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综合类   2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扣带沟竖直分支的数目及出现概率,为研究扣带区域的发生发育规律以及功能结构关系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30名正常成年志愿者行头颅连续MRI矢状断层扫描,层厚7 mm.在eFilm 1.5工作站导入头颅旁正中矢状层MRI图像,观察扣带沟竖直分支的数目及各分支测别的出现率.结果:按副扣带沟的出现与否分别统计扣带沟的分支数目,一般分为无分支、一支、二支和三支4种类型,每种类型具有侧别和个体差异.结论:扣带沟分支的出现率存在明显的侧别差异,左侧比右侧较少出现分支,表明右侧扣带区皮质的折叠程度高于左侧.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构建岛叶重要脑沟基于连合间径定位体系中的立体定位数据集及其平面投影回归方程.方法:30名健康成人颅脑以连合间径(AC-PC)为扫描基线,获得的横断层MRI数据经格式转化后导入Photoshop软件,经过严格的图像配准,建立以AC-PC中点为原点的三维坐标系,获得大脑横断面图像上结构的三维立体坐标值,其中X值和Y值可直接在软件中读取,Z值为图像距离AC-PC平面的层数乘以图像层厚的积,分别测量岛叶中央沟最内侧点、前环岛沟和下环岛沟的坐标值,所有取样点坐标值组成岛叶脑沟在三维坐标系中的立体定位数据集.运用SPSS13.0软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求解出在水平面、冠状面和矢状面上投影的回归方程.结果:成功构建岛叶中央沟、前、下环岛沟在三维坐标系中的立体定位数据集及各岛沟在各平面上的投影回归方程.结论:岛叶中央沟及前、下环岛沟进行立体定位数据集的构建,为立体定向和功能神经外科、三维放射治疗的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同时对于揭示位于大脑基底部岛叶及深部区域的发生、发育等形态学规律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1H-MRS)在脑胶质瘤及周边脑组织的病理分区、边界分割及组织差异化的三维重建方法.方法:选取5例拟诊为脑胶质瘤的患者,术前先行T1WI、T2WI及增强扫描,增强后行1H-MRS检查、分析,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根据多种代谢产物水平对胶质瘤进行分级及胶质瘤与周边脑组织分区.选取1例胶质瘤扫描数据以Dicom3.0格式导入3D-Doctor软件,人工分割肿瘤区、坏死区、水肿区、大脑表面,分别以不同颜色标示,以复杂面重建方法对上述结构同时进行三维重建.结果:利用1H-MRS对胶质瘤的肿瘤区及周边区域进行了大体分区,并且于术前对肿瘤进行的良恶性分级与术后病理结果相符.成功重建了肿瘤区及周边脑组织在整脑中的三维可视化模型,模型可以任意方位旋转,从不同角度再现了肿瘤的三维形态及在大脑中的空间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结论:脑胶质瘤采用1H-MRS的Cho/Cr、NAA/Cr、NAA/Cho大代谢物比值结合常规MRI对胶质瘤诊断及对胶质瘤进行无创性分级、分区是可行的.胶质瘤的三维可视化模型的构建,展现了肿瘤在活体脑中的三维空间结构及毗邻关系,为脑内占位性病变的重建和观测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对立体定向外科制定手术入路、介入放射制定放疗计划及医学教学都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左、右侧大脑半球岛叶及其深部结构的非对称性。方法:在微型计算机上使用e-film工作站,选取30名正常人头颅横断面MRI图像的岛叶层面,将图像导入Adobe Photoshop 10.0软件中进行测量,得出岛叶区域左、右两侧95%可信区间典型层面距正中矢状面距离,经统计学分析得出各层两侧距离差异。结果:岛叶中央沟、前环岛沟、下环岛沟各层面距正中矢状面距离均数以左侧大于右侧为主,占88%;其中岛叶中央沟区段(Z=-3~15 mm层面)、前环岛沟近脑底部层面(Z=0~-9 mm层面)、下环岛沟中下部区段(Z=-9~9mm层面)距离左侧大于右侧,距离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余各典型层面两侧距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岛叶及其深部结构区总体形态上,在岛叶中央沟区、前环岛沟近脑底部层面、下环岛沟中下部层面区域呈现出明显左侧大于右侧的趋势,此区域各结构的功能是否存在非对称性,及结构非对称性是否与大脑半球其他局部区域的结构与功能非对称性相关,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扣带沟在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上的投影,分析扣带沟的生长规律;建立扣带沟内表面在矢状面上投影的拟合曲线方程,分析扣带沟形态在个体间的差异程度。方法:筛选扣带沟内表面的数据,利用Excel表格做投影散点图;利用SPSS14.0统计软件求得其在矢状面上的拟合曲线方程。结果:得到扣带沟内表面的二维投影图及矢状面投影的拟合曲线方程。结论:扣带沟的二维投影图能够反映扣带沟的生长规律,同时可间接地反映大脑的发生发育规律;扣带沟的位置具有相对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基于国人成人活体薄层MR图像的大脑外侧裂三维可视化模型,为临床诊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5例健康成人颅脑进行薄层MR扫描,将数据输入3D-Doctor软件包,建立大脑外侧裂三维可视化模型.结果:成功建立大脑外侧裂三维可视化模型,模型可清楚显示大脑外侧裂在整脑中的三维立体形态、与周围重要结构的毗邻关系,且能在任意方向旋转.结论:大脑外侧裂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可为临床实践提供形态学参考,为虚拟手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地实现基础服务于临床的医学教育理念,蚌埠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近年来逐步把病例研究教学模式应用于解剖学教学中,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枯燥乏味、脱离临床的缺点,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主动性,实现了早期了解临床概念、早期接触临床病案的"两早"式教学目标,使学生牢固掌握解剖知识的同时,也锻炼和培养了临床思维能力,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正常儿童和青少年发育过程中胼胝体的变化规律及其性别差异。方法:在微型计算机e-film2.0工作站中选取81名正常儿童和青少年颅脑正中矢状面MRI扫描图像,导入Adobe Photoshop10.0后,测量端脑和胼胝体及其亚区的面积。并对胼胝体发育的形态学规律及性别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1名正常儿童和青少年胼胝体各亚区及总面积均与年龄存在直线相关关系(P〈0.05~P〈0.01);男性和女性胼胝体Ⅰ区面积与年龄均无相关关系(P〉0.05),而胼胝体其他各区及总面积与年龄均有相关关系(P〈0.05~P〈0.01)。两性胼胝体总面积及Ⅰ区、Ⅳ区和Ⅵ区面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但校正脑体积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和青少年发育期,随年龄增长胼胝体各亚区面积同步增大。1~18岁年龄段胼胝体的性别差异可能是由脑体积在两性的系统差异所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副扣带沟在国人人群中的出现率及侧别差异、扣带沟走行的连续性及各类型出现的概率。方法:在微型计算机上eFilm1.5工作站中,选取30例头颅连续MRI矢状断层两侧旁正中矢状面,观察副扣带沟的出现率;扣带沟走行的连续性及各类型出现的概率。结果:左侧大脑半球副扣带沟的出现率为56.67%,右侧为26.67%;左侧扣带沟连续不分段的出现率为63.33%,右侧为50%;左侧出现副扣带沟时,同侧连续型扣带沟出现率为88.24%,右侧出现副扣带沟时,同侧连续型扣带沟出现率为71.43%。结论:副扣带沟的出现呈现明显的左偏趋势;副扣带沟的出现显著影响了扣带沟走行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