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调查某钢铁厂工人职业应激因素和应激结局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并探讨职业应激和心理健康作为企业健康促进效果评价指标的可行性.方法 使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某钢铁厂1039名工人进行横断面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职业应激因素、技术利用水平、工作控制水平、心理健康状况和睡眠障碍等.结果 有54.5%的工人报告"工作不允许出错",47.6%的工人报告"工作责任太大".男性工作应激因素评分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文化程度组问心理健康、技术利用程度、工作控制水平和睡眠障碍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高文化程度组技术利用程度、工作控制水平评分高于低文化程度组,文化程度越低,心理健康状态越差.不同年龄组间技术利用程度、工作控制水平和睡眠障碍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年龄组技术利用程度和工作控制水平评分高于低年龄组.不同工龄组间技术利用程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龄31-40年组心理状态最差,工龄21-30年组工作需要技术最多,睡眠障碍倾向最大.不同工种组间技术利用程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桁车工组工作应激因素最多,仪表工组工作需要技术最多,管理人员工作控制水平最高.职业应激因素评分与睡眠障碍评分呈明显的正相关(r=0.37,P<0.01),工作控制水平评分与心理健康评分呈明显的负相关(r=0.19,P<0.01).结论 钢铁厂工人工作中职业应激因素与健康结局有关,应将心理健康指标纳入企业健康促进效果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特征脑力劳动者的职业紧张和工作能力的变化。方法采用工作紧张测量量表(Job Stress Survey,JSS)和工作能力指数表(WorkAbility Index,WAI),测量某市1363名脑力劳动者的职业紧张水平和工作能力,并探讨职业紧张与工作能力的关系。结果①职业紧张水平:男性高于女性(P〈0.01);工龄〈10a者高于工龄〉10a者(P〈0.01)。②工作能力:工龄〈10a者好于工龄〉10a者(P〈0.01);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者好于本科以下者(P〈0.05)。③汉族与少数民族职工职业紧张水平和工作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不同职业紧张分组,工作能力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工作紧张指数、工作压力指数、组织支持缺乏指数与工作能力呈负相关(r=-0.14,,=-0.11,,=-0.12;P〈0.01);随着各项紧张指数的增加,工作能力有所下降。结论性别、工龄是脑力劳动者的职业紧张影响因素;工龄、文化程度、职业紧张水平是脑力劳动者工作能力的影响因素。紧张水平增加,工作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热电厂工人自尊感与职业紧张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某热电厂875名工人进行调查,用职业紧张测量工具、工作内容问卷和付出-回报失衡问卷等测试电厂员工的自尊感、职业紧张因素、紧张反应、个体特征、应付策略和社会支持。[结果]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吸烟、饮酒、年龄和工龄组间自尊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自尊感与提升机会、决定水平、工作稳定、回报、心理卫生、正性情绪、工作满意感、上级支持及同事支持呈正相关(P〈0.01或P〈0.05),与角色模糊、角色冲突、工作前景、躯体需求、负性情绪、抑郁症状、每日紧张感和工作心理控制源呈负相关(P〈0.01或P〈0.05)。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自尊感评分低、中、高水平组间提升机会、决定水平、工作稳定性、回报、心理卫生、正性情绪、工作满意感、上级支持、同事支持、控制策略和支持策略、角色冲突、角色模糊、工作前景未知性、躯体需求、工作心理控制源、抑郁症状、负性情绪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或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自尊感可减少心理健康不佳、抑郁症状和每日紧张感的发生(OR值=0.162~0.340)。[结论]自尊感与职业紧张因素、缓解因素和紧张反应的感知有关,增加自尊感可减少职业紧张。  相似文献   

4.
