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吞咽障碍的功能性检查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吞咽是人类最复杂的行为之一。吞咽障碍(dysphagia)是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管口括约肌或食管功能受损所致的进食障碍。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对液体或固体食物的摄取、吞咽发生障碍或吞咽时发生呛咳、哽噎。近年来,随着对吞咽障  相似文献   

2.
<正>吞咽障碍是指唇、舌、下颌、软腭、咽喉、食管等器官结构和(或)功能受损,不能安全有效地把食物送到胃内的过程,其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障碍[1]。器质性吞咽障碍是指口、咽、喉、食管等解剖结构异常,而导致吞咽困难[2]。而气管切开患者破坏了正常的吞咽解剖结构和机制,可致吞咽困难。研究显示,43%~83%的气管切开患者伴有吞咽障碍[1,3]。功能性吞咽障碍是由于吞咽肌暂时失去神经控制,吞咽肌、骨骼肌运动的不协调引起的吞咽障碍[2]。  相似文献   

3.
Vital Stim电刺激理疗仪治疗吞咽障碍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晓萍  王招娣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2):2092-2093
吞咽障碍是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道口括约肌或食道功能受损所致的进食障碍。病人的临床表现为对液体或固体食物的摄取、吞咽发生障碍或吞咽时发生呛咳、哽噎。我科2006年9~12月共收治脑血管意外患者28例,帕金森病5例,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3例为意识不清患  相似文献   

4.
李珍  谢常宁   《护理与康复》2020,19(8):25-29
本文总结了咽喉肿瘤患者发生吞咽障碍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肿瘤T分期及主体部位、手术方式、佩戴气管导管、放射治疗等因素,并从开展吞咽障碍评估,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加强摄食管理等方面提出咽喉肿瘤患者吞咽障碍的护理干预措施,旨在为预防咽喉肿瘤患者吞咽障碍的临床干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吞咽是呼吸道、口咽及食管结构的一项重要神经肌肉功能,在保护气道的同时,将物质从口腔运输到胃[1]。吞咽障碍是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管等器官结构和(或)功能受损,不能安全有效地把食物经口送到胃内,可表现为饮水呛咳、吞咽粘滞感、咽下困难、吞咽乏力等症状[2]。由神经性统疾病导致的吞咽障碍称为神经源性吞咽障碍(neurogenic dysphagia, ND),以卒中后吞咽障碍最为常见[3]。研究表明,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发生率高达37.0%~78.0%[4],吞咽障碍易诱发吸入性肺炎、窒息、脱水和营养不良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相似文献   

6.
李玲  孙洁  宁博 《中国康复》2022,37(12):747-750
目的:比较有无咽喉感觉受损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误吸及吞咽功能的差异,探讨咽喉感觉缺陷与卒中后吞咽障碍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150例。通过使用吞咽纤维内镜检查的触摸技术对咽喉感觉进行半定量评估。根据结果将患者分为咽喉感觉正常组(A组)68例,一侧咽喉感觉受损(ILS)组(B组)45例和双侧ILS组(C组)37例。使用电视荧光吞咽造影评估3组患者的误吸情况、吞咽障碍结局与严重度(DOSS)、Rosenbek渗漏/误吸(PAS)和视频吞咽造影功能障碍(VDS)评分情况,分析咽喉感觉功能与吞咽功能的相关性。结果:咽喉感觉功能与稀流质误吸、浓流质误吸、糊状质误吸、PAS、DOSS、VDS间的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误吸率高于A、B组(P<0.05),B组高于A组(P<0.05)。C组PAS评级及VDS评分均高于A、B组(P<0.05),B组高于A组(P<0.05);C组DOSS评级均低于A、B组(P<0.05),B组DOSS评级低于A组(P<0.05)。C组发生吸入性肺炎率高于A、B组(P<0.05),B组高于A组(P<0.05)。结论:卒中后患者咽喉感觉功能受损与吞咽功能的严重程度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吞咽障碍的康复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吞咽障碍对患者营养的维持、疾病的康复以及生活质量具有重大影响 ,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正常的吞咽运动过程可分口腔期、咽喉期和食道期。任何一期发生障碍均可导致吞咽障碍。由此 ,吞咽障碍可分为口腔期吞咽障碍、咽喉期吞咽障碍和食道期吞咽障碍。脑卒中的吞咽障碍多为混合性吞咽障碍。1吞咽障碍的诊断如患者存在流涎、构音障碍、湿性罗音、进食呛咳、反复肺部感染、体重下降、口腔失用 ,同时伴有神经病学检查异常 ,即可诊断吞咽障碍。吞咽障碍的原因可分为真性延髓麻痹或假性延髓麻痹 ,两者的康复治疗的预后有所不同。附表 真性延髓…  相似文献   

