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通过检测BRCA1蛋白在大肠黏膜微细结构改变中的表达,探讨BRCA1蛋白在不同大肠黏膜病变腺管开口分型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Kudo分型方法,染色放大内镜下大肠黏膜病变腺管开口分为Ⅰ~Ⅴ型;其中Ⅰ~Ⅱ型为非肿瘤性病变,ⅢL~Ⅳ型为腺瘤,Ⅴ型为癌性病变,所有病变诊断结果均由病理学证实?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活检组织BRCA1蛋白的表达?结果:染色放大内镜下检出Ⅰ~Ⅴ型息肉样病变256枚,其中非肿瘤性病变(73例),肿瘤性病变(183例);随着大肠腺管分型序数的递增,BRCA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增加,各腺管分型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0 1);癌性病变BRCA1蛋白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腺瘤性病变和非肿瘤性病变(P < 0.000 1)?结论:随着大肠腺管分型序数的递增,BRCA1蛋白的阳性率逐渐增加,尤其在内镜诊断的大肠癌性病变中有着较高的表达率?因此,染色放大内镜下观察大肠黏膜微细结构改变的同时联合检测BRCA1蛋白的表达有助于大肠癌的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半胱氨酰白三烯D4(LTD4)及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1拮抗剂MK571对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Caco-2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活性;FITC Annexin V/碘化丙啶(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率;PI染色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 12.5 ~ 400 μg/L的LTD4对结肠癌SW480细胞有促增殖作用,且存在时效和量效依赖性;而1.6~12.5μg/L的LTD4处理24、48 h,对SW48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无明显影响,作用时间延长至72 h,可促进SW480细胞的增殖.50~ 400 μg/L的LTD4对结肠癌Caco-2细胞有促增殖作用,且存在时效和量效依赖性;而1.6-50 μg/L的LTD4对结肠癌Caco-2细胞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25~200 μmol/L的MK571对结肠癌SW480细胞有抑制作用,且存在时效和量效依赖性;而0.8 ~ 6.25 μmol/L的MK571对SW480细胞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25~ 200 μmol/L的MK571对结肠癌Caco-2细胞有抑制作用,且存在时效和量效依赖性;而0.8~ 25 μmol/L的MK571对结肠癌Caco-2细胞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阴性对照组相比,25 ~ 100 μg/L的LTD4对2种结肠癌SW480细胞和Caco-2细胞有促凋亡作用,且存在时效和量效依赖性;而100、200 μmol/L的MK571对2种结肠癌的凋亡无明显作用.与阴性对照组相比,25 ~ 100 μg/L的LTD4可以降低2种结肠癌细胞株G0/G1期比例,增加G2/M及S期比例;而100、200 μmol/L的MK571增加2种结肠癌细胞G0/G1期的比例,降低G2/M及S期比例.结论 LTD4具有促进人结肠癌SW480、Caco-2细胞株增殖的作用,该作用可能的作用机制是抑制凋亡、增加G2/M及S期细胞比例.MK571可抑制2种结肠癌细胞株的增殖,但对凋亡无明显影响,其抑制增殖作用的可能机制是阻滞细胞于G0/G1期.  相似文献   
4.
笔者探讨^125I标记抗癌胚抗原(CEA)人/鼠嵌合抗体rch24在裸鼠人结肠癌模型中放射免疫显像(RII)及其用于结肠癌定位诊断及导向治疗的可行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6.
该院从2000~2004年以来在X线机电视下采用电子十二指肠镜胆管造影并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以上简称ERCP+EST)技术对480例胆总管结石进行造影诊断检查及取石治疗,以期望通过简单、无痛苦、并发症少而且可以反复治疗的方法,完成对胆总管结石无创伤性诊断及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胃癌组织中的细胞凋亡与侵袭转移的相关性.方法收集41例胃癌新鲜组织1.0cm3大小,分离单细胞悬液,流式细胞仪检测早期凋亡指数(EAI);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邻近胃癌组织中Bcl-2蛋白的表达;-80℃冰箱冻存后成批匀浆,检测上清液的PAI-1比活性.结果EAI在弥漫型胃癌与肠型胃癌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中差异显著[(18.2±3.5)%vs(11.4±3.7)%,P《0.001;(14.2±3.9)%vs(20.7±3.5)%,P《0.001)].肠型胃癌84%(11/13)Bcl-2阳性,弥漫型胃癌中只有36%(12/28)阳性,差异显著(P《0.05).淋巴结转移的胃癌中59%(17/29)Bcl-2阳性,无淋巴结转移的33%(4/12),无显著性差异(P》0.05).弥漫型胃癌的PAI-1比活性高于肠型胃癌组织[(0.76±0.12)vs(0.54±0.12)Au/ml,P《0.01)],有淋巴结转移者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0.71±0.18)vs(0.52±0.18)Au/ml,P《0.05)].结论EAI与Bcl-2是肿瘤组织中细胞早期凋亡的指标,两者在不同组织和有无淋巴结转移中有重要意义;其与侵袭转移指标PAI-1无直接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125I标记CEA人/鼠嵌合抗体rch24(125I-rch24)及淋巴瘤抗体IgG(125I-IgG)在荷人结肠癌裸鼠体内的分布,为放射免疫显像(RⅡ)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每鼠尾静脉注射抗体0.1ml(约100μCi),测定注射后24、48、96、168h肿瘤和血液、肝、肺等重要脏器的单位重量放射性比值(T/NT),各组织摄取百分比.[结果]125I-rch24注射后24~168h内,肿瘤部位出现选择性放射性浓聚;肿瘤组织在注射125I-rch24后,48h组织摄取百分比达到最大值28.06%;96h所有脏器T/NT比值均大于8.0;125I-IgG未出现放射性浓聚,呈全身分布.[结论]125I-rch24在荷人结肠癌裸鼠体内,可特异结合肿瘤组织,可望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鼻胆管引流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效果.方法 98例ERCP术后有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可能的患者,48例术后置鼻胆管引流,50例非引流进行对照,观察术后2、24 h血清淀粉酶值和急性胰腺炎发生率.结果 ENBD组和对照组术后2 h血清淀粉酶值分别为(367.6±76.6)U/L和(621.5±121.4))U/L (P<0.01),术后24 h血清淀粉酶值分别为(245.5±74.2)U/L和(424.6±82.1)U/L (P<0.01);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分别为8.33%和20.00%(P<0.05);急性胰腺炎发生率分别为0与8.00%(P<0.05).结论 ENBD能有效预防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内镜下乳头切开术(EST)对胆囊切除后T管引流不能拔除的病因诊断价值及治疗效果。方法10例胆囊切除术后T管引流不能拔除者行ERCP,观察胆总管下段情况,了解其梗阻原因,如有结石则行EST及胆总管取石术,配合使用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结果10例患者9例有胆总管残存结石,内镜下取石成功,1例疑诊胆管癌患者行ENBD,T管均成功拔除,未发生与操作有关的并发症。结论ERCP、EST治疗可了解胆囊切除术后T管不能拔除的原因,并能解除胆总管梗阻,是一项十分有价值、相对安全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