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红果樫木Dysoxylum binectariferum的化学成分及抗肿瘤活性。方法 采用多种色谱方法结合进行化合物分离纯化,根据1D和2D核磁共振及质谱数据鉴定结构。采用MTT法对化合物进行肿瘤细胞增殖毒性评价。结果 从红果樫木叶提取物中得到2个具有由C2-C3碳键断裂C2-C6碳键闭环产生的双环[3,2,1]辛烷环骨架结构的三萜类化合物,分别为2,3-seco-2,6-cyclo-2a,29-dihydroxytirucalla-7,24-dien-23-oxo-3,9b-olide(1 )、aphanamgrandiol A(2 )。化合物1 对人肺癌H1975细胞和人结肠癌HCT116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half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分别为(48.8±2.4)、(28.7±1.6)μmol/L,化合物2 对2种肿瘤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44.4±2.1)、(32.5±1.8)μmol/L。结论 化合物1 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大叶山楝三萜B。化合物2 首次从樫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 对肿瘤细胞具有一定的增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产地和生长年限对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形成和积累的影响。方法 以HPLC法分析巴戟天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含量。色谱柱为艾杰尔Venusil MP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µm);以0.2%磷酸+0.01 mol/L磷酸氢二钠缓冲盐(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25 ℃;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检测。结果 巴戟天中水晶兰苷、去乙酰基车叶草苷酸、车叶草苷酸和车叶草苷4个成分在各自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和加样回收率均符合含量测定要求。巴戟天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广西产质量分数为(17.74±0.49)~(60.67±0.28)mg/g,广东产质量分数为(28.46±0.68)~(58.29±0.38)mg/g,福建产质量分数为(20.75±0.42)~(43.94±1.10)mg/g。总量以7年生广西梧州产最高,为(60.67±0.28)mg/g,其次是3年生广东高要产,为(58.29±0.38)mg/g。结论 通过23批不同产地及生长年限的巴戟天药材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含量对比,发现7年生广西梧州产巴戟天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含量最高,3年生广东高要次之,为巴戟天药材合理的采收时间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杜仲叶所含4种主要成分体外抗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活性。方法 首先用UPLC-MS检测杜仲叶提取物中绿原酸、杜仲苷、京尼平苷酸、车叶草苷含量;以HepG2细胞为载体,建立NAFLD细胞模型,设正常组、模型组、绿原酸组、杜仲苷组、京尼平苷酸组、车叶草苷组;油红O染色检测细胞内脂质;微量法检测细胞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含量;微量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含量。结果 杜仲叶提取物主要含绿原酸、杜仲苷、京尼平苷酸和车叶草苷,其中京尼平苷酸的含量最高;杜仲叶提取物所含四种主要成分可明显降低细胞内TG、TC、LDL-C含量,其中京尼平苷酸效果最为显著;绿原酸、杜仲苷,京尼平苷酸可显著降低细胞培养液中AST、ALT含量,其中京尼平苷酸效果最好。结论 杜仲叶提取物所含四种主要成分可不同程度降低HepG2细胞内脂质含量,其中京尼平苷酸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超滤质谱技术筛选板蓝根中抗流感病毒的活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板蓝根中抗流感病毒的活性成分。方法:采用超滤质谱技术,筛选板蓝根中具有抗流感病毒的活性成分,并以体外神经氨酸酶活性实验进行验证。结果:通过超滤质谱筛选并鉴定出与神经氨酸酶结合的成分主要是精氨酸、告依春和腺苷,其结合常数分别为(36.23±1.12)%,(32.54±1.02)%,(9.38±0.47)%;该结果与体外酶活性实验结果一致。精氨酸、告依春的IC50分别为(1.16±0.02),(1.20±0.02) g·L-1,腺苷的IC50大于500 g·L-1结论:精氨酸和告依春可能是板蓝根抗流感病毒的活性成分,为板蓝根质量评价指标的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亦为中药药效物质的发现提供了一种适宜技术。  相似文献   

5.