8.
神经原性吞咽障碍的评定与康复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吞咽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性动作 ,需要有良好的口腔、咽、喉和食管功能的协调。吞咽动作的完成由皮层及皮层下结构控制 ,脑干的 5对颅神经参与。许多神经原性疾病可影响参与吞咽动作的肌肉的收缩 ,导致食团的滞留和异位 ,甚至出现吸入性肺部感染 ,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近 2 0年来 ,在吞咽障碍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面的研究均有明显进展 ,吞咽障碍的康复则主要侧重于机能的恢复、代偿及适应 3个方面。1吞咽障碍的时相由于吞咽动作分为口腔预备相、口腔相、咽相和食管相 ,所以 ,吞咽障碍也分为口腔预备相和口腔相障碍、咽相障碍和食管相障碍…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食管清除功能异常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脑卒中后食管清除功能异常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分析食管清除功能异常与口咽期吞咽生理及渗漏误吸间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3年4月期间在我院康复科住院、并完成吞咽造影检查(含正位像食管清除观察)的174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从其医疗记录中收集临床资料数据,并针对患者吞咽5 ml高稠度食物的正位像及侧位像造影结果进行分析。采用改良钡剂吞咽障碍造影评估量表(MBSImP)的食管清除(EC)项目对患者的食管清除功能进行评级,并对其口腔期及咽期的各吞咽生理成分进行评分。采用Rosenbek渗漏误吸量表对患者进食的安全性进行评级。 结果 在174例入选患者中,共发现70例(40.23%)患者有食管清除功能异常,且大部分(共43例)患者表现为食管中到远端滞留。与食管清除正常组患者比较,食管清除异常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更高、咽期总体障碍程度更严重(P<0.001)。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入选患者食管清除功能与口腔期范畴的各吞咽生理成分及渗漏误吸评级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咽期范畴的喉上抬(r=0.229,P=0.002)、舌骨前移运动(r=0.244,P=0.001)、咽蠕动(r=0.521,P<0.001)、咽收缩(r=0.309,P<0.001)、食管上括约肌开放(r=0.337,P<0.001)、舌根收缩(r=0.261,P=0.001)及咽部残留(r=0.260,P=0.001)均具有显著正相关性。 结论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可同时合并食管清除功能障碍。食管清除功能异常与年龄及咽期吞咽障碍严重程度相关。咽期吞咽生理异常可能伴随更高的食管清除异常发生率,咽蠕动减弱常提示伴随更严重的食管清除异常。将正位像食管清除观察纳入常规吞咽造影检查中,有助于筛查食管功能异常以早期识别临床问题,提高吞咽评估的全面性及系统性。  相似文献   

