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观察磷酸萘酚喹片治疗恶性疟和间日疟。 方法 磷酸萘酚喹总量 10 0 0mg( 10片 ) 2d分服 ,首剂服 6片 ,第 2d服 4片治疗恶性疟 ,60 0mg顿服治疗间日疟。 结果 恶性疟和间日疟分别治疗 91例和 78例 ,临床治愈率均为 10 0 % ;其退热时间各为 ( 3 3 88± 2 0 3 0 )h和 ( 2 0 3 1± 9 84)h ;疟原虫转阴时间各为 ( 5 4 67± 12 5 6)h和 ( 4 4 5 1± 10 15 )h。完成 2 8d随访 ,恶性疟和间日疟各 64例和 5 0例均无复燃。 结论 磷酸萘酚喹片治疗恶性疟和间日疟具有使用方便、疗效确切、副反应轻等特点。鉴于部分病例退热和原虫转阴时间缓慢 ,建议与青蒿素类速效药物联用 ,取长补短 ,达到减少剂量 ,缩短疗程和延缓抗性产生之目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以我校自制的新抗疟药磷酸羟基喹哌在动物和人体试验证明毒性较低並对鼠疟和猴疟治疗有效后,首次于1974年11~12月对现症疟疾患者试治的临床结果(以相同剂量氯喹作对照)。治疗组44例(恶性疟30例,间日疟14例)于一疗程全部治愈,半数患者随访一月未见复发。平均退热时间及平均原虫转阴时间对恶性疟与间日疟均较对照组为短。对照组19例(恶性疟12例,间日疟7例),痊愈17例,2例分别于治疗开始后第5天和第6天再现原虫血症。不同年龄组以不同剂量治疗效果相同。磷酸羟基喹哌对胃肠道刺激较小;对造血系统无明显毒性反应;心电图观察除治疗组有4例窦性心动过缓外,未见其他异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一起聚集性疫情中的间日疟原虫样本进行基因分型和分子溯源分析,为病例来源的判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8年6—7月湖南省隆回县一起间日疟聚集性疫情中4例患者的血样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PCR)虫种鉴定,并采用9个微卫星分子标记对4个样本的虫株进行基因分型,基于亚太地区消除疟疾网络间日疟原虫微卫星基因型数据库(VivaxGEN-MS)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间日疟原虫株进行种群遗传学STRUCTURE分析,判定虫株所属的遗传亚群和地理来源。结果 经qPCR鉴定,4个病例均为间日疟原虫感染,4个病例样本的9个微卫星位点均成功分型,4个样本的基因单体型不同,其中病例1、病例3和病例4为单一克隆虫株感染,病例2为多克隆虫株感染。用STURCTURE分析把所有间日疟原虫样本分成2个遗传亚群(K=2)时,4例湖南样本被划分为热带株遗传亚群(来源于埃塞尔比亚、伊朗、不丹、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中国南部的虫株);用STURCTURE分析把所有间日疟原虫样本分成4个遗传亚群(K=4)时,4例湖南样本被划分为南亚/东南亚株遗传亚群(来源于不...  相似文献   

4.
<正> 抗氯喹恶性疟株的出现,是当前灭疟工作者严重关切的问题,本文小结国内生产的磷酸喹哌片对现场防治抗氯喹恶性疟株效果观察,感到满意,予以报道。一、疫区疟疾流行情况田东县作登公社是一个恶性疟与间日疟混合流行的疟区,历年来采用国内推荐的氯喹加伯喹四天双疗程根治方案。1981年,该公社血检发热病人间日疟与恶性疟带虫率之比为1:0。33;1982年变为1:1.22;总带虫率1982年比1981年增高1.87倍;按虫种带虫率统计,1982年与1981年相比,间日疟增加0.68倍,而恶性疟猛增5.4倍(详见表一)  相似文献   

5.
为肃清间日疟患者红细胞内疟原虫,常规使用氯喹基质1.5克,产生严重副作用者并非罕见。为能安全而又足以肃清红细胞内疟原虫,笔者在1979~1982年间对江苏间日疟复发类型的观察中,曾试用氯喹基质0.6克伍用青蒿浸膏片20克(0.4克×50片)的疗法,其结果竞甚满意。  相似文献   