UPLC-PDA-ESI-MS分析杜仲中化学成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建立杜仲药材中化学成分的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UPLC-PDA-ESI-MS)分析方法。 方法: 采用ACQUITY UPLC系统,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 μm),0.1%甲酸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流速0.3 mL·min-1,梯度洗脱,检测波长190~400 nm,柱温45 ℃。Waters电喷雾三重四级杆质谱仪(TQD),负离子模式检测,ESI喷雾电压3 kV,去溶剂气温度350 ℃,去溶剂气(N2)流量650 L·h-1,锥孔气(N2)流量50 L·h-1,扫描范围m/z 100~1 000。 结果: 杜仲中化学成分获得了较好的分离和检测,共鉴定出3个木脂素类、4个环烯醚萜类和4个苯丙素类成分。 结论: 所建方法灵敏度高、分离度好,适用于杜仲药材中化学成分的快速定性鉴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京尼平苷对光老化HaCaT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HaCaT细胞,调整其密度为1×106个/mL接种于6孔板、5×104个/mL接种于96孔板,用总剂量64 mJ·cm-2(照射强度0.61 mW·cm-2×照射时间105 s)的紫外线B(UVB)照射细胞建立光老化模型,以5×10-5,5×10-6,5×10-7mol·L-1的京尼平苷处理光老化细胞24 h,分别检测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丙二醛(MDA)含量,RT-PCR法检测细胞中P3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mRNA的表达量,酶联免疫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TNF-α和IL-6的含量。结果:UVB照射HaCaT细胞后,SOD活性、GSH-Px活性明显降低,MDA含量、p38 mRNA表达量、TNF-α和IL-6 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5×10-5,5×10-6mol·L-1京尼平苷处理细胞后,SOD活性升高为(34.72±2.03),(38.96±3.56) U·mg-1;GSH-Px活性升高为(28.11±2.76),(40.02±3.63)U·mg-1;MDA含量下降为(4.82±0.42),(4.60±0.41)nmol·mg-1,p38 mRNA的相对含量下降为(0.97±0.09),(0.94±0.09);TNF-α mRNA的相对含量下降为0.57±0.05,0.53±0.05;IL-6 mRNA的相对含量下降为0.65±0.06,0.64±0.06;TNF-α蛋白的表达量降低为(34.05±2.43),(25.55±1.84) ng·L-1,IL-6蛋白的表达量降低为(28.51±1.95),(19.32±1.55) ng·L-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京尼平苷能抵抗UVB对HaCaT细胞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损伤,调控p38信号通路,调节TNF-α和IL-6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陈兴广  黄园园  闵建国  袁经权  周艳林 《中草药》2022,53(17):5276-5282
目的 研究红根草(黄埔鼠尾草Salvia prionitis全草)的化学成分,并对部分化合物进行初步的抗炎、抗肿瘤活性筛选。方法 应用正、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并结合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质谱等技术鉴定其结构。采用Griess法和MTT法对分离得到的部分三萜化合物进行初步的抗炎活性筛选和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 从红根草5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8,11,14-三烯-松香烷(1)、柳杉酚(2)、泪杉醇(3)、狗脊蕨酸(4)、白桦脂酸(5)、白桦脂醇(6)、桦木酮酸(7)、齐墩果酸(8)、3-表齐墩果酸(9)、23-羟基齐墩果酸(10)、常春藤皂苷元(11)、3α,24-二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12)、2α,3α,24-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13)、熊果酸(14)、α-香树脂醇(15)。化合物814对NO生成抑制率达到60%以上;化合物813对人膀胱癌EJ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median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IC50)分别为(24.32±1.60)、(44.23±0.82)μmol/L;化合物8对人胰腺癌PANC-1细胞的IC50值为(25.13±7.07)μmol/L。结论 化合物471014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814抗炎活性较强;化合物81113对EJ细胞有较强抑制作用;化合物81011对PANC-1细胞有良好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鳖甲水提物和醇提物总氨基酸及寡肽类成分含量及两种提取物对单胺氧化酶(MAO)活性影响的比较研究,考察两种化学成分与药效的关系,探讨鳖甲提取工艺及有效组分。方法:分别采用水提和醇提制备鳖甲药材的提取物,分别以谷氨酸和鳖甲七肽为标准物质建立总氨基酸和寡肽类含量测定标准曲线,测定鳖甲水提物和醇提物总氨基酸和寡肽类含量,并按照单胺氧化酶试剂盒说明书测定两种提取物对体外MAO活性作用。