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胎盘前置状态与前置胎盘的病理和诊断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胎盘前置状态的消失与否取决于胎盘的位置。前置胎盘或胎盘前置状态,明确诊断需要做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和核磁共振成像。经阴道超声检查可以准确地测量胎盘边缘和宫颈内口之间的距离,这对决定前置胎盘患者的分娩方式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34岁,孕4产1,流产2次。因停经38周无痛性阴道流血3次于2003年6月6日入院。此次妊娠早、中期均无异常。住院后行B型超声检查见胎盘位于子宫颈内口,子宫前、后壁均可见胎盘声影。诊断为“38周妊娠、中央性前置胎盘”。入院当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术中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腹部联合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帆状胎盘及其合并血管前置产前诊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前超声检查并分娩的13105例孕妇,其中经产后临床确诊为帆状胎盘者73例。回顾分析帆状胎盘患者的临床资料,描述经腹部联合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征,结合妊娠情况、分娩方式、妊娠结局等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帆状胎盘以及帆状胎盘合并血管前置的产前超声诊断经验与教训。结果产前超声诊断出帆状胎盘74例,同时合并血管前置7例,其中帆状胎盘病例漏诊5例,误诊6例,帆状胎盘合并血管前置病例无漏诊及误诊,帆状胎盘诊断符合率93.15%(68/73),帆状胎盘合并血管前置诊断符合率100%(7/7)。孕20周前超声检出帆状胎盘15例,孕20~28周超声检出帆状胎盘68例,孕28周后超声检出帆状胎盘38例。不同孕周的超声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帆状胎盘组的阴道分娩率20.55%(15/73),剖宫产率79.45%(58/73);非帆状胎盘组阴道分娩率72.00%(9383/13032),剖宫产率28.00%(3649/13032);帆状胎盘组与非帆状胎盘组的剖宫产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经腹部联合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脐带附着部位、胎膜上异常脐血管走行及宫颈内口是否存在前置血管等情况,可更准确地诊断帆状胎盘以及帆状胎盘合并血管前置,具有非常高的产前诊断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前置胎盘剖宫产子宫切口选择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比较前置胎盘剖宫产子宫下段横切口和子宫下段纵切口对产时并发症、产后出血量及围产期结局的影响。方法以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者为对照组(117例),以子宫下段纵切口剖宫产术为研究组(142例),分别记录两组研究对象剖宫产术时并发症、产时和产后24小时累计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围产期结局。结果年龄、孕产次、孕周及前置胎盘类型和胎盘附着位置等有关因素比较无显著性(P>0.05)。两组间的术时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子宫切口撕裂发生率、宫腔填纱条和子宫切除率、围产期结局的比较差异十分显著(P<0.01)。结论前置胎盘行子宫下段纵切口剖宫产术不仅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产后出血率,而且避免子宫切口撕裂、宫腔填纱条和剖宫产术时子宫切除率也明显减少,是前置胎盘剖宫产结束妊娠的首选切口。  相似文献   

5.
在剖宫产术前可通过病史资料和影像学检查来了解前置胎盘附着位置,而剖宫产术中直视所见虽是最终诊断,但却是滞后的诊断,故其只能作为对术前评估不足的补充。剖宫产术是前置胎盘终止妊娠的主要方式,而选择子宫切口沿着胎盘边缘相比必须打洞穿过胎盘组织取胎者的母源性失血和新生儿贫血发生率显著降低。对不同前置胎盘的患者的术式选择应个别对待,根据超声胎盘定位及术中评估等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只要选对子宫的切口,尽量避免胎盘开窗,可有效减少母儿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6.
凶险型前置胎盘指继发于剖宫产后覆盖子宫瘢痕的前置胎盘。因其胎盘植入发生率高,诊断及处理具有特殊性。凶险型前置胎盘的产前诊断主要依靠超声及核磁共振(MRI)等影像学检查,而胎盘植入需要病理检查证实。凶险型前置胎盘的规范处理包括早期明确诊断、优化转诊流程、合理期待治疗、重视围术期处理、产后出血抢救等多个环节。  相似文献   

7.
凶险型前置胎盘指继发于剖宫产后覆盖子宫瘢痕的前置胎盘。其胎盘植入发生率高,是导致产前、产时、产后严重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以往超声检查一直作为诊断前置胎盘及胎儿产前筛查的首选方法,而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的发展,MRI检查越来越多地应用到胎儿的产前检查中,特别在超声诊断不明确或诊断困难时,MRI具有独特的优势。未来的趋势将逐渐朝向功能性MRI发展。胎盘MRI检查将成为胎盘疾病诊断中一个非常重要且不可或缺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前置胎盘(placenta previa)是指胎盘下缘毗邻或覆盖子宫颈内口,容易发生产前和产时出血。2020年加拿大妇产科学会(SOGC)发布了《前置胎盘诊断与管理指南》,这是对2007年《前置胎盘诊断与管理指南》进行的更新,该指南涵盖了前置胎盘的诊断、产前管理、分娩方式及分娩时机等多个方面内容[1],本文对其进行解读。1 诊断1.1 定义指南提出:按照胎盘附着的位置,可分为前置胎盘(胎盘覆盖子宫颈口)。  相似文献   