6.
澜沧江下游航运区疟疾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了解澜沧江下游航运区疟疾流行情况和恶性疟原虫对氯喹、青蒿琥酯的敏感性。 方法 居民带虫普查、IFA检测、疟史访问、发热病人血检、媒介按蚊、社会经济等调查和恶性疟原虫对氯喹、青蒿琥酯敏感性测试。 结果 各种人群累计平均疟原虫率为8.36%(226/2 704),其中间日疟占58.85%,恶性疟占40.27%,混合疟占0.88%。发热病人疟原虫检出率为30.03%(106/353)。居民、搬运工人和船员的疟史率,2001年分别为38.39%、8.82%和1.06%。主要媒介微小按蚊占捕获10种244.只按蚊总数的10.66%,叮人率为0.75只/人工·h。恶性疟原虫对青蒿琥酯和氯喹的抗性率各为8.70%和96.15%;半数抑制量(ID50)分别为13.44和91.25nmoL/L。 结论 目前澜沧江下游航运区疟疾呈不同程度流行状态,防治工作薄弱,急待加强。氯喹仍不宜治疗恶性疟,青蒿琥酯的敏感性有所下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采用蒿甲醚注射液5天疗程成人总量480mg 治疗恶性疟121例的结果。患者平均退热时间为21.3±11.7小时,平均原虫转阴时间为75.9±15.3小时,其中100例追踪观察至28天,有5例(5%)复燃。与此同时,对30例病人进行体外疟原虫对氯喹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抗性率占56.7%,由此说明蒿甲醚注射液治疗抗氯喹恶性疟疗效良好。发现个别病人出现药物热,部分病人出现一过性网织红细胞下降至略低于正常低限值的毒副反应。根据研究结果,作者认为蒿甲醚注射液总量480mg 5天给药方案可推荐作为今后临床扩大试用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双氢青蒿素与磺胺多辛 乙胺嘧啶联合使用治疗恶性疟的疗效。 方法 以显微镜血检单纯恶性疟原虫阳性患者为观察对象 ,服药后按时测量体温和血检原虫 ,随访 2 8d ,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收治 36例恶性疟患者 ,全部治愈 ,无 1例复燃 ,治愈率为 10 0 %。平均退热时间为 ( 17.0± 9.9)h ,2 4h原虫下降率为 99.7%± 1.1%,原虫无性体转阴时间平均为 ( 2 6 .2± 9.4)h ,药后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双氢青蒿素与磺胺多辛 乙胺嘧啶联合使用治疗恶性疟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按世界卫生组织介绍的氯喹“7天测定法”测定了海南岛万宁县三更罗地区的抗性程度,19例用氯喹治疗的病例中,RⅢ5例(26.32%)、RⅡ1例(5.26%)、RⅠ3例(15.79%)RⅠ—RⅢ共占47.37%。 对9例抗性病例,用复方硝喹成人剂量6片×3天治疗,全部症状消失,原虫转阴,平均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为48.38±15.10小时,平均原虫无性体转阴时间为51.67±17.20小时。以上事实表明,复方硝喹可用于治疗抗氯喹恶性疟疾。  相似文献   

10.
多重抗药性恶性疟的严重性及分布范围的迅速扩散,给恶性疟的防治带来了极其严峻的问题,寻找新类型的抗疟药实在刻不容缓。酮替芬(Ketotifen)为5—羟色胺(5—HT)类药,常用于抗过敏性疾病。1986年潘星清等发现其对红内期疟原虫有一定的杀灭作用,且能治愈高度抗氯喹株伯氏疟原虫感染,后经临床试用酮替芬合并少量磺胺多辛治疗现症恶性疟和间日疟确有疗效。新近研究表明,酮替芬或同类的赛庚啶(cyproheptadine)单用治疗抗氯喹株伯氏疟原虫较敏感株疗效更佳,与氯喹并用可逆转伯氏疟原虫对氯喹的抗性  相似文献   