造纸工人健康状况与工作能力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调查造纸行业生产工人健康状况与工作能力,为提高工人的身心健康和工作能力提供依据。[方法]分层随机选择一线工人1309名,用工作能力指数和职业紧张量表评价其工作能力和职业紧张相关因素;以480名非一线工人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意外伤害及呼吸、心理、消化和神经感觉系统疾患的年患病率高于对照组(P〈0.05);工作能力平均得分低于对照组(P〈0.01),工作能力单项得分也低于对照组(P〈0.01);工作能力单项分析,除现阶段工作能力主观评价外,其余各项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工作能力与健康状况有关(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工人的工作能力与职业任务冲突、工作环境和心理、躯体紧张反应呈负相关(P〈0.05)。[结论]造纸行业一线工人的健康状况不容忽视,改善工作环境,促进身心健康,对于提高工作能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石棉工人的综合性工作能力变化状况,探讨影响工作能力的背景因素。[方法]应用综合性工作能力指教表(CWAI),对某石棉矿416名工人进行现况调查,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背景因素对综合性22作能力减退的危险度,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综合性工作能力在背景因素问的差异性。[结果]石棉工人综合性工作能力减退的主要危险背景因素是受教育程度(OR=0.524,P〈0.05),不同年龄组综合性工作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有针对性地增加石棉工人的文化素养,保护和促进中年工人的工作能力,全面提高石棉工人的综合性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沈阳市级以上医院的医护人员进行调查,评价其职业紧张和生命质量状况,为制定医护人员健康保护措施,提高其生命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所沈阳市级以上医院345名医护人员,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和生命质量量表(SF-36)对医护人员进行调查,应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特征医护人员个体紧张程度和生命质量的差异,并采用协方差分析方法探讨个体紧张程度和生命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35岁医护人员个体紧张程度较其他年龄组高(P〈0.05);女性医护人员个体紧张程度较男性高(P〈0.05);护士的个体紧张反应较医生高(P〈0.05);夜班较多的医护人员个体紧张反应较夜班少者高(P〈0.05)。医护人员生命质量的生理维度得分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医护人员中女性与男性相比,其生命质量较差(P〈0.05);夜班越多,医护人员生命质量越差(P〈0.05);医护人员个体紧张反应与生命质量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P〈0.01),紧张反应程度越高,生命质量越差。[结论]职业紧张是影响医护人员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新疆某地石油工人职业紧张、睡眠质量现状,检测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浓度,初步探讨职业紧张对睡眠质量、GC浓度的影响。
  方法  使用付出-回报失衡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对新疆某地1 620名石油工人进行问卷调查,随机选取172人进行GC浓度测定,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石油工人工作环境中存在较多的噪声、粉尘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男性、井下作业、吸烟、饮酒的石油工人职业紧张发生率较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工种、倒班作业、职业紧张、饮酒是睡眠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其中工种为井下作业、输油、采油发生睡眠障碍的风险分别是钻井的1.73、2.49、2.41倍,倒班工人睡眠障碍发生率是不倒班的1.80倍,职业紧张程度高的工人睡眠障碍发生率是职业紧张程度低的工人的1.92倍,饮酒者发生睡眠障碍是不饮酒者的1.29倍。睡眠障碍情况不同人员的GC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紧张程度越高,GC浓度也越高(P<0.05)。
  结论  石油工人职业紧张程度较高,睡眠质量不佳,和其工作性质密切相关,需要制定有效措施改善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滨州市某纺织企业职工对职业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该企业2012年来我单位进行职业健康体检的494名职工进行调查,发放《职业卫生知识调查问卷》,分析年龄、学历及工龄与职业卫生知识掌握情况的关系。结果①不同年龄组职工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基本常识及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知晓情况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年龄组对《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健康监护基本知识方面知晓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职工的文化程度与职业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不同工龄组职工对《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基本常识、职业健康监护基本知识知晓情况及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工龄组职业病危害因素知晓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企业应加强职业卫生知识的宣传工作,并对不同职业人群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职业铅接触对男性工人腰椎骨折的影响。