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7 毫秒
1.
脑深部刺激术(DBS)是在局麻下用立体定向的方法,将可调控的刺激器植入脑内特定核团,通过对脑内过度活跃神经元的抑制效应,达到治疗的目的.目前发现最为理想的靶点为底丘脑核,可以缓解帕金森氏病大多数症状,包括一般手术和药物都难以治疗的中线症状.但是,由于刺激器造价昂贵,目前难以普遍开展.1947年脑立体定向技术应用之后,人们就着手研究对脑深部结构的电刺激技术,作为治疗神经系统功能性疾病的手段.60年代后,脑深部组织埋藏刺激电极系统研制功能.至今一直受到神经外科学者们的重视,应用这一治疗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随着计算机、放射影像等边缘学科的发展 ,使得微侵袭神经外科以惊人的速度向前迈进。特别体现在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显微神经外科、放射神经外科、内窥镜神经外科、血管内神经外科五个方面。现分别叙述如下 :1 立体定向神经外科它是研究和使用立体定向仪治疗神经外科疾病的学科。简称脑立体定向术 ,是 2 0世纪中叶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技术。它是利用空间一点的立体定位原理 ,先求出脑内某一解剖结构或病变 ,即目标点在颅腔内的座标。定出它的精确位置 ,再籍用立体定向仪 ,导入脑内 ,使之达到目标点。它是神经外科经常采用的技术方法 ,许多国…  相似文献   

3.
CT引导立体定向抽吸术治疗脑内血肿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CT引导立体定向抽吸术(CT-guided stereotactic aspiration surgery,以下简称SA)是介于内科保守和外科开颅之间的一项脑内血肿治疗新技术。自1978年Backlund制成一种脑内血肿专用排空管,并在立体定向引导下将其置于血肿获得成功后,SA的临床应用日益得以重视,尤其是随着经验的积累、立体定向技术的不断完善和CT的普及,SA业已成为临床上治疗脑内血肿的重要手段。我们自1990年开展SA至今,积累了近800例的经验。鉴于现今国内许多基层医院都已具备开展SA的条件,现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就SA临床应用的有关问题作一简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由于神经解剖、神经药理和神经生理的不断发展,中枢神经系统领域中很多奥秘被揭示出来。尤其是对脑的边缘系统和神经突触传递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为功能神经外科的脑立体定向术奠定了理论基础。应用立体定向在脑内的有关结构进行电刺激或制作小毁损灶就能治疗疼痛、癫痫、精神病、行为障碍和运动障碍性疾病;除此之外还能切除脑肿瘤、脑深部血肿、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现作简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海马是大脑边缘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参与行为反应、内脏活动、调节生物节律和内分泌等机能的整合作用,尤其与学习记忆有密切关系.大鼠海马是研究行为神经生物学的重要结构,可通过脑立体定位技术建立物理损毁或化学损毁疾病模型,鉴于大鼠海马在神经医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我们制作了一套大鼠海马大体解剖标本,以期为有关大鼠海马的脑立体定位研究提供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海马是大脑边缘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参与行为反应、内脏活动、调节生物节律和内分泌等机能的整合作用,尤其与学习记忆有密切关系。大鼠海马是研究行为神经生物学的重要结构,可通过脑立体定位技术建立物理损毁或化学损毁疾病模型,鉴于大鼠海马在神经医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我们制作了一套大鼠海马大体解剖标本,以期为有关大鼠海马的脑立体定位研究提供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广西猕猴新品种GMm-Ns的两个家系(?)代,(?)4只猕猴颅的测量数值;两个家系F_2代两只猴丘脑内侧背核(MD)立体定位数值。非本品种猴颅、脑测量数值作对照。结果表明实验组颅型的遗传性以及脑内结构立体定位数值十分稳定。G-O_p/APO-O_p能作为种培殖脑研究专用实验猕猴及其质量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郭瑞萍 《中外医疗》2011,30(4):58-59
