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进出境船舶压舱水致病性弧菌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致病性弧菌的存在情况以及其与船舶卫生控制措施和卫生状况间的关系,为传染病监测及制定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珠海港入出境船舶压舱水和饮用水中致病性孤菌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入出境船舶压舱水、饮用水和珠海港海域海水,对水样进行弧菌的分离鉴定及统计分析。结果:压舱水致病性弧菌检出率为86.20%,海水致病性弧菌检出率为78.13%,入境船舶上的饮用水致病性弧菌检出率为26.47%;入境船舶上饮用水致病性弧菌检出率大大高于管道饮水中检出率;船舶卫生状况不同时,其饮用水中致病性弧菌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在压舱水中检出12种致病性弧菌,其中以深藻弧菌、副溶血弧菌、沙鱼弧菌、创伤弧菌为主要优势菌;分离自压舱水的2株溶血性弧菌中检测到耐热溶血素基因。结论:致病性弧菌广泛分布于压舱水和海水中,制定规范的压舱水卫生管理措施乃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其致病性弧菌的存在情况以及其与船舶卫生控制措施和卫生状况间的关系,为传染病监测及制定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珠海港入出境船舶压舱水、饮用水和珠海港海域海水,对水样进行弧菌科的分离鉴定,并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压舱水致病性弧菌检出率为86.20%,海水致病性弧菌检出率为78.13%,入境船舶上的饮用水致病性弧菌检出率为26.47%:入境船舶上饮用水致病性弧菌检出率大大高于管道饮用水中检出率;船舶卫生状况不同时,其饮用水中致病性弧菌检出率差异显著。结论致病性弧菌广泛分布于压舱水和海水中,压舱水排放对当地人民身体健康构成更大的威胁,对公共卫生的潜在危害性更大。制定规范的压舱水卫生管理措施乃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急性腹泻患者粪便中检出77株致病性弧菌张家港市卫生防疫站崔锋为了解致病性弧菌在本市的感染情况,我们对本市各医院送检的急性腹泻便样385份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致病性弧菌检出情况从385例急性腹泻便中共检出10种、77株弧菌科细菌。检出率为2...  相似文献   

4.
我国沿海五省市致病性弧菌的分布调查及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65,自引:0,他引:65  
为了解致病性弧菌在我国沿海地区的分布情况及致病规律 ,对沿海 5省市 10个地区的 51份水样及食品进行了微生物学检测和病原学调查 ,结果共检出致病性弧菌 4 5株 ,以豚鼠气单胞菌( 2 6.7% )、溶藻弧菌 ( 2 2 .2 % )和副溶血弧菌 ( 11.1% )占多数 ,这与从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人粪便中分离的弧菌主要菌种基本相同。东海、南海和黄海致病性弧菌的分离率相近 ,在 67%~ 77%。 2 9份水源水中有 2 7份检出致病性弧菌 ,检出率为 93.1% ,共检出 38株菌 ,主要分布在江水 ( 31.5% )、河水 ( 2 6.3% ) ,其次为海水和塘水 (均为 2 1.1% )。结果表明 ,致病性弧菌在水源水中的分布与其致病性密切相关 ,应加强致病性弧菌的监控、诊断和治疗 ,以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象山地产海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带菌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象山地产海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带菌情况,为控制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腹泻提供依据。方法副溶血性弧菌分离鉴定按GB/T4789.7—2003,定量试验参照2004年浙江省食品污染物监测网、食源性疾病监测网工作手册(微生物部分)的有关章节进行。结果306份样品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140株,检出率45.8%。结论象山地产海水产品中携带副溶血性弧菌较严重,是一种潜在的诱发食源性疾病的病原,应引起我们的关注,提示我们食用水产品时应煮熟。采样方法以整体采集为佳。  相似文献   

