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目的:探讨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1(SATB1)及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BRMS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IDC)原发灶、腋窝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分析SATB1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两者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及qRT-PCR检测51例乳腺IDC组织、17例对应腋窝淋巴结转移灶组织、32例配对癌旁乳腺组织中SATB1、BRMS1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原发灶组织、腋窝淋巴结转移灶组织SATB1阳性表达率分别是76.47%、82.35%,均高于癌旁组织的28.12%( P <0.05);BRMS1蛋白的表达率分别是25.49%、23.53%,均低于于癌旁组织的87.50%( P<0.05);在原发灶组织、腋窝淋巴结转移灶组织SATB1 mRNA表达量分别是癌旁组织的3.88、6.06倍;BRMS1 mRNA表达量分别是癌旁组织的0.36、0.35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SATB1蛋白及mRNA、BRMS1 mRNA在腋窝淋巴结有转移的乳癌原发灶中的表达与腋窝淋巴结无转移乳癌原发灶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在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SATB1蛋白和mRNA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肿瘤病理学分级、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增殖细胞核抗原( Ki-67)及绝经状态无关( 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在原发灶组织、腋窝淋巴结转移组织中SATB1、BRMS1蛋白及mRNA表达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SATB1、BRMS1异常表达与IDC发生、发展、淋巴转移有密切关系,SATB1有望成为评估乳腺IDC淋巴结转移潜能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 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中的浸润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亲和素生物素法(laballad streptavidin biotin method,LSAB)检测68例IMPC和72例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型(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not otherwise specified,IDC-NOS)中TAMs标记物CD68、CD163的表达,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CD68、CD163主要表达于IMPC及IDC-NOS间质中浸润的巨噬细胞的胞膜或胞质内,癌巢内偶有表达.IMPC组瘤内间质CD68的表达率(47/68,69.1%)明显高于IDC-NOS组(37/72,5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22).而瘤内间质CD163在2组间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 =0.682).IMPC中瘤内间质CD68的表达与病理学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及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而与ER的表达呈负相关(P =0.037).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曲线分析显示,IMPC中瘤内间质CD68表达与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呈负相关(P =0.027).结论 IMPC间质中CD68标记的TAMs可能在IMPC高侵袭、高转移的恶性生物学行为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于波  苏宏  李世拥  安萍  杜俊峰  白雪  左富义 《医学争鸣》2009,(21):2415-2417
目的:探讨有丝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途径中MEK1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及淋巴结和肝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6例结直肠癌原发灶、正常结肠黏膜、转移淋巴结和肝转移灶MEK1表达.采用寿命表法分析对比MEK1表达对患者生存的影响.结果:大肠癌原发灶、正常结肠黏膜、转移淋巴结和肝转移灶中MEK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2.3%,32.6%,71.4%,78.3%.癌原发灶、肝转移灶和转移淋巴结中MEK1表达阳性率高于正常肠黏膜组织(P〈0.01).按TNM分期,Ⅲ,Ⅳ期结直肠癌原发灶MEK1表达阳性率高于Ⅰ,Ⅱ期(P〈0.01).低分化腺癌和黏液腺癌MEK1表达阳性率高于高-中分化腺癌(P〈0.01).MEK1阳性组和MEK1阴性组的3a无病累积生存率分别为41.3%,73.1%.MEK1阳性组患者生存率低于MEK1阴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K1增强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及淋巴结和肝转移有关,检测MEK1表达对判断结直肠癌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半乳糖结合蛋白(Galectin-1)表达与结肠癌腹膜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鼠抗人Galectin-1单克隆抗体和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检测40例同期伴腹膜转移结肠癌患者的癌旁正常结肠黏膜、结肠癌原发灶、结肠癌腹膜转移.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Galectin-1蛋白的表达。结果结肠癌原发灶、腹膜转移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Cralectin-1强表达,且阳性表达率为97.5%(39/40);结肠癌旁正常黏膜中Galectin-1蛋白表达很弱,阳性表达率为15%(6/40)。正常结肠黏膜中Galectin-1的表达与结肠癌原发灶、腹膜转移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之间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原发灶、腹膜转移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三者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病灶中的Galectin-1检查可能成为判断结肠癌术前是否腹膜转移及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宫颈鳞状细胞癌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1(EGFR1)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及细胞增殖标记(ki67)的表达差异。