11.
对湖北产四种商品细辛的性状及显微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将其主要区别点列表说明。为湖北地区细辛的生产,销售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羊心室肌细胞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光学显微镜下观测了常规制作的羊心室组织标本中,33个心室肌细胞的各种形态学参量。应用模糊聚类分析对所观察的心肌细胞进行了软分类。作者认为,目前将心室肌分为:束细胞、兼性心肌,准工作心肌和终末工作心肌细胞四类更为适宜。对形态学观察及数学分析结果的生理学意义作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了我院4年来用颈迷走神经分离术治疗的6例支气管哮喘。经过3个月至4年随访,全部病例均获满意疗效。在介绍手术方法的同时,讨论了其作用机理。认为该手术,有方法简便、安全可靠、疗效显著等优点。强调了手术适应症的选择,病人的年龄以及迷走神经分离长度对手术效果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4.
①目的研究荞麦花叶总黄酮(TFBFL)对小鼠抗急性应激反应的能力。②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TFBFL高、低剂量组。TFBFL组按40mg/(kg·d)和20mg/kg·d),灌胃给药7天,正常对照组灌胃等容量的去离子水。未次给药2小时,采用负重游泳法,观察游泳时间;常压耐缺氧和耐低温法,观察小鼠存活时间。③结果TFBFL能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缺氧存活时闾及提高耐寒能力,TFBFL高剂量作用更为显著。④结论TFBFL具有明显的抗疲劳、耐缺氧、耐低温作用,可增加小鼠应激反应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①目的 探讨孕妇巨细胞病毒(CMV)不同感染形式对母婴免疫状态的影响.②方法 对门诊产前检查的孕妇行CMV血清IgG和IgM筛查,对IgG(+)和/或IgM(+)者分娩前采集孕妇静脉血,检测CMV IgM抗体.根据检测结果分为原发感染组、复发感染组和对照组.各组新生儿出生后采集脐静脉血,检测CMV IgM抗体.各组孕妇及新生儿检测免疫学指标IL-2、IFN-γ和IL-4.③结果 原发感染组孕妇与对照组相比IL-2、IL-4显著降低(P<0.05);原发感染组新生儿与对照组相比IL-2水平显著降低;垂直传播组新生儿IL-2、IFN-γ和IL-4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④结论 孕妇CMV原发感染可降低其机体的免疫力;新生儿先天感染及其母亲原发感染CMV可使其免疫状态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6.
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在河南新乡普查血红蛋白病时,发现一例慢速血红蛋白变种。先证者21岁,女,河南籍,体健。其父携带有相同泳速的异常血红蛋白。化学结构分析,证明该变异体为HbG—Taipei[β22(B4)Glu—Gly]。  相似文献   

17.
硫氟酰胺的合成和药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辛烷磺酰氟为原料经电解氟化和胺化反应合成了硫氟酰胺化合物,它们对德国小蠊有良好的杀灭效果。  相似文献   

18.
①目的探讨氯沙坦对大鼠颈动脉损伤后平滑肌细胞凋亡和相关基因Fas抗原与Fas配体的影响及其对临床预防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可行性。②方法将42只雄性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氯沙坦实验组(n=21)及对照组(n=21),实验动物均行左侧颈总动脉球囊剥脱损伤内皮模型,术后于不同时间段取损伤段血管,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及计算机图像分析;Tunnel标记法检测平滑肌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法测定Fas抗原及其配体在血管壁中的表达。③结果对照组于术后第7、14天损伤血管壁面积增加,相同时间段内两组比较,结果氯沙坦实验组管壁增生程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术后第7、14天氯沙坦实验组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管壁中Fas抗原、Fas配体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④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可以通过Fas系统调节损伤段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凋亡而抑制新生内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黄芪桂枝五物汤及单味药材中多糖成分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对黄芪桂枝五物汤及各单味药材中多糖成分含量进行测定,比较其差异。②方法采用硫酸-苯酚法(PSM),λ为4 9 0 nm,显色在4.5小时内稳定。③结果煎剂中多糖含量分别为黄芪3 5mg/g,桂枝0mg/g,芍药2 0.4mg/g,生姜0mg/g,大枣30.5mg/g。黄芪 桂枝 芍药 生姜 大枣合煎多糖含量为1150.76mg/g;单煎得到的多糖等于各单味药多糖之和:黄芪 桂枝 芍药 生姜 大枣含量为1658.66mg/g。④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中多糖的含量可因不同配伍发生变化,5种药合煎比单煎多糖含量减少。  相似文献   

20.
(胡国栋)(李小明)(黄志程)(胡道予)TheSignificanceofAnatomicalVariationsofHepaticArteryandMultipleArterialSuppliesinEmbolizationofLiverTumors¥H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