6.
在1994年的特大旱灾期,对本地地面饮用水污染情况进行了监测。49份水样中,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及细菌总数全部严重超标。并检出了11种81株致病性弧菌。水点阳性率为100%,而对照的浅、深井水则几乎无污染。81株弧菌中,以河弧菌(29.63%)、溶藻弧菌(25.93%)、非O1群弧菌(18.52%)为多,并首次从地面水中检出了创伤弧菌及哈维弧菌。所有菌株均有较强的溶解红细胞能力,β溶血者占30.86%。81株弧菌均为多重耐药株,耐药谱最宽可达10种药物。其中耐6种药物以上的菌株占90.12%。  相似文献   

7.
33株致病性弧菌的检测与药敏试验江苏省苏州市卫生防疫站215003潘莉珍,林建国,任德生感染性腹泻是我国当前卫生防病工作的重点,国内外不少学者已证实弧菌可引起腹痛、腹泻。目前我市腹泻病中志贺氏菌属检出率为5.17%,而弧菌达9.43%,因此弧菌越来越...  相似文献   

8.
梭子蟹及牡蛎中致病性弧菌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海鲜食品中致病性弧菌的存在及分布状况。方法 用ColwellRR,徐怀如的弧菌鉴定分类法及计算机辅助数枝分类法分离鉴定了山东沿海秋季不同养殖水域的梭子蟹和牡蛎的不同部位存在的弧菌总数及种类。结果 鲜活梭子蟹和牡蛎体内存在副溶血弧菌,创伤弧菌等6种致病性弧菌,其肉体及胃鳃部位弧菌总数从10^3-10^6cfu/g不等,结论 生食或进食未加工熟的海鲜食品潜在的食物中毒的危险性较大,应大力提倡健康科学的饮食观念。  相似文献   

9.
每逢夏秋季节 ,正是沿海地区腹泻病人及食物中毒事件的高发之际 ,此时也正是小水产品大量上市之时。近年来有关致病性弧菌引起腹泻的报告逐渐增多 ,为了解我市肠道门诊腹泻病人致病性弧菌的感染情况 ,以及小水产品中致病性弧菌的带菌状况 ,为更好地开展腹泻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我们于2 0 0 0年 5~ 10月对人民医院、中医院肠道门诊腹泻患者进行了病原性弧菌感染调查 ,同期也对 3个菜市场小水产品进行了致病性弧菌的检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腹泻患者菌株标本  2 89株弧菌科细菌的菌株来源于市人民医院、…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结合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进行实验室检测,查明食物中毒原因,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方法按照《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T4789-2008》及《全国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判断。将剩余食品、患者呕吐物标本增菌培养后划线接种平板,餐具涂抹及便标本直接划线接种平板。结果共检测样品27件,最终从剩余食品、餐具涂抹和病人大便中分离出7株副溶血性弧菌、5株溶藻弧菌。结论经实验室检测证实,该起食物中毒是由副溶血弧菌合并溶藻弧菌引起,在北京市延庆县尚属首次。海产品中存在多种致病性弧菌的污染,应引起有关部门关注,需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管理,提示消费者不要生食海产品。同时实验室应重视多种致病性弧菌的检测以防漏检,并建立可靠的快速检测方法,持续地进行海产品中致病性弧菌的主动监测和污染控制,保障食品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玉林市2005年-2011年霍乱弧菌对外环境水体和水产品等的污染状况,及时发现霍乱病例,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主动监测对玉林城区内2005年-2011年的腹泻病人、外环境水体、(海)水产品、食品、重点人群等进行监测。结果:7年共采集各类标本15922份,检出霍乱弧菌36份,总阳性率为0.23%。2005年-2011年检出的阳性率分别为0.06%、0.67%、0.04%、0.29%、0.16%、0.00%、0.47%,外环境水体监测阳性率为0.26%。(海)水产品监测阳性率为0.55%,腹泻病人及重点人群监测结果全部为阴性;食品监测中未发现阳性样品。结论:我市外环境水体及水产品存在霍乱弧菌,应加强监测力度,及时了解其污染状况,以便采取有针对性措施预防和控制霍乱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2007-2011年上海市青浦区感染性腹泻致病菌的发生、病原构成、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探讨防治对策。方法收集2007-2011年12月期间青浦区监测点医院肠道门诊腹泻病例的粪便或肛拭子标本7268份,对哨点监测医院中就诊的腹泻病患者,采集肛拭子标本进行增菌后,分别接种在以下5种培养基(双洗碱性蛋白胨水、WS琼脂、麦康凯琼脂(MAC)和木糖赖氨酸去氧胆酸钠(XLD)、山梨醇麦康凯琼脂)中作霍乱弧菌、沙门菌、志贺菌以及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疑似0157的检验。结果在7268份标本中,共分离到83株菌,检出率为1.14%。其中副溶血弧菌位居阳性检出菌的首位,占86.75%(72/83);志贺菌和沙门菌分别占7.23%(6/83)和6.02%(5/83)。将每年的阳性监测结果进行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3.43,P〈0.01)。结论青浦区感染性腹泻病的主要致病菌依次为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和志贺菌等。  相似文献   

