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评价承德市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工作效果,为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在开展"行动"县和未开展"行动"县采用问卷方式调查居民健康生活方式知识知晓和行为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开展"行动"县区不吸烟、不酗酒、心理平衡和充足睡眠等健康生活方式知晓率分别达到99.2%、96.6%、99.8%、99.4%;未开展县知晓率分别为93.4%、93.9%、96.6%、9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85、22.76、13.24、15.08,P<0.01)。居民饮食结构变化、自觉控油、自觉控烟、控制体重和周锻炼次数增加等生活方式持有率开展"行动"县分别为88.4%、53.6%、55.8%、51.2%和45.0%,明显高于未开展县的47.6%、6.4%、17.37%、9.2%和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61、467.46、262.40、488.05、306.38,P<0.01)。结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可以有效改变居民不良生活习惯和减少行为危险因素,应在全市范围内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创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点对居民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 将示范点人群作为目标人群,示范社区采取单纯随机抽样方法,示范单位、示范食堂、示范餐厅采取普查方法,发放调查问卷,调查不同示范点人群健康生活方式知晓率以及改变情况.结果 建示范点后,各示范点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平均知晓率与基线调查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示范点每天食用的菜肴中食盐、菜肴中油使用量、食用蔬菜量、吸烟者和锻炼人数的构成比与基线调查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与控油限盐的健康生活方式活动的态度中表示“非常愿意”的构成比均与基线调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民健康生活示范点的创建有效提高了目标人群健康生活方式相关知识知晓率和行为改善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14—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饮用水氨氮监测数据,为生活饮用水水质安全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进行评价,分析不同年份、不同采样类型、不同水期和不同水样类型饮用水中的氨氮达标率。结果 2014—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饮用水中氨氮达标率为97.08%,达标率的波动范围为95.99%~98.38%,呈逐年上升趋势(χ2=94.511,P<0.05)。2014—2019年城市水中的氨氮达标率高于农村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475,P<0.05),城市水的达标率为98.26%,且呈上升趋势(χ2=246.833,P<0.05),农村水的达标率为96.48%,且呈逐年上升趋势(χ2=61.295,P<0.05)。丰水期达标率为97.25%,枯水期达标率为96.91%,氨氮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60,P>0.05),氨氮达标率均有逐年上升趋势。各盟市水质氨氮达标率差异有...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广州中山城乡居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素养现况。方法选取广东省广州和中山市为调查城市,以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接受服务的1113名居民为对象,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分析两地居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素养现状。结果广州中山城乡居民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总体了解率分别是52.9%和25.2%,其中城市居民突发公共卫生知识知晓率(57.1%)高于农村居民的知晓率(50.3%)(χ2=34.825,P=0.00);有26.8%的居民参加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教育,其中城市居民的受教育率(27.6%)高于农村居民(2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21,P=0.002)。有66.9%的城市居民认为需要进行突发公共卫生知识的教育,农村居民的教育需求高于城市居民(χ2=6.100,P=0.047)。结论广州中山城乡居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素养有待提高,城市居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素养好于农村居民,应加强对社区居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北京市平谷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现况,为进一步推进行动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在全区4个乡镇街道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600人,用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面对面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对行动口号、内容和行动日的知晓率分别为63.8%、66.9%和27.2%,随着年龄的增长知晓率逐渐下降,文化程度越高知晓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75,P<0.05;χ2=41.294,P<0.05;χ2=53.044,P<0.05)。每天成人食盐摄入量和烹调用油摄入量知晓率分别为74.1%和63.1%,不同性别、年龄组及文化程度对这两项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2,P<0.05,χ2=3.845,P<0.05;χ2=13.745,P<0.05,χ2=7.772,P<0.05;χ2=25.477,P<0.05,χ2=15.842,P<0.05)。BMI指数知晓率较低,为25.7%,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4,P>0.05),不同年龄组、文化程度及婚姻状况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77,P<0.05;χ2=52.022,P<0.05;χ2=21.808,P<0.05)。膳食指导工具的使用情况均较低。使用限盐勺和限盐罐的占7.3%,使用控油壶的占7.3%,经常使用腰围尺的占4.8%,经常使用BMI尺的仅占3.3%。