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调查凤阳地区石英砂企业管理人员职业卫生知识知晓率及职业卫生技术服务需求情况。
方法 选取凤阳县7个地区石英砂生产、加工或原料使用等53家企业职业卫生部门负责人,用调查表形式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53名调查对象的职业卫生知识平均得分为(53.21±12.76)分。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管理者知识得分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年龄低者、文化程度高者得分为高。不同工龄管理者态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工龄短(< 1年)者得分最低。行为得分分析中,男性得分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职业卫生知识得分与文化程度呈正相关(r=0.357,P < 0.05),与年龄负相关(r=-0.463,P < 0.05),态度与行为存在正相关(r=0.443,P < 0.01)。职业卫生管理人员了解职业卫生知识的主要途径为专业培训,愿意了解职业病与职业卫生相关知识的人员比例大于90%,企业管理者对职业卫生管理认识中,认同率最高的为企业应该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职业卫生事务(94.3%),最低的为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措施花费太多,超出企业承受能力(32.1%)。
结论 凤阳地区石英砂企业管理者对职业卫生知识与职业卫生服务有较高的需求,需要有关部门进一步引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成都市男性公交司机身体健康状况,为今后健康管理精细化服务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在某医院健康体检中心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某大型公交集团1 032名在岗男性公交司机为研究组,选取同期体检的不从事专职驾驶的其他职业在职男性1 031名为对照组。
结果 两组人群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 032名男性公交司机超重、肥胖的检出率分别为40.70%、15.79%,对照组超重、肥胖者检出率分别为37.83%、6.98%。两组超重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肥胖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研究组体质量指数、血压、葡萄糖、血脂平均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血压升高、血糖升高、血脂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接触组超重、肥胖的标化患病率均高于成都市成年男性。
结论 成都市男性公交司机健康体检结果不容乐观,其身体健康状况甚至差于一般男性职业人群。应尽早对男性公交司机开展健康干预服务,改善男性公交司机健康状况,保障广大市民的出行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甲状腺的影响。
方法 选择某院从事放射工作的20名医务人员作为观察组,并选择不接触电离辐射的20名医务人员作为对照组,依照《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标准,对所有调查对象进行相关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分析长期电离辐射对甲状腺的影响。
结果 观察组照射剂量为(0.15±0.02)mSv/年。两组中性粒细胞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淋巴细胞百分比偏高比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促甲状腺素水平高于对照组,甲状腺素及三碘甲状原氨酸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甲状腺结节检出率为55.0%,高于对照组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甲状腺结节检出率有随工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趋势χ2=163.293,P < 0.01)。工龄每增加5年,两组医务人员发生甲状腺结节的危险性增加2.134倍(P < 0.05)。
结论 放射科医务人员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生率明显升高,应注意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甲状腺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护理人员甲状腺结节的检出情况及可能的相关因素。
方法 对1 725名女性护理人员进行甲状腺彩色多普勒超声、血生化检查,并计算体质量指数。
结果 甲状腺结节检出率为47.48%(819/1 725),并且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随着年龄及工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P < 0.05)。甲状腺结节检出者的收缩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及体质量指数高于未检出者(P < 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未检出者(P < 0.05),而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未检出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女性护理人员甲状腺结节检出率较高,甲状腺结节患病与收缩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TG)及BMI具有相关性,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可能为甲状腺结节保护性因素,职业因素与女性护理人员甲状腺结节患病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广州市私营口腔门诊医生的职业紧张状况及其与抑郁、焦虑和睡眠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195名口腔医生, 采用医生工作压力量表(包括工作因素、患者因素、临床责任/判断因素等三个因素)评估其职业紧张状况, 使用心理社交工具简介版本(BEPSI-K)评估其心理压力, 通过主观问卷评估口腔科医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即抑郁评分(CES-D评分)、焦虑指数(STAI)和睡眠质量指数(PSQI); 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统计方法分析职业紧张、心理压力同心理健康的相关性。
