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观察高脂饮食诱导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形成过程中肝组织内脏脂肪素(visfatin)mRNA及蛋白的表达变化,探讨visfatin在NAFLD形成过程中的可能作用及意义.方法 高脂饮食建立NAFLD大鼠模型.用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对照组(C组)及脂肪肝组(F组)大鼠第4、8、12周visfatin表达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高脂饲养脂肪肝组犬鼠肝组织中visfatin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从第4周开始增加,第12周时升高最显著(P<0.01),与脂肪肝发展进程一致.结论 visfatin表达变化与NAFLD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高脂饮食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NAFLD)的模型,探讨NAFLD大鼠肝脏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的表达。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正常组和高脂组,分别给予普通饲料与高脂饲料,至8周末分别检测大鼠的体重、体长及生长状况;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生化指标;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RT-PCR检测肝脏IRS-1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高脂组的ALT、TC、TG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予高脂饮食喂养8周后,高脂组大鼠肝脏符合NAFLD的病理特征。高脂组大鼠肝组织IRS-1较正常组表达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脂组IRS-1的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表达一致。结论:高脂饮食喂养8周可使SD大鼠出现NAFLD,肝脏IRS-1的蛋白表达低于正常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膈下逐瘀汤对早期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体重、肝湿重、肝指数、肝脂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法制备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20只、模型组20只(B组)、膈下逐瘀汤组(C组)10只。模型组、膈下逐瘀汤组给予高脂饲料(普通饲料基础上加10%猪油,2%胆固醇)喂养持续12周,正常组给予基础饲料喂养,8周末开始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膈下逐瘀汤组给予膈下逐瘀汤灌胃。分别于造模第6周末、12周末测定正常组及模型组体重、肝湿重、肝指数、肝脂,光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高脂饲料喂养6周,造模组大鼠体重、肝湿重、肝指数、肝质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P〈0.01),造模组肝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到单纯性脂肪肝病理改变;12周末模型组、膈下逐瘀汤组与正常组比以上指标改变更加明显,第12周末膈下逐瘀汤组大鼠肝湿重、肝指数、肝质比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高脂饲料喂养大鼠6周能成功复制非酒精性脂肪肝动物模型;膈下逐瘀汤可改善模型大鼠肝脏脂质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方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大鼠肝组织解偶联蛋白2(uncoupling protein 2,UCP2)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疏肝健脾方药治疗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12周复制雄性SD大鼠NAFLD模型,将模型大鼠分为疏肝纽、健脾组、疏肝健脾综合组(综合组)、三七脂肝丸组(三七组)、模型组,各组给予相应治疗8周。测定各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采用RT—PCR方法检测肝组织UCP2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组织中UCP2蛋白活性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UCP2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疏肝组、健脾组和综合组UCP2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模型组肝组织UCP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UCP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P〈0.01)。结论疏肝健脾方药可使NAFLD大鼠肝组织中UCP2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肝X受体α(LXRα)和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的表达变化,以探讨二者在NAFLD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建立高脂饮食诱导NAFLD大鼠模型后,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RCR)和Western blot法动态观察NAFLD大鼠肝组织中LXRα和SREBP-1c表达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NAFLD组大鼠肝组织中LXRα和SREBP-1c基因和蛋白表达,从第2周开始增加,12周时升高最显著(P<0.01),与脂肪肝进展程度一致.