结果:水提法和醇提法的浸膏得率分别为20.6%和5.4%;鳖甲水提物和醇提物中寡肽类含量分别(48.13±3.27)%和(20.17±2.49)%;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23.68±1.76)%和(55.88±2.41)%;水提物和醇提物均具有抑制MAO活性作用,MAO抑制率分别为(65.12±1.34)%和(50.95±1.13)%。结论:鳖甲水提物浸膏得率及寡肽含量均大于醇提法;总氨基酸含量则是醇提物高于水提物。二者均有抑制MAO活性效果,且水提物的MAO抑制效果略优于醇提物;提示鳖甲中寡肽类成分和总氨基酸类成分都具有抑制MAO活性作用,且水提物效果更佳,因此鳖甲以水提为佳,推测寡肽类成分和氨基酸类成分可能均为其有效物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菲律宾产丝沉香Aquilaria filaria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凝胶、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技术分离丝沉香的化学成分,通过高分辨质谱、核磁共振等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改进后的4-硝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4-nitrophenyl-β-D-glucopyranoside,pNPG)法测试化合物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结果 从菲律宾产丝沉香中分离鉴定了2个2-(2-苯乙基)色酮二聚体,分别为aquifilarone N(1 )和diaquilariachrome B(2 )。化合物12 均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半数抑制浓度(median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IC50)值分别为(14.33±0.38)μmol/L和(39.53±2.09)μmol/L。结论 化合物1 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 为首次从丝沉香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新疆树莓、黑果悬钩子和天山茶藨不同萃取部位的抗氧化活性及其对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的抑制作用,筛选具有抗氧化及降血糖活性的有效部位。方法:采用甲醇提取、分步萃取的方法分别制备了不同的极性部位。测定了3种植物不同部位的总黄酮含量,果实提取物经AB-8型大孔树脂纯化后制备了果实花青素部位;利用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法,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法及PTP1B抑制活性实验比较了不同部位的相关活性,并分析了黄酮含量和活性的相关性。结果:经AB-8型大孔树脂纯化后,树莓果实花青素含量由(12.72±0.14) mg·g-1提高到(238.13±1.18) mg·g-1,天山茶藨果实的花青素含量由(35.36±0.45) mg·g-1提高到(548.05±1.11) mg·g-1,随着花青素含量的升高,其抗氧化活性和PTP1B抑制活性也显著升高。黑果悬钩子茎乙酸乙酯部位总黄酮含量最高,为(658.65±11.43) mg·g-1;黑果悬钩子茎水部位抗氧化活性最高,ABTS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为(4.53±0.07),(2.82±0.09) mmol Trolox·g-1当量;黑果悬钩子茎水部位对PTP1B的抑制率最高,半数抑制浓度为(0.08±0.01) mg·L-1结论:这3种植物不同萃取部位均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和PTP1B抑制作用,黑果悬钩子茎水部位为主要的抗氧化活性和PTP1B抑制活性的有效部位,树莓和天山茶藨果实中花青素是主要的活性成分,天山茶藨茎叶中黄酮是主要的抗氧化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1.
杜仲中所含化学成分多达138种,主要包括木脂素类、环烯醚萜类、苯丙素类、黄酮类、多糖类、杜仲胶、抗真菌蛋白等。其药理作用主要有降压、增强免疫力、调血脂、降血糖、保肝利胆、利尿、保护神经细胞、调节骨代谢、补肾护肾、安胎等。综述了杜仲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药材质量控制现状进行分析,发现部分市售杜仲药材质量达不到《中国药典》2015年版的标准,而且不同的炮制方法对杜仲药材的品质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杜仲不同提取物对帕金森病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分析与治疗帕金森病的谱效关系。方法通过小鼠爬杆实验、脑内纹状体多巴胺(DA)含量,观察杜仲不同梯度的乙醇提取物对帕金森病小鼠的治疗作用;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对杜仲不同提取物进行分析;结合爬杆实验及DA水平结果,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回归(PLSR)分析建立其谱效关系,明确杜仲治疗帕金森病的药效成分。结果杜仲50%、75%乙醇提取物均能明显缩短小鼠爬杆时间;杜仲75%乙醇提取物能显著增加小鼠脑内纹状体DA水平;PLSR分析结果显示,杜仲中杜仲醇苷、鹅掌楸苷、5-羟甲基糠醛、咖啡酸与爬杆实验结果和纹状体多巴胺含量密切相关。结论杜仲乙醇提取物具有抗帕金森病作用,其中75%乙醇提取物效果最显著;杜仲醇苷、鹅掌楸苷、5-羟甲基糠醛、咖啡酸可能是杜仲治疗帕金森病的主要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13.