方法:60例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鳞状细胞癌原发灶及转移灶石蜡包埋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检测EGFR1、HER2及ki67在宫颈鳞状细胞癌原发灶及相应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差异。结果:EGFR1在宫颈鳞状细胞癌原发灶中阳性表达率为66.67%(40/60),淋巴结转移灶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0%(42/60),两者密切相关(r=0.763,P〈0.001);HER2在两者中阳性表达率均为25%(15/00),两者密切相关(r=0.644,P〈0.001);ki67在两者中阳性表达率均为85%(51/60),两者密切相关(r=0.889,P〈0.001)。结论: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EGFR1、HER2及细胞增殖标记ki67高度一致,其细胞增殖能力没有异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乳腺癌原发灶及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差异,探讨这种差异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12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伴有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癌患者原发灶和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灶中ER、PR、Her-2和Ki-67的表达。采用配对χ2检验分析原发灶和转移灶受体表达的差异,采用χ2检验分析Ki-67表达与受体表达关联性以及乳腺癌一般临床特征与受体表达的关联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临床分期与受体表达差异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ER、PR和Her-2在乳腺癌患者原发灶和同侧淋巴结转移灶中表达水平存在一定差异,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临床分期与ER和PR表达差异有关联(P<0.05)。乳腺癌患者原发灶中Ki-67表达与原发灶中ER和PR表达有关联(P<0.05)。ER在原发灶和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灶表达不一致的患者与ER表达一致患者的总生存率(OS)和无病生存率(D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表达不一致患者5年OS和DFS较低。原发灶ER阳性且淋巴结转移灶ER阳性患者(+/+) OS和DFS高于原发灶ER阳性但淋巴结转移灶ER阴性患者(+/-)(P<0.05)。原发灶ER阴性且淋巴结转移灶ER阴性患者(-/-) OS高于原发灶ER阴性但淋巴结转移灶ER阳性的患者(-/+)(P<0.05),但D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9)。结论:乳腺癌患者原发灶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灶中ER、PR和Her-2存在差异表达,且可反映患者的预后,对于原发灶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灶受体表达不一致患者需要进行更加个体化的诊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P 糖蛋白 (P gp)在非癌肺组织、肺癌原发灶及肺癌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4 0例术前未进行化疗的肺癌原发灶、肺癌淋巴结转移灶及 10例非癌肺组织P 糖蛋白的表达。结果 :4 0例肺癌原发灶P 糖蛋白阳性表达 2 3例 ,其淋巴结转移灶P 糖蛋白阳性表达 18例 ,阴性表达 5例 ;肺癌原发灶P 糖蛋白阴性表达 17例 ,其淋巴结转移灶均无阳性表达。 10例正常肺组织P 糖蛋白的表达均阴性。肺癌原发灶P 糖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灶P 糖蛋白表达有关 (P <0 0 1) ,与肺癌组织学分型无关(P >0 0 5 )。结论 :肺癌原发灶与肺癌淋巴结转移灶中P 糖蛋白的表达有关。非癌肺组织中P 糖蛋白的表达阴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转录因子Ets-1和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P-STAT3)在下咽癌原发灶及其颈淋巴结转移灶的表达,并探讨其与下咽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2例单纯手术患者下咽癌原发灶及相应36例颈淋巴结转移灶中Ets-1、P-STAT3蛋白的表达。结果在52例下咽癌原发灶中,Ets-1、P-STAT3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61.54%(32/52)和75.00%(39/52);Ets-1、p-STAT3蛋白在,13~T4级下咽癌原发灶的表达率均显著高于T1—T2级(P〈0.05,P〈0.01);在有颈淋巴结转移下咽癌原发灶的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均P〈0.05);Ets-1蛋白在有肺转移下咽癌原发灶的表达率显著高于无肺转移者(P〈0.05);在36例有颈淋巴结转移下咽癌中,Ets-1、P-STAT3蛋白在转移灶的表达率分别为52.78%(19/36)和58.33%(21/36);原发灶P-STAT3蛋白表达率显著高于转移灶(P〈0.01)。结论Ets-1和P-STAT3蛋白在下咽癌中均高表达,并与肿瘤T分级、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Ets-1表达还与肺转移有关。Ets-1和P-STAT3有可能成为临床判断下咽癌侵袭性、转移潜能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检测Annexin A1蛋白在胃癌原发灶和转移灶中表达,探讨Annexin A1表达的病理临床意义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构建组织芯片包含胃癌原发灶及相应的转移灶70对、癌旁组织30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nnexin A1在胃癌组织芯片中的表达,结合病理临床资料及生存资料,分析Annexin A1表达与病理临床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Annexin A1在癌旁组织中不表达,在胃癌原发灶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70(5.7%),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率为17/70(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淋巴结转移灶ANXA1的表达与TNM高分期相关(P < 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灶ANXA1表达阳性组患者生存时间较阴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ANXA1表达阳性是胃癌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Annexin A1的表达与肿瘤的远处转移、胃癌患者的早期死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KAI1基因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转移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2例NSCLC原发灶及22例淋巴结转移灶中KAI1基因的表达。