min,接近栓前平均水平(两个均数t检验,P>0.05),门静脉米干压力栓前平均为2.46kPa,栓后1周达高峰平均为3.4kPa,栓后4周平均水平为2.60kPa,接近栓前水平(两个均数t检验,P>0.05),在栓后及2周内栓塞后综合征发生率88.4%,其发生与是否合并肝硬化无相关性,1例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占并发症的3.8%,与门脉主干压力升高无相关性(r=0),结论:双栓后可能不会对门静脉系统血流产生较大影响,双栓并发症的发生与栓后门静脉平均压力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胆囊癌血管生成活性的研究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胆囊癌的外科疗效多年来未能明显改善,因而寻找与其预后密切相关的指标并采取针对性治疗显得十分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血管生成对胆囊癌的影响,为生物治疗提供一定依据。资料和方法:对1993~1996年间42例原发性胆囊癌手术切除的肿瘤标本,用免疫组化染色 SABC 法检测微血管生成。男15例,女27例,平均年龄60.8岁。腺癌39例,腺鳞癌3例。Ne-vinⅠ~Ⅴ期例数分别为2、2、5、5、28;细胞学分级 G_1~G_3例数分别为9、18、15。术后3年生存率为38.1%(16/  相似文献   
8.
目前血液透析是抢救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肾功能衰竭( EHF-ARF)最有效的措施之一[1],但部分危重患者因休克或心功能低下不能耐受血 液透析.我院采取床边持续血液超滤治疗,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文6例均为我院1999年8月~2001年3月收治确诊的EHF 危重型患者,男5例,女1例.年龄19~57岁,平均年龄31.2岁.均因血透时血压下降无法 耐受而改为超滤治疗.治疗前平均少尿、无尿4.1 d,最长8 d.血清 尿素氮平均31.4 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平均为10.6 mmol/L;血清 钾平均6.3 mmol/L.高血容量肺水肿3例,心力衰竭2例,严重出血2例,意识障碍1例.  相似文献   
9.
大肠癌病人nm23/NDPK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探讨转移抑制基因nm23与大肠癌特别是无转移大鼠癌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nm23蛋白产物核苷二磷酸激酶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肿瘤生物学特征的相关性以及其与预后关系。结果:nm23/NDPK的阳性表达率为67.3%,其表达与肿瘤分化相关性无显著意义,与病理分期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脾脏脓肿9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84年至1998年我院共收治脾脓肿病人9例,现就其诊治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6例,女3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72岁,平均38.8岁。临床表现:发热、左上腹痛、脾脏肿大,2例有寒战、呕吐。8例行血细菌培养,其中3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1例为大肠杆菌生长,4例无细菌生长。6例行脓液标本细菌培养,其3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2例为大肠杆菌生长,1例无细菌生长。8例B超检查诊为脾脓肿,5例CT检查报告脾脓肿。治疗方法和结果:全部病例均应用广谱抗生素。4例行脾切除术,其中1例加脾窝引流;2例脾穿刺术;1例脓肿引流术;2例药物治疗。经以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