张敏  梁凤妮  孙延文  韩菲  周妍  荣一方  邱峰  丁丽琴 《中草药》2023,54(14):4740-4761
杜仲Eucommia ulmoides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二类保护植物,其皮、叶、雄花和种子均具有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化学成分研究发现杜仲不同部位(皮、叶、雄花、种子)主要有木脂素类、环烯醚萜类、黄酮类、苯丙素类、萜类和甾体类等成分,具有抗骨质疏松、抗炎、神经保护、降血压、降血糖、调血脂、免疫调节、抗菌、抗病毒等药理作用,广泛应用在医药、保健食品、饲料添加剂及日化用品等多个领域。通过对2000年1月—2022年12月在中国知网(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发表的杜仲文献进行检索,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772篇,其中有效文献188篇。综述了杜仲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研究和开发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后续杜仲的临床应用及相关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王永林  向文英  陆苑  曹旭  孙佳  巩仔鹏  王爱民 《中草药》2016,47(7):1101-1105
目的对杜仲Eucommia ulmoides进行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方法采用UHPLC-Q-TOF-MS技术,通过比较杜仲提取物、给药组及空白组大鼠血清的指纹图谱,确定口服杜仲提取物后大鼠血中移行成分。结果给药组大鼠血清指纹图谱与空白组血清指纹图谱对比有明显不同。含药血清中出现7个移行成分,与杜仲提取物指纹图谱在相同保留时间出峰,为原型成分。采用对照品对照,确定5个色谱峰所表征的化学成分为原型吸收入血成分,依次为京尼平苷酸、原儿茶酸、京尼平苷、松脂醇二葡萄糖苷、松脂醇单葡萄糖苷。通过查阅文献,推断了2个色谱峰所表征的化学成分可能为1-羟基松脂醇二葡萄糖苷、杜仲醇。结论血中移行成分可能为杜仲的体内直接作用物质,为明确杜仲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药鬼箭羽质控标准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中药鬼箭羽形态、组织学的特征体系及其指标性成分的定性和定量方法,为鬼箭羽的药材质量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10批不同来源的鬼箭羽样本作为研究对象,生药学制片技术观察组织构造特征;参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方法测定水分、浸出物和灰分;以柚皮素为对照品进行硅胶TLC法定性鉴别;分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HPLC测定鬼箭羽中总黄酮和柚皮素的含量。结果:10批鬼箭羽药材的显微特征基本一致,不同产地药材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各药材水分为13.8%±0.9%;水浸出物5.9%±0.5%,醇浸出物4.7%±0.5%;总灰分8.4%±1.8%,酸不溶性灰分2.9%±1.0%。供试品TLC色谱中,在与柚皮素对照品色谱相对应的位置上均显相同的红色斑点。总黄酮含量为2.7%±0.7%,柚皮素0.006%±0.005%。结论:实验结果可以作为评判中药鬼箭羽质量好坏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16.