结果KAI1基因在NSCL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32.26%,癌旁正常肺组织为85.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AI1基因在低分化、TNM分期Ⅲ~Ⅳ期及有淋巴结转移肿瘤中表达显著降低(P〈0.05)。淋巴结转移灶的KAI1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原发灶(P〈0.05)。KAI1基因表达阳性的患者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阴性者(P〈0.05)。通过Cox回归分析发现KAI1/CD12:表达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可作为独立的因素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的3年生存率。结论KAI1低表达可能与NSCLC的恶性进展有关,可作为判断NSCLC早期侵袭、转移及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对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分子生物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中CD44v6和LN-R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7例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中CD44 v6和LN-R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CD446v 和LN-R蛋白的表达率分别是73.6%(42/57)、79.8%(46/57),与正常乳腺组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在Ⅱ-Ⅲ级IMPC中表达显著高于Ⅰ级(P<0.05),在超过3个淋巴结转移的IMPC中的表达显著高于不超过3个淋巴结转移的IMPC(P<0.05),不同年龄组、肿瘤所占比例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CD44v6和LN-R蛋白的表达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CD44v6和LN-R蛋白在IMPC中高表达,组织学级别越高或淋巴结转移数越多,其表达越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的病理学特征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IMPC患者的病理学资料,分析肿瘤T分期(肿瘤大小)、IMPC成分比例、间质淋巴细胞浸润等因素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IMPC淋巴管浸润率为73.8%(45/61),淋巴结转移率为75.4%(46/61)。不同T分期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组织中不同IMPC成分比例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和淋巴结转移个数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IMPC间质淋巴细胞浸润阴性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低于间质淋巴细胞浸润阳性者(54.2%vs62.2%)(P<0.05)。淋巴结转移灶为纯IMPC成分或以IMPC成分为主(39/43,90.7%)。结论淋巴管侵袭和区域淋巴结转移是IMPC的生物学特征;IMPC的生物学行为并不取决于肿瘤的大小及肿瘤中IMPC成分的多少,而可能与IMPC成分本身的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癌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趋化因子受体CXCR4的表达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对115例肺癌手术切除标本及59例淋巴结转移灶和2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XCR4表达。结果CXCR4在52.2%(60/115)肺癌组织中呈阳性表达,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仅2例表达(10.0%)。59例肺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CXCR4高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4.7%(50/59)和83.1%(49/59),两部位CXCR4表达具有较高的同源性。CXCR4的表达与肺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和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而与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结论CXCR4表达与肺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CXCR4在肺癌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具有较高的同源性。CXCR4的表达对指导手术方式的选择及非手术治疗选择靶点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喉前淋巴结(DLN)转移与颈部其他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33例行手术治疗且有DLN检出的PTC患者,分为DLN-阳性组(139例)和DLN-阴性组(394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在533例PTC患者中,DLN的转移率为26.08%(139/533),16例仅发生DLN转移而无其他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1 cm(P<0.001),多灶(P=0.002),位于中上1/3(P=0.047),临近被膜(P=0.011),中央区(P<0.001)及侧颈淋巴结转移(P<0.001),淋巴脉管浸润(P=0.014),甲状腺外侵犯(P<0.001),高侵袭性病理亚型(P=0.013)与DLN转移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1 cm(OR=0.466,P=0.001),位于中上1/3(OR=1.748,P=0.024),中央区(OR=0.180,P<0.001)及侧颈淋巴结转移(OR=0.468,P=0.003)和淋巴脉管浸润(OR=0.294,P=0.005)是D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DLN阳性患者同侧及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和侧颈淋巴结转移率更高(P<0.05),且有更多的淋巴结转移数目(P<0.05)。