9.
<正>前置胎盘是妊娠晚期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妊娠晚期阴道流血最常见的原因,其发病率国外报道为0.5%,国内报道为0.24%~1.5%[1]。由于超声影像学的发展,目前对前置胎盘的诊断及处理比较明确,剖宫产是临床处理前置胎盘的唯一手段。剖宫产时胎盘剥离面收缩差,血窦不易关闭,出血较凶猛,有时无法控制,是产科急症切除子宫的主要指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宫腔内水囊压迫治疗产后严重子宫下段出血的疗效。方法:采用自制水囊治疗3例中央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后及1例经阴分娩产后严重子宫下段出血患者,观察其疗效。结果:经阴道放置水囊后,注射生理盐水200~500ml,子宫下段出血停止,超声观察示宫腔内无出血。24h取出,无一例发生再出血,成功率100%。结论:宫腔内水囊压迫用于治疗中央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后及经阴分娩产后严重子宫下段出血疗效好,避免了子宫切除,且操作方便、经济,适宜应用于各级医院。  相似文献   

11.
正1病例报告患者,30岁,G_6P_1,因剖宫产术后5年,孕36~(+6)周,彩超检查发现前置胎盘2月,阴道流血1小时急诊入院。孕早期无特殊,孕25~(+3)周彩超检查发现胎盘前置状态,胎盘完全覆盖宫颈内口。孕36~(+2)周核磁共振检查提示:胎盘附着于子宫前壁中下段完全覆盖宫颈内口,子宫左前下段肌层信号欠连续,部分胎盘样信号突向直肠子宫陷凹,宫颈管长30.7mm。考虑母体子宫左前下段胎盘植  相似文献   

12.
胎盘边缘切口在中央性前置胎盘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央性前置胎盘(CPP)是指胎盘完全覆盖了子宫颈内口,胎儿不能经阴道分娩而必须手术分娩。而手术最大的风险是出血,甚至是致命的出血。这种出血主要源自于切开子宫壁和伤及胎盘时。因此,设计一个理想的、不伤及胎盘和减少子宫壁上出血的手术切口,对于产科医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前置胎盘阴道流血与宫缩的关系81例分析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目的 :评价前置胎盘阴道流血与子宫收缩的关系 ,以及抑制子宫收缩在前置胎盘期待疗法中的作用。方法 :对 81例入院诊断为前置胎盘或胎盘前置状态的病例监测其宫缩、阴道流血情况 ,给予硫酸镁加 (或 )舒喘灵或羟苄羟麻黄碱 (安宝 )抑制宫缩。结果 :前置胎盘阴道流血者 70 .80 %伴有不同程度宫缩 ,抑制宫缩治疗前置胎盘阴道流血有效率达 96 .5 % ,平均延长孕周 2 6 8天 ,新生儿平均体重 2 977 4g。结论 :前置胎盘或胎盘前置状态阴道流血与宫缩关系密切。抑制宫缩对治疗前置胎盘阴道流血有重要意义 ,明显延长孕周降低了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1病例报告例1,32岁,G4P1,因孕23+3周发现前置胎盘于2007年6月5日入院治疗.既往史:12年前行剖宫产手术,有前置胎盘大出血史.超声检查发现:胎儿生长径线与孕周相符,胎盘附着于右后壁,厚4.5 cm,0级,回声极不均匀,内见多个不规则的无回声区,最大直径1.5 cm,胎盘下缘完全覆盖宫颈内口,胎盘内血流丰富,见图1.超声检查提示:宫内活胎;中央型前置胎盘;可疑胎盘植入.于2007年9月18日行剖宫产术,术中见:子宫前壁与大网膜广泛粘连,胎盘完全覆盖于子宫下段及宫颈内口,子宫下段肌壁菲薄,有胎盘植入肌层,植入的胎盘接近子宫浆膜层.术后诊断:中央型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瘢痕子宫;羊水过少.  相似文献   