结论北京市平谷区居民对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有一定知晓,但要对高年龄组、文化程度及职业分层较低的人群加强宣传,开展促进行为改变的专项行动,促使其行为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山东省东营市城乡居民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2型糖尿病(T2DM)的患病率及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东营市城市和农村40~79岁居民4 322人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东营市40~79岁居民IFG及T2DM的患病率分别为21.15%、11.70%,男性与女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着年龄增长,总体IFG患病率及T2DM患病率增加,差异有显著性(χ2=11.21、15.41,P<0.05);城市、农村IFG患病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T2DM患病率差异有显著性(χ2=14.87,P<0.01)。城市男性、女性IFG病人的吸烟比例高于农村,城市女性T2DM病人的吸烟比例高于农村女性,差异均有显著性(χ2=6.144、17.148,P<0.01);城市男性IFG肥胖比例高于农村男性,城市女性T2DM肥胖比例高于农村女性,差异均有显著性(χ2=4.158、17.497,P<0.05);农村男性、女性IFG、T2DM病人血压升高的比例及同型半胱氨酸(Hcy)升高的比例均高于城市男性、女性,差异有显著性(χ2=8.314~37.831,P<0.05)。结论东营市40~79岁居民IFG及T2DM的患病率较高,城市IFG及T2DM居民多合并吸烟、肥胖、血脂异常等心血管危险因素,而农村人群多合并高血压、高Hcy血症等心血管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承德市居民血压的患病现状和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承德市城市和农村18岁以上居民4 561人进行体格检查及问卷调查。结果承德市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9.05%,其中男性患病率为28.80%、女性患病率为29.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0,P0.05)。城市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42.69%,农村高血压患病率为18.62%,城市居民患病率高于农村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9.789,P0.01)。高血压知晓率为74.81%,治疗率为61.23%;超重率为35.44%。随年龄的增长,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经logistic回归分析,主要危险因素与年龄、地区、超重、饮酒、高盐饮食、高甘油三酯、高胆固醇和不运动相关。结论应加强全人群的健康教育,大力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从而更好地控制高血压及其它慢性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调查南充市城乡育龄妇女选择不同分娩方式及其影响因素,以指导育龄妇女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分娩方式。方法:自制问卷,采取随机抽样方法,调查对象为:农村育龄妇女263人,城市育龄妇女262人,调查主要内容为选择分娩方式及其原因、对分娩方式是否了解、对分娩是否有恐惧紧张心理等。结果:城市:已产育龄妇女选择自然分娩率(27.86%)较剖腹产率(22.52%)高(χ2=20.55,P<0.05);未产育龄妇女选择剖腹产率(35.88%)较自然分娩率(13.74%)高(χ2=20.55,P<0.05)。农村:已产及未产育龄妇女选择自然分娩率(分别为45.25%、29.66%)较剖腹产率(分别为:6.84%、18.25%)高(χ2=21.75,P<0.05)。农村与城市相比:农村选择自然分娩率(74.90%)较城市(41.60%)高(χ2=59.87,P<0.05);城市选择剖腹产率(58.39%)较农村(25.10%)高(χ2=59.87,P<0.05)。原因:城市与农村育龄妇女选择自然分娩的主要原因是传统观念(分别为59.54%,68.06%)(χ2=7.88,P<0.05),城市育龄妇女选择剖腹产主要是由于难以忍受疼痛(53%),而选择剖腹产的多数农村育龄妇女则认为该方式安全性更高(39%)。同时,城市育龄妇女对分娩的恐惧紧张心理(62.98%)较农村(44.87%)更严重(χ2=17.32,P<0.05)。结论:城乡育龄妇女选择不同分娩方式及原因有差异,可以针对性指导城乡育龄妇女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理的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滨州市农村及城市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为制定老年人预防保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滨州市12个自然村和城市社区12个居委会登记的≥60岁老年人所患慢性疾病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945份,其中城市社区522份,农村423份。结果滨州市城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46.2%,农村为40.0%,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患病率居高的前三位慢性病分别为高血压病、心脏病及脑卒中,38.2%的老年人患2种以上慢性疾病;城区老年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农村(P<0.05),但脑卒中患病率城区低于农村(P<0.05);城区及农村约半数老年人健康状况自评为一般,农村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差者为19.9%,明显高于城区(χ2=6.67,P<0.01),而自评健康状况好的农村老年人仅为9.9%,明显低于城区老年人15.9%(χ2=7.26,P<0.01)。结论滨州市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农村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相对较差,积极开展覆盖农村的社区医疗保健将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重庆市北碚区不同社区居民的部分慢性病患病情况、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健康需求等健康相关情况及不同社区间的差异。方法:用《社区居民健康调查问卷》对882名重庆市北碚区社区居民进行健康问卷调查。结果:(1)城市和高校社区居民家庭的心脑血管疾病、颈腰椎病患病率高于农村和/或城乡结合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城乡结合部家庭结核病患病率高于城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城市和高校社区健康知识知晓率普遍较高,城乡结合部和农村社区健康知识知晓率普遍较低。农村、城乡结合部、城市、高校社区居民平均每日饮酒100 g以下的比例依次为88.73%、78.48%、91.06%、92.50%,参加健身活动的比例依次为65.26%、72.65%、56.10%、72.00%。(3)不同社区居民目前最需要的健康服务、最希望学到的健康知识、喜欢的宣传材料形式、获取健康知识的渠道、认为最适合的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的方式、认为影响社区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的前3~4位的选择一致,但前后顺序多不一致。结论:不同社区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和慢性病患病率不同,而获取健康知识途径和健康需求大致相同,应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1.
