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西安地区人群亚健康状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西安地区不同年龄段人群亚健康状态趋向,为进行科学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媒体超高倍显微分析仪、骨密度检测仪对我院2001年8月至2006年7月5500例查体人群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分析。结果:30~60岁各年龄组亚健康发生率均较高,尤其51~60岁年龄组亚健康发生率最高(占80%),主要以血脂、血黏度增高、脑供血不足、颈椎骨质增生、肝负荷重、消化吸收功能差、骨量减少为主。结论:西安地区人群亚健康状态发生率是严重的,亚健康人群平均占70%。应予以高度重视,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榆林市医务人员、教师、公务员三种不同职业人群共252例的亚健康状态进行统一问卷式调查,了解榆林市三种不同职业人群的亚健康状态分布情况,对提出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在榆林市第一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医务例员(55例)、教师(128例)、公务员(69例)三种职业进行亚健康状态问卷调查,调查问卷采用专家咨询设计,由专人进行调查统计。亚健康状态的诊断标准按资料归纳为3个阶段。结果:三种职业人群中亚健康状态发生率为56.74%(143例)医务例员的亚健康状态发生率最高,为87.27%(48例),教师与公务员的亚健康状态发生率分别为68.75%(68例),39.13%(27例)。三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女性亚健康状态发生率高于男性。结论:三组群中亚健康状态发生率为56.74%,其中医务人员的亚健康状态发生率最高。主要因素为生活、工作压力过大,人际关系欠妥、缺乏体育锻炼等有关,应引起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不同类别大学生亚健康现状及预防对策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 探讨大学生人群亚健康状态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 ,为采取相应的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评定量表调查法 ,对武汉市 3所大学的大一新生作问卷调查 ,数据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并以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大学生亚健康状态总发生率为 70 .4 5 % ;女生亚健康发生率高于男生 (χ2 =4 .2 6 9,P <0 .0 5 ) ;其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为精神方面和社会交际方面。结论 大学生人群中亚健康患者心理、社会应激与亚健康状态的发生有关 ,因而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超高倍显微分析仪在亚健康状态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超高倍显微分析仪、对我院2001年8月-2005年7月5500名查体人群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分析。结果西安地区不同年龄段人群30~60岁年龄组亚健康发生率较高;尤其51-60岁年龄组亚健康发生率最高;30岁以下亚健康发生率低于其他组.p〈0.01;20~30年龄组以消化吸收功能差为主;31-40岁年龄纽以消化吸收功能差、肝负荷重、脑供血不足为主;41-50岁年龄纽以脑供血不足.血脂增高为主;51~60岁年龄组以消化吸收功能差、血脂增高、心脑供血不足为主;60岁以上年龄组以血脂血粘度增高、心脑供血不足为主。结论超高倍显微分析仪用于亚健康检测评估,符合率高,是一种快速、简便、全面检查方法,适用于亚健康普查。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某医学高校职工亚健康状态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目前教师、医务人员的亚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某医学高校的891名职工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亚健康中医证候调查量表开展调查,采用文献回顾、专家讨论的方法确立亚健康的诊断标准,对调查结果进行频数分析、χ2检验及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总体亚健康发生率为57.2%,以20~30岁教工的发生率最高,该年龄组亚健康状态占总数的64.7%;女教工亚健康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教工(x2=9.817,P<0.01);对亚健康的发生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包括工作压力、不良生活习惯、社会环境状况等.结论 教师和医务人员的健康情况不容乐观,相关单位应积极采取各种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提高这些亚健康高发人群的整体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崇文区天坛地区居民亚健康状态流行病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兰阁  徐露  王志强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4):1662-1663
目的:调查天坛地区居民亚健康流行病学特征与年龄及受教育程度等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流行病学方法,用标准问卷手册随机抽取天坛地区346例居民进行现场访谈,调查员均经脱产集中培训.结果:年龄≥15岁的346例中,查出既往和现患亚健康(状态)67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39例.亚健康的发生率为19.4%,女性发生率比男性略高.时点患病率女性比男性略高,两者间无著性差异.亚健康状态在不同年龄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亚健康人群在不同文化和职业间的发生有明显相关.结论:天坛地区居民亚健康(状态)者的患病率与欧洲一些国家已经公布的调查结果相近,在成人中的患病率为19.4%,以中老年最高,并且存在着较多的社会心理因素以及居民认识的不足,建议社区健康教育需要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摸清佛山市人群肝吸虫不同年龄、性别感染情况及防制对策。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抽中的不同职业人群进行粪便检查肝吸虫卵,采用x2检验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抽取10个自然村6535人,肝吸虫卵感染为36.54%,标化感染率为33.89%;感染度(EPG)介于24~72000之间,感染人群以轻度感染为主;人群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除"0~岁"年龄组女性感染率高于男性外,其他年龄组的男性感染率均高于女性。结论佛山市是肝吸虫病感染高发地区,感染率男性多于女性,并随年龄增高而增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北京市部分职业人群的亚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从而为找出这部分人群亚健康状态的高危因素并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中国城市(北京)人口亚健康状态综合评价、诊断与分型的研究>亚健康调查问卷,对北京市西城区不同行业的职业人群1 000人进行亚健康症状问卷调查.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和职业调查人群间亚健康总分的差异,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亚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结果 调查对象中女性亚健康总分及各个维度得分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岁以上年龄组的亚健康总分最高,为(52.78±1.28)分;教育工作人员以及医疗工作者的亚健康总分在不同职业中最高,为(53.70±0.84)分.经逐步法筛选自变量,亚健康状态的危险因素为工作竞争、接受超出能力的工作;保护性因素为参加体育锻炼、有谈心的朋友、白天停顿休息放松.结论 亚健康状态的高危人群为40岁以上,且女性更容易出现,工作、社会环境因素是诱发亚健康状态的重要因素.应针对这部分人群开展健康教育,调整其工作、生活、行为方式,预防亚健康状态并阻止其向疾病转化.  相似文献   

9.