方法以上海某蓄电池厂152名男性铅作业工人为研究人群。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血铅(aPb)、尿铅(UPb),应用单光子骨密度仪(SPA-4)测定工人骨蛮度,并做Z评分。拍摄腰椎侧位x线平片,并诊断有无腰椎骨折。结果铅作业工人血铅浓度0.85(0.33-1.90)μmol/L,尿铅浓度4.84(0.46-21.31)μg/g Cr,腰椎骨折发病率为19.7%。工人腰椎骨折发病率随年龄和工龄增长而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工人骨密度随血铅、尿铅水平升高而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人随着体内铅接触水平的升高,腰椎骨折发病率随之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并呈线性相关(r血铅=-0.977,P〈0.05;r尿铅=0.994,P〈0.01)。随着骨量减少,工人腰椎骨折发病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呈线性相关(r=-0.980,P〈0.01)。结论职业铅接触可能引起职业人群骨密度下降,腰椎骨折发病率增高,腰椎骨折的发生可能与骨量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某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职业紧张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职业紧张水平。[方法]由调查员向440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发放工作内容问卷,采用统一讲解问卷内容与填写要求、当场交卷的方式调查。对问卷填写不足80%者予以剔除,收回有效问卷426份。[结果]此次调查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中职业紧张程度高者有311名(73.0%);30。45岁年龄段医务人员职业紧张程度高于45岁以上年龄段医务人员(P〈0.05),OR为2.22;家庭人均月收入在1000—3000元人民币的医务人员职业紧张程度高于3000元人民币以上的医务人员(P〈0.05),OR为1.70;倒班作业医务人员职业紧张程度高于不需要倒班的医务人员(P〈0.05),OR为1.51。[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群属于职业紧张较高的人群,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家庭收入水平、倒班作业等,制定相关的卫生政策,可缓解他们的工作压力,更好地保护该职业人群的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天津地区护士职业倦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护士职业倦怠问卷(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MBI)、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对350名在职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病房护士的职业倦怠程度高于门诊;工作职称越高,职业倦怠程度越低;个人月收入越低,职业倦怠程度越高。②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情绪耗竭、去人格化维度与护士工作压力源5个方面存在正相关,低个人成就感与护士工作压力源5个方面呈负相关。③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护士总体工作压力对情绪耗竭、去人格化和低个人成就感3个维度均具有预测作用;个人月收入和职称对情绪耗竭和低个人成就感2个维度均具有预测作用;工作类型对情绪耗竭、来自专业及工作的压力对去人格化均具有预测作用。结论不同的工作压力源和个人背景对护士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具有不同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农民工职业伤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05年3~10月期间,采用统一调查问卷对437名农民工进行调查,其中最近3年里发生非致死性职业伤害的农民工217人作为研究组,未曾发生过职业伤害的农民工220人作为对照组。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和职业伤害情况等。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不同因素对农民工职业伤害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文化程度、工作胜任程度、每周工作时间、收入满意程度和健康满意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较低、每周工作时间较长、工作胜任程度较低者的职业伤害危险性增高。[结论]农民工职业伤害的发生与个人背景因素有关,应保护农民工中的高危人群,以减少职业伤害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目前脑力工作者的职业倦怠情况,为脑力工作者职业倦怠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选取新疆乌鲁木齐市脑力作业人员1 200名,采用职业倦怠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然后对其中1 100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结果 1脑力工作者的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3个维度的总检出率分别为17.45%、45.91%和60.91%,轻度、中度和重度倦怠的检出率分别为33.27%、37.91%和8.64%,其中科研人员职业倦怠的检出率、中度和重度职业倦怠的检出率均高于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2科研人员在人格解体、个人成就感降低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3不同民族在职业倦怠各维度和职业倦怠总得分上均无差异,女性、未婚、低收入及低教育水平者较容易发生职业倦怠;4脑力工作者出现职业倦怠更可能是在工作早期。