西安地区人芽囊原虫感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西安市人芽囊原虫的感染状况。方法采集西安市社区居民、中学生、动物饲养人员、腹泻病人共781名受检者粪便标本,采用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及碘液染色法,典型形态使用数码显微镜摄像。结果健康人群和腹泻人群人芽囊原虫的感染率分别为1.99%(11/554)和7.05%(16/2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367,P<0.05);社区居民、中学生、动物饲养人员的感染率分别为2.20%(6/273)、1.20%(3/250)、6.45%(2/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033,P>0.05);粘液脓血便人群的感染率为12.16%(9/74),其他腹泻人群(水样便、糊便及脂肪泻)为7%(7/15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2,P<0.05)。各年龄组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632,P<0.05)。观察到空泡型、颗粒型和包囊型虫体,可见出芽生殖、二分裂生殖和复分裂繁殖三种繁殖方式。结论人芽囊原虫在不同年龄、不同健康状况(健康和腹泻)及不同腹泻性状人群中的分布存在差异。空泡型、颗粒型多见,多以二分裂、出芽生殖方式繁殖。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研究新型农村社区居民生活方式及健康状况,探索行之有效的农村社区居民健康促进工作方式与方法,探索促进居民健康的最佳方法,了解新型农村社区较传统农村社区的区别,为提高新型农村社区居民健康水平各项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切实提高农村居民综合健康水平。方法以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进行现况调查,从辖区内的居民健康档案中选取了2014年3月至2014年9月期间来治疗的213例新型农村社区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进行比较,统一格式问卷调查,调查居民的不良生活方式如每天进盐量,每日步行步数,并对身高、体重和血压等生理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发放问卷调查了解农村新型社区人群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及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配合定期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宣传教育、电话随访或上门随访等方法。给予常规教育及社区健康教育,比较教育前后的变化。结果健康教育前后血压、血糖、食盐摄入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压控制情况(χ~2=9.65,P0.05),食盐摄入量(t=28.092,P0.05),血糖(Z=4.297,P0.05)结论对新型农村社区居民实施健康教育可将居民的血压、血糖、进盐量及运动量进行有效控制,可进行推广,从而切实提高新型农村居民综合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兵团城市和农场居民吸烟、饮酒和主动体育锻炼等与健康相关的行为的分布及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4 469户,13 126人进行家庭人户健康询问调查.结果:兵团15岁及以上居民吸烟率为26.6%(男性51.0%,女性1.6%),城市为23.4%(男性46.4%,女性1.1%),农场为28.0%(男性52.9%,女性1.8%),农场居民的吸烟率高于城市(χ2=24.137,df=1,P=0.000),男性的吸烟率高于女性(χ2=3340.359,df=1,P=0.000).兵团15岁及以上人口经常饮酒率为6.1%(男性11.4%,女性0.5%),城市为5.4%(男性10.4%,女性0.6%),农场为6.3%(男性11.8%,女性0.5%),城市和农场居民经常饮酒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05,df=1,P=0.073);男性经常饮酒率高于女性(χ2=557.326,df=1,P=0.000).兵团15岁及以上人口主动体育锻炼率为28.2%(男性28.8%,女性27.7%),城市为47.5%(男性48.2%,女性46.8%),农场为20.1%(男性20.9%,女性19.3%),城市居民主动体育锻炼率高于农场(χ2=825.082,df=1,P=0.000);男性与女性的锻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48,df=1,P=0.213).结论:兵团居民吸烟、饮酒等不良行为方式普遍存在,我们应该及时对人群进行不良行为习惯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贵阳市云岩区某社区老年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方法:对自愿参加免费体检的380位老年居民体检报告进行汇总分析,按性别、年龄段分组分别对BMI、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血常规等体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80位老年居民体检异常检出率为92.37%,60~69岁、70~79岁、80岁及以上受检居民中肥胖的比例分别为12.58%、8.72%、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3,P=0.01);3个年龄段老年居民的血常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3.84%、25.58%、40.8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3,P=0.00);男性居民中的肝、肾功能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7,P=0.02;χ2=5.57,P=0.02);老年女性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都高的比例为18.42%,高于男性的8.