15.
孕中期中央性前置胎盘状态引产过去一直作为阴道分娩的绝对禁忌证,现在随着中央性前置胎盘状态临床诊治经验的积累,对有医学指征或要求引产的孕中期中央性前置胎盘状态患者,可选择药物引产、减胎后引产、子宫动脉栓塞辅助下引产和剖宫产等终止妊娠方式。每种引产方式均有产后出血、引产失败(剖宫产除外)等风险,在引产过程中均需严密观察、做好输血、输液及急诊手术的准备,尽可能提高引产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近年,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发生率显著增加.1993年,Chattopadhyay等[1]首次报道并定义凶险型前置胎盘,是指既往有剖宫产史,此次妊娠为前置胎盘,且胎盘附着于原子宫瘢痕部位者.凶险型前置胎盘常伴胎盘植入,剖宫产术中易出现难以控制的大出血,严重危及孕妇及胎儿生命安全.我院在剖宫产术中采用子宫胎盘边缘切口,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置胎盘的合理分娩方式。方法:选取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4月30日在我院分娩的单胎头位低置胎盘产妇650例。按是否试产将患者分为试产组和选择性剖宫产组;按分娩前最后一次超声胎盘下缘距离宫颈内口的距离将患者分为低置胎盘1组(下缘距内口≥0mm但20mm)、低置胎盘2组(下缘距内口≥20mm但40mm)和低置胎盘3组(下缘距内口≥40mm但70mm)。分析患者的阴道试产成功率、试产失败原因、产后出血量及分娩期并发症。结果:(1)试产组的试产总成功率为82.64%,低置胎盘1、2、3组的阴道试产成功率分别为62.5%、82.61%和84.65%,其中因产前出血而改行剖宫产的风险分别为31.25%、8.7%和1.49%;(2)低置胎盘1组患者中阴道试产和选择性剖宫产的产后出血量无显著差异[(590.94±382.79)ml vs(465.68±367.83)ml];低置胎盘2组和3组中阴道试产的产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剖宫产组[(267.17±104.47)ml vs(388.10±205.61)ml,P0.0001]及[(293.00±263.731)ml vs(348.59±98.68)ml,P0.0001]。结论:胎盘下缘距宫颈内口≥20mm不应作为孕妇选择性剖宫产的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的分娩预后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到2013年6月收治的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产妇50例,其中中央性前置胎盘40例,部分性前置胎盘10例,观察产妇与新生儿预后情况。结果:所有产妇都采用剖宫产结束分娩,部分性前置胎盘产妇的产后出血、胎盘粘连、胎盘植入的发生率都明显低于中央性前置胎盘产妇(P〈0.05)。产妇都顺利分娩新生儿,不过部分性前置胎盘产妇分娩新生儿的早产、低体重儿与低Apgar评分发生率也明显低于中央性前置胎盘产妇分娩的新生儿(P〈0.05)。结论: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需要采用剖宫产干预,中央性前置胎盘的产妇与新生儿预后比较差,要积极加强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既往处理经验,结合文献复习,摸索针对前置胎盘患者施行再次剖宫产术的更好的临床路径。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产科行再次剖宫产术中合并前置胎盘和产后出血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26~43岁;既往有2次剖宫产史者2例,1次者13例;终止妊娠孕周为30~40周。15例患者中产前B超提示前置胎盘者12例,其中孕期或产前有阴道出血症状者9例。手术按常规步骤进行。结果:(1)15例患者中13例为完全性前置胎盘,胎盘主体位于前壁者8例、后壁者7例;2例为边缘性前置胎盘。胎盘完全或部分粘连者13例,其中9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胎盘植入,1例胎盘部分直接侵入膀胱;(2)术中平均出血量2564ml(400~12500ml),中位出血量1100ml。11例患者术中发生休克,3例患者继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出血后采取促宫缩剂治疗及手术方法,包括局部缝合开放的血窦,缝扎子宫动脉下行支,填塞宫纱,Blynch缝合及子宫次全切除术。2例术中同时行膀胱修补术;(3)13例患者术中止血成功,2例术后加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患者预后均良好。结论:前次剖宫产史的患者如合并前置胎盘、胎盘粘连或植入,术前、术中和术后都极易并发大出血,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了一例胎盘畸胎瘤病例。该孕妇30岁,孕33周+超声发现胎盘胎儿面异常回声,初步诊断为胎盘畸胎瘤,MRI检查提示胎盘畸胎瘤可能。患者于孕40周+4阴道分娩,新生儿未见明显异常;产妇产前及产后无异常临床表现。肉眼观察胎盘边缘可见一光滑椭圆形的被覆皮肤结节,病理结果提示成熟型囊性畸胎瘤。胎盘畸胎瘤的起源尚不明确,无明显临床症状,对孕妇及胎儿多无不良影响。超声与MRI联合诊断对产前明确瘤体性质起重要作用,而确诊本病主要依靠产后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