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对比分析瑞替普酶与阿替普酶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住院时采用瑞替普酶治疗的56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瑞替普酶组,同时选取采用阿替普酶治疗的45例患者作为阿替普酶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率、心功能衰竭率以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替普酶和瑞替普酶均是临床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主要药物,两种药物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瑞替普酶相对而言更经济实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北京市丰台区南苑医院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采用瑞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对照组采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结果:观察组的冠状动脉再通率、再通时间、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K-MB峰值时间和CK峰值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瑞替普酶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的效果。方法对80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瑞替普酶和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再通率、心功能、住院天数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再通率心功能、住院天数、并发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酶与阿替普酶具有相当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瑞替普酶(r-PA)和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98例符合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瑞替普酶溶栓治疗组47例,尿激酶溶栓治疗组51例,比较两组的临床再通率,4周内出血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瑞替普酶组临床再通率高于尿激酶组(85.1%VS 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瑞替普酶组出血发生率低于尿激酶组(6.4%VS11.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7);瑞替普酶组死亡率低于尿激酶组(4.3%VS 5.9%),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5)。结论: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优于尿激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8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时间越早,血管再通率越高。结论静脉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再通率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再灌注疗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基层医院应用瑞替普酶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屯留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5例符合溶栓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分为2组:瑞替普酶组(54例)和尿激酶组(41例).瑞替普酶组患者给予瑞替普酶18 mg静脉滴注,30 min后重复上述剂量1次,尿激酶组患者给予尿激酶150万U溶栓,30 min内静滴完成.比较2组的溶栓冠脉再通率、心血管并发症、再闭塞、出血、死亡率.结果瑞替普酶与尿激酶组比较,血管再通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心血管并发症、再闭塞、出血、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瑞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冠脉再通时间早、冠脉再通率高、给药方便、药物维持时间长、不良反应少,是一种高效而安全的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急诊应用瑞替普酶与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大面积肺栓塞的疗效,寻找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华北石油总医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经急诊收治的急性大面积肺栓塞的42例患者,其中瑞替普酶组18例,阿替普酶组24例,分别予以静脉溶栓治疗,观察溶栓有效率、出血不良反应及住院期间的病死率。结果经急诊溶栓治疗后瑞替普酶组溶栓有效率为88.9%,发生轻度出血3例,中度出血1例,住院期间死亡患者2例;阿替普酶组溶栓有效率为75%,轻度出血3例,中度出血2例,住院期间死亡患者3例。两组溶栓有效率、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住院期间病死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瑞替普酶与阿替普酶均适用于急性大面积肺栓塞的溶栓治疗,由于瑞替普酶溶栓便捷易行,因而更适合于急诊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8.
何逢清 《当代医学》2014,(25):139-140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n=39),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其中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5000U/次)联合瑞替普酶(静脉注射10mU/次)溶栓治疗,对照组采用瑞替普酶溶栓联合普通肝素钠,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研究组冠脉再通36例(92.31%),血管再通37例(94.87%),对照组冠脉再通35例(89.74%),血管再通34例(87.18%),2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5.13%显著低于对照组2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率,减少不良反应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观察瑞替普酶(r-PA)与尿激酶对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98例发病12 h内的AMI患者随机分为2组:瑞替普酶组49例,瑞替普酶18 mg间隔30 min分2次静脉注射;尿激酶组49例,150万u 30 min内静脉滴注。观察2组溶栓再通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溶栓后120 min瑞替普酶组42例显示梗死相关血管再通,再通率为85.71%,尿激酶组35例相关血管再通,再通率71.43%,瑞替普酶组再通率高于尿激酶组,2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AMI比尿激酶能更早地使梗死相关血管再通,再通率高,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观察瑞替普酶与尿激酶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61例AMI患者随机接受瑞替普酶或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30分钟、60分钟、120分钟再通率、急性期死亡率、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瑞替普酶组距发病时间与尿激酶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溶栓后30分钟、60分钟、120钟的再通率,瑞替普酶组均高于尿激酶组(P〈0.01);两组急性期病死率与严重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瑞替普酶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有效、安全的溶栓药物,疗效优于尿激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52例患者采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对照组48例患者采用尿激酶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其他治疗相同,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血管开通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血管开通率高、时间短、出血程度轻等优点,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2.