结论 LXRα和SREBP-1c的表达变化与NAFLD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Fas/FasL信号传导通路对NAFLD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研究肝细胞凋亡及死亡受体信号转导通路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形成中的作用,探讨NAFLD的发病机制.方法 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高脂饲料(4、8、12周)组;HE染色观察肝组织光镜下的病理改变;电镜观察肝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细胞凋亡百分数;免疫组化法检测Fas、FasL在肝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半胱天冬酶-8(Caspase-8)mRNA表达.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大鼠肝脏无异常发现,高脂组大鼠肝脏4周出现脂肪变,8周出现轻度脂肪肝,12周出现中、重度脂肪肝;电镜下观察高脂组大鼠肝细胞线粒体肿胀,嵴变短、减少甚至消失,粗面内质网减少,核型欠规则;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高脂组大鼠肝细胞凋亡百分数增加,随造模时间延长凋亡率增加更明显;免疫组化染色显示随着肝脏脂肪变加重,Fas、FasL蛋白染色加深,阳性细胞数增加;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显示Caspase-8 mRNA表达量在高脂组中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随肝脏脂肪变及炎症加重呈进行性上升.结论 NAFLD大鼠模型中,肝细胞凋亡促进NAFLD大鼠病情进展;肝细胞凋亡以及Fas、FasL、Caspase-8 mRNA相关调控蛋白的活化是引起NAFLD脂肪变性、炎症及纤维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瘦素及瘦素受体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Wistern 雄性大鼠36只,体重在(200±20)g/只,随机分为高脂饮食组(F组)与正常对照组(C组).以高脂饮食喂养12周,建立NAFLD大鼠模型,基础饮食为对照组.高脂饮食组设4、8、12周3个时相点.动态观察大鼠体重变化,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瘦素浓度,光镜下观察肝脏脂肪变情况,并进行脂肪变分度及炎症分级, 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瘦素受体在正常大鼠肝脏及非酒精性脂肪肝形成过程中的表达变化,Western-Blot检测表达量.结果 F组肝脏体积显著>C组(P<0.05);F组的大鼠血清瘦素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随着脂肪变程度的加重,血清瘦素浓度有升高趋势;瘦素受体的表达在高脂饮食早期即有增加,且在肝脏的表达随着肝脏脂肪变的加重有增加趋势,尤其在重度脂肪肝肝细胞中表达明显.结论 血清瘦素浓度在大鼠NAFLD的形成中逐渐升高,瘦素受体在NAFLD形成过程中在肝脏表达上调,瘦素及其受体可能参与了NAFLD肝脏能量代谢紊乱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武革  陈玉华  杨璐  胡桂芳  吴美芬 《广东医学》2012,33(23):3519-3522
目的探讨持续高脂饲养加链脲佐霉素诱导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解偶联蛋白-2(UCP2)在肝脏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AFLD组及T2DM伴NAFLD组。分别给予正常饮食和持续高脂饮食喂养,于8、16周末T2DM伴NAFLD组加链脲佐霉素(STZ)30mg/kg腹腔注射。观察各组大鼠肝脏脂肪变性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肝脏UCP2蛋白表达,以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肝脏UCP2 mRNA的表达,同步取血检测各组大鼠血糖、胰岛素、肝功能、血脂水平。结果随喂养时间延长NAFLD组及T2DM伴NAFLD组大鼠出现肝脏广泛水样变性和不同程度脂肪变性及血糖、胰岛素、肝酶、血脂水平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NAFLD组及T2DM伴NAFLD组肝脏UCP2蛋白表达及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2DM伴NAFLD组较单纯NAFLD组UCP2表达增加更为明显(P<0.001)。结论持续高脂喂养加小剂量STZ诱导的T2DM伴NAFLD组大鼠较单纯NAFLD组大鼠肝脏UCP2蛋白及mRNA表达增高显著,伴肝脏脂肪变性及炎症反应更严重,可能是T2DM伴NAFLD发生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在高脂高糖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两组,模型组SD大鼠给予高脂高糖饲料喂养,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10周末分别进行如下检测:1计算肝指数;2HE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的病理改变;3应用RT-PCR法检测大鼠肝组织TLR4、MyD88 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的肝指数较正常组明显增加(P0.01);模型组的NAFLD活动度计分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大鼠肝组织TLR4和MyD88的mRNA表达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持续10周的高脂高糖饮食喂养可以诱导NAFLD大鼠模型,模型组大鼠肝组织TLR4 mRNA和MyD88 mRNA表达升高,在肝细胞炎症改变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蜕皮甾酮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模型核因子κB与PPAR-γ mRNA表达的影响,并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改良高脂膳食喂养法,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蜕皮甾酮处理组与吡格列酮处理组,每组12只.