13.
王春娟 《职业与健康》2008,24(20):2174-2175
目的了解西安市腹泻病的发生、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探讨防治对策。方法对西安市6所腹泻病哨点监测医院中就诊的急性腹泻病患者,用肛拭子采集粪便标本进行增菌后,分别接种4种培养基(碱性蛋白胨水、SS、EMB、中国蓝平板)作霍乱弧菌、沙门菌、志贺菌以及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检验。结果6所腹泻病哨点监测医院中,粪便采样数及阳性率(0~9.09%)高低不等。在检出的阳性菌群中有志贺菌(75.0%)、副溶血性弧菌。结论2007年检出的阳性菌群中未发现霍乱弧菌,主要以志贺菌为主。  相似文献   

14.
2003—2006年包头市感染性腹泻细菌病原学监测结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永华  李秋梅  常勇 《职业与健康》2008,24(12):1177-1178
目的了解并掌握包头市腹泻病的发生、流行特征、变化趋势及细菌性病原分布特点,为制定预防措施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03—2006年对包头市腹泻病哨点监测医院中就诊的急性腹泻病患者,用肛拭子采集粪便标本进行增菌后,分别接种4种培养基(碱性蛋白胨水、SS、EMB、中国蓝平板)作霍乱弧菌、沙门菌、志贺菌以及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检验。结果从1028份粪便样本中,检出各种病原菌82株,检出率7.98%,其中志贺菌占86.58%,其余为沙门菌和大肠埃希菌。结论2003—2006年该市检出的阳性菌群中未发现霍乱弧菌,主要以志贺菌为主,初步揭示了包头市细菌性腹泻病原谱。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郁南县城区居民的主要腹泻病原菌,为建立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体系提供必要的监测数据。方法采集监测点腹泻门诊腹泻患者粪便(或肛拭)标本,分离沙门菌、志贺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 O157:H7和副溶血性弧菌。结果 121份标本共分离病原菌15株(12.40%),沙门菌检出率最高(46.67%);女性患者病原菌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P〈0.01);患者年龄集中在21-40岁(P〈0.01);检出的7株沙门菌分属4个血清群,以德尔卑沙门菌为主(57.14%)。结论郁南县城区居民主要腹泻病原菌为沙门菌,患者主要为中青年。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了解宁波地区腹泻患者病原菌构成和耐药性,为防控感染性腹泻提供依据。方法 病原菌检
测采用直接分离与增菌分离相结合的方法;细菌筛检和鉴定采用生化和生化鉴定试剂条API等法,鉴定到
种、群;病原菌血清分型采用血清凝集法;药敏试验采用K B法;耐药基因检测采用PCR 法,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率的比较采用χ
2 检验和犉分析。结果 9256份标本中检出8类16种3473
株病原菌,检出率为37.52%,其中,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和气单胞菌的检出率分别为16.13% (1493/
9256)、3.99% (369/9256)和3.44% (318/9256),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病原菌(χ
2=
21.68,犘<0.01);血清分型发现副溶血性弧菌的O3 群(349/480)、沙门菌的甲型副伤寒菌(168/369)、
志贺菌的躈氏志贺菌(117/175)、致病性大肠埃希菌O119 (28/66) 为各病原菌的优势菌,检出了躈氏
1C、2C 和4C 志贺菌新亚型;药敏试验显示病原菌对大多数抗生素敏感,但有45株为多重耐药菌,其中
气单胞菌23株、志贺菌8株、致泻性大肠埃希菌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变形杆菌2株、沙门菌1株,
占总菌数的2.45%,检出了犫犾犪 犜犈犕、狊狌犾犾和犪犪犮犮等3种耐药基因。结论 宁波地区感染性腹泻病原构成
复杂,副溶血性弧菌是最主要的流行病原菌;检出躈氏C 型志贺菌提示其血清型可能或正在转换,需加强
对志贺菌变迁的监测,以预防疾病的暴发;致病性不强的气单胞菌和类志贺邻单胞菌检出率较高,应引起
关注;耐药菌株中有2.45%的病原菌为超广谱β 内酰胺酶(ESBL) 菌株,涉及多个菌属,提示临床治疗
中合理用药是减少耐药菌的传播和扩散的关键。
关键词:感染性腹泻;病原菌;分离鉴定;药敏
中图分类号:R5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4)02 0096 06  相似文献   