荣发家 《基层医学论坛》2016,(21):2912-2913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2014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6例随机分为2组各38例,分别采用瑞替普酶与尿激酶溶栓治疗。比较2组血管再通、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和并发出血情况。结果瑞替普酶组30 min、60 min、120 min 的血管再通率均高于尿激酶组,平均再通时间短于尿激酶组,差异显著(P<0.05);瑞替普酶组梗死后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尿激酶组(P<0.05);2组再梗死、心力衰竭及住院病死率无显著差异(P>0.05);2组并发出血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加快血管再通速度,提高血管再通率,减轻心肌损害,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适应证。方法 9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瑞替普酶和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溶栓治疗后,尿激酶组冠脉再通31例,再通率为62.0%(31/50);瑞替普酶组冠脉再通34例,再通率为81.0%(34/42),两组再通率有统计学差异(χ~2=3.954,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555,P0.05)。结论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瑞替普酶与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对比效果.方法: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瑞替普酶治疗,对照组给予尿激酶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30分钟、60分钟与120分钟后的冠脉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都无死亡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冠脉再通时间早、再通率高、安全有效,是一种的理想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15.
金焱  刘东亮 《中原医刊》2014,(11):47-48
目的:观察瑞替普酶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瑞替普酶溶栓,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100例急性心肌梗死瑞替普酶溶栓后2 h临床指标再通84例,再通率为84%。结论瑞替普酶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瑞替普酶与阿替普酶应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患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共80例,按照患者的临床治疗应用药物不同,将以上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均应用瑞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应用阿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究与讨论。结果观察组经临床治疗显效患者16例,有效患者21例,有效率92.5%;对照组经临床治疗显效患者12例,有效患者18例,有效率75.0%。观察组患者应用瑞替普酶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应用阿替普酶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患者应用瑞替普酶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应用阿替普酶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中进一步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17.
李小林  杨思进  白雪 《西部医学》2018,30(8):1174-1177
【摘要】 目的 探讨瑞替普酶与阿替普酶治疗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脑利钠肽(BNP)及心肌肌钙蛋白T(cTnT)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80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就诊号顺序将纳入患者分为瑞替普酶组与阿替普酶组,每组40例。瑞替普酶组给予瑞替普酶溶栓治疗,阿替普酶组给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溶栓后120min内血管再通率,检测患者血浆Hcy、BNP及cTnT水平,统计溶栓治疗30d内心血管事件与住院期间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瑞替普酶组溶栓后60min、120min血管再通率均高于阿替普酶组 (P<005)。瑞替普酶组溶栓48h后Hcy、BNP、cTnT均低于阿替普酶组 (P<005)。两组心血管事件与出血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替普酶较阿替普酶具有更高血管再通率,可有效降低STEMI患者血浆Hcy、BNP、cTnT水平,减轻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尿激酶和瑞替普酶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效果。方法选取襄城县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尿激酶治疗,观察组采用瑞替普酶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溶栓效果。结果观察组再通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和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尿激酶,瑞替普酶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效果更好,再通率高,出血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瑞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溶栓标准的86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瑞替普酶组和尿激酶组,观察2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达峰时间以及出血等并发症情况。结果瑞替普酶组在血管再通率、CK-MB达峰时间均优于尿激酶组,出血等并发症方面2组无明显差别。结论瑞替普酶溶栓疗效较尿激酶更显著,能够最大程度挽救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代咏梅  陈莹 《吉林医学》2014,(23):5226-5226
目的:探讨瑞替普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应用rt-PA(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和瑞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在溶栓0.5 h、1 h、1.5 h、2 h时的血管再通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应用瑞替普酶,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