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7篇
皮肤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28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文斌  戴蓉丹  刘悦  鲍一峰  庄伟 《浙江医学》2020,42(5):521-524,528
肘部骨折是儿童最为常见的骨折类型,骨折后可出现较多严重的并发症。目前儿童肘部骨折的诊断及治疗大多依靠X线、CT等放射性检查,但这些检查的放射性损伤不容忽视。因超声检查具有便捷、无辐射、软组织显影清晰等优点,故近年来正逐渐被应用于儿童肘部骨折的诊治中。本文主要就儿童肘部超声影像学特点、超声检查在儿童肘部骨折诊治中的应用进展及其优势与不足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使用醒脑静注射液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2组治疗1个月后进行治疗效果比较。结果经1个月治疗后,治疗组总体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能改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的脑组织水盐代谢,减轻术后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同时减少并发症,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脊柱夏科氏关节病是一种罕见的具有进展性的严重的退行性脊柱疾病。其临床表现隐匿且不典型,容易导致漏诊、误诊,延误病情,影响预后。目前国内尚无系统性分析脊柱夏科氏关节病的文献。脊柱夏科氏关节病的病因主要分为脊髓损伤及非损伤性神经病变两类,其中脊髓损伤引发脊柱夏科氏关节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长节段固定、脊柱侧凸、椎板切除、脊柱负荷过大的运动和肥胖。脊柱夏科氏关节病好发于下胸椎或腰椎,常见症状是脊柱畸形、坐姿不平衡和局部疼痛。根据潜在疾病引起本体感觉及痛温觉损害,影像学上大量的骨破坏和吸收以及大量新骨形成,组织学提示非特异性慢性炎症,并排除其他炎性和肿瘤性疾病,可以作出诊断。对稳定性好、未合并感染、神经功能平稳、未出现皮肤瘘口、坐姿不平衡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脊柱夏科氏关节病患者,可以考虑保守治疗。对症状持续大于6个月、脊柱不稳定、皮肤出现瘘口或并发感染的患者建议优先选择手术。术前应评估髋关节的异位骨化或强直,术中重视病灶内坏死组织、炎症组织的充分清除以及足量的植骨,建议融合至骶骨或骨盆。术后并发症包括内固定失败、新的夏科氏关节形成、伤口愈合困难、感染等。对脊髓损伤合并截瘫的术后患者,建议定期、系统、长期随访,观察整体胸腰椎而非仅仅手术部位的影像。熟知脊柱夏科氏关节病的危险因素及典型症状,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并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应用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重症医学科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老年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随访2周后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以及2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对优质护理干预方式进行评价。结果 2组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和FEV 1%)在治疗后相比于治疗前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各血清炎性因子(IL-1β、IL-2、TNF-α和FIN-γ)水平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肺功能和血清炎症因子的水平,提高依从性和临床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农药中毒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为提高救治成功率和降低病死率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3年12月四川省隆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91例农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导致死亡的危险因素如年龄、性别、农药种类、中毒原因、中毒程度、抢救时机等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91例农药中毒患者中死亡26例,病死率为8.9%.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中毒原因(OR=0.393,P=0.041)、中毒程度(OR=0.240,P=0.023)以及抢救时机(OR=0.126,P=0.012)是其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针对上述危险因素,应尽早采取防控救治措施,降低农药中毒的致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老年骨科手术患者采用不同麻醉方式其其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并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两组,30例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作为硬膜外麻组,30例患者采用气管插管或气管吸入全身麻醉作为全麻组。两组患者术后均采用镇痛泵止痛,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 MMSE)评分法对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d、术后7d时进行评分,同时根据患者教育水平,设置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POCD)具体评分标准。严密监测两组患者术中MAP,HR和血气指标,并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液体出入量等。结果两组术前、术后1 d、术后7 d时MMSE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术后1 d、术后7 d时MMSE 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均P<0.05);全麻组术后1 d POCD 发生率为26.67%,术后7 d时POCD发生率为23.33%,硬膜外麻组分别为16.67%、13.33%,全麻组略高于硬膜外麻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中MAP、HR、Sp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麻醉时间及总出、入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老年骨科患者全麻术后POCD发生率略高于硬膜外麻。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经济和新区建设的迅速发展,外来流动人口大量涌入我镇,流动人口在逐步成为我镇经济建设和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的同时,也给我镇的预防接种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何把流动儿童列入计划免疫规范化管理是我镇计划免疫工作面临的新课题.为此,我镇预防保健组于2011年4月,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一次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情况的调查.  相似文献   
8.
魏晋隋唐时期是针灸学迅速发展,成就斐然的承前启后重要时期。该文全面且细致地考察了这一时期针灸理论学术、临床应用、教育与传播等多个方面的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一L总结并提炼出其五个主要特点为第一部针灸学专著的问世、重视灸法的研究和应用、明堂图的多次修订与完善、学校式针灸教育的兴起、针灸对外传播的发展与繁荣,并详细论述了这~。时期在以上五个方面所取得的显著进展与突出成就。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hGPI325-339和hGPI469-483混合多肽片段构建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小鼠模型,观测RA小鼠体内经典树突状细胞(conventional dendritic cells,cDC)的频率及成熟状态。方法 流式细胞术检测RA模型小鼠发病时脾脏、淋巴结cDC的频率和CD80 、CD86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 RA小鼠脾脏cDC频率在炎症4个时期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CD80分子的表达在炎症初期、高峰期和缓解期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在炎症进展期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CD86分子的表达在炎症的4个时期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淋巴结cDC频率在炎症4个时期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CD80分子的表达在炎症初期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其余3个时期均低于健康对照组;CD86分子的表达在炎症初期、进展期和缓解期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在炎症高峰期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 在RA发生中脾脏cDC的抗原提呈作用较之淋巴结可能更为重要;RA中脾脏和淋巴结cDC的成熟度存在先升高后降低的起伏波动现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微针刀疗法与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颈源性眩晕(CV)的疗效及对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的影响。方法:将200例CV患者随机分为微针刀组(100例,脱落5例)和药物组(100例,脱落3例)。微针刀组于后颈项部寰枢段枕下三角区域行微针刀治疗,隔日治疗1次,共治疗7次;药物组予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每次6 mg,每天3次,连续口服14 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和3个月随访时比较两组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椎动脉Vm,并随访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及随访时,两组DH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01),且微针刀组低于药物组(P<0.001);治疗后,两组双侧椎动脉Vm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微针刀组高于药物组(P<0.05);微针刀组总有效率为96.8%(92/95),高于药物组的67.0%(65/97,P<0.001)。结论:微针刀疗法可改善CV患者眩晕症状和平衡功能障碍,提高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临床疗效优于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