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6,P=0.04);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老年居民高血压、糖尿病、心电图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社区受检的老年居民体检指标异常检出率较高,应引起居民和社区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社区社会环境对社区中老年居民自评健康的影响,为构建良好的社区社会环境、促进社区中老年人群健康提供依据。   方法   利用2011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 CHARLS)社区和家户调查数据,选取397个社区的7 822名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社区社会环境包括社区社会经济地位、社区社会保障和社区服务三类,自评健康采用五个等级评分。采用三水平广义线性模型分析社区社会环境对中老年自评健康的影响。   结果   自评健康不好的比例为28.8%。三水平广义线性模型结果显示,中老年居民自评健康在城市和社区层面均存在差异,并且社区水平方差缩减比达到35.71%。中、高人均纯收入社区相比低人均纯收入社区,其居民自评健康状况更好(OR=0.84,P<0.05;OR=0.70,P<0.05)。中、高文化程度社区相比低文化程度社区,其居民自评健康状况更好(OR=0.78,P<0.05;OR=0.73,P<0.05)。实行失业补贴的社区其中老年居民自评健康状况更好(OR=0.77,P<0.05)。个体水平上,患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更差(OR=4.46,P<0.05)。城市的中老年自评健康状况较农村更好(OR=0.76,P<0.05)。   结论   社区社会经济地位和社区失业补贴与社区中老年居民自评健康呈正相关。需要特别关注低社会经济地位社区的中老年人健康状况,完善失业保障政策,促进社区中老年居民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河南省农村居民健康知识知晓情况,为科学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从全省159个县(区)居民中抽取8978个农村居民,采用自制的《河南省居民健康知识和行为监测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河南省农村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为64.98%,其中健康生活方式相关知识知晓率(75.30%)最高,慢性病相关知识知晓率(59.59%)最低。男性健康知识知晓率高于女性(χ2=204.014,P<0.001);~34岁年龄组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最高,其他年龄组居民随着年龄的增长,知晓率逐渐降低(χ2=4813.601,P<0.001);随着文化程度的增高,健康知识知晓率逐渐增高(χ2=4758.084,P<0.001);丧偶和离异者健康知识知晓率低于其他婚姻状况者(χ2=903.912,P<0.001);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高于非学生(χ2=105.835,P<0.001);医务人员健康知识知晓率高于非医务人员(χ2=838.639,P<0.001)。结论:河南省农村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较低;应该强化营养、肝炎、结核病、碘缺乏病、糖尿病、安全用药等知识教育;女性、高年龄组、低文化程度、丧偶者、非学生和非医务人员为主要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城乡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状况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方法采取现场核查方式,对某县13家城区学校食堂、48家农村学校食堂的基础设施、食品经营许可证持有、从业人员体检、原料索证索票、食品留样等情况进行调查,并对餐具消毒情况进行抽检。结果城区学校食堂基础设施各项指标达标率均为100.00%,农村学校食堂除冷冻冷藏设施和消毒设施全部达标外,场所布局、油烟净化设施达标率仅分别为64.58%和62.50%,与城区学校食堂相比存在明显差距(P0.05)。61家城乡学校食堂食品经营许可证(餐饮类)持有率均为100.00%,从业人员健康证明持有率82.94%,其中城区和农村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健康证明持有率分别为87.06%和78.45%(χ~2=9.866,P0.01)。城乡学校食堂的原料采购索证索票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城区学校食堂大米和面粉的索证索票率均为100.00%,显著高于农村学校食堂的68.42%和72.28%(P0.01);食用油索证索票率分别为95.92%和62.60%(χ~2=19.333,P0.01);猪肉索证索票率分别为83.20%和59.90%(χ~2=46.243,P0.01);食品添加剂索证索票率分别为97.30%和80.41%(χ~2=6.014,P0.05)。城区和农村学校食堂的食品留样率分别为92.31%和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区和农村学校食堂的餐具消毒合格率分别为84.62%和60.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农村学校食堂卫生状况存在差距,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是共性问题。需要强化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责任,努力提高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的饮食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18.
