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特发性震颤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至2006年5月56例特发性震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6例ET中男33例,女23例.发病平均年龄(61.5±11.6)岁,平均病程(9.3±4.1)年.31例(55.4%)患者有阳性家族史.临床表现主要为单症状的姿势性震颤.30例患者做了饮酒试验,其中20例(66.7%)有酒精反应.83.3%的患者服用普萘洛尔治疗有效.结论 特发性震颠的临床表现以单症状姿势性震颤为主,多数患者对酒精有反应,普萘洛尔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2.
特发性震颤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伟光  赵辉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6):3572-3574
目的:探讨特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的临床特点。方法:对92例E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2例ET中男58例,女34例,发病年龄12岁~80岁,平均(50.2±17.3)岁,病程6个月~60a,平均(16.2±8.9)a,49例(53.3%)患者有阳性家族史,多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临床主要表现为单症状的姿势性震颤,累及部位依次为手(92.4%),头(25.0%),咽喉部(21.7%),下颏(15.2%)等,16.3%患者因震颤致日常生活困难,42例饮酒患者中,85.7%显示对酒精有反应性,6.5%患者并发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67.3%患者小剂量普萘洛尔治疗有效。结论:本组ET患者男多于女,临床表现为单症狀姿势性震颤,部分病例可伴发PD,小剂量普萘洛尔治疗大多有效。  相似文献   

3.
特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又称家族性震颤,是一种以震颤为唯一临床表现的原因未明的具有遗传倾向(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运动障碍性疾病.分为典型的特发性震颤、严重性特发性震颤和症状性特发性震颤.发病年龄可从儿童至老年, 其中30岁以前起病占14%,40岁后发病多见,70岁以后发病率更高.有家族史者发病年龄相对要早.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特发性震颤 (essential tremor, ET) 患者进行研究, 以便于更深一步认识疾病的遗传特点和疾病转归.方法 对7个家族39名特发性震颤患者的发病年龄、病程和震颤幅度、药物敏感性、并发症等相关性进行临床总结和统计分析.结果 震颤幅度和发病年龄相关系数为rs=0.542, 和病程相关系数rs=0.168;口服盐酸普萘洛尔在中青年组和老年组有效率分别为79.2%和35.7%, P=0.014;饮酒试验在中青年组和老年组有效率分别为66.7%和28.6%, P=0.042;中青年组和老年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3%, 42.9%, P=0.042.结论 随着发病年龄的增长, 听力下降和认知功能下降等并发症明显增多;随着病程延长, 震颤幅度不断增加, 药物敏感性逐渐下降。提示:ET易向其它变性疾病转化, 易合并其它变性疾病, 这种变化和年龄、遗传有一定相关性, 而非传统认为的单纯良性疾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家族性与散发性特发性震颤患者临床特征是否存在差异。方法临床确诊的ET患者88例,根据有无家族史,分为家族性ET和散发性ET。比较两组在性别、起病年龄、起病部位、震颤类型、震颤演变过程、最严重部位、是否对称、加重或减缓因素等方面的异同。结果家族性ET 45例和散发性ET 43例。家族性ET患者平均起病年龄早于散发性ET患者平均起病年龄[(33.48±18.87)岁vs(42.19±18.80)岁,P<0.05];两组间震颤类型及起病部位无明显差异;家族性ET患者震颤评分高于散发性者(4.34±2.22 vs 3.37±2.00,P<0.05)。家族性ET患者饮酒后震颤减轻或缓解明显高于散发性者(11/13 vs 4/10,P<0.05)。结论与散发性ET患者比较,家族性ET发病较早,进展较快,震颤较重,饮酒后震颤减轻更多。  相似文献   

6.
特发性震颤(ET)又称原发性震颤,是以震颤为惟一表现的常见运动障碍疾病。本文采用心得安、谷维素联合使用治疗100例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资料与方法本文100例病例资料完整。男64例、女36例。年龄47~81岁,平均66岁。发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特发性震颤 (ET)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 42例ET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分析。结果  42例患者中 5例(11.9% )有阳性家族史。姿势性震颤为ET的主症 ,震颤累及部位最多见为上肢 (85 .7% ) ,其次头部 (9.6% ) ,下颌、咽部肌肉及下肢受累各占 4.8% ,不伴肌强直及其它神经系统阳性征 ,但ET患者有帕金森病 (PD )的易发倾向 ,18例患者少量饮酒 ,14例 (77.8% )震颤减轻。 3 6例接受心得安治疗 ,2 4例 (66.7% )症状缓解。结论 ET具有遗传倾向 ,发病男多于女 ,以中青年发病多。呈慢性病程 ,以上肢姿势性震颤多见 ,不伴其它神经系统定位征 ,有PD易发倾向 ,酒精反应性是本病特征之一 ,心得安对本病疗效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特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 ET)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7例E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7例ET患者中37例(55.2%)有阳性家族史.临床主要表现为单症状的姿势性震颤,受累部位主要为手62例(92.5%)、头部17例(25.4%)、喉部肌肉13例(19.4%)、下颌11例(16.4%)、躯干及下肢7例(10.4%).11例(16.4%)造成日常生活困难,25例(83.3%)显示对乙醇有反应.63%患者服用小剂量普萘洛尔有效.结论 本组ET好发于中老年人,男多于女,临床表现为单症状的姿势性震颤,小剂量普萘洛尔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的检测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的发病规律、检测手段、治疗方法及手术时机。方法 :采用 Anderson法和 Parks法 ,手术治疗 1 9例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患者 (全部有代偿头位、均为水平冲动型 ,单纯眼震 1 6例、伴外斜视 2例、伴内斜视 1例 )。结果 :术后眼震正前方基本不颤 1 3例( 68.42 %) ,减轻 6例 ( 31 .5 8%) ;代偿头位消失 1 2例 ( 63.1 6%) ,改善 7例 ( 36.84%) ;眼球正位1 8例 ,1例外斜视欠矫约 5°;视力第一眼位全部提高 2~ 5行 ;双眼视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 :手术是治疗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的主要方法 ,且疗效肯定 ;手术最佳年龄 6~ 1 0岁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海南地区泌尿系结石患者的结石化学成分、百分比及性别、年龄与地区分布特点。方法收集海口市人民医院2010年10月至2015年11月经结石治疗的住院患者结石标本557例,应用红外光谱法进行结石成分测定,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57例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95:1;40~60岁为泌尿系结石高发年龄段,占58.7%;398例混合型结石(71.45%)高于159例单一成分结石(28.55%);单一成分结石和混合型结石成分中草酸钙检出率最高;草酸钙与碳酸磷灰石混合型结石最多,占61.94%,草酸钙结石第二,占19.21%,无水尿酸结石占12.2%,碳酸磷灰石占1.97%,仅发现2例胱氨酸结石。含六水磷酸铵镁成分的泌尿结石患者组年龄[(41.0±9.3)岁]与草酸钙组[(51.0±12.3)岁]、无水尿酸组[(57.9±9.8)岁]、草酸钙和尿酸混合结石组[(54.3±11.0)岁]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草酸钙和碳酸磷灰石混合结石组[(49.1±11.9)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南地区患者泌尿系结石成分发病以混合型为主,胱氨酸结石较为少见;含六水磷酸铵镁结石成分的患者发病年龄较小,而无水尿酸结石患者发病年龄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