目的体会立体定向引流手术治疗脑内血肿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使用立体定向引流手术治疗36例脑内血肿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血肿排空量为90~95mL。本组治疗有效率为86.11%,死亡率为2.78%,手术效果满意。结论立体定向引流手术治疗脑内血肿,患者脑内感染率少,疗程短,预后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构建神经纤维束显微结构三维可视化模型的实用方法。方法:SD大鼠全脑连续冰冻切片经Luxol Fast Blue染色显示锥体束。采用分区显微摄影法,获取每张脑组织切片的二维图像。运用Photoshop 7.0软件对每张脑片的图像进行拼接,根据三轴定位法对拼接图像进行配准,导入3D-DOCTOR4.0软件对脑和锥体束进行表面重建和体素重建。利用3DMAX8.0软件对重建模型进行可视化处理。结果:重建出SD大鼠脑和锥体束全貌模型清晰逼真,可以在任意断面从不同角度观察锥体束的显微结构,动态显示锥体束在脑内的立体行径。结论:基于连续组织切片的三轴定位法结合三维重建软件可以真实地再现锥体束的显微结构及其在脑内的三维立体行径,为神经纤维束的损伤修复研究提供精确的三维立体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姜玲君 《中原医刊》2001,28(12):61-61
护理工作中心理护理成为整体护理中重要的一部分 ,现将我院神经外科开展整体化护理模式病房 3年来 ,在脑立体定向手术过程中对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给予总结。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应用Hb -Ⅱ型国产立体定向仪共同完成脑立体定向手术病例 5 0例 :男性 4 2例 ,女性8例 ;年龄最小 6岁 ,最大 70岁。1.2 方法 :CT引导计算机辅助脑立体定向手术是当代微侵袭神经外科的代表 ,它是利用立体定向仪在CT引导计算机辅助下将微侵袭手术器械如脑穿刺针、射频电极、脑组织活检针、引流管等 ,通过颅骨钻孔送到脑组织深部某些病变结构中进行手术…  相似文献   

11.
颅腔内手术不同于胸、腹腔手术,一是颅腔内被脑组织充满,没有充裕的空间供手术者操作,二是开颅后,再大的骨窗也不能立体的探查,对埋藏在脑组织内的病灶很难准确发现,不可能像胸、腹腔手术那样将内脏器官翻转立体的观察。多年来,神经外科医师一直在期望有一种设备,能准确的发现对脑内深部的病灶。100多年来,神经外科医师一直未停止对颅内结构定位设备的研究,即脑立体定向外科(Stereotactic Surgery)。 影像引导神经外科学(Image-Guided Neurosurgery,IGS)又称为神经导航(Neuro-navigation)技术或无框架立体定向外科(Frameless Stereotactic Surgery),作为微创神经外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脑立体定向外科发展而来的现代技术,不仅可以用于神经外科手术,还可以用干矫形外科、耳鼻咽喉科和颅颌面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CT引导的立体定向脑内病灶活检术的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并对手术操作方法和技术要点进行总结。方法 将CT与脑立体定向技术相结合,在CT引导下对12例脑内病灶进行立体定向活检术。结果 7例为各类脑肿瘤,2例为寄生虫性肉芽肿,1例为脓肿,1例为结核,1例诊断无明确结果,阳性率为91.7%。无并发症和死亡病例。结论 CT引导的立体定向脑内病灶活检术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组织病理学诊断的阳性率高。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精确地研究树鼩不同脑区活动特点,目前急需建立生活在我国西南地区(云南、贵州)树鼩的脑立体定位图谱。本文报告采用制图技术及数字计算方法,确定脑内四个脑区的立体定位数据,并提供立体定位图谱。实验用云南产树鼩33只,体重约100~150克,雌雄不拘。一、切片的制作将福尔马林液固定动物的头,小心去  相似文献   

14.