护理人员亚健康状况与职业兴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癸兰  梁静  陶宝明 《医学与社会》2011,24(2):57-58,61
目的:分析护理人员亚健康状况及与职业兴趣的相关性,探讨管理对策。方法:采用亚健康状态自评表(SRSHS),对2所三甲医院整群抽取780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人员亚健康状态发生率为59.5%;职业兴趣与护士亚健康状态发生情况成负相关(〈0.01);职业兴趣越高,发生亚健康的危险性越低。结论:三甲医院护理人员亚健康状态发生率高;职业兴趣对护士健康状况影响较大。管理者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护士的职业兴趣,维护护士的身心健康,以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0.
248例亚健康者心理健康状态的测定和评价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目的 调查亚健康者的心理状态。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 90 )对 2 4 8例亚健康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自评 ,并对评定的分值按性别、职业和亚健康症状严重程度进行比较 ,对测定的 10个因子均值与常模值进行比较。结果 SCL - 90分均值在男女间 (u =5 0 2 ,P <0 0 1)、不同症状严重程度组间 (F =2 4 70 ,P <0 0 5 )、工人亚健康者与以脑力劳动为主要工作的亚健康者间 (F =5 92 ,P <0 0 5 )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SCL - 90各因子均值亚健康组与常模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亚健康者的心理状态有明显异常 ,应用SCL - 90对亚健康者心理健康状态的测定 ,是进行亚健康诊断和评价亚健康严重程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四川省某医学院校教职工亚健康现况及其危险因素,为进一步开展教职工亚健康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以某医学高校的1123名教职工为研究对象,采用康乃尔医学指数(CMI)确定亚健康状态。结果:某医学高校亚健康状态发生率为66.67%,其中男性68.49%,女性63.0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作性质亚健康状态发生率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吸烟、酗酒、睡眠不足和缺乏体育锻炼会增高亚健康状态发生率;教职工亚健康状态的主要表现疲劳、咽部有异物感等。结论:某医学院校教职工亚健康状态发生率较高,与年龄、工作性质、个人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高教职工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职业危害因素对作业人员心电图的影响。为保障作业人员健康和改进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对接触高温(365例)、噪声(249例)、低剂量X-线辐射(207例)、射频辐射(173例)4种职业危害因素作业人员进行心电图检查和分析,并与同单位不接触职业有害因素的人员进行对照比较。结果高温组、噪声组、低剂量X-线射频辐射组心电图异常率分别为24·6%、28·1%、24·6%,30·6%,接触组心电图总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其中高温作业窦性心动过缓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它职业危害因素作业组窦性心律不齐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长期在高温、噪声、低剂量X-线、射频辐射等职业危害因素下作业,可出现心电图的改变。  相似文献   

13.
