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肿瘤血管新生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受血管生成因子和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调节。正是由于两种起相反作用的调节因子的平衡状态,从而决定体内血管生成的平衡。肿瘤血管新生取决于局部血管生成的刺激因子和抑制因子间的平衡失控,即血管生成刺激因子增多和(或)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减少.从而触发血管生成过程的启动。这种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调控被称为血管生成开关。  相似文献   

2.
肿瘤血管生成 (angiogenesis)是指肿瘤细胞诱导的微血管生长以及肿瘤中血液循环建立的过程。随着对肿瘤发生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 ,肿瘤血管生成在肿瘤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及抗血管生成治疗肿瘤的作用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近年来对肿瘤血管生成的调节机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肿瘤血管生成过程及特点  机体的血管形成包括血管发生和血管生成两个过程 ,即胚胎发育形成原始血管结构及以出芽方式继续增生分化出新生血管的过程。生理条件下此过程是严格受控的。而病理的血管生成 ,特别是肿瘤条件下的血管生成则呈一持续、无控性的过程。肿瘤血管…  相似文献   

3.
肿瘤血管生成拟态的研究始于1999年,美国Iowas大学Maniotis等对人眼葡萄膜黑色素瘤微循环研究中,发现了一种与经典的肿瘤血管生成途径完全不同、不依赖内皮细胞的全新肿瘤微循环模式一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并经相关重复实验研究所证实。  相似文献   

4.
肿瘤血管生成拟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鲁楠  黎乐群  彭涛 《广西医学》2009,31(5):731-734
血管生成理论认为,当实体肿瘤直径大于2mm时需要诱导生成新的血管来获取血供,否则肿瘤就会因为缺血缺氧发生坏死。肿瘤诱导的血管生成主要步骤包括:肿瘤经过无血管的缓慢生长期后(指体积小于2mm的时期),便释放多种血管生成因子,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形态改变,基底膜及周围的细胞外基质降解,内皮细胞迁移、增殖,血管形成、改建。目前抗血管生成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一种新手段。  相似文献   

5.
云辉  梁树辉 《海南医学》2010,21(24):123-127
肿瘤血管生成方式与肿瘤血管抑制治疗关系密切,根据肿瘤血管形成的不同方式,设计出针对不同靶点的药物,探索多靶点联合用药,是今后抗肿瘤血管生成研究的方向。本文归纳了当前肿瘤血管形成的不同方式,随着对这些血管生成方式研究的深入,必将为肿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6.
血管新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王兆钺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3):1137-1139
机体血管系统的生长可分为血管生成(Vasculogenesis)与血管新生(angiogenesis)两种不同的过程。血管生成是指中胚层来源的血管干细胞分化形成的心脏、大血管与毛细血管。血管新生是血管的内皮细胞增殖与迁移,形成新血管的过程,即通常所说的血管增生。血管新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研究表明许多肿瘤组织内都有显著的缺氧区域,处于缺氧状态的肿瘤细胞仍能不断增殖、浸润。肿瘤在适应缺氧时,主要有两种生长方式:(1)肿瘤血管生成,肿瘤生长超过儿立方毫米,就必须生成血管,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在肿瘤血管形成调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2)Warburg效应,即肿瘤在缺氧甚至有氧状态下增加糖酵解酶活性而加速糖酵解来获取能量。  相似文献   

8.
血管生成是指已经存在于组织的成熟血管内皮细胞,通过增殖游走,以出芽或者嵌入的方式形成新生血管的过程。在胚胎形成、女性月经期子宫内膜的周期性重建、伤口愈合及组织器官慢性缺血缺氧等条件下,该过程的发生对机体的生长发育及生存有重要意义。然而,当恶性肿瘤发生时,血管生成过程同样会被启动,其速度可作为衡量疾病进展及判断预后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9.
现今,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提高,已经成为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之一。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对肿瘤的发生发展、预后,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抗肿瘤血管生成疗法,也成为肿瘤治疗的一种新手段。本文就肿瘤血管生成在肿瘤生长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林胜弟  黄智铭 《医学综述》2005,11(11):988-991
对肿瘤血管生成(angiogenesis)的研究已有近百年历史。1968年有人提出了肿瘤产生促血管生成物质的假说。1971年,有人就提出肿瘤转移以及〉1-2mm^3的肿瘤生长依赖于血管。以血管生成为靶点的肿瘤防治研究是当今医学热点之一。血管生成是促血管生成和抑制血管生成的众多调节因子综合作用的复杂过程。已发现与血管生成有关的因子多达30多种,  相似文献   