模型组应用改良高脂饲料喂养,蜕皮甾酮组与吡格列酮组在高脂饲料喂养同时应用药物灌胃,正常对照组应用基础饲料喂养.实验16周末,处死所有大鼠,观察检测肝脏指数、血清与肝组织生化指标及肝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核因子κB蛋白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PPAR-γmRNA 水平变化.结果 蜕皮甾酮组和吡格列酮组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蜕皮甾酮和吡格列酮组与模型组相比,肝组织丙二醛(MDA)水平降低明显,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增加显著;蜕皮甾酮肝脏指数显著降低;肝组织脂肪变性程度和炎症活动度明显减轻(P<0.05).蜕皮甾酮和吡格列酮组与模型组相比核因子κB水平明显降低(P<0.01),PPAR-γ mRNA显著增加(P<0.05).结论 蜕皮甾酮具有改善高脂饮食诱发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脏酶学,通过增加肝组织SOD的含量和减少MDA的含量来减轻肝组织氧化应激水平,增加肝组织PPAR-γmRNA和减少核因子κB改善胰岛素抵抗,减轻肝脏炎症,发挥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袁晟光  温江涛  吕军  农卡特  张明慧  杨波 《重庆医学》2011,40(14):1373-1375
目的研究IL-6和PIAS3在肝硬化大鼠肝部分切除后的变化规律与肝脏再生的关系。方法实验分为肝硬化切除组(E组)和正常肝切除组(C组),观察比较术后0、1、2、4、12、24、48、72 h肝再生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肝组织IL-6 mR-NA、PIAS3 mRNA的表达。结果术后72 h E组肝再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E组PCNA的表达在12 h前均高于C组,呈缓慢上升趋势,于48 h达高峰,但远低于C组;E组IL-6 mRNA水平缓慢升高,峰值延迟,且远低于C组峰值;C组PIAS3 mR-NA的水平于术后4 h开始下降,而E组于术后12 h开始下降,且E组术后0~12 h均高于C组(P<0.05)。结论硬化肝脏部分切除术后肝再生障碍机制与IL-6和PIAS3表达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余甘子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中肝损伤和炎症的抑制作用。方法将健康雌性SD大鼠21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大鼠以普通饲料喂饲,非酒精性脂肪肝组大鼠喂以添加10%的猪油以及2%胆固醇的高脂饲料。余甘子处理组大鼠的饲料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组大鼠相同,另外每日每只大鼠注射0.06ml/g的余甘子萃取物。8周后取大鼠血清和肝脏进行检测。结果高脂饲料喂养8周后,非酒精性脂肪肝组大鼠血清中谷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显著上升,肝脏组织切片中出现明显的炎症位点和脂肪累积,肝脏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COX-2)的表达量亦显著上升。加入余甘子处理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以上指标均有明显改善。结论余甘子可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形成过程中肝脏的损伤和炎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疏肝消脂Ⅲ方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的防治作用及对肝组织细胞色素P4502E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高脂乳剂灌胃建立NAFLD大鼠模型,于灌胃第6周末形成脂肪肝后,给予疏肝消脂Ⅲ方胶囊和水飞蓟宾胶囊4周,在光镜下观察各组肝脏病理变化,并通过荧光定量(qPCR)法测定大鼠肝组织CYP2E1的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各药物组肝脏病理变化改善;疏肝消脂Ⅲ方组CYP2E1的mRNA水平较模型组降低(P<0.05).结论 疏肝消脂Ⅲ方胶囊能明显改善高脂饮食大鼠脂肪肝病理学变化,抑制NAFLD氧化应激反应,保护肝脏,作用机制可能与CYP2E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王晓伟  黄瓅  陈伟 《实用全科医学》2014,(3):384-385,F0003