结论脑力工作者职业倦怠状况较严重,并且以科研人员的职业倦怠情况最为严重,因此应该受到重视。此外,脑力劳动者的职业倦怠情况因人口学特征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某市农民工健康现状,为制定提高农民工健康水平的相应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420名外出农民工进行生活行为方式调查和较全面的体格检查,获取身高、体重、血压、乙肝表面抗原、肝功能、HIV抗体、梅毒抗体等各项指标,并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农民工合理膳食率11.7%、体育锻炼率0、健康知识知晓率7.38%,均处于较低水平;农民工吸烟率53.3%、饮酒率37.4%、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18.1%、梅毒抗体阳性率2.9%、活动性肺结核检出率1.2%,高于我国人群平均水平;农民工高血压检出率14.1%;超重或肥胖率20.2%。[结论农民工的健康水平较低,同时面临传染性疾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双重威协,提高农民工健康水平是一件迫在眉睫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莘县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状况,为制定相应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调查和问卷调查形式,随机抽查24个接种点的26名城区接种人员、190名乡级预防接种人员和150名村医。[结果]接种室设置达标率78.26%,一苗一室率8.70%;全部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安全注射率为96.74%;一次性注射器使用后正确毁型率87.10%;安全注射知识完全正确知晓率,县级接种人员为100.00%,乡级预防接种人员为78.49%,村医为56.45%。[结论]以乡为单位,建立“一苗一室”示范化预防接种门诊,采取“计划免疫接种日”对免疫对象集中接种的形式是一种安全的预防接种形式。  相似文献   

16.
崔宝璋 《职业与健康》2010,26(24):2930-2931
目的探讨接触苯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中白细胞计数限值的利弊。方法对北京市某区2009—2010年职业健康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7家各类企业的苯作业工人(2772人次)在岗期间体检中无症状性白细胞计数低于4.5×109/L者占8%,经复查及职业病诊断资质的医疗机构定期观察后,除4人(白细胞计数在4.1~4.4之间)外,其他确定无异常;同期,共计4247人参加接触苯作业上岗前体检,其中白细胞计数低于4.5×109/L者占8.6%,与前一数据相近。结论应将接触苯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中白细胞计数的接触限值回归到4.0×109/L,以保护在岗工人及求职者的就业权。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性服务小姐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与对艾滋病高危行为的态度,为今后在该人群中开展艾滋病行为干预与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2006年3月,在龙岩市抽取部分性服务小姐进行调查。[结果]调查641人,20-29岁的占58.66%,初中文化程度者占64.74%,未婚者占70.36%。项目县与非项目县的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知晓率分别为72.86%、61.58%(P〈0.01),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知晓率均在80%以上;最近1次与客人发生性关系时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95.28%和87.08%,过去3个月与客人发生性关系时每次均使用安全套者所占比例分别为89.38%和73.51%(P〈0.01);艾滋病知识来源主要是电视、报刊、广播者占89.38%和85.43%。[结论]龙岩市性服务小姐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广州市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以及卫生服务利用情况。[方法]自制调查问卷。采用自填方式对广州市外来务工人群进行调查。[结果]57.7%的被调查者年龄在20~30岁,具有初高中文化程度的占77.4%。50%的被调查者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60%。有性行为的被调查者中有过婚前及婚外性行为的占38.5%,有临时性伴和商业性伴的人分别占11.3%和5.3%。22.3%的被调查者在最近半年内出现过性病症状。11.4%的调查者知道哪里可以进行艾滋病病毒检测。最近半年内仅有22.9%接受过艾滋病预防服务。[结论]针对外来务工人群自身特点和艾滋病知识中的薄弱环节,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艾滋病宣传教育,促进高危行为的改变。  相似文献   

19.
2010年江苏省部分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掌握江苏省省管单位3 273名放射工作人员2010年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及分布情况。方法以2010年3 273名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值为研究对象,按照《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 128-2002的要求,采用热释光方法监测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剂量当量Hp(10)。结果 3 273名放射工作人员的年有效剂量均低于5 mSv,其中95.0%的放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低于1 mSv;放射工作人员的年平均有效剂量为0.243 mSv。结论江苏省省管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条件良好,其中,医疗照射的放射工作人员防护更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