结论:PTC术中应规范清扫喉前及锥状叶周围的淋巴及软组织,对于DLN转移,尤其高侵袭亚型者,建议行全甲状腺切除及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必要时选择性侧颈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腺癌骨转移与耐药基因蛋白(TopoⅡ、LRP和GST-π)表达的关系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使用99m锝-亚甲基二磷酸盐(99mTc-MDP)对61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进行全身骨扫描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opoⅡ、LRP和GST-π的表达。结果骨转移与肿瘤的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显著正相关(均P&lt;0.01);TopoⅡ的阳性率与肿瘤的大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lt;0.01);骨转移阳性率与TopoⅡ的阳性表达率呈显著正相关(P&lt;0.01),而与LRP和GST-π无相关关系(P&gt;0.05)。结论乳腺癌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及TopoⅡ可作为评价患者预后的指标,对骨转移患者可用化疗药物通过干扰TopoⅡ的功能发挥其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Livin和PTEN蛋白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65例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组织中Livin和PTEN蛋白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织中Livin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病理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显著相关(P&lt;0.05),和患者的年龄无关。 PTEN在宫颈癌和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lt;0.05),而与患者的年龄和宫颈癌病理学分级无相关性。Livin蛋白与PTEN蛋白两者表达呈负相关(P&lt;0.05)。在死亡组中,Livin表达明显高于生存组(P&lt;0.05),而PTEN表达明显低于生存组(P&lt;0.05)。结论:宫颈癌中Livin表达上调和PTEN蛋白表达缺失,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浸润密切相关;联合检测Livin和PTEN,有助于筛选出具有高复发及转移危险的宫颈癌患者,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7.
卢庆刚  牟安娜  朱礼 《疑难病杂志》2014,(3):284-286,290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疗(3DCRT)同步FOLFOX4方案治疗术后腹膜后恶性淋巴结转移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切除后发生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患者85例,随机分为同步放化疗组(45例)与单纯化疗组(40例),单纯化疗组采用FOLFOX4化疗方案,同步放化疗组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同步FOLFOX4方案,对比治疗结束后近期(3个月)疗效、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及远期(3年)生存率。结果(1)近期疗效:同步放化疗组肿瘤控制率为82.2%、KPS评分为(83.0±5.9)分,均显著高于单纯化疗组的62.5%和(80.4±5.2)分(P<0.05)。(2)不良反应:放射性皮炎、放射性肺(气管)炎为同步放化疗组特异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单纯化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同步放化疗组累积生存率(0.258±0.013)、平均生存期(26.867±0.214)月均显著高于单纯化疗组的(0.137±0.012)月和(21.550±0.251)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同步FOLFOX4化疗治疗术后腹膜后恶性淋巴结转移癌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延长生存期,具有较高的近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超声特征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0年2月超声诊断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80例,其中颈侧区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35例,颈侧区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45例。根据超声诊断资料和术后颈侧区淋巴结的病理结果,对超声诊断特征、不同超声积分与颈侧区淋巴结是否转移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①颈侧区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超声检查肿瘤边界不清晰、微小钙化、肿瘤位于上极和甲状腺被膜与肿瘤关系〉25.0%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的检出率,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0.05)。②颈侧区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超声积分为(3.2±0.8)分,颈侧区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超声积分为(1.2±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231,P〈0.05),以超声积分≥2.5分为临界点,颈侧区淋巴结很有可能发生转移,其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7%、88.9%。结论采取超声积分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具有一定的预测意义,在超声积分≥2.5分时,可能提示有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证实常规病理检查(HE染色)结果全部阴性的胃癌淋巴结(pN0)存在微转移(MM),探讨pN0胃癌淋巴结微转移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的关系。方法:选取行胃癌根治术,常规病理检查(HE染色)证实淋巴结转移全部阴性的胃癌(腺癌)病例40例,收集其淋巴结蜡块146个,淋巴结共298枚。分别用鼠单抗CK7和鼠单抗CK19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确定其有无微转移。结果:两组有10例(25%)共计26枚淋巴结(8.72%)发现微转移。其中CK7组6例,阳性率15%,CK19组4例,阳性率10%。胃癌微转移淋巴结的检出数量分别为:CK7组16枚(5.37%),CK19组10枚(3.35%)。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存在与肿瘤的侵及深度有关(P〈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大小等无关(P〉0.05)。结论:常规病理学检查全部阴性的胃癌淋巴结存在微转移,CK7和CK19均是免疫组化检测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理想指标,对指导胃癌的手术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