结果 医生工作压力量表的平均分为(3.11±0.63)分。BEPSI-K、CES-D、STAI-S和PSQI量表评分异常率分别为52.3%、41.5%、13.3%、53.8%。CES-D与其心理压力、医生工作压力(患者因素和临床责任/判断因素)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 < 0.01);STAI-S与其饮酒、心理压力、医生工作压力(患者因素和临床责任/判断因素)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 < 0.01);PSQI与其心理压力、医生工作压力(患者因素和临床责任/判断因素)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结论 广州市私营口腔医生职业紧张和心理压力问题较严重, 压力主要取决于医患关系。两者可能会导致抑郁、焦虑及睡眠质量下降。建议重视对口腔医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以预防因工作压力而带来的心理疾患。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某家电制造企业职业健康检查五官科查体情况,为预防职业相关疾病提供依据。
方法 以该企业在岗及离岗人员为接触组,对其职业健康体检中五官科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以岗前人员为对照组,就危害因素对2组人群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噪声、粉尘、高温、紫外线、苯乙烯、锰及其化合物、苯及苯系物等60多种。该企业接触组五官科总异常检出率为25.78%,接触组的五官科异常率高于对照组(P < 0.05),接触组男性的异常检出率高于女性(P < 0.05),不同年龄工人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接害工龄越长,异常检出率越高(P < 0.05)。五官各部位异常检出率亦有差异,其中以耳部的异常检出率最高;眼部、耳部、鼻部、咽部的主要检出病症分别为翼状胬肉、耵聍栓塞、鼻炎、咽炎。不同危害因素接触组的五官科异常检出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噪声、紫外线+电焊烟尘、噪声+粉尘、苯及苯系物接触者的异常检出率处于较高水平。
结论 性别、年龄、工龄、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均可能影响五官科异常检出率,应采取积极的针对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扬州市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细胞率的总体水平,为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提供依据。
方法 对2018年扬州市2 124名放射工作人员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细胞率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
结果 2 124名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细胞率均≤ 6‰,在正常范围内。上岗前放射工作人员微核自发率与年龄呈正相关关系(rs=0.513,P < 0.01),20~29岁和≥ 50岁年龄段上岗前人员的微核细胞率均低于在岗及离岗人员的微核细胞率(P < 0.05)。微核细胞率随着工龄增加有逐渐升高的趋势(rs=0.239,P < 0.01);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的微核细胞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其中从事工业应用和核医学的放射工作人员较高。不同级别放射工作单位之间微核细胞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其中一级医院及牙科门诊的放射工作人员略高。
结论 扬州市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总体状况较好,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细胞率较低,且与年龄、工龄和工种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掌握某煤矿企业工人离岗时健康状况, 为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该煤矿1 521名离岗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分析检查结果。
结果 检出疑似尘肺病101例, 检出率6.64%, 男性工人疑似尘肺病检出率高于女性工人,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离岗工人疑似尘肺病检出率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P < 0.01);不同工龄段离岗工人疑似尘肺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其中工龄为10~年组疑似尘肺病检出率最高; 不同工种离岗工人疑似尘肺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其中采煤工疑似尘肺病检出率最高。疑似尘肺病者的血压异常率、心电图异常率低于其他工人,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该煤矿需要重点关注的职业病危害人群是采煤工, 应加强尘肺病的防治; 煤矿也应重视工人心血管系统等疾病的预防。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某手套生产企业针车工人职业紧张与精神卫生状况,分析精神卫生状况的影响因素,为企业职业健康促进提供依据。
方法 以该企业全部针车工人作为观察组,选取性别构成相同、年龄相似的非针车工人作为对照组,两组各131人,分别对其进行麦克林职业紧张问卷和哥德伯格普通健康问卷调查;并对针车工人精神卫生状况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月平均收入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职业紧张程度大、应付能力弱、精神卫生异常的发生率分别是20.61%、18.32%和32.8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职业紧张问卷的职业紧张因素、应付能力2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工作满意感维度得分(30.50±4.92)低于对照组(30.64±3.6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普通健康问卷的积极性项目平均异常率为25.06%,较对照组(10.81%)高,除“感觉愉快”条目外,其他条目的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对照组消极性项目平均异常率为14.50%,较观察组(29.39%)低,除“因焦虑失眠”条目外,观察组其他条目的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应付能力弱(OR=3.576,95% CI:1.405~9.101)是针车工人精神卫生异常的危险因素。
结论 与企业其他员工相比,该手套生产企业针车工人的职业紧张程度较高,企业应针对针车工人的应付能力弱、工作满意感差等问题,制定职业健康促进干预措施,以预防职业紧张与精神卫生异常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铁路调度人员职业紧张状况,并进行干预,评估职业紧张管理训练对调度人员职业紧张及心理健康水平的干预效果。