竹炳  吴杭莎  葛卫红  杜伟锋 《中草药》2024,55(10):3291-3299
目的 分析杜仲盐制前后杜仲胶胶丝力度与色度值及特征成分含量的相关性,为杜仲炮制过程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盐制前后的杜仲饮片为研究对象,使用Instron3343型材料试验机测定杜仲胶丝力度,利用测色仪采集色度值L*a*b*Eab*,采用HPLC法测定京尼平苷酸、绿原酸、京尼平苷、京尼平、松脂醇二葡萄糖苷、金丝桃苷6个化学成分的含量,利用变量投影重要性分析(variable importance projection,VIP)与散点图(scatter plot,S-Plot)分析各成分的权重,结合SPSS 26.0与SIMCA 14.1软件分析样品胶丝力度与色度值、特征成分含量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生品相比,杜仲盐制后胶丝力度极显著降低,L*a*b*Eab*均不同程度降低,金丝桃苷的含量、色度值L*a*b*Eab*与胶丝力度均呈显著正相关,京尼平苷酸、绿原酸、京尼平苷的含量与胶丝力度均呈显著负相关,松脂醇二葡萄糖苷、京尼平的含量与胶丝力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盐制后杜仲饮片的胶丝力度降低,杜仲饮片的色度值和金丝桃苷含量也一同降低,而京尼平苷酸、绿原酸与京尼平苷的含量反而增加。为盐杜仲饮片的定性判别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为杜仲盐制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测定黄杞叶不同提取物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 方法: 分别以芦丁、没食子酸和齐墩果酸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黄杞叶95% 乙醇提取物及水提物中总黄酮、总多酚以及总皂苷的含量。 结果: 黄杞叶95% 乙醇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为48.01%、总多酚含量为34.01%、总皂苷含量为20.91%;黄杞叶水提物中总黄酮含量为42.04%、总多酚含量为33.25%、总皂苷含量为17.84%。 结论: 方法简便、准确、稳定性好、重复性好,可用于黄杞中三大类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8.
不同干燥加工与贮藏方法对杜仲叶药材质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宣志红  寿辉  姚琥  马文华  何红永  陈慧浓 《中草药》2013,44(11):1431-1434
目的 研究不同干燥加工与贮藏方法对杜仲叶中主要成分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干燥方式、贮藏条件下杜仲叶中绿原酸、京尼平苷酸、京尼平苷的量.结果 新鲜杜仲叶采用烘干和微波杀青后阴干处理的杜仲叶药材京尼平苷酸和京尼平苷的量较高,阴干和微波杀青后阴干处理的杜仲叶药材绿原酸的量较高.低温避光贮存的杜仲叶药材各成分的量下降较慢.结论 杜仲叶在最佳采收期进行采收后,经微波加热杀青、干燥处理后,对杜仲叶进行密封,低温并避光存放,存放时间在1年内其主要成分量均不会发生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归纳2000-2020年杜仲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了解国内外杜仲研究现状,为研究学者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杜仲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对其发文量、作者、研究机构、被引频次以及高频关键词等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以可视图的方式展示杜仲研究的发展脉络,进一步分析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并对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预测。结果 共检索出CNKI数据库7784篇以及PubMed数据库465篇文献,以可视图谱的方式展现杜仲领域发展脉络。结论 20年来发文量显著增加;学者及机构之间应不断深化交流与合作;近二十年的研究热点主要有以大鼠为疾病动物模型研究杜仲的药理作用,如降血压、降血脂、治骨质疏松等,杜仲的活性成分以木脂素类的松脂醇二葡萄糖苷、环烯醚萜类的桃叶珊瑚甙以及杜仲胶为主;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重点由栽培育种、化学成分向网络药理学、数据挖掘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杜仲叶黄酮对糖尿病大鼠血糖控制及对胰岛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链脲佐菌素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模型大鼠分为4组,即模型组、阳性药物组(格列本脲,10 mg·kg-1)、杜仲叶黄酮(2.5,5.0 g·kg-1)组,并设立正常组。ig给药,每日1次,连续28 d.取血测定大鼠空腹血糖(FBG),游离胰岛素(FINS)水平,并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部分胰组织制备组织匀浆后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丙二醛(MDA)的含量;部分胰胰腺组织制作病理切片及HE染色,镜下观察胰岛形态及细胞数。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FBG显著升高,FINS下降,糖耐量降低,胰腺组织中的SOD及GSH-Px水平降低,MDA水平升高,病理切片显示胰岛明显发生萎缩(P0.01);与模型组比较,杜仲叶黄酮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胰腺组织中MDA水平、提高SOD及GSH-Px水平,并能降低大鼠的FBG,改善糖耐量,提高FINS水平(P0.01,P0.05),病理切片显示大鼠的胰岛面积增加、细胞数明显增多(P0.01,P0.05)。结论:杜仲叶黄酮可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改善糖耐量,增加FINS水平,对胰岛细胞具有保护作用,推测降低氧化应激反应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