11.
在众多的血管生长因子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最有力的生长因子。它通过与血管内皮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具有强大盼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增加微血管通透性、诱导血管生成等多种功能,被认为与哮喘的气道慢性炎症和血管生成有关。其他促血管生成因子的血管生成作用是全部或部分通过增强VEGF的表达及生成作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祝永福  夏黎明 《安徽医学》2008,29(5):637-639
早期实体肿瘤即血管前期肿瘤(prevascular stage),当肿瘤直径在1~2mm时,常通过弥散方式获取营养;当肿瘤直径大于2mm时,弥散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其生长需要,肿瘤进入血管(vascular stage),开始形成自身的血管系统。新生血管需要细胞-细胞、细胞-基质的相互作用并由多种因子调节,包括促血管生成因子和抗血管生成因子两种。1989年从牛脑垂体滤泡星状细胞体外条件培养基中分离纯化出一种肝素结合因子-VEGF,它是迄今发现最强的血管渗透性因子,目前已阐明其在生理及病理血管再生中起关键性作用。现将VEGF的功能及其在胃癌中的表达和治疗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血管生成是在原有毛细血管或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基础上形成新血管的过程,它是肿瘤持续生长和发生转移的必要条件。自1972年Folkman提出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可作为肿瘤治疗的新途径以来,抗肿瘤血管生成成为肿瘤治疗研究中的重点和热点。为此,人们相继开发出数百种具有抗血管生成活性的物质。近年来,生长抑素类似物(简称SSA)在抗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肿瘤血管生成与抗肿瘤血管生成基因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肿瘤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转移的关键步骤,是促血管生成因子和抑制因子作用失衡的结果。以肿瘤血管生成为靶点的抗血管生成治疗作为肿瘤治疗新视野,已发展为重要的抗癌策略。基因治疗则使抗血管生成治疗更具有靶向性,使这一治疗策略产生新的飞跃。作者就该领域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胎生大鼠晶体后缘血管膜微血管生成及形成的各种方式,寻求研究血管生成及形成调节因素的最佳方法。方法使用胎生19日及生后3日、6日的Albino大鼠各20只,取出晶体,用H-500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大鼠晶体血管膜血管发生方式:(1)单向芽生方式;(2)双向芽生方式;(3)胶原及周皮细胞介导的芽生方式;(4)血管母细胞诱导的芽生方式;(5)芽生芽的方式。结论大鼠晶体血管膜是一极好的研究血管发生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16.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在肿瘤淋巴转移中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世尧  傅仲学 《医学综述》2005,11(4):330-332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也称为血管通透性因子(vascular permeability factor,VPF)或促血管因子(vasculotropin,VAS),特异性地直接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是上调血管生成的重要因子。其基因转录的mRNA以不同的剪切方式形成4种异构体,共5大成员:VEGF-A、VEGF-B、VEGF-C、VEGF-D和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PGF),均是糖分泌蛋白,可调节血管生成、通透性、血细胞生成、淋巴管生成。现就VEGF-C在肿瘤中的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组织修复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作用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又称血管通透因子或促血管因子,是一种特异的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受体的生长因子,具有维持血管正常状态和完整性,增加血管通透性,诱导血管发生,并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作为一种重要的血管生成因子,VEGF在机体的一些病理  相似文献   

18.
血管内皮祖细胞在血管生物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鹏程  李彦豪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5):1793-1796
胚胎期血管生成存在两种方式,即血管发生(vasculogenesis)和血管形成(angiogenesis)。血管发生是指中胚层衍生的成血管细胞(angioblast)迁移、聚集、分化为成熟内皮细胞,在原位或远处形成原始毛细血管网的过程。血管形成系在原有血管基础上,成熟血管内皮细胞通过发芽(sprouting)、搭桥(bridging)方式形成新的血管的过程。以往认为,出生后血管生成仅以血管形成的方式进行。然而,自1997年Asahara等首次证明成人外周血中CD34^ 细胞能够在体外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在体内缺血组织中整合形成新生血管以来,已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成年体  相似文献   

19.
梁忠锃 《医学综述》2012,18(7):1032-1034
血管生成被认为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一个主要机制,它在乳腺癌的生长、浸润和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血管生成是一种理想的药物靶点。最近在乳腺癌研究中非常活跃的领域包括了抗血管生成治疗。目前,许多抗血管生成药物已在乳腺癌及一些实性肿瘤中应用并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20.
肖胜军  朱建思 《医学综述》2004,10(3):144-146
控制血管生成,不论是正性还是负性,对于多种疾病包括炎症、肿瘤等的治疗是十分有用的。血管生成主要依赖于血管内皮细胞表型的改变。在血管生成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有多种不同基因的表达。因此,了解内皮细胞内这些基因的转录调控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