方法 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对6个铁路局调度员的职业紧张状况进行评估;采用职业紧张管理训练法对某铁路局21名调度人员进行试点干预,内容包括职业紧张认知行为训练和放松技术训练。另选取同一铁路局的21名调度人员作为对照组,不进行干预,分析两组人员干预前后心理健康测试量表(SCL-90)及OSI-R得分情况。
结果 铁路调度人员OSI-R的职业任务问卷、应对资源问卷得分分别为(150.62 ±24.15)分和(124.01 ±19.68)分,低于一般职业人群常模;紧张反应问卷得分为(97.73 ±23.49)分,高于一般职业人群常模;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三份问卷各子项中,责任感子项,心理、躯体紧张反应子项得分均较常模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OSI-R得分方面,干预组在干预后的工作环境子项分、人际关系紧张反应子项得分降低,休闲娱乐子项得分升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是干预后干预组仅自我保健得分高于对照组(P < 0.05)。SCL-90得分方面,干预组在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水平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和干预组之间各因子得分在干预后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调度人员工作负荷强度不大,但职业紧张反应较严重,应对资源较为有限。心理干预对降低调度人员的职业紧张水平有一定的效果,但对职工的心理健康水平改善无明显效果。在个体水平干预的基础上,结合紧张因素积极开展组织干预,应是实施铁路行车调度人员职业紧张干预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上海市青浦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职业紧张与职业倦怠情况,并分析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以青浦区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80名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采用付出-回报失衡问卷(ERI)和职业倦怠通用量表(MBI-GS)分别对社区医务人员的职业紧张状况和职业倦怠状况进行调查。
结果 回收完整有效问卷445份,有效率96.95%。存在职业紧张的医务人员为54人(占12.14%),存在职业倦怠的医务人员为328名(占73.71%)。存在职业紧张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其情感衰竭、消极怠慢和专业低效能感的平均得分均高于无职业紧张状况者(P < 0.01)。MBI-GS问卷各维度(专业低效能感、情感衰竭、消极怠慢)和ERI问卷中的付出、内在付出维度以及职业紧张程度呈正相关(r=0.27~0.59,P < 0.01),和回报维度呈负相关(r=-0.47~-0.29,P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称高(OR=1.71,P < 0.01)、工龄短(OR=0.97,P < 0.01)、职业紧张程度高(OR=39.70,P < 0.01)和内在付出得分高(OR=1.16,P < 0.01)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发生职业倦怠的危险因素。
结论 青浦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职业紧张与职业倦怠较为严重,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应针对影响职业倦怠发生的人口学因素进行分析,并对职业紧张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以预防职业倦怠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医师职业紧张和紧张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医师职业紧张和紧张反应强度。[方法]应用职业紧张量表修订版(OSI-R)(1998修订版)对 342名医师(医师组)和362名非卫生部门脑力劳动者(对照组)进行了测试。[结果]医师职业任务得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医师的主要紧张源为任务过重、任务不适和责任感。医师仅人际关系紧张反应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医师的职业紧张水平和紧张反应强度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不同年龄段之间差异呈非常显著性(P<0.01);男医师的职业紧张水平和紧张反应显著高于女医师(P<0.01)。[结论]医师职业是个紧张的职业,加强医师业务和医德学习,缓解医患矛盾,减少工作压力可保护和促进他们的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北京市某区汽车修理企业员工职业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为进一步开展企业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该区121家汽修企业514名员工,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以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职业病相关问题调查。[结果]《职业病防治法》法规知识知晓率为87.1%,职业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70.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病防治法》法规知识方面,不同年龄、工龄员工知晓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员工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员工的知晓率高于男性员工,管理人员的知晓率要高于生产工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病防治知识方面,不同年龄、工龄及岗位的员工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员工知晓率高于男性员工,不同文化程度员工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汽修企业514名职工获取职业病知识的途径以单位培训为主,占89.5%。企业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建立情况较差。[结论]汽修企业职工职业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企业应针对低学历男性等重点员工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职业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职业病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得分情况以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 探讨职业健康教育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某市某区882名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进行线上调查, 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文化程度不同的管理人员在知识、态度、行为以及总分4个方面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且文化程度越高, 其得分也越高。不同年龄、性别、工龄、月收入的管理人员仅表现出部分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在有差异的项目中, 均以年龄小者、男性、月收入低者、工龄短者较低。PPE选择正确组的职业卫生知识得分高于选择错误组(P < 0.01)。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知识、态度和行为三者得分间均有弱的正相关关系(rs=0.14~0.25, P < 0.01)。被调查的管理人员中喜欢以听专家讲座的形式来获得职业卫生知识的最多, 达54.88%。