10.
郎黎薇  任琳 《上海护理》2012,12(5):60-62
吞咽是食物由口腔向胃输送的过程,共分为3期,即口腔期、咽喉期和食管期[1]。口腔期是指咀嚼食物至食团进入咽部之前的过程;咽喉期是指食团吞咽入食管的过程;食管期是指食团经过食管入胃的过程。颅神经性吞咽困难主要发生在口腔期与咽喉期,这是因为参与口腔期吞咽的肌肉有口轮匝肌与咬肌,均由面神经及三叉神经支配;参与咽喉期吞咽的肌肉有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主动球囊扩张术联合常规吞咽康复治疗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所致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所致吞咽障碍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吞咽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主动球囊扩张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食管上括约肌开放情况、功能性经口摄食评估(FOIS)评分以及吞咽造影检查(VFSS)评分。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2.00%,高于对照组的64.00%(P0.05);研究组食管上括约肌完全开放率80.00%,高于对照组的52.00%(P0.05);两组干预后FOIS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口腔期、咽喉期、误咽、总分等VFSS评分与干预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干预后咽喉期、误咽、总分等VFSS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球囊扩张术联合常规吞咽康复治疗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所致吞咽障碍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2.
吞咽障碍是指口腔、咽喉、食管等吞咽相关的器官出现功能性或者器质性的改变,使食物不能安全有效的到达胃内的吞咽困难,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因此,积极治疗吞咽障碍十分重要。目前吞咽障碍主要依靠康复治疗,其中物理因子疗法具有显著的效果。本文就吞咽障碍常见的理疗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吞咽障碍是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管括约肌或食管功能受损,不能安全有效地把食物由口送到胃内取得足够营养和水分的进食困难。现就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在脑瘫患儿吞咽障碍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对性分阶段的护理方法对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及预防并发症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06年3月~2008年3月80例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吞咽训练。吞咽训练工作包括基础训练、吞咽功能训练及摄食管理。结果经吞咽训练后,75例患者顺利拔除胃管,无1例发生训练相关并发症。5例因病情发生变化未完成训练计划,其中2例发生肺炎,3例因头痛剧烈病情加重而停止训练。结论针对吞咽障碍进行有针对性的分阶段护理的吞咽训练,有利于患者吞咽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5.
吞咽障碍作为喉切除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喉切除术包括全喉切除术和喉部分切除术。全喉切除患者的吞咽障碍多是由于食团下咽阻力增加、食管蠕动障碍、新造咽的狭窄而造成。喉部分切除术后因吞咽相关解剖结构损伤或缺失,导致声门下压力降低、气管保护机制下降、声门开闭受损,呼吸与吞咽动作协调紊乱,患者常出现呛咳、误吸等症状。吞咽障碍的评估方法分为主观评估和客观评估。主观评估包括临床床旁检查和吞咽障碍量表评估。客观评估常采用吞咽造影检查、纤维内镜吞咽功能检查和高分辨率压力测量。早期吞咽康复训练、心理干预以及家属参与康复护理及出院后的延续护理等均可促进喉切除术后患者吞咽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6.
神经性吞咽障碍的临床评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吞咽障碍是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道括约肌或食道功能受损,不能安全有效地把食物由口送到胃内取得足够营养和水分的进食困难[1]。当吞咽障碍是由于神经肌肉疾病导致时,称为神经性吞咽障碍。资料显示在中风患者中,发病初期有25%-40%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2];而另有统计认为两周后有86%会产生吞咽障碍[3]。一般认为吞咽的全过程可分为三阶段:口腔阶段、咽腔阶段和食道阶段[4]。正常吞咽的神经解剖机制目前已较清楚,整个过程受大脑皮层、皮质延髓束、脑干神经核、吞咽中枢、第Ⅴ、Ⅶ、Ⅸ、Ⅹ、Ⅺ、Ⅻ对颅神经及Ⅰ、Ⅱ、Ⅲ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吞咽功能训练在老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老年科存在吞咽障碍的老年患者40例,给予吞咽功能训练,包括基本吞咽功能训练、防噎食吞咽技巧训练和进食训练。训练3个月后采用才藤吞咽障碍评价法比较训练前后患者吞咽障碍程度及进食误吸发生情况。结果训练后根据吞咽功能疗效判定标准,显效12例,有效23例,吞咽功能明显改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训练后误吸发生率由41.13%降至14.72%,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吞咽功能训练能有效促进老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延缓吞咽障碍的进展,有助于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吞咽障碍分级管理对卒中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550例吞咽障碍患者作为试验组,2017年6月—12月期间住院的512例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作为对照组。试验组洼田饮水试验2~3级患者应用增稠剂改变食物性状、4~5级给予间歇经口-食管/胃管管饲;对照组洼田饮水试验2级及以上患者,遵医嘱给予留置胃管。结果试验组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而试验组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吞咽障碍分级管理的实施,能明显提高患者的吞咽功能,降低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食管前性吞咽障碍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食管前性吞咽障碍的评估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1年10月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咽喉科16例食管前性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评估资料。  结果  16例患者中9例接受反复唾液吞咽试验检查均表现异常; 8例接受洼田饮水试验检查均表现为Ⅲ级以上异常; 11例接受吞咽造影检查表现为启动延迟或不能启动, 吞咽相关误吸, 咽腭反流, 食物滞留、残留、渗漏, 环咽肌功能障碍; 11例接受内镜吞咽检查表现为声带麻痹、唾液潴留、咽喉部瘢痕、误吸等异常。  结论  反复唾液吞咽试验和洼田饮水试验可作为食管前性吞咽障碍筛查及床旁评价工具, 吞咽造影检查和内镜吞咽检查则可以精确评估吞咽障碍的发生部位及性质, 为下一步治疗提供有力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脑外伤后发生吞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141例脑外伤患者根据Gugging吞咽功能评估,分为吞咽障碍(n=36)和吞咽正常(n=105)两组,比较两组间的相关因素发生率。结果重型脑外伤、脑干损伤、双侧脑损伤、气管切开、留置胃管和认知障碍的发生率吞咽障碍组高于吞咽正常组(P0.05)。结论重型脑外伤、脑干损伤、双侧脑损伤、气管切开、留置胃管和认知障碍与脑外伤后吞咽障碍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