太原市小店区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小店区主要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污染状况,为提高全区生活饮用水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相关标准和检验方法对小店区城市和农村生活饮用水的微生物指标进行抽样检测和评价。结果: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城市与农村生活饮用水合格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69.8,P<0.05);春冬季与夏秋季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指标合格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5.2,P<0.05);该区生活饮用水中合格率最高的微生物指标是大肠埃希氏菌,合格率最低的是大肠菌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8,P<0.05)。其中,城市生活饮用水中,合格率最高的微生物指标是大肠埃希氏菌,合格率最低的微生物指标是菌落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7,P<0.05)。农村生活饮用水中,合格率最高的微生物指标是大肠埃希氏菌,合格率最低的是大肠菌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53,P<0.001)。结论:城市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指标合格率高于农村,春冬季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指标的合格率高于夏秋季,相关部门应采取多项措施,提高不同地区生活饮用水,尤其是农村地区生活饮用水安全质量,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相似文献   

19.
西安市不同社区人群高血脂意识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文郁  侯斌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7):3090-3091
目的:了解不同社区人群高血脂意识。方法:采用问卷式方法面对面调查,选择城市居民和农村乡镇两个不同类型的社区,每个社区随机抽取1500人,共计3000人。结果:认为40岁以上的人应该每年常规检查血脂、高血脂会引起哪些疾病、哪些方法能预防高血脂的正确回答率城市社区均明显高于农村社区(P<0.01)。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曾经做过血脂检查的人分别为20.1%和1.4%,平均为9.3%,做过血脂检查的人中,平均有31.6%的人被告知血脂高于正常水平。超重或肥胖者被告知有高血脂的比例明显高于体重指数正常的人(P<0.01)。结论:城市社区的人群高血脂意识高于农村社区人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基于全民健康覆盖内涵,分析城乡居民卫生服务需要和利用现状、公平性差异,提出政策建议。方法 利用国家第五次卫生服务调查(山东省部分)居民数据(12 006户家庭,33 060例居民,其中城市6 006户家庭,10 391例居民,农村6 000户家庭,22 669例居民),结合收入5分法,比较不同城乡类别、收入居民卫生服务需要和利用及其公平性。结果 城市居民的两周患病率、年慢性病患病率高于农村居民,两周就诊率、两周患者就诊率低于农村居民(P<0.05);两组居民住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居民两周患病率、年慢性病患病率、两周就诊率、住院率随其收入的增加而降低,两周患者就诊率随其收入的增加而升高(P<0.05);城市不同收入居民两周患病率、年慢性病患病率、两周就诊率、两周患者就诊率、住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乡居民卫生服务需要和利用公平性分析发现,集中曲线位于公平线上方的指标分别是城乡两周患病〔集中指数(CI)=-0.091 5〕、农村两周患病(CI=-0.117 9)、城乡慢性病患病(CI=-0.118 4)、农村慢性病患病(CI=-0.168 2)、城市两周就诊(CI=-0.006 4)、城乡/城市/农村住院利用(CI值分别为-0.094 1、-0.001 5、-0.112 4);集中曲线位于公平线下方的分别是城市两周患病(CI=0.012 9)、城市慢性病患病(CI=0.006 4)、城乡/农村两周就诊(CI值分别为0.062 5、0.080 0)。结论 农村低收入居民两周卫生服务需要高于高收入居民,农村居民两周患病、慢性病患病、两周就诊公平性差于城市。仍需强基层,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强基层全科医生的培养,推行分级诊疗制度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弥合城乡差异,提高全民卫生服务可获得性。应继续细化医疗保险补偿对象的划分,重点提高农村中低收入居民的补偿水平,加强该人群疾病风险保护,提高全民卫生服务可负担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