结论 性别、年龄、月收入、工龄, 尤其是文化程度, 对管理人员的知-信-行得分均有一定的影响。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足够的职业病防治知识基础、积极的态度和恰当的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在了解军队医院聘用制护士工作压力的基础上,探索巴林特小组对国内护士工作压力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分别对军队两所三甲医院的210名、188名聘用制护士进行工作压力调查.选取有自主意愿、工作压力得分中度以上的前10名护士作为干预对象,以医院为单位各成一组,开展为期6次的巴林特小组训练.结果 两所医院护士工作压力程度接近,压力水平较高;综合医院组对象干预前后在 "护理工作"维度得分上差异非常显著(P<0.001);"时间与工作量、环境与设备、管理与人际关系"3个维度得分均差异显著(P<0.005);专科医院组对象干预前后在 "护理工作、环境与设备、患者护理、管理与人际关系"4个维度得分上差异非常显著(P<0.001);"时间与工作量"维度得分差异显著(P<0.005);两组对象合并后干预前后在"护理工作、时间与工作量、环境与设备、患者护理、管理与人际关系"5个维度得分上差异非常显著(P<0.001).结论 管理者应对临床护士的工作压力引起重视;巴林特小组能够有效减轻护士工作压力;对象要有选择性,并要调动其积极性;选用高素质的小组主持人;巴林特小组技术的长期效果需要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深圳市噪声作业员工职业健康状况, 为该市预防与控制职业性噪声聋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按照《国家重点职业病监测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工作方案》要求, 收集深圳市噪声作业员工重点职业病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2017年深圳市所监测的噪声作业员工为77 319人, 监测对象听力损失检出率为9.48%, 疑似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0.28%, 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0.17%。男性听力损失、疑似职业性噪声聋和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均高于女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听力损失、疑似职业性噪声聋和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均有随年龄增长和工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P < 0.05)。来自不同规模、不同经济类型企业的员工听力损失、疑似职业性噪声聋和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听力损失检出率以大型企业最低,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的听力损失、疑似职业性噪声聋和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均较低。不同行业类型企业听力损失异常率、疑似职业病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均以建筑行业噪声作业企业员工最高。
结论 深圳市噪声作业员工职业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亟须加强对中型及以下规模企业、建筑行业等重点企业的专项调查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 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对策, 预防职业性听力损失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的认知评价现状,分析医患关系的影响因素,为改善医患关系提供思路。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法选取3所三级甲等医院261名医生和758名患者/家属为调研对象,利用PDRQ量表和大五人格量表进行调查,使用EpiData 3.0和SPSS 21.0软件对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评价的认知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科室和从业年限的医生对医患关系的评价得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和看病方式的患者/家属对医患关系的评价得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家属客观行为及满意度分别对医患评价有较大影响。人格特质中的利他性、适应性以及社交性与医患关系评价得分均呈正相关。结论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的认知评价存在一定差异。改善患者/家属行为及感受,提高其满意度,重视医患双方人格特质和心理变化,有助于构建良好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三级综合医院医务人员职业压力源特征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北京市医务人员职业压力源水平、特征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应用自行设计问卷对北京市5所三级综合医院2 460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三级综合医院医务人员的压力源排序前10位的是工作责任重、风险大,工作量大,工资待遇低,医疗管理体制问题,人员配备数量不足,各类检查考核频繁,医患关系紧张,物价上涨因素,经常加班超时工作,继续学习压力;认为职业压力中度及以上的占95.2%;不同年龄、性别、婚姻状态、职称、学历、工作年限及不同单位、科室、专业、职务等对职业压力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结合人口学特征与压力特点针对性地开展压力管理,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保持员工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与组织凝聚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