目的探讨TLR4/NF—KB信号通路调控铁调素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干预组。模型组予高脂饮食制备NAFLD大鼠模型,以TLR4/NF—KB信号通路抑制剂腹腔注射干预组大鼠。处死各组大鼠,观察各组肝组织病理变化,检测TLR4、NF—KB蛋白的表达及铁调素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肝脏呈现典型脂肪性变,其TLR4、NF—KB蛋白表达及铁调素mRN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干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改变显著改善,TLR4、NF—KB蛋白表达及铁调素mRNA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TLR4/NF—KB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可能上调铁调素表达,参与了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形成过程中肝细胞增殖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形成过程中肝细胞增殖的变化.方法通过高脂饮食建立Wistar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模型,同时设立正常饮食组作为对照,在实验第4、8、12周时分批收集肝脏标本.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测定S期细胞比例(SPF)和增殖指数(PI),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结果高脂4周组和高脂8周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均无差异.高脂12周时SPF和P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CNA阳性率也明显升高(P<0.01).结论大鼠NAFLD形成过程中肝细胞增生,主要发生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形成后,这可能是肝脏对NASH引起的炎症、坏死的代偿反应,但是否为肝癌发生的早期事件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在非乙醇性脂肪肝(NAFLD)中的作用.方法: 8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6只)和高脂饮食组(42只),正常对照组饲养8周,高脂饮食组分为7组,每隔2周处死1组,测定大鼠的体重,肝脏的湿重,空腹真胰岛素(FIns)、血糖(FBG)、血脂水平,观察肝组织学改变.结果: 模型组大鼠喂养8周时出现NAFLD.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FBG,FIns,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肝细胞脂肪变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有差异.TG, FIns与肝细胞脂肪变程度成正相关,ISI,HDL-C与肝细胞脂肪变程度成负相关.结论: 模型组大鼠存在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在非乙醇性脂肪肝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血清脂联素水平、肝脏脂联素受体(adipoR)mRNA表达与肝组织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喂养高脂饲料建立NAFLD大鼠模型,分别于第2、4、8、12周处死,ELISA法检测血清脂联素及其他生化指标,测肝指数,RT-PCR法检测肝脏adipoR mRNA表达,肝组织切片苏丹Ⅲ脂肪染色、H-E常规染色和Masson三色纤维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模型组大鼠第2、4、8、12周血清脂联素水平逐步下降,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1);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肝指数(r=-0.383,P=0.015)、肝脏炎症评分(r=-0.475,P=0.002)、纤维化评分(r=-0.459,P=0.003)均显著负相关。模型组肝脏adipoR1 mRNA表达逐步上升,adipoR2表达逐步下降,分别于4周、2周开始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肝脏adipoR2 表达与肝指数(r=-0.431,P=0.006)、纤维化评分(r=-0.353,P=0.025)均显著负相关。结论:NAFLD大鼠肝脏adipoR mRNA表达异常、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后者与肝脏脂肪性炎症、纤维化程度相关,提示血清脂联素降低,肝脏adipoR表达异常,尤其是adipoR2 mRNA降低与NAFLD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李小山  何松 《重庆医学》2011,40(21):2125-2127,2076
目的探讨碳水化合物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hREBP)及其靶基因A羟化酶(ACC)、脂肪酸合成酶(FAS)在高脂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模型中的动态表达及作用。方法选取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高脂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于喂养第12周末处死。HE染色观察肝脏脂肪变性,逆转录酶链免疫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测定两组大鼠肝脏组织中ChREBP、ACC、FAS的mRNA表达和蛋白水平,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分析ChREBP与ACC、FAS基因启动子碳水化合物应答元件(ChRE)结合情况。结果成功构建高脂饮食大鼠NAFLD模型,血生化指标(ALT、AST、TC、TG)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脂组大鼠肝组织ChREBP mRNA、蛋白及ChRE DNA的表达水平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CC、FAS mRNA、蛋白的表达水平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脂饮食可抑制ChREBP的表达,在高脂饮食导致的NAFLD形成过程对ACC、FAS的表达起负性调控作用;ACC、FAS的表达通过其他调控途径升高而参与NAFLD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