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胃液IgG、SIgA的含量及pH值测定对胃癌诊断的意义,国内外均有研究,但目前仍有分歧。为进一步探讨胃液Ig含量与胃癌的关系,我们检测胃癌、胃部良性疾病患者的胃液中Ig的含量,并研究了Ig的检出与胃液pH的关系,同时还做了乳酸定性试验,获得了有意义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火箭电泳法测定胃良性和恶性疾病胃液中IgG和IgA的含量共258例,正常人29例。其中胃癌、萎缩性胃炎及溃疡术后胃液中的IgG和IgA阳性率及阳性者的均值均显著增高。认为检测胃液中IgG和IgA对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萎缩性胃炎有一定辅助诊断价值,并说明萎缩性胃炎与溃疡术后有关。  相似文献   

3.
胃癌患者胃液中CA242、CEA、CA19-9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胃液中CA242、CEA、CA19-9的含量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和ELISA法测定60例胃癌患者、32例良性胃病和31例对照者胃液及血清中CA242、CEA、CA19-9的含量。结果胃癌组胃液中CA242、CEA、CA19-9水平高于良性胃病组及对照组(P<0.05);胃良性病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三项肿瘤标志物在肿瘤临床分期Ⅲ Ⅳ组中的含量高于Ⅰ Ⅱ组,两组对应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胃癌组血清CA242、CEA和CA19-9检测水平与良性胃病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良性胃病组与对照组血清三项肿瘤标志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胃癌组胃液中CA242、CEA和CA19-9检测灵敏度均高于血清检测值。结论检测胃液中的CA242、CEA、CA19-9,对胃癌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追踪,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胃液、血清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在胃良恶性溃疡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4例溃疡型胃癌和20例胃溃疡患者胃液、血清中HA和Ⅳ型胶原含量,并以30例浅表性胃炎患者作为对照.结果 胃癌组胃液HA、Ⅳ型胶原含量明显高于胃溃疡组和对照组(P<0.05、P<0.01);胃癌组血清HA含量明显高于胃...  相似文献   

5.
胃液癌胚抗原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胃液癌胚抗原(CEA)含量测定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对189例胃部疾病患者同时测定胃液及血清CEA含量。结果:189例患者分为胃癌组(1组);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异型增生组(2组);CAG伴肠化组(3组);其它良性疾病组(4组)。胃液CEA含量,1组和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组与3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1组、2组、3组和4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各组的胃液CEA阳性率分别为72.5%、15.8%、16.7%和0。胃癌组同时测定的血清CEA阳性率为42.5%。结论:对胃癌病人检测胃液中CEA含量明显优于血清CEA的测定。胃液CEA的增高对胃癌的诊断可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6.
本文检测17例胃癌患者之胃液内癌胚抗原(CEA)值,并与正常胃组、消化性溃疡组、胆道良性疾病组之胃液内CEA值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胃癌组与另三组间之CEA值均有显著差异(P<0.05—0.01)。作者认为,检测胃液中CEA方法简便,胃癌组CEA均值及阳性率均较高,可作为与早期发现胃癌的一种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单克隆抗体酶免疫法检测了206例各种病人血清和胃液中癌胚抗原(CEA)的含量,胃癌患者血清和胃液CEA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人及良性胃病患者.非胃癌的其它恶性肿瘤患者胃液CEA含量无增高现象。这些结果表明检测胃液CEA含量可用于胃癌的辅助诊断、疗效评价、术后监测和胃癌高危人群的筛选。在胃癌患者中血清CEA阳性率低于胃液,故同时检测血清与胃液CEA可提高胃癌诊断的阳性率.对指导治疗和估计预后也有帮助。  相似文献   

8.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89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胃液中的癌胚抗原(CEA)和β_2微球蛋白(β_2MG)含量。结果表明,胃癌组胃液CEA和β_2MG浓度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提示联合检测胃液中CEA和β_2MG对胃癌诊断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胃癌的早期确诊是提高疗效的关键,Mitehell Levy等氏1975年报道胃癌患者胃液分泌型IgA(SIgA)水平早期较晚期及胃部良性疾病患者或正常人为高,其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国内文献未见报道。 1979年4月至80年3月,作者参照Levy等氏方法,用单项免疫扩散法和火箭电泳法检测胃液SIgA含量323例(包括胃癌、其它癌症、胃部良性疾患及正常人等),结  相似文献   