1991年1月至1994年1月采用CT—引导立体定向技术对241例脑深部病变进行了活检手术,男153例,女88例。病变在鞍区44例,基底节43例,脑深部或脑主要功能区55例,第三脑室后部35例,颅内多发病灶28例,脑室内17例,小脑半球内13例,脑干内6例。病变累及范围最大直径8.5cm,最小直径1.0cm,平均为3.5cm,实质性病灶多在2.0cm范围内。活检总阳性率97.92%,肿瘤检出率为86.71%,无严重并发症与死亡,3例活检部位出血,出血率为1.24%。作者认为CT—引导立体定向活检是明确脑内病变的组织学诊断和提供最佳治疗较安全可靠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脑内神经核团三维空间定态和定位研究》是一项基础研究,在我校卢洪煊教授的主持下,历经15年完成。该项研究于1997年6月通过了省教委的科技成果评审,评审专家一致认定本研究居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并填补了解剖领域如苍白球、丘脑的x、y、z座标值,脑内神经核团的位置分布等方面的空白,“为人脑立体走向手术提供了详尽、可靠、实用的资料,对推动神经立体定向外科与医学影像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脑》课题已在全国性杂志发表12篇论文,其中6篇发表在国家一级核心期刊上。该成果干1998年获省卫生厅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脑内血肿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研究手术方法及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立体定向手术,与传统手术方法的疗效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治疗脑内血肿病人6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结论:微创立体定向手术可有效清除血肿,精度高,损伤小,临床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7.
马献昆  李建华 《新疆医学》2006,36(6):145-147
20世纪70年代,由于CT扫描的问世及MRI技术的应用。并迅速与立体定向技术相结合。大大改变了脑内病变的定位方法,也促进了脑内病变的立体定向活检的开展。由于CT引导立体定向活检比常规开颅术中活检创伤小,较安全可靠,并发症少,深受欢迎。Kelly等川报告用MRI引导立体定向活睑。使脑内小病变的诊断准确率有了更大的提高。我院2005年6月-2006年7月。在CT或MRI引导下尤框架立体定向颅内病变活检11例。病人活检前多次接受检查。颅内有明确病变。但不能肯定病变性质,部分给予抗炎等对症治疗,效果不佳,因定性诊断困难,而接受活检,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李成  郭晋  隋东莉  曹承亮  王震寰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12):1597-1599,1063
目的: 探讨基于MRI图像的大脑外侧裂立体定向解剖学及其在脑立体定向手术中的意义.方法: 采集30名健康成年自愿者的脑MRI图像,经图像转换和配准,在标准三维立体坐标系中测量,以外侧裂的外侧缘为起点,向内沿X轴方向每3 mm为一取样点直到岛盖内侧面,记录各取样点的X、Y值,Z值为所在层面与AC-PC层面间层数与层距的积,统计所有取样点的三维坐标值,建立大脑外侧裂三维立体定位数据集.将所有外侧裂外侧缘取样点坐标值进行分析,绘制其在矢状和冠状面上的投影图.结果: 成功构建大脑外侧裂立体定位数据集;对30例出外侧裂外侧缘的投影图进行分析,找出了外侧裂的走行特点,并求出了回归方程.结论: 大脑外侧裂立体定向解剖学研究,可为脑的立体定向手术及脑图谱的建立提供解剖学资料.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脑内血肿排空术配合早期应用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37例患者局麻行立体定向脑内血肿部分排空,术后早期应用尿激酶反复向血肿腔内注入,溶解清除脑内血肿,并及时消除了血肿及血浆产物,促进血肿排空,观察其疗效、病死率等临床指标。结果34例1周内即达到血肿大部排空;死亡3例,病死率为8.1%,随访3个月,恢复良好26例,占68.4%。结论立体定向脑内血肿排空术结合早期应用尿激酶是一种降低病死率、致残率、改善预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难治性精神病脑立体定向术CT定位方法,提高脑内靶点定位准确性.方法:采用Philips Mx8000 Exp双排螺旋CT扫描仪、安科ASA-602立体定向手术计划系统,对数十例难治性精神病人脑内靶点定位分析.结论:正确安装脑立体定向仪头架,通过计算和软件计算靶点坐标方法比较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