王盈新  张跃辉  孙蛟 《中外医疗》2016,(14):137-138
目的:分析不同职业群体脂肪肝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整群选取2014年2—10月期间在该院进行体检的公安干警、机关干部、企业工人、退休工人、教师等不同职业共57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检查结果随机选取100例脂肪肝患者作为研究组,100例非脂肪肝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检查与治疗。结果经过调查,不同职业群体的患病率具有明显的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肝患者的超重、肥胖、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等各指标值均明显高于正常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职业群体的脂肪肝的患病情况有明显的差异,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及超重、肥胖、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等相关因素增加了患脂肪肝的风险,应该加强脂肪肝的宣传与预防工作,降低脂肪肝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深矿井煤矿作业对工人健康的影响。方法对2478名深矿井煤矿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查体,统计其各查体项目的异常人次率及职业病患病情况。结果所有工人中,检出各类异常者为467人次,检出率为18.8%,且工龄越长,患病危险性越大。不同工种间各项目检查的异常人次率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390,P〈0.001)。职业性中暑者21人次,发病人次率为0.8%;职业性尘肺的工人共有3人,占0.1%,患职业性噪声聋的工人共有6人,占0.2%。结论深矿井煤矿工人的健康存在较多问题,中暑是发病率较高的职业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石油钻井工人疾病谱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工作地点位于海拔2 560 m的某石油钻探公司的855名男性工人,进行耳鼻喉、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心电图检查,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血常规、空腹血糖、血脂、血尿酸等指标。结果:(1)调查对象总体疾病或异常检出率为78.8%,疾病或异常检出率在不同工种、年龄和工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一线工人高尿酸血症、心电图异常、慢性咽炎、听力损伤、泌尿系结石和糖尿病的检出率高于非一线工人(P<0.05)。(3)高尿酸血症、心电图异常、慢性咽炎、听力损伤和高血压的检出率随工龄增长而升高。结论:高海拔地区石油钻井工人,尤其一线和工龄较长的工人健康状况较差,可能与职业环境、工龄与生活习惯有关。应针对其职业环境特点制定防治措施,增强该人群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16.
对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城乡高血压流行病学抽样普查24,260人的结果提示:该市高血压确诊标化患病率为5.43%(临界标化患病率为5.03%)。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在45~岁年龄组以后,其女性上升较男性上升更为明显。确诊高血压标化患病率女性6.68%非常显著地高于男性的3.67%(U值=11.38,P<0.01),回族5.77%显著地高于汉族的5.11%(U值=2.44,P<0.05);农村5.77%非常显著地高于城市的4.70%(U值=3.96,P<0.01)。城区受检对象的7种职业中之确诊患病率以学生(>15岁)和服务行业者为低(分别为0.24%和1.16%),教师和司机较高(2.93%和3.09%),干部(5.20%)最高。高血压的发病与紧张的脑力劳动、肥胖、性格急躁及高血压家族史有密切的关联,未发现饮食口味咸淡和烟、酒、茶嗜好对高血压患病有何明显的关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湖北地区不同人群中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情况和流行特征,为控制HEV在人畜间的传播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养猪场从业人员472人,屠宰场从业人员313人,农民168人,农民工300人,义务献血员500人和学生98人的血清样品共计1851份。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抗-HEV IgG抗体,用统一制定的流行病学调查表进行分析。结果养猪场从业人员和农民中抗-HE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5.72%和53.57%,明显高于屠宰场从业人员、农民工、学生和义务献血人员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1.63%,30.67%,27.55%和33.4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44.19,P〈0.01)。养猪场和屠宰场从业人员从业年限在10年以下和10年以上的抗-HEV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养猪场和屠宰场从业人员、农民及农民工的抗-HEV抗体阳性率均与年龄有关,其中养猪场从业人员、农民和农民工的抗-HEV抗体阳性率均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结论与猪特别是与幼猪接触越密切以及强度越大的人群,其抗-HEV抗体阳性率也越高,提示猪是HEV的主要传染源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初步调查上海市虹口区社区人群抑郁障碍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分别以流调用抑郁量表(CES-D)与DSM-Ⅲ-R定式临床检查(SCID-P)作为筛查与诊断工具.结果 共调查5038例,有效问卷5032例.抑郁症状发生率为5.29%;抑郁障碍总患病率为4.31%,其中抑郁症为2.37%、恶劣心境及躯体疾病所致心境障碍分别为1.78%、0.16%.抑郁障碍患者LES总分、负性事件值、家庭有关问题分更高,PSSS更低,均差异有显著性(t=4.91,P<0.01;t=5.25,P<0.01;t=5.60,P<0.01;t=3.33,P<0.01).有抑郁症状者平均年龄高,丧偶、无业或退休、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月收入≤1500元、无业余爱好、性格内向、有抑郁发作史、有严重躯体疾病、有精神疾病家族史比例更高,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抑郁症是一种患病率较高的精神障碍,与多项人口学因素及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性别对职业紧张测试结果的影响。方法使用职业紧张测量工具对广州市经济开发区3间工厂的497名职工进行职业紧张测试,然后用统计学方法对测试结果进行性别间的对比分析。结果男性组心理需求、工作本身满意感评分大于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领导关系、了解自己、兴趣、尊重别人、和信心充足评分则男性组小于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性别对职业紧张部分因素的测试结果存在着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