10.
用酶联免疫法和免疫酶染色法同时测定52例胃癌患者粘膜CEA含量分布和胃液血清CEA浓度,探讨其关系并以30例胃良性病变作对照。结果表明:①胃液与胃粘膜CEA呈明显正相关(r=0.77)能够较好地反映瘤细胞排泌CEA的情况,因此胃液CEA测定可用于胃癌辅助的诊断、术后监测和胃癌高危险人群的筛选。②免疫酶CEA染色方法简便易行,临床上可用于鉴别常规病理学检查形态类似的胃部肿瘤。③胃癌患者血清CEA阳性率较低,不适于单独应用,但特异性较好,与胃液CEA测定及CEA免疫酶染色联合应用胃癌诊断符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胃癌与生长抑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放免分析法 (RIA)测定 2 0例胃癌患者血浆、胃液、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生长抑素 (SS)含量 ,并与 1 8例健康人对照。结果发现胃癌组血浆SS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 ) ,胃癌组血浆SS含量又明显高于其本身胃液中SS含量 (P <0 .0 0 1 ) ;癌旁组织SS含量明显高于癌组织中SS含量 (P <0 .0 0 1 )。提示胃癌患者血浆SS增高有利于抑制肿瘤组织的生长 ;胃癌患者的SS仍以内分泌形式进入血循环为主 ;检测胃粘膜不同部位的SS有助于对胃癌的诊断及确定肿瘤的范围 ,给予外源性SS治疗可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正> 虽然目前已比较普遍使用纤维胃镜早期诊断胃、十二指肠疾病,但测定胃液分泌功能特别是游离酸排出量仍然是必要的常规检查方法之一。胃游离酸的排出量与壁细胞数及其分泌功能状态有关。壁细胞分泌受神经及体液因素的支配。在安静状态下仅有部分壁细胞进行分泌活动,基础胃液就是测定在安静状态下受试者一小时胃液分泌量及游离酸排出量(以下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单发胃癌和食管/胃双原发癌中胃癌组织CDH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62例单发胃癌、30例食管/胃双原发癌中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及18例正常胃组织CDH1基因甲基化情况。结果单发胃癌和食管/胃双原发癌中胃癌组织CDH1基因甲基化率分别为61.3%和76.7%,癌旁组织分别为22.6%和23.3%,正常胃组织为0。单发胃癌和食管/胃双原发癌患者癌组织CDH1基因甲基化率与癌旁组织、正常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旁组织CDH1基因甲基化率与正常组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发胃癌与食管/胃双原发癌中胃癌组织CDH1基因甲基化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发胃癌和食管/胃双原发癌患者CDH1基因甲基化与性别、年龄、烟酒史和上消化道肿瘤家族史均无关(P>0.05)。结论 CDH1基因甲基化在单发胃癌和食管/胃双原发癌胃癌中是一常见的表观遗传学事件,可能是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本文观察了40例健康人,28例胃癌,26例球部溃疡,19例胃溃疡及9例胃溃疡伴不典型增生病人的IL—2活性及NK细胞活性。其中胃癌病人IL—2及NK活性最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0.0005;胃溃疡伴不典型增生病人的IL—2活性及NK活性,虽然高于胃癌病人,但却显著低于健康人,统计学有意义。将正常人和病人的PBMC分别用IL—2处理后,观察IL—2对NK细胞的调节作用,IL—2对正常人及病人的NK细胞活性均有促进作用,但未能使NK活性显著低下的胃癌病人的NK活性恢复至正常人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FAF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FQ-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及相对正常胃黏膜组织FAF1mRNA和FAF1蛋白的表达。结果:FAF1mRNA在胃癌组织(O.27±0.12)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0.40±0.06)和正常胃组织(0.48±0.08)(P〈0.01)。FAF1mRNA在胃癌中的表达水平与癌细胞分化程度、远处转移有关,分化程度为低未分化及远处转移的胃癌组织FAF1mRNA表达值明显低于高中分化及无远处转移者,而与年龄、性别、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大小无关。胃癌组织的FAF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37.50%)明显低于癌旁组织(62.50%)(P〈O.05)和正常组织(72.50%)(P〈0.01);FAF1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水平与癌细胞分化程度有关,低或未分化胃癌组织FAF1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高中分化胃癌组织,而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临床分期无关。结论:胃癌组织中存在FAF1表达减少,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FAF1可以作为一个判断胃癌预后的指标,也可能成为胃癌基因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16.
Infants with 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 typically present at 2 to 4 weeks of age with nonbilious projectile vomiting. 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 is exceedingly rare in newborn infants and is scarcely reported in literature. Also,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ultrasonographic measurements in newborn infants have yet to be determined. This report is of a newborn infant with 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 The patient presented with high-volume non-bile-stained output from a nasogastric tube and a dilated gastric bubble on abdominal radiograph. Contrast study ruled out intestinal malrotation. Two ultrasound tests showed that the pyloric muscle thickness and pyloric canal length were within normal limits. Subsequent laparotomy showed a thickened pylorus and pyloromyotomy was performed. The patient showed marked improvement in feeding postoperatively. A high index of suspicion is required for newborn infants presenting with gastric outlet obstruction. Ultrasound and contrast studies provide additional information, but definitive diagnosis may only be available intra-operatively.  相似文献   

17.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50例食管癌患者和16例正常人食管组织中微量元素铜、锌、铁、钴、锰、镍的含量。结果:①食管癌组织铜含量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余差异无显著性;②正常人食管组织锰、钴高于食管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铜低于癌组织,但与癌旁组织差异无显著性。作者认为.食管癌组织铜含量升高可能是癌变的结果。食管癌病人食管组织锰、钴低于正常人有可能是癌变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癌和胃良性病变中端粒酶的活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TRAP-PCR-ELISA方法检测36例胃癌组织,20例胃溃疡组织,10例胃炎组织和20例正常人胃黏膜组织中端粒酶的活性.结果:胃癌组织中端粒酶阳性率分别为80.6%(29/36),胃良性病变组织中端粒酶阳性率为10%(其中2例胃溃疡和1例胃炎组织标本检测到端粒酶活性),正常人胃黏膜组织未检测到端粒酶阳性.胃癌组织与胃良性病变组织中端粒酶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端粒酶活性是判断胃良恶性肿瘤的一个重要指标,对胃良性病变患者端粒酶检测阳性者应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宫颈癌组织及癌旁组织TGF-β1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52例宫颈癌癌组织及相对应癌旁组织TGF-β1mRNA的表达量,分析其表达量与年龄、临床分期以及分化程度等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TGF-β1mRNA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mRNA在低分化患者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中高分化患者组(P<0.05);在临床Ⅱ~Ⅲ期患者中的表达明显高于Ⅰ期患者(P<0.05);在不同年龄段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GF-β1mRNA在宫颈癌组织中呈明显高表达,且与临床分期和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