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1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乳腺原发癌和相应淋巴结转移癌中乙醛脱氢酶1(ALDH1A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情况及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并探讨ALDH1A1与TGF-β1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197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LDH1A1和TGF-β1在原发癌及相应淋巴结转移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对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LDH1A1和TGF-β1在乳腺原发癌和相应淋巴结转移癌中表达的一致率分别为87.82%和86.80%,两者呈明显的正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合Log-rank检验显示,在原发癌和淋巴结转移癌中,ALDH1A1和TGF-β1均为不良预后因素(P<0.05);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组织学分级、肿块大小、阳性淋巴结个数、原发癌和转移癌中ALDH1A1和TGF-β1均是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原发癌ALDH1A1、转移癌TGF-β1及阳性淋巴结个数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在乳腺原发癌和相应淋巴结转移癌中,ALDH1A1和TGF-β1均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 ALDH1A1和TGF-β1的表达在原发癌和相应淋巴结转移癌中呈正相关,且均与预后相关。ALDH1A1和TGF-β1的表达存在正相关,原发癌ALDH1A1和转移癌TGF-β1是判断乳腺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肿瘤间质比(tumor-stroma ratio,TSR)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对淋巴结阳性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HE染色法评估260例乳腺原发癌和相应淋巴结转移癌中TSR和原发癌中的TIL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乳腺原发癌中TSR≥50%(低间质组)148例,TSR<50%(高间质组)112例,低间质组患者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明显高于高间质组(P均<0.05);TIL低表达组(TIL<10%)155例,高表达组(TIL≥10%)105例,两组患者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淋巴结转移癌中TSR≥50%(低间质组)163例,TSR<50%(高间质组)97例,低间质组患者无瘤生存率明显高于高间质组(P<0.05);原发癌和淋巴结转移癌同为低间质组时,原发癌低间质组提示预后更好(P<0.05)。原发癌与淋巴结转移癌中TSR呈明显的正相关(r=0.726,P<0.01)。原发癌低间质组中TIL的表达对预后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间质组中TIL高表达组无瘤生存率明显高于TIL低表达组(P=0.012)。患者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与年龄、肿块直径、组织学分级和阳性淋巴结个数无关(P均>0.05)。结论TSR是判断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预后重要指标,且在原发癌和转移癌之间呈正相关,但原发癌TSR对判断预后更有意义。联合TSR和TIL分析,可为淋巴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预后和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青年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灶Galectin-3、VEGF、Ki-67、MVD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5例青年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灶(青年组)和35例其它年龄组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灶(对照组)Galectin-3、VEGF、Ki-67、MVD的表达情况。结果:Galectin-3在青年组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O.01),而VEGF的表达水平在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青年组Ki-67和MVD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和P〈0.01)。Galectin-3表达与Ki-67和MVD呈显著正相关(P〈0.01和P〈0.01)。结论:Galectin-3可能参与了瘤细胞的增殖和血管形成;青年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灶的癌细胞有更强的增殖、浸润和血管形成能力,这是青年乳腺癌恶性度高,预后差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青年与绝经后女性乳腺癌雌激素受体表达与AgNOR计数的关系。方法采用AgNOR技术和免疫组化S—P法,用抗ER单克隆抗体,研究32例青年乳腺癌和36例绝经后乳腺癌的ER表达与AgNOR的关系。结果 青年乳腺癌17例(53.13%)ER阳性,绝经后乳腺癌20例(55.56%)ER阳性;青年乳腺癌ER阴性组AgNOR计数明显高于阳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绝经后乳腺癌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青年乳腺癌ER阳性组与ER阴性组相比,细胞增殖活性低;而在绝经后乳腺癌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系列强化"教学法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医学生学习作为重要桥梁课程病理学的实际情况,认真体察学生学习过程的困难,针对性地改革教学工作,从备课、讲课、实验课、课堂病例讨论、题库等方面探讨了各教学环节的全方位改革。在教学内容上以教材为主,积极开展案例教学和临床病理学的内容,在教学方法上提倡多媒体课件+传统式方法讲授+不断提出问题+举例及典型病例导入等,把这种教学方法暂命名为“系列强化”教学法,另外,积极开展网络教学,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滤泡性肿瘤DNA含量与AgNOR计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DNA含量与AgNOR对甲状腺良恶性滤泡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和胶体银染技术对9例正常甲状腺组织和36例滤泡生肿瘤(22例腺瘤和14例腺癌)进行DNA含量分析和AgNOR计数。结果:14例滤泡性癌中,11例为DNA异倍体,而22例滤泡性腺瘤仅1例为DNA异倍体,且伴有不典型增生。AgNOR由正常甲状腺组织、滤泡性腺瘤至滤泡性癌逐渐增加,相互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  相似文献   
8.
成功抢救电击伤致呼吸心跳心脏骤停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笔者成功抢救电击伤致呼吸心跳心脏骤停2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癌干细胞含量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以及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肺耐药蛋白(LRP)和拓扑异构酶II(TOPO-II)在乳腺癌干细胞和分化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选取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新鲜标本30例制备成单细胞悬液,通过免疫磁珠两步法从中分离出癌干细胞(CD44+/CD24-细胞)和分化细胞(CD24+和CD44-CD24-细胞)并计数,分析癌干细胞含量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以上两种细胞P-gp,GST-π,LRP和TOPO-II的表达情况。 结果:乳腺癌干细胞含量与患者的年龄、肿块大小、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均无明显关系(均P>0.05)。乳腺癌干细胞P-gp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分化细胞(73.3% vs. 40.0%),而TOPO-II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分化细胞(40.0% vs. 76.7%)(P<0.05或P<0.01);GST-π和LRP的表达在两种细胞间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 结论:乳腺癌干细胞含量与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无关,但乳腺癌干细胞中P-gp高表达与TOPO-II低表达可能是导致乳腺癌化疗失败和复发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的超声影像学特点以及其临床病理特性与超声影像学观察指标之间的关系,以提高超声影像诊断技术对浸润性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探讨100例浸润性乳腺癌的超声影像学特点,并分析其超声声像图特征和免疫组化指标(ER、PR、HER-2)之间的关系。结果浸润性乳腺癌超声影像特征为纵横比大于1,不规则的形态,边缘多有毛刺征,内部回声较低,可见后方回声衰减,伴有微钙化。浸润性乳腺癌中肿块纵横比>1、毛刺征、周围晕环征、微钙化均与ER阳性表达相关,毛刺征、周围晕环征与PR阳性表达相关;肿块纵横比>1、微钙化与 H ER-2阳性表达相关,肿块形态、后方回声变化、血流均与ER、PR、H ER-2表达无显著相关性。结论浸润性乳腺癌超声表现有其相关的病理学基础,某些超声特征与ER、PR和 H ER-2的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