17.
2013 年厦门市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厦门市市售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为控制和降低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根据((2013年食源性致病菌工作手册》的要求,对采集的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结果共监测样品408份,检出致病菌22株,总检出率为5.39%,其中,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为20%(4/20),阪崎肠杆菌检出率为12.5%(4/32),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6.67%(5/75)。结论饮用水、婴幼儿食品、地方特色食品、餐饮食品和水产品是厦门市食品的主要污染品种,应加强监督管理,减少由此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对人致病的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方法,评价5种检测方法对副溶血性孤菌致病性测定的有效性.方法采用耐热溶血毒素tdh基因和耐热直接溶血毒素相关毒素trh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并与神奈川溶血试验、小鼠腹腔注射和灌胃法对比,分别检测分离自腹泻者和自然环境中副溶血性弧菌标本.结果两类来源的副溶血性弧菌在tdh基因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珠海口岸入境船舶上饮用水中致病性弧菌污染状况,以及其与船舶卫生管理和卫生处理措施等方面的关系,为检验检疫执法工作和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集珠海港入境船舶饮用水,对水样进行弧菌科的分离鉴定,并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入境船舶上的饮用水34份,9份检出致病性弧菌,检出率26.47%;检出6种致病性弧菌;船舶卫生状况不同时,其饮用水中致病性弧菌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入境船舶上的饮用水被致病性弧菌污染较严重。有“海水化淡”设备的船舶,可能对降低其饮用水中致病性弧菌检出率有一定作用。建议对入境船舶饮用水的排放加强管理,制定有效的检疫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丰台区感染性腹泻细菌性病原谱和流行特征,为本地区细菌性腹泻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1年4-12月丰台区4家哨点医院肠道门诊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675份,按照WS287-2008、WS/T9-1996、GB17012-1997和WS289-2008进行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非O1、O139群霍乱弧菌4种常见肠道致病菌的检测,并分析其流行特征。结果从收集到的675份标本中共分离到196株致病菌,阳性率为29.04%。阳性菌中居首位的是副溶血性弧菌,占40.31%(39/196),其次为志贺菌,占18.37%(36/196)。检出的志贺菌以宋内志贺菌为优势血清型。病原菌的检出具有明显的季节性,6-9月份检出率较高。不同年龄组之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间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丰台区细菌性腹泻病原主要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应